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1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2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3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4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5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6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7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第8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华夏认同,孔子和老子,秦的统一,汉初王国问题,两汉的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的特征(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2)中华文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3)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又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 补关系。 (4)中华文明是兼容并蓄的。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特征
    典例1 (2021浙江7月学考)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位于云南省的元谋县,因此可知与元谋人遗址有关,D项正确;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A项错误;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B项错误;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C项错误。
    典例2 (2022浙江7月学考)在某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发掘的窖穴和彩绘陶罐里,发现了大量只剩下皮壳的粟。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  )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可排除C、D两项,龙山文化与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依据“只剩下皮壳的粟”可知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流域,排除B项,故A项正确。
    典例3 (2023浙江7月学考)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玉米和南瓜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没有采用青铜农具劳作,故A项错误;玉米和南瓜最早是由美洲培育,此时没有传到中国,故排除B项;印欧人使用马拉战车作战,故C项错误。
    考点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原因: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2)概况
    (3)影响①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②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
    2.社会变革(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4)典型:商鞅变法
    四、百家争鸣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2)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内涵: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3.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4.意义(1)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典例4 在我国,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等广大地区,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而且种类、数量都很多。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开始出现铁农具 B.各地均衡发展C.农耕技术成熟 D.生产力提高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地出现战国时期的铁器,说明当时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D项正确;“开始”一说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各地均衡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未体现农耕技术成熟,排除C项。
    典例5 (2021浙江7月学考)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C.墨子D.韩非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家是春秋时期的老子,B项正确;孔子并未将“道”作为万物本原,排除A项;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并未提出天地本原等观点,排除C项;“道”和“天人合一”等主张与韩非的思想不符,排除D项。
    典例6 (2023浙江7月学考)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D.“有教无类”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以“有教无类”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下移,故D项正确。“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相生相胜”是邹衍的思想,“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故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排除。
    考点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中央集权的巩固1.措施
    2.意义(1)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2)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秦朝的暴政与速亡1.秦朝灭亡的原因(1)秦的暴政:秦朝大兴土木、刑法严苛、征发繁重、焚书坑儒使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反秦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3.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刚愎自用,最终被刘邦击败。
    典例7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方式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的意义
    解析 材料中的学生笔记反映了秦朝统一在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交往方面的意义,D项正确。
    考点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稳固并开疆拓土(1)北击匈奴:任用卫青等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2)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3)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4)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三、西汉灭亡和新朝统治1.西汉灭亡: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农民破产,社会动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2.王莽改制: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却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政权被绿林军推翻。四、东汉的统治与兴衰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衰落(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党锢之祸”加剧了政治危机;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结果: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按时间的连贯程度,又可以将史书分为通史和断代史。通史一般连贯地记录各个朝代的史实。如《史记》和《资治通鉴》,前者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朝代或者某一历史时期事件的史书。
    典例8 (2022浙江7月学考)有学者认为,在进行新王朝统治的顶层设计时,汉朝君臣选择了基本沿袭秦朝创立的法令制度的做法,“与秦朝不同,汉初采取了郡县与分封诸侯国并行的体制。然而,这一体制却给汉初政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下列项中,属于其“隐患”的是(  )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B.“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C.“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D.“上自朝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解析 根据材料中“郡县与分封诸侯国并行的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王大都“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给汉王朝埋下隐患,故B项正确;“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是指秦刑法严苛,排除A项;“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是指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排除C项;D项与王安石变法有关,排除。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导图,秦朝中央官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汉初王国问题,两汉的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始社会,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世袭制,间接统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