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计算中g取10N/kg,,, 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先填写姓名和学号。
4.本卷计算中g取10N/kg,,。
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肥皂水B. 牛奶C. 碘酒D. 血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肥皂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血液是不均一、不稳定悬浊液,故D错。
故选C。
2. 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
B、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的面积是海水,故B正确;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A。
3. 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水的电解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
C、水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D、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D。
4.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粗盐B. 搅拌溶解
C. 过滤溶液D. 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A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过滤液体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操作,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造成液体飞溅,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22℃
B.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C. 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
D. 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外界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C左右,22℃接近23℃,A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错误符合题意;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C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动物行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温,C正确不符合题意;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实验,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是( )
A. 肌肉注射B. 筷子提米
C. 覆杯实验D. 向两球之间吹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注射药液是靠手的推力,不是利用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米中倒入水,米膨胀,增大了米和筷子之间、米和杯子之间的压力,筷子和米之间、米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与大气压有关,故C符合题意;
D.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对着两球的中间吹气,两球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球压向中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不对应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的原理,高山上煮饭难以烧熟,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压强,从而增大沸点,故A正确;刮风时,窗帘向外飘是因为刮风一侧气体流速快,压强小,房间气压大于外面,将窗帘吹起,飞机机翼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故B正确;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是利用气体流速快,蒸发速度加快的原理,吸尘器利用的是气压,故C错误;煮熟的汤圆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上浮,与轮船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应选C。
【考点定位】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8. 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 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目的是杀菌消毒,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正确;
B、蒸馏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将物质加以分离的操作,不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错误;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不能得到纯净的水,错误。
故选A。
9. 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 太空中的“嫦娥五号”
B. 下潜的“核潜艇”
C. 航行的航母
D. 上升的飞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太空中的“嫦娥五号”处于失重状态,太空中没有空气,故遨游的“嫦娥五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
B.下潜的“核潜艇”,浸没在水中,仍然受到水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航行的航母“山东舰”,能浮在海水面上,因为航母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上升的飞艇,因为浸没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飞艇会上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D. 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说法错误;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说法正确;
D、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说法正确。
故选B。
11. 炎热的夏天,打开碧瓶盖时会发现雪碧自动喷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由此得出若要降低气体的溶解能力,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增大气压B. 降低温度、减小气压
C. 升高温度、减小气压D. 降低温度、增大气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详解】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打开碧瓶盖时会发现雪碧自动喷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若要降低气体的溶解能力,则升高温度、减小气压,故选C。
12. 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选D。
13. 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 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 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 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大气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可以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A选项正确。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B选项正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C选项正确。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D 选项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14. 如图所示是个自制气压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柱会逐渐下降
B. 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 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D. 为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可选用更粗的玻璃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登山过程中,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外界大气压减小,瓶内气压不变,玻璃管内的液柱会上升,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外界大气压加上玻璃管内液体的压强等于瓶内的气压,玻璃管内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故B正确,C错误;
D.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液柱的高度,所以不会影响气压计的精密度,故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A. F甲>F乙>F丙B. F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检测科学试题,文件包含科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试卷docx、科学九年级2024月考科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计算中g取10N/kg,,,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8×104微米=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