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6/15358607/0-1708225132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6/15358607/0-17082251323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展开一、设计思想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学堂乐歌为主题,以多种方法为教学手段,通过对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这一中国20世纪初音乐教育运动的背景、来源、意义、艺术特征的感受、介绍以及风格的剖析,来了解、包容、欣赏学堂乐歌,重点理解学堂乐歌的发展与它的积极内涵。教学中以经典的学堂乐歌代表歌曲作为欣赏范例,侧重音时代背景与学堂乐歌文化融合的角度理解体会学堂乐歌的魅力。
本课遵循以下的设计特色:
1、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学堂乐歌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节比较枯燥而难以接受的课,从歌词、曲调、思想内涵等都与现今学生传唱的歌曲相距甚远,因此,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欣赏的情境,产生想听、爱听学堂乐歌的愿望,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课前,我首先播放一首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校园歌曲《同桌的你》,揭示上课的主题――校园歌曲,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紧接着借助这个情境,揭示课题《百年前的校园歌曲》。
2、对比感知,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随时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突出知识的特点。如《两只老虎》和《国民革命军军歌》的对比演唱和欣赏,体会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两个版本《祖国歌》【歌词不同、节拍不同,但曲调都是采用当时在全国流传的脍炙人口的传统乐曲《老六板》】的对比欣赏,感受学堂乐歌一曲多填的特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区别和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材分析
《沈心工与李叔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将此节的授课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式学堂教育代替了私塾教育。学堂中“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由学校而及于社会音乐生活,对中国近代音乐从创作、音乐理论、乐器以及音乐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五四运动以来的新音乐提供了经验。
本课包括学堂乐歌概念、历史来源、艺术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社会价值等内容,是音乐鉴赏模块的一个重要特殊的不可缺少的区域,它开启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运动的先河,在了解中国音乐历史文化、欣赏并理解其对于社会进步意义具有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
对高中生来说,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及音乐家他们不是太清楚,甚至在当前流行音乐无孔不入的今天,对于学堂乐歌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但同时,高中学生对我国的近现代史已具备一定基础,故对音乐作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风格特点容易理解,这是上好本课的一个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形式即学堂音乐的概念、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
2、通过其背景及意义熏陶,对中国新文化音乐教育运动历史的了解,培养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音乐的情感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
3、通过欣赏特别是对学堂乐歌艺术特征及其创作手法的理解,经过作业设计,通过合唱、伴奏整体协调的课堂表现,进一步实现从历史、文化、社会、音乐理论等多角度对学堂乐歌的理解欣赏的方法与创作技能、合作技巧。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教学难点】:“学堂乐歌”的创作及意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情分析,采用以互动、情景课堂体验共鸣、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策略与方法,并注重综合运用:
1、教学设计始终围绕课程中学生的情感背离与音乐社会价值取向的融合这一困难目标与技巧。从情感喜好的流行校园歌曲导入,以时空切换的技巧,从历史的背景上习来,从课堂作品的现场体验共鸣,到对其艺术特征的点拨、归纳,做到立意深远而收放自如、藏而不露,采用多角度多视野的方法,让学习欣赏成为诱导下的一种自在的愉悦行为,一种自发的感受、欣赏、接纳、升华路径。
2、注重课堂的实际体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包括教师范唱、学生听唱、哼唱、齐唱、或师生间的合作演唱,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聆听、体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认识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及表现手法,进而达到熟悉和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的目的。
3、发挥老师的平台搭建作用,综合运用丰富的历史、社会、音乐史等人文知识真实生动地勾画课堂内容背景,为鉴赏创造体验的基础空间。
4、摸索一种从源自情感喜欢这一第一学习力量之外的社会责任与意义的路径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意义的新的认知教学方法。音乐是愉悦的,但它不是音乐的全部,改变这一认知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创造灵活地运用对象、时空变换的技巧,采用直观感受、老师介绍、剖析、揭示相结合等多层次的教学剖析手段,采用对话交流的方法,挖掘学堂乐歌的艺术特征与积极的社会意义,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培养对音乐的意义的理解和由此激发的热爱。
5、做好作业设计与课余节目设计、演练的引导,通过对学堂乐歌的艺术特征的挖掘及创造手法、技巧的运用,以学堂乐歌的形式创作校园歌曲的作业设计和来体会实践掌握拿来主义的音乐创作手法,并通过将其设计成演练节目作进一步的技能与合作、演奏、歌唱的训练。
6、运用多媒体,采用文字、图象、声像等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的能动。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同桌的你》、《童年》。
【点评】:通过两个不同年代的校园歌曲的演唱、欣赏,感受校园歌曲琅琅上口的旋律、贴近校园生活的歌词,并揭题《百年前的校园歌曲》。
3、欣赏《体操――兵操》、《祖国歌》两首学堂乐歌。
【设问】:你对这两首歌曲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你了解这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吗?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时间的河流以川流不息之势奔向未来,转眼,我们已经身处21世纪了。20世纪曾被称为是普通人的世纪,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时期能够象它那样,对所有的艺术进行如此之多的探索:从文学到音乐、从舞蹈到雕塑、从戏剧到绘画……可以说这是人类艺术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现在,就让我们在一曲曲曾经感动过无数人心灵的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声中,把日历一页一页往回翻。
(二)、新授过程
1、学堂乐歌的历史
(1)、学堂乐歌的概念、产生背景。
(2)、学生齐唱欧洲儿歌《两只老虎》,然后一起演唱《国民革命军军歌》,体会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
【点评】:从学生熟悉的歌曲着手,以时空切换的技巧,从历史的背景上习来,从课堂作品的现场体验共鸣,到对其艺术特征的点拨、归纳,做到立意深远而收放自如、藏而不露,采用多角度多视野的方法,让学习欣赏成为诱导下的一种自在的愉悦行为,一种自发的感受、欣赏、接纳、升华路径。
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1)、欣赏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它的词曲作者是谁?你对这首歌曲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你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吗?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后师小结。
(2)、学唱歌曲《送别》
用u哼唱;朗诵歌词;运用领唱、轮唱等手法演唱。
(3)、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唱《送别》的曲调。
师提供王维的诗《山居秋瞑》,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旋律为诗配歌;然后一起演绎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唱《送别》的曲调。
(4)、欣赏《祖国歌》
【设问】:你认为这首歌曲在曲调上有哪些特点?
对比书上的《祖国歌》曲谱,有什么不同?
(5)、介绍“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欣赏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
【设问】:对照歌词看看这首歌曲是否容易理解?它是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说说这首歌曲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它的主题出现了几次?)
【点评】:在新授这一环节中始终注重课堂的实际体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包括教师范唱、学生听唱、哼唱、齐唱、或师生间的合作演唱,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聆听、体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认识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及表现手法,进而达到熟悉和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的目的。】
3、小结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探究
1、探究学堂乐歌的社会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首歌曲的歌词以及曲调,想想这些歌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同时这些“学堂乐歌” 对我国今后的音乐发展特别是声乐创作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小结】: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
2、课堂总结
师:在一个人的成长经验中,童年时代的生活是影响一生的第一层底色,它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我们那个时候玩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做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唱什么?我们那个时候读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自己的图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没有阅读,也可能没有玩具,但不可能没有歌声。
就让我们在这熟悉的《送别》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八、作业设计
请学生尝试为自己的学校创作一首校歌或者校园歌曲,可以是自己作词作曲、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曲调填上自己的一段新词。
高中音乐人音版 (2019)必修《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 (2019)必修《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优秀教案,共2页。
高中音乐人音版 (2019)必修《音乐鉴赏》作品鉴赏 鳟鱼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 (2019)必修《音乐鉴赏》作品鉴赏 鳟鱼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欣赏第二段,欣赏第三段,欣赏第四段,欣赏第五段,完整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