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B. 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C. 勘察自然环境,分析气候形成原因D.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B、合成新药物,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C、勘察自然环境,分析气候形成原因,属于地理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D、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2.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步骤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地面人员加注火箭燃料B. 火箭点火起飞
C. 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D. 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轨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面人员加注火箭燃料,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箭点火起飞,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轨道,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B. 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
C. 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 氢气作高能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选项错误;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仙境般的舞台效果利用了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其中水蒸气液化所致,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C、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利用了酸可以和碳酸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D、氢气用作高能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4. 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 提出问题B. 制定计划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选C。
5.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带火星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B.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 工业上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只有浓度较高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不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如空气含有21%的氧气,但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A说法错误;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有可供给呼吸的氧气,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故B说法错误;
C、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不是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6. 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C. 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小
D. 在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不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是“ 1 ”,常省略不写,不是千克或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 −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 −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所以可以计算得到两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质量越大,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中国科学家张青莲院士测定了一些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是
A. 干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
B. 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
C. 夏天清晨,草上有很多露珠
D. 对着干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B、寒冷的冬天,家中窗户的玻璃会出现好看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的,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C、夏天清晨,花园绿地中草上有很多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的,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D、对着一片干燥的玻璃吹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不能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选D。
点睛:水蒸气遇冷液化。
8. 科学家发现,水在-157ºC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密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分子不再运动B. 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C. 分子大小与普通水相同D. 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不断地运动,故A说法错误;
B、“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B说法错误;
C、“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分子大小与普通水相同,故C说法正确;
D、根据水在-157ºC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密还粘稠,则“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9.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B. 过滤
C. 检查气密性D. 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放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符合题意;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呼吸作用B. 钢铁生锈
C. 雷电引起火灾D. 食物腐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呼吸是人和动物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A错误;
B、钢铁生锈是钢铁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B错误;
C、雷电引起火灾发生看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C正确;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D错误。故选C。
11.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开创“飞秒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其利用激光光谱技术,使得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B. 原子的内部结构
C.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解D.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该题中给信息“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可知:观测到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运动、反应物分子的分解、生成物分子的形成都能观察到,而看不到原子的内部结构,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是氮原子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D. 由于稀有气体是惰性气体,常作为霓虹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例如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A说法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分子, 故B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故C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常制成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3. 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所表示的粒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为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B。
14. 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液氮汽化”——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B. 氧气与臭氧的性质差异较大——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D. 参观小榄菊花会能闻到菊花清香——微粒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氮汽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与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故性质差异较大,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
D、参观小榄菊花会能闻到菊花清香,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微粒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故选D。
15.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下列有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 “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 “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 “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没有人为外力作用,分子也在不断地运动,选项错误;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则“纳米车”分子也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分子很小,“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必须借助某些仪器才能观察到,选项错误;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选项正确,故选D。
16. 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核电荷数为112),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差是112
B. 其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277
C. 其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277倍
D. 其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之比277: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77-112=165,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差=165-112=53,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277,原子中存在中子、质子和电子等,其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大于277,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 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说明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277倍,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的质量数之比,其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正确.。
故选D。
17. 如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变化Ⅰ和变化Ⅱ中分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B. 变化Ⅰ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化可能受温度影响
C. 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D. 变化Ⅰ为物理变化,变化Ⅱ为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变化Ⅰ无新分子生成,从微观上看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为物理变化,变化Ⅱ有新分子生成,从微观上看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为化学变化,此选项错误;
B、变化Ⅰ分子间隔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化可能受温度影响,此选项正确;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所以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
D、变化Ⅰ无新分子生成,从宏观上看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变化Ⅱ有新分子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8. 分解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并进行记录,得到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中过氧化氢含量相同
B. 时间为t时,a还没有结束反应
C. 完全分解后,a产生的氧气比b的多
D. 为了增加b中氧气的量,可以选择加入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图像中可知最终生成的氧气量不同,故过氧化氢的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
B、时间为t时a的氧气量已经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已经结束,故B错误;
C、完全分解后,ab两条直线是a在b的上方,故最终生成的氧气量a产生的氧气比b的多,故C正确;
D、催化剂的特点是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增加该反应的产物质量,故加入催化剂不能增加b中氧气的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9.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B.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D.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与氧气反应,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不会伴随发光现象,错误;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发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的发光、放热就不属于燃烧,错误;
C、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物质燃烧越旺,正确。
故选D。
20.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出现的情况是
A. A处下降,B处上升
B. 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上升,B处下降
D. 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装置内的小白鼠进行生命活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又不断地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装置内的气体量不断减少,压强跟着降低,而外界大气压强不变,形成了压强差,所以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A处上升,B处下降。
故选C。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理解与应用(共 22分)
21. 按要求回答问题
(1)二氧化硫由______构成;铁由______构成。
(2)______决定原子种类。
(3)量筒读数时,视线应:______。
(4)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______。
A. 铁丝的表面积B. 氧气的浓度
C. 燃烧区的温度D. 铁丝的粗细
(5)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原因______(填一条)。
【答案】21. ①. 二氧化硫分子 ②. 铁原子
22. 质子数 23. 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4. B
25. 试管外壁有水或试管受热不均匀(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小问2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则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小问3详解】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小问4详解】
灼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太小,没有达到能使铁燃烧的程度,即铁是否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选:B;
【小问5详解】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注意以下事项: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裂;加热不均匀,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容易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故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或试管受热不均匀等(合理即可)。
22. 我们用化学学科认识事物的方式全面了解认识“空气 ”。
(1)从物质分类角度:新鲜的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 ”或“纯净物 ”)。
(2)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角度用“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写名称)。
②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列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③如图是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由该反应可知,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同时也说明化学变化实质是:______。
(3)从实验的角度: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用图 1 进行实验,若该实验没有达到试验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
②图 1 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填化学式),根据实验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③图 2 实验中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图 1 实验代替课本实验图 2 的优点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④已知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与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填“能 ”或“不能 ”)用镁来代替。
(4)从污染角度:
①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大雾天气导致呼吸道感染病人增多是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______。(以上均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②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 ①. 氧分子 ②. B ③. 分子 ④. 原子 ⑤.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①. 装置漏气 ②. N2 ③.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 ⑤. 更环保 ⑥. 不能
(4) ①. A ②. C ③. 不焚烧秸秆和垃圾(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新鲜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①“ ”表示氧原子,则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氧分子;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因为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
③由该反应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同时也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小问3详解】
①用图 1 进行实验,若该实验没有达到试验目的,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试管中;
②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图 1 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式为N2;足量的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剩余的主要气体氮气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③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开口点燃,生成物不会散播到空气中,减少了污染,更加环保(合理即可);
④已知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与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则该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镁来代替;
【小问4详解】
①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B、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
C、可吸入颗粒物是粉尘类空气污染物;
D、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
大雾天气导致呼吸道感染病人增多是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吸入颗粒物,故选:C;
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少开私家车、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秸秆和垃圾等(合理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共 38分)
23.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 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加热______(填化学符号)等。
(3)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有许多优点,如:______(填序号)。
①产物无污染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④生成物只有氧气
(4)甲同学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分别选择______装置(填字母序号);其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5)乙同学选择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字母),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他在该装置的试管口处添加了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
(6)B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优点是:______;如果换成长颈漏斗,其优点是______,需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必须形成______,原因是:______。
(7)丙同学对乙同学的制氧装置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加热高锰酸钾时,在试管较小的空间 内氧气浓度高、温度也较高,而棉花是易燃物质,实验时可能会发生危险,他建议采用不 易燃烧的丝状物质代替棉花更安全。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最科学的判断依据是______(填序号)。
①依据教科书的观点 ②依据老师的观点 ③依据实验事实
(8)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填 a 或 b)进行验满;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时,瓶内装满水,然后气体由______端进入(填 a 或 b)。
【答案】(1) ①. 铁架台 ②. 集气瓶
(2)KClO3 (3)①②##②①
(4) ①. BE##EB ②.
(5) ①. A ②. ③. 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6) ①.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②. 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③. 液封 ④. 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7)③ (8) ①. b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为铁架台;②为集气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KClO3)等;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产物除了氧气之外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不需要加热,故选:①②;
小问4详解】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排空气法纯净,则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E排水法,故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E;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5详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A;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为了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需要在装置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小问6详解】
B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如果换成长颈漏斗,其优点是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需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必须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小问7详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所以遇到问题时科学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实验进行解决;故选③;
【小问8详解】
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该从a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进行验满;
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时,瓶内装满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则气体由b端进入。
24. 小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蓬江河水,并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作用是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此过程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
(2)下图装置(Ⅱ)对应上述实验过程的操作______(填“①”、“②”或“③”),该过程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装置(Ⅱ)中的入水口应该是______(填“a”或“b”)端。
(3)小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用______鉴别它是硬水还是软水。
(4)操作③应选用上图装置的______(填“Ⅰ”或“Ⅲ”),此操作中常用到沸石,作用是______,冷凝管进水方向是______(填“上进”或者“下进”)
(5)水的净化再利用是天宫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 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
C. 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D. 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可以放在超滤膜的前面
【答案】(1) ①. 明矾 ②. 吸附悬浮杂质并加速其沉降 ③. 过滤 ④.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⑤. 引流
(2) ①. ② ②. 吸附色素和异味 ③. b
(3)肥皂水 (4) ①. I ②.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③. 下进 (5)BD
【解析】
【小问1详解】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絮凝剂,吸附悬浮杂质并加速其沉降,故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
操作①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下图装置(Ⅱ)对应上述实验过程的操作②,该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装置(Ⅱ)中的入水口应该从b端通入,因为水从下向上,能增长水与活性炭接触的时间,净化效果好;
【小问3详解】
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液体D是硬水;
【小问4详解】
操作③得到蒸馏水的过程是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应选用图2的装置Ⅰ;
此操作中常用到沸石,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冷水作用是冷凝水蒸气,使水蒸气液化,冷水经过冷凝管要下进上出,可以使水与水蒸气充分进行热交换,冷凝效果更好;
【小问5详解】
A、过滤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超滤膜可起到过滤的作用,则可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过“生命吸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细菌等,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故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水中含有细菌,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命吸管”中使用椰壳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大颗粒固体,应放在超滤膜的后面故,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25.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①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通过______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
②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______。该现象能说明:①分子在______;②氨水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③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没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______(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______
(2)图2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 T 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填“ba ”或“bc ”)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已知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答案】(1) ①. 气球膨胀 ②. 变红 ③. 不断运动 ④. 具有挥发性 ⑤. 左侧 ⑥.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ba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装置中的压强增大,若观察到气球膨胀,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观察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同时还能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的物理性质;
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会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小问2详解】
已知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则氨分子运动到b点时向上运动,因此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44,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考化学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4,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考化学试题(2),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理解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4,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考化学试题(1),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