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生物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 小题, 每题2分, 共80 分。
1.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的切叶蚁将树上的叶子切成小片后带到蚁穴中发酵,然后取食叶子上长出来的蘑菇。不过,切叶蚁有时也会跑出热带雨林,落户到当地人的部落里掠食木薯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切叶蚁 B. 蘑菇 C. 木薯 D. 蚁穴
2.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
A. 寄生 B.合作 C.竞争 D.共生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生长发育 B. 呼吸
C. 排出体内废物 D. 遗传和变异
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下列营养物质中,能在纸张或布匹上留下油斑的是( )
A. 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水
6. 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与黄鹂比,翠柳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 )
A. 组织 B. 器官 C. 系统 D.个体
8.儿童患佝偻病,是因为饮食中长期缺乏含某种成分的无机盐,这种成分是( )
A. 锌 B. 铁 C. 磷 D. 钙
9.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在分类上蘑菇属于( )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非生物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
七年级生物 第 1 页 共 6 页答题注意事项
1. 本卷满分100分, 地生答题时间90分钟。
2.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 答题使用 0.5mm黑色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也不要超界。
4. 作图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 并请加黑、加粗, 描涂清楚。
A.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氧气
C.淀粉和维生素 D. 多种有机物
11.将四株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营养液中,能正常生长的是( )
A. 糖水 B. 盐水 C. 土壤浸出液 D. 自来水
12.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青蛙捕食昆虫 B. 蛇吃青蛙 C. 黄鼠狼吃鸡 D. 羊吃草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阳光
14.下列人类活动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
②要致富,砍大树
③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
④见毒蛇就打死它
⑤退耕还林
⑥提倡“免赠贺卡” “少用一次性木筷”
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⑥
15.探究水温对鱼呼吸影响的实验中,设计对照组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组鱼的大小相同 B. 两组鱼的水温相同
C. 两组鱼的生活状态相同 D. 养鱼的水质相同
1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 草→鹿→野兔→狼 B. 草→昆虫→食虫鸟→蛇
C. 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D. 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17.几百年来,长期在海上航行的船员经常遭受坏血病的困扰,但只要多吃柑橘,坏血病就能很快被治愈,这是因为柑橘中含有丰富的( )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18.人的呼吸器官是肺,植物的呼吸部位 ( )
A. 只有幼小的果实 B. 只有生长旺盛的叶片
C. 只有根尖的根毛 D. 是植物体内任何的活细胞
19.早餐是人体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均衡饮食,青少年在吃面包牛奶的同时,最好选择的搭配( )
A. 一根油条 B. 一个鸡蛋 C. 一根鸡腿 D. 一个苹果
20.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
A.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的下层
B. 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岩石圈的表层
C.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七年级生物 第 2 页 共 6 页D. 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的表层
21.通过“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细胞内含有( )
A. 叶绿体 B. 液泡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22.下列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A. 水、 淀粉、 脂肪 B. 无机盐、纤维素、水分
C. 淀粉、维生素、纤维素 D. 无机盐、淀粉、蛋白质
23.通常位于食物链第二个环节的生物是( )
A. 微生物 B. 植食性动物 C. 绿色植物 D. 肉食性动物
24.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 鼻腔和肺 B. 呼吸道和肺 C. 气管和肺 D. 呼吸道和气管
25.同学们一定知道,冬天若教室里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都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
A.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缺氧 B. 温度太高
C. 氧气浓度太高 D. 病毒、细菌太多
26.我们的鼻腔吸进的空气和口腔吃进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
A. 食管 B. 气管 C. 咽 D. 喉
27.把手插进潮湿的小麦种子堆里,会感觉里面是暖和的,这是因为种子进行了(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生长作用
28.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 )
A. 麦芽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葡萄糖
29.下列营养物质缺乏症对应有误的是( )
A. 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 B. 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患佝偻病
C. 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患贫血症 D. 缺乏维生素A——患骨质疏松症
30.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主要原因是( )
A.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 D.缺少氧气,不利于呼吸作用
3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像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32. 用盐腌菜时,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吸水,菜变硬 B.细胞吸水,菜变软
C.细胞失水,菜变硬 D.细胞失水,菜变软
33.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七年级生物 第 3 页 共 6 页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34.下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的选项是( )
①消耗叶片原有淀粉 ②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③去掉叶片的绿色 ④设置对照实验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①③④②
35.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现代的粽子种类多种多样,关于人体对粽子的消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粽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
B.粽子中的脂肪在口腔内初步分解
C.粽子中的蛋白质在小肠内初步分解
D.粽子中的淀粉在胃内初步分解
36.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达尔文 B. 虎克 C. 袁隆平 D. 恩吉尔曼
3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生物圈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
38.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39.小明给花生施肥,可是却出现了“烧苗”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肥料少了,花生缺乏营养
B. 肥料多了,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C. 土壤板结,花生无法吸收水和无机盐
D. 所施肥料不正确,无法被植物吸收
40. 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的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相同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酒处理,结果最可能是( )
A.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七年级生物 第 4 页 共 6 页B.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C. 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D. 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一致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 41题每空2分, 42、43题每空1分, 共20分。
41.图一为某风景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二的甲、 乙、丙、丁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 B.鼠 C.猫头鹰
(2) 若图一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3) 图一中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生物为 。
A.蛇和猫头鹰 B.蛇和鼠 C.食草昆虫和蛙
(4)图一中符合图二的食物链有 条。
A.2 B.3 C.4
(5) 图二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丙是 。
A.绿色植物 B.蛇 C.猫头鹰
42.右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填上序号,横线上填消化器官名称):
(1)图中能暂时贮存食物的是[ ] ▲ ,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蛋白质在这里被分解为 ▲ 。
(2)[ ] ▲ 的分泌物是胆汁,其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能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3)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 。
(4)[ ] ▲ 的分泌物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3.下图是验证“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的各步骤图解
(1)其中,将天竺葵暗处理 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 ▲ 消耗殆尽。
七年级生物 第 5 页 共 6 页(2)用酒精脱色,是使叶片中的 ▲ 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易于观察。
(3)在实验中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 ▲ 是否存在。
(4)若下图是其中一片实验叶片,完成现象记录并分析:
实验中,甲处和丙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是在 ▲ 内进行的。
乙处和丙处对照说明 ▲ 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七年级生物 第 6 页 共 6 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