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含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含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量为时量75分钟
    一、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陶瓷可以大致分为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两类。先进陶瓷以人工精制合成原料为主,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等高精尖领域,国内生物医用材料的70%~80%依赖进口。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地处泰沂山脉北侧,距今已有6000年陶瓷生产历史,是我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目前淄博市作为国内先进陶瓷主要集聚区,生物医用材料已成为淄博市陶瓷产业开发的重点。近年来,淄博市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以产业联盟带动产业发展。下图为淄博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淄博市成为国内先进陶瓷主要集聚区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B. 技术C. 原料D. 能源
    2. 生物医用材料成为淄博市先进陶瓷产业开发的重点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城镇化进程加快B. 人口老龄化加重
    C. 先进陶瓷技术水平高D. 人口数量增长快
    3. 淄博市持续推动先进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升创新能力B. 降低生产成本C. 获得规模效应D. 共享基础设施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淄博市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因此技术是淄博成为陶瓷的主要集聚区的主要原因,B正确;市场、原料、能源不是技术导向型的先进陶瓷企业的主要区位条件,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结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诱发了诸如骨关节病、心血管疾病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将导致人工关节、血管支架和眼内人工晶体等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故B正确;与ACD选项关系不大,故排除。故选B。
    【3题详解】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加强了联盟成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联盟成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提升联盟成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知识产权持续健康发展,推动高新区先进陶瓷产业整体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A正确;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应、共享基础设施对技术导向型企业影响较小,故排除BCD。故选A。
    【点睛】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目标,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化为重点,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专业服务融入到企业发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于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营造了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创新环境。
    河面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容易形成一层雾气,在阳光下宛若水面沸腾。图为黄河内蒙古段的“水煮黄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河段“水煮黄河”景观出现几率最多的月份及原因是( )
    A. 1月湿度大、气温低B. 4月地面辐射减弱
    C. 7月逆温现象多发D. 10月大气对流旺盛
    5. 与“水煮黄河”景观较为罕见关联度较大的现象是( )
    A. 空气杂质较多B. 冷空气活动强C. 河流径流量大D. 河流结冰期短
    【答案】4. A 5.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水煮黄河”景观是由于河面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一层雾气笼罩水面。所以,低空水汽量多(湿度大)、近江面气温低(1月)有利于水汽凝结易形成“水煮黄河”现象,A正确;4月,气温回升,此时地面辐射增强,河面蒸发的水汽不易凝结,成雾几率小,B错误;7月气温高大气对流旺,逆温发生少,近水面大气温度高也不利于水汽的凝结,C错误;10月大气对流已减弱,再者,大气对流旺盛是不利于浓雾的形成和维持的,D错误。本题选A。
    【5题详解】
    题干要求找出不利于“水煮黄河”景观发生(罕见)的原因。该地深居内陆,气候于旱,多风沙活动,空气里杂质较多,凝结核丰富,利于雾的形成,A错误;冷空气活动强有利于水汽的疏散,不利于“水煮黄河”现象的出现,B正确;河流径流量大,提供的水汽多,有利于雾的形成,C错误;河流结冰期短,则有利于河水蒸发的时间长,也有利于雾的形成,D错误。故选B。
    【点睛】“水煮黄河”景观是由于河面上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一层雾气后笼罩水面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黄河封河之前,在较低的水温、气温和较高的湿度条件下才会出现的雾景观。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7时30分到9时30分之间,随着太阳逐渐升高,雾气就会散去。
    湖北宜昌市区附近的潮水河流域面积仅4.05km2,属岩溶槽谷地貌,出露的地层①~⑤(由新到老)形成于寒武纪,呈小角度单向倾斜分布。潮水洞属岩溶间歇泉,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地下水排泄点,也是当地主要的饮用水源地。下图为潮水河流域出露地层及岩溶水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最有可能是隔水岩层的地层序号为( )
    A. ②B. ③C. ④D. ⑤
    7. 推测杨家溪流经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图示判断依据是( )
    A. 向斜,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较低B. 背斜,岩层张裂易受流水溶蚀
    C. 向斜,两侧对称分布有⑤地层D. 背斜,两侧对称分布有⑤地层
    8. 符合潮水河流域地层单向倾斜分布的剖面示意是( )
    A. B.
    C. D.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潮水河位于②③地层区域,且②③地层均有河流及地下暗河入口分布,说明②③地层为透水的可溶性岩层,A、B错误;由岩层新老关系可知④地层位于③地层下方,且潮水河与杨家溪分属不同流域,故④地层最可能是隔水岩层,C正确;而⑤地层位于④地层下方,是否为隔水层难以直接据图判断,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以杨家溪为轴,其西北和东南对称分布有较老的⑤地层,其西北部其他岩层未显示,但其东南部是从轴线开始岩层渐新,即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判断其为背斜构造(关键: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是最准确的方法,“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地貌现象受其他因素干扰,准确性不高),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杨家溪到潮水河之间的区域,为背斜构造的一翼,且材料指出地层呈小角度单向倾斜分布,结合出露地层的走向可推断该区域出露的地层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较老的⑤地层在下,较新的①地层在上,B正确。故选B。
    【点睛】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典型的承压含水层可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三部分。
    布拉风又被称为冷空气大瀑布,是从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陡峭的山坡向下倾落的干燥寒冷风暴。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山顶上空聚集,形成寒冷高气压,而附近海域温暖广阔,形成温暖低气压。布拉风风力强,甚至可达40m/s,破坏力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 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布拉风的地点(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10. 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示地区地区布拉风出现的时间及原因是( )
    A. 春季,气温回升,洋面气温高,形成明显低压
    B. 夏季,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与温暖的洋面形成较大的温差
    C. 秋季,多晴朗天气,夜晚降温快,冷空气下沉
    D. 冬季,亚洲高压压迫冷空气到达山地迎风坡
    11. 关于布拉风的风力强盛的主要原因有( )
    ①山体坡度陡,气体流动速度快②山顶与洋面的气压差大
    ③从山顶到海面无阻挡,摩擦力小④从山谷内滑下,狭管效应增强风速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题目信息可得布拉风的形成与不高的山地阻挡冷空气形成高压和附近温暖海域的低压之间形成气压差。长白山东部东临海洋,在长白山东坡易形成布拉风,丙东部海洋面积更大,与山地顶部相比气压差更大,相对于乙地更容易形成布拉风,故C正确,ABD排除。
    【10题详解】
    春季西北风活动较弱,冷空气势力弱,A错误;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不易形成山顶的冷高压,B错误;秋季冷空气势力弱,C错误;冬季,西北季风携带大量冷空气被长白山阻挡,在长白山上形成高压,长白山东部海域面积广形成低压,较大的气压差引发布拉风,D正确。
    【11题详解】
    风力强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冷空气从高处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冷空气速度加快,①正确;风力强势最主要原因为山顶形成的冷高压与洋面热低压之间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A正确;摩擦力大小和是否狭管效应跟山体的状况有关,具有不确定性且影响因素不是主导因素,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点睛】布拉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冷空气的势能转化成动能,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由于冷空气来源于高寒地带,温度很低,它过山下降时虽有绝热增温效应(即焚风效应,当空气和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气压增高时,空气因压缩而增温),但因落差不大,而两地温差明显,比背风坡原来的气温还是低得多,因此,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凡地处高寒山区,又面临温暖海面的地形,都有发生布拉风的可能。
    天山山系山脊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西风环流和独特地形影响,冰川、积雪及冻土分布广泛,成为新疆及中亚地区的水塔。下图示意天山四季(1、4、7、10月)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率在不同海拔带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表示天山7月积雪覆盖率和地表温度的曲线是( )
    A 甲、戊B. 甲、辛C. 丁、戊D. 丁、辛
    13. 在4200米以上,甲曲线远低于乙、丙、丁的影响因素是( )
    A. 温度B. 坡度C. 日照D. 风力
    14. 符合天山积雪垂直分布特征的是( )
    A. 冬季天山的平均积雪覆盖率最高B. 随海拔上升积雪覆盖率上升
    C. 夏季各海拔带的积雪覆盖率最低D. 随地表温度上升积雪覆盖率降低
    【答案】12. C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题图示意天山1、4、7、10月不同海拔带的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率,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戊、己、庚、辛四线为地表温度,甲、乙、丙、丁四线为积雪覆盖率(技巧:图中的八条曲线,有四条随着海拔升高数值总体呈减小趋势,有四条随着海拔升高数值总体呈增大趋势,先判断两类曲线分别是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率,再区分不同的月份难度更小)。北半球7月地表温度高,1月地表温度低,故戊线表示夏季地表温度,B、D错误;7月地表温度高,中低海拔处积雪覆盖率整体会低于其他月份,故丁线为夏季积雪覆盖率,A错误,C正确。
    【13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线代表天山不同季节的积雪覆盖率,低海拔处积雪覆盖率甲最高,因此甲线表示1月积雪覆盖率。1月天山地表温度低,理论上海拔4200米以上积雪覆盖率应高,与图示不符,故A错误;坡度并不随季节变化,B错误;冬季日照时间短,光照不足,积雪覆盖率也应较高,与图不符,C错误;材料提示天山受西风环流影响,北半球冬半年西风带风力整体偏强,天山高海拔处受强劲西风影响较大(关键点),可使积雪覆盖率下降,故D正确。
    【14题详解】
    甲线为冬季(1月)积雪覆盖率,相较于乙、丙、丁线,其平均值最大,故A正确;甲、乙、丙、丁四线在海拔5000米附近有明显下降,且甲线在海拔1000米附近有明显升降波动,说明随海拔上升,积雪覆盖率不一定上升,B错误;地表温度7月最高,1月最低,在图示海拔4600米以上7月的积雪覆盖率(丁线)高于其他月份,故D错误;夏季(7月)积雪覆盖率在4600米以上高于其他月份,C错误。故选A。
    【点睛】雪线是指地球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即永久积雪下限的海拔。在雪线以上,气温低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常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指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单位耕地面积上的非土地要素的投入数量,可分为劳动集约度(人力投入)和资本集约度(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物质)等。结合“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因素变化”图组,完成下面小题。
    15.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劳动集约度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影响
    B. 农业机械集约度的变化与务农人口减少密切相关
    C. 农药、化肥等投入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突出
    D. 该区农业越来越注重农药、地膜等的使用
    16. 结合当地情况,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大化肥、农药投入,提高农业产出②引导和完善耕地流转,提高生产效率
    ③完善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补贴标准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劳动集约度的变化图和黄河资本、农业机械集约度的变化图”可知,两者大体上呈现负相关,因为务农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与人口自然增长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B项正确。通过图中纵坐标信息可知,农药、化肥的使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并不突出,C项错误。从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农药、农膜、化肥集约度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以前,地膜投入量大,2008年以后地膜使用量减少,D项错误。所以选B。
    【16题详解】
    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的污染,农药的残留等问题,①错误;耕地流转,可以减少土地的弃耕现象,利于土地的集中连片和机械化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②正确;粮食经济附加值低,为保证粮食产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粮食生产补贴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利于农业提高耕地利用率,③正确;加大政策狭持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对现在已利用的土地增加劳力和资本,这个方法叫做土地利用的集约。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合金钢、三元动力电池等,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印度尼西亚镍矿储量占世界镍总储量的52%,主要以风化淋积型红土镍矿床为主,多分布在地表。岩浆岩中的橄榄岩是红土型镍矿的主要成矿母岩。中国镍金属消费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8%,其中约85%的镍金属应用于不锈钢生产。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禁止本国镍原矿资源直接出口,我国Q控股集团对印度尼西亚镍矿进行直接投资,在当地建设红土镍矿—镍铁—不锈钢生产厂,积极开发针对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的规模化冶炼工艺。如图示意印度尼西亚主要镍矿产地分布。
    (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的形成过程。
    (2)说明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开发的有利条件。
    (3)说明Q控股集团对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进行直接投资对中国或印度尼西亚的好处。(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利于镍元素富集;湿热气候利于岩石发生化学风化作用,使镍从含镍的岩石中淋滤出来;多山地地形,陡坡利于含镍风化物的侵蚀,平缓地带利于镍的富集;地表水流为含镍风化物提供迁移、富集的载体,地下水利于镍的淋滤作用。
    (2)镍矿储量大,分布集中,可露天开采,成本低;距海近,海运交通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3)中国:向中国国内提供较为充足的镍金属产品,保障国内镍金属的供给;构建稳定的跨国产业链,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或印度尼西亚: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高附加值镍产品出口;增加就业,带动本国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印度尼西亚镍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镍矿的形成、印度尼西亚镍矿的有利条件、我国镍资源安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
    【小问1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要素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一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印度尼西亚含有镍元素的橄榄岩广布;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加速橄榄岩的风化、剥蚀和分解,岩浆活动频繁,利于镍元素富集;地处低纬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量、降水丰富,风化作用强烈;径流丰富,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形利于携带镍元素的径流流向低处;同时岩石裂隙透水性好、排水通畅,利于溶解镍元素的径流流淌;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利于红土镍矿富集和沉淀等。
    【小问2详解】
    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开发的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材料“印度尼西亚镍矿储量占世界镍总储量的52%,主要以风化淋积型红土镍矿床为主,多分布在地表”,说明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资源丰富、利于开采。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具有类型简单、矿床规模大、分布集中等特点;材料“镍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合金钢、三元动力电池等...中国镍金属消费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8%,"说明镍矿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印度尼西亚属于岛国,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印度尼西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小问3详解】
    读材料“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禁止本国镍原矿资源直接出口,我国Q控股集团对印度尼西亚镍矿进行直接投资,在当地建设红土镍矿—镍铁—不锈钢生产厂,积极开发针对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工艺。”可知,我国Q控股集团对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进行直接投资,对中国而言,有利于跳过印尼的出口管制,满足国内对镍矿资源的需求,构建稳定的跨国产业链,确保国家资源的战略安全;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对印尼而言,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本国工业的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有利于促进本国居民的就业;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机质的分解是池塘中氨氮的重要来源,氨氮超标会降低鱼类血液的载氧能力,当溶解氧不足时,氨氮难以被转化为亚硝酸菌、硝酸菌。广东某户外养殖池主要依靠降水蓄水,饲养经济鱼类,经常通过换水的方式治理氨氮超标,偶尔进行人工增氧。与该养殖池相比,辽宁盘锦某户外养殖池在入冬前人工增氧的频次更高。下图示意养殖池中氮元素的主要循环过程。
    (1)推测广东该养殖池的水文特征。
    (2)指出广东该池塘因水产养殖而增加的氨氮的来源。
    (3)与河流相比,简述广东该养殖池中溶解氧偏低的原因。
    (4)与广东该养殖池相比,辽宁盘锦户外养殖池在入冬前更关注人工增氧,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以雨水补给为主,兼有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
    (2)鱼类排泄物、鱼类残体、未被鱼类食用的饵料残余;因营养过多而繁殖的水生植物(水草)分解、鱼类活动造成的底泥(有机物)分解。
    (3)水体更新慢,流动性差;鱼类密集,鱼类生长(呼吸)耗氧多;氨氮(有机质)积累多,分解耗氧多。
    (4)盘锦冬季池塘结冰,水中溶解氧锐减,对鱼类生存威胁更大;因缺氧和低温,氨氮难以被细菌转化,停留时间延长,危害加大。
    【解析】
    【分析】本大题考查广东该养殖池的水文特征、池塘因水产养殖而增加的氨氮来源、养殖池中溶解氧偏低的原因、辽宁盘锦某养殖池在入冬前更关注人工增氧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该养殖池位于广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季节变化大。该养殖池主要依靠雨水补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广东纬度低,养殖池无结冰期。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鱼类粪便、生物残体、过多的饵料进入水中都能转换为氨氮;水草等水生生物繁殖加快,其枯落物分解也能增加氨氮;湖底的淤泥可以向上分解释放氨氮。
    【小问3详解】
    溶解氧与气温、流速等有关。河流水为动态水,水体更新快;养殖池水为静态水,流动性差,水体更新慢,养殖池中鱼类数量多,呼吸耗氧多,氨氮积累多,分解耗氧。故养殖池溶解氧偏低。
    【小问4详解】
    更关注人工增氧,说明辽宁冬季养殖池氧气含量较低;溶解氧与气温、流速等有关。可从主要因为辽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养殖池会结冰,水体更容易缺氧,对于鱼类生存威胁更大;因缺氧和低温,氨氮难以被细菌转化,停留时间延长,危害加大。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在当代淮河水系的塑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154-1855年黄河改道夺淮入海,直接促成了洪泽湖的形成和进一步演化,下图1为现代淮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图2为洪泽湖区的水系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淮河中游人口密集,在北岸地区,汛期极易发生支流水位低于干流水位产生倒灌的“关门淹”现象,下图3为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变化示意图。淮河中游及洪泽湖周边多建有滞洪区(短期阻滞洪水的场所),2022年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设。
    (1)分析黄河在洪泽湖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从淮河中游水系特征角度,分析“关门淹”现象发生的原因。
    (3)有专家认为,当淮河入海河道二期工程启用后,可以缩减淮河中游滞洪区的数量,你是否赞同?试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黄河)含沙量大,淤积抬升入海河床,淮河在洼地积水成湖;黄河河水流入洪泽湖,湖泊泥沙沉积,湖盆变浅。
    (2)干流河道弯曲,落差小;入湖口河床海拔高,易倒灌;北岸较南岸支流流程长,汇入晚,导致北岸支流无法自流汇入(南北岸角度皆可)。
    (3)赞同:中游洪涝风险降低,滞洪区人口、耕地多,滞洪造成的损失多;(取消后)可加大(基础、产业)投入,促进当地发展。
    不赞同:中游洪涝隐患并未消除;(缩减后)调蓄能力降低,中游沿岸人口(产业)密集,决口后损失更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上的淮河流域”为案例,考察湖泊的演化、淮河洪涝的形成和治理的问题、现代淮河水系的演化深受黄河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洪泽湖是黄河夺淮入海之后,黄河因泥沙较多,淤塞了淮河下游入海河道,导致淮河无法入海而在洪泽湖区域积水成湖,而黄河在汛期水量较大,也会灌入洪泽湖,导致洪泽湖区域湖床变浅,因此,洪泽湖成为了地上悬湖。从更深层次的背景来说,洪泽湖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几千年来的砍伐森林,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下游地上河的产生与改道夺淮,在洪泽湖的形成过程中,因为湖盆变浅,人类又在湖岸边修筑大堤,约束了湖水正常外泄,而进一步加剧了地上悬湖的形成。
    【小问2详解】
    根据淮河干流及支流的河道特征,和材料中“关门淹”(即北岸支流的汇入口被迫将入河河口闸门关闭防止倒灌)的解释,在材料图1中,可以看到干流河道非常弯曲,导致水流不畅;在材料三中的河床纵剖面图可以看到落差小,同时纵剖面上可以看出淮河汇入洪泽湖的河口河床更高,反而会引起倒灌;回到材料一,可以看到北侧支流流程更长,南侧支流流程短,故汇入速度南侧更快,所以形成了关门淹现象。
    【小问3详解】
    滞洪区是为了应对洪峰来临时降低洪峰水位而设立临时行洪滞洪的场所,以本区块的牺牲保全了区域整体的安然度汛,如果滞洪区启用频繁的话,区域不可能将重要的产业布置在滞洪区内。淮河第二入海通道的建设,可以降低中游洪涝发生的频率,部分滞洪区可以撤销,既有利于减少区域人民和土地上的财产损失,更大化的作用是可以引入产业来促进该区域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中游的洪涝使中游特殊的水系脱不了干系,洪涝隐患不会因为多了一条入海水道而彻底消除,若撤销滞洪区,拆除分洪设施,在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极端化的背景下,若缺少滞洪场所,遇到极端降水天气决堤造成的损失会更加惨重。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极地是地球的冷极,也是大气的冷源,高空冷空气下沉,在极地低空形成冷性高压,上空形成冷性低压,该冷性低压即为极地涡旋。环绕北极地区的高空强气流通常会阻止寒冷空气流向南方。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地区的温度升高,北极涡旋的稳定性降低,有时会分裂成几个部分,从而使得寒冷的空气迅速南下,影响到中纬度地区。下图为北极涡旋的稳定状高与不稳定状态示意图。
    2023年11月底,大规模暴风雪天气席卷中欧、南欧东部。北极涡旋的不稳定是造成此次暴雪的直接原因。
    (1)结合所学知识,从热力角度分析极地升温导致北极涡旋稳定性降低的原因。
    (2)根据相关材料,分析今年欧洲地区这次大规模暴雪的形成过程。
    【答案】(1)极地升温导致极地涡旋下沉气流减弱;冷空气在高空集聚,高空冷气团势力增强,从而使得极地涡旋稳定性降低。
    (2)极地涡旋稳定性降低,对高空冷气团南下的阻止能力下降;高空冷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向低纬运动,同时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并带动近地冷空气南下;欧洲西北部面临大西洋,且地形相对平坦,对冷空气阻挡作用较弱;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南下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上升气流强烈;导致大范围降温、暴雪。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3年北半球欧洲暴雪天气及北极涡旋为背景,设置2小题,涉及极地升温、北极涡旋稳定性及欧洲暴雪天气的形成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近地面温度越低,下沉气流越强,极地涡旋越强,越稳定。由材料信息“极地升温”可知,极地升温会使极地下沉气流减弱;冷空气在高空集聚,高空冷气团势力增强,从而使得极地涡旋稳定性降低。
    【小问2详解】
    欧洲地区这次大规模暴雪实质上是由快行冷锋所致。由北极涡旋示意图可知,极地涡旋稳定性降低后,对高空冷气团南下的阻止能力下降;高空冷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向低纬运动,同时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并带动近地冷空气南下;欧洲西北部面临大西洋,且地形相对平坦,对冷空气阻挡作用较弱;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南下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上升气流强烈;导致大范围降温、暴雪。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