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2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2,共3页。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七科目生物时间标题生物和生物圈中心发言人成员一、课标要求1、知道什么是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2、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4、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二、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和课本内容的特点,本章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调查法、讨论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整堂课中主要以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穿插一些小游戏,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三、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的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及探究的过程,逐步养成学习化学的好习惯是关键。四、教学目标(结合课标)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 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1)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2)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3)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2、 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会分析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会写食物链,会分析食物网 4、知道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5、知道生态系统的种类,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五、教学重点难点应对措施和思路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用视频演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用图片演示,学生动手写,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用物质和能量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流动的图片和学生一起分析它们的流动线,画出来展示。五、课时安排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复习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课时: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三课时:第2、3节六、知识结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3、环境因素分: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等。 5、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6、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影响生物。 ②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③生物还能影响环境。 8、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9、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10、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到范围内不再被捕食的消费者结束。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3)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11、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1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沿食物链越来越少。 13、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积累: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5、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设计实验)→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16、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7、对照实验设计的关键:唯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七、其它补充1注重情景导入,多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多联系学生实际生活。2很多内容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3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交流,合作。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七科目生物时间标题生物和生物圈中心发言人成员一、课标要求1、知道什么是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2、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4、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二、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和课本内容的特点,本章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调查法、讨论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整堂课中主要以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穿插一些小游戏,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三、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的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及探究的过程,逐步养成学习化学的好习惯是关键。四、教学目标(结合课标)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 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1)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2)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3)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2、 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会分析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会写食物链,会分析食物网 4、知道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5、知道生态系统的种类,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五、教学重点难点应对措施和思路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用视频演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用图片演示,学生动手写,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用物质和能量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流动的图片和学生一起分析它们的流动线,画出来展示。五、课时安排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复习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课时: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三课时:第2、3节六、知识结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3、环境因素分: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等。 5、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6、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影响生物。 ②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③生物还能影响环境。 8、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9、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10、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到范围内不再被捕食的消费者结束。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3)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11、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1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沿食物链越来越少。 13、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积累: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5、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设计实验)→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16、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7、对照实验设计的关键:唯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七、其它补充1注重情景导入,多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多联系学生实际生活。2很多内容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3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交流,合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