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秋、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试卷共21道小题,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早起,水qú( )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bā( )。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shǎng( )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种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终乱。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含后,草蓠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竟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
(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
1. 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及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缕(1ǚ) 水qú(渠) shǎng(晌)午
B. 嘹(lià)亮 芽bā(苞) 水qú(渠)
C. 水洼(wō) shǎng(响)午 芽bā(笣)
D. 旷(guǎng)野 shǎng(晌)午 芽bā(苞)
2. 文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默寡言 花香鸟语B. 人声鼎沸 眼花缭乱
C. 花香鸟语 眼花缭乱D. 沉默寡言 眼花缭乱
3. 文段中四个口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水渠:shuǐ qú,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
芽苞:yá bā,种子萌发出芽的状态。
烟缕:yān lǚ,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
嘹亮:liá liàng,形容声音清脆洪亮。
水洼:shuǐ wā,意思是路面不平,下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
晌午:shǎng wǔ,指白天十二点左右的一段时间。
旷野:kuàng yě,意思是空阔的原野。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这里形容“老者”不爱说话,运用正确;
花香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这里形容野外春天景色动人,运用正确;
人声鼎沸:意思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这里形容老少开心交谈的场景,不合语境;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这里形容眼前的美景让人感到迷乱,运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一个“□”处,一句话结束应该用“。”;第二个“□”处,“桃花”和“蔷薇”是相同种类之间应该用“、”;第三个“□”处,“十里花香”和“千里春光”是并列的两个短语之间应该用“,”;第四个“□”处,“一蓑烟雨吗”是疑问句应用“?”;
故选C。
4. 古诗文默写
博大精深的古诗文中,处处闪现着古人的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是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是刘禹锡“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坚定的意志与乐观的箱神,是苏轼“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豁达的胸襟。
【答案】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人有悲欢离合 ④. 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畔、离、圆、缺。
综合运用(6分)
5. 学校举办“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整整奋斗了16年。他曾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到小说发表。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学生书法作品图。哪一幅不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请选出( )
A. 【甲】B. 【乙】C. 【丙】D. 【丁】
(2)材料二是一个人物小故事,请你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3)材料三是清华大学的校微,白底紫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其校训。请观察图片,简要介绍校徽(60字以内)。
【答案】(1)C (2)麦家自强不息(笔耕不辍、奋斗不息)获成功
(3)校徽由三个同心圆构成,中心一颗五角星,中环文字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外环是中文校名,左右是英文校名,下面是数字“1911”。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句主旨的理解。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体现了屈原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它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的赞美,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持到底的态度。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稀疏的杏花月影中,独自吹着悠扬的笛曲,直到东方发白。表达了诗人怀念过去,内心的惆怅伤感之情。不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抱负和责任的士人或君子,必须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拟写标题可以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文章线索和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内容等来拟写。概括格式为:主语(对象)+谓语(动词),答题时以“谁做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形式来概括即可,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易懂、鲜明。
本段文字讲的是麦家多年不忘初心、笔耕不辍写小说直到小说发表的故事。
示例:麦家不忘初心终成功。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此校徽整体上是圆形,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圆的中心是一颗醒目的五角星,象征着祖国。其在圆心的位置,寓意清华大学学子在学习读书、做人的过程中心向祖国。中环里是文字,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环中左右并列着。清华大学以此为校训,彰显其对学子的要求,像君子一样发愤图强,增厚美德。外环上面是中文校名,左右是英文校名,下面是数字“1911”,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整个校徽的设计,体现了清华大学的办学宗旨,既注重对传统教育精华的继承,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据此作答即可。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校徽由三个同心圆构成,最小的圆是一颗五角星,第二个圆是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最外边的大圆写着“清华大学”,两侧是英文校名,下面写着建校时间“1911”。
二、阅读与鉴赏(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望蓟门
唐·祖咏①
燕台②一望客心惊,笳③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④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此诗约为祖咏游宦范阳(东北边防重镇)时所作。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②燕台: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③笳:指号角。④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燕台一望”即“一望燕台”的倒装,“燕台”曾经是传说中燕昭王筑的黄金台,以“燕台”起笔,可平添全诗的雄壮气势,抒发立功报国之志。
B. “客心惊”是因为山川险要,笳鼓阵阵,响彻远近,军营的肃杀之气,让诗人感到惊慌害怕。
C. 颈联用词柔美,烽火与月光交织,蓟门要塞临海倚山,稳如磐石,写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叹。
D. 尾联连用了两个典故“投笔吏”“请长缨”抒发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7. 研读“诗中声色”,是赏诗的一个切入口。请从此切入口赏析“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答案】6. B 7.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在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寒光”和“曙色”,一冷一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烘托了肃穆的氛围。雪光、曙光相应,白、银、红、黑等多色交织,景象肃穆,壮伟异常,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B.“客心惊”是因为山川险要,笳鼓阵阵,响彻远近,军营的肃杀之气,让诗人激情满怀,有震惊不已的感受,并非“让诗人感到惊慌害怕”;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题干已经明确炼句的角度,即“诗中声色”。
首先理解颔联的意思。“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意思是“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这是诗人站在“燕台”所望之景。
接着分析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这两句可重点从“光色融合、色彩渲染”来赏析。颔联所写之景是“万里之积雪”“曙色中的危旌”,这“雪”是积雪,且不止一处两处,而是连绵千万里,雪上反射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高处远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雪光、曙光相映,白、银、红、黑等多色交织,所选意象雄奇阔大,整幅画面壮丽辽阔。
最后从抒情的角度分析颔联的景象之中融入了什么情感。诗歌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明所望之感,颔联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之景,借助雄壮奇丽之景写足诗人之“景”,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由望中所见生发望中所感,景与情自然交融,使作者由望而感,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抒发自然水到渠成。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③,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籴⑤。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⑥国议定往还,非车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宇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tià):卖出粮食。⑤籴(dí):买进粮食。⑥比:等到。
8.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课文《岳阳楼记》中句子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者休于树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 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C. 言于江浙行省 商旅不行
D. 饶去杭几二千里 则有去国还乡
9. 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
B. 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
C. 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
D. 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
10.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
11. 欧阳修和王都中对百姓的做法不一样,百姓对他们二人的态度及回应也不一样。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8. A 9. C
10. 人七天不吃东西就会死,怎么能够忍心看着百姓饿死来等待
11.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百姓对欧阳修的做法赞扬、拥护,并与欧阳修一起游乐。王都中为百姓降米价而获罪,百姓对王都中的做法崇敬、爱戴,并愿意卖妻儿替王都中项罪。百姓的态度、言行侧面能突出欧阳修、王都中政绩优异,深得民心。(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于:介词,在/介词,在;
B.以:介词,用/介词,因为;
C.行:名词,古代的一种地方官署名称/动词,通行;
D.去:动词,距离/动词,离开;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您为我们减了米价,您果真因此获罪,我们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要来替您偿还。“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分别出现三个主语“公”“公”“我辈”,且三个句子都表达完整意思,其间需要断开。因此正确的断句是: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食,吃饭;则,就;安,怎么;以,来;待,等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第②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百姓非常快乐地跟随太守出游,在太守的宴会上自在地吃喝玩乐,表现出对欧阳修的赞同、拥护;结合【乙】文“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可知,当得知王都中可能因为私卖低价米粮给百姓而获罪时,百姓主动说愿卖了妻子儿女也要来替他偿还,表现出百姓对王都中的爱戴。百姓对欧阳修、王都中拥护、爱戴,这是从侧面表现出欧阳修、王都中政绩好,得到百姓的信赖和拥护,且使得文章更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点睛】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而醇,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太守下山回家,宾客也跟着走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饶州路遭大饥荒,米价暴涨,总管王都中将官仓的米的价格定为三等价格,向浙行省上言,认为必须按下等价出卖,百姓才能吃得上米。还未得答复,就按下等价又减价十分之二的价格,让百姓来买。行省对他擅作主张的行为十分恼怒,王都中说:“饶州距离杭州差不多两千里,等到决定了再返回来,非半个月的时间不可。可是人七天不吃东西就会死,怎么能够忍心看着百姓饿死来等待呢!”那里的百姓一起对他说:“您为我们减了米价,您果真因此获罪,我们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要来替您偿还。”行省这时才省悟,王都中于是得以免罪。
(二)非文学性文本阅读(共6分)
【材料一】
2021年1月,豆瓣(网站名)用户“胡桃”创建了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豆瓣小组,她最初只是因“三分钟热度上头”而“想建一个个人玩耍”的小组,但自创建后,该小组迅速扩容,至8月1日,已有127273名“文字失语者”在这里集聚,希望每一个失语者能在这里通过练习摆脱文字失语。
在“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成立之前,已有人关注到此种现象: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受访者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而相较于“引用诗句、运用复杂修辞”,
文字失语者失去的能力更为基础,正如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组长胡桃建组时的表述。与生理性病变引起的失语症不同,文字失语者所经历的“失语”,更像是一种社会病。
【材料二】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艾薇妮·白薇施(Avni Bavishi)、马丁·斯莱德(Martin Slade)和贝卡·莱维(Becca Levy)用时12年调查研究了3635名50岁或以上的人的阅读模式。这项研究名为《每天一章:阅读和长寿的关系》(Achaptera day:Assciatin f bk reading with lngevity),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
调查结果表1 调查结果表2
艾薇妮·白薇施教授等人发表的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区分了阅读书籍和阅读期刊杂志对延长寿命的不同影响。为什么会不同呢?首先,相对于期刊杂志而言,书籍的承载信息的量更大,对信息的处理更有深度,而这就会让读者去调动思维,尝试和书籍、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在这样的“缓慢的、沉浸式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自然会提高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另外,研究发现,阅读书籍而非杂志有助于促进同理心及社会感知和情商的提升。
【材料三】
每天睁开眼睛,看电视、上网或者上街,都会被塞入一大堆广告——大部分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读书人和以前的读书人相比,更加需要选择的眼光、阅读的定力和批判的思维。
书籍的载体、阅读形式的变化导致了思维的变化。第一个是发散性思维。古人读经,一个月,一年,集中在一点,与一部经书不断对话,一个字一个字斟酌的。现在不行了,人们的思维会不断地跳跃,好处是具有活跃性,坏处是无法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情。第二个是表述的片段化。如今,人们习惯于写一百多字的微博,养成这个习惯后很难改变——能够写几句俏皮话,却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今天过多地强调知识的广度,很少强调思维的深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忆力的衰退。如今,我们把记忆力交给了电脑,把所有的知识交给了数据库。今天大家已经不再背书,而是在查书了。阅读被检索取代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检索能力是很容易学的。全世界的图书都在一个“云”里,将来稀缺的是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不依附于前人、今人,不盲从于社会。
在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要让自己的立场、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的诱惑,这是很难的。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求知、修养,都受到影响。读书最关键的功能并非求知,而是提升自我修养。我们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取代,只要知道一个书名或人名,检索就行了,而且现在的阅读更强调娱乐功能。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了,但修养没有了。
(节选自《当知识变得唾手可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
12. 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
A. “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创立的初衷是保护文字失语者的自尊心。
B. 文字失语者的“失语”指不会使用大量的诗句和复杂的修辞手法。
C. 艾薇妮·白薇施教授等人的研究表明:阅读书籍比阅读期刊杂志的死亡可能性要低。
D. 知识的唾手可得影响读书的三大功能——阅读、求知、修养,尤其是提升自我修养方面。
13. 尼采曾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结合材料,为“文字失语者”们提出几点有效建议。
【答案】12. D 13. ①经常引用诗句、运用复杂修辞表达;②持续深度地阅读经典书籍,坚持自己的阅读方向。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④培养批判性思维,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记忆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①段“2021年1月,豆瓣(网站名)用户‘胡桃’创建了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豆瓣小组,她最初只是因‘三分钟热度上头’而‘想建一个个人玩耍’的小组,但自创建后,该小组迅速扩容”可知,“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创立最初是因为创建者的“三分钟热度”,本项“‘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创立的初衷是保护文字失语者的自尊心”有误;
B.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成立之前,已有人关注到此种现象: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受访者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可知,“失语”指语言越来越贫乏,本项“指不会使用大量的诗句和复杂的修辞手法”有误;
C.根据材料二“艾薇妮·白薇施教授等人发表的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区分了阅读书籍和阅读期刊杂志对延长寿命的不同影响”可知,艾薇妮·白薇施教授等人在研究阅读书籍和阅读期刊杂志对延长寿命的不同影响,本项“阅读书籍比阅读期刊杂志的死亡可能性要低”于文无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成立之前,已有人关注到此种现象: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受访者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可知,要经常引用诗句、运用复杂修辞表达。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首先,相对于期刊杂志而言,书籍的承载信息的量更大,对信息的处理更有深度,而这就会让读者去调动思维,尝试和书籍、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在这样的‘缓慢的、沉浸式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自然会提高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另外,研究发现,阅读书籍而非杂志有助于促进同理心及社会感知和情商的提升”可知,要持续深度地阅读经典书籍,坚持自己的阅读方向。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每天睁开眼睛,看电视、上网或者上街,都会被塞入一大堆广告——大部分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读书人和以前的读书人相比,更加需要选择的眼光、阅读的定力和批判的思维”可知,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现在的读书人和以前的读书人相比,更加需要选择的眼光、阅读的定力和批判的思维”,第②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忆力的衰退。如今,我们把记忆力交给了电脑,把所有的知识交给了数据库。今天大家已经不再背书,而是在查书了”可知,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记忆力。
(三)文学性文本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沙辣
侯发山
①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②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③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④“爹……”
⑤“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⑥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⑦“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⑧“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⑨“臭小子,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
⑩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⑪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⑫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⑬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⑭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⑮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䦆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
⑰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⑱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
⑲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⑳“你,不走了?”
㉑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
㉒ “……”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
㉓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㉔“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㉕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
㉖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㉗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㉘“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
㉙“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㉚“乡长……”
㉛臭小子,“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的眼睛湿润了。
㉜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
(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
14.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称呼的变化,直接反映着人物情感的变化,如老党对儿子的称呼,有“臭小子”“儿子”“傻孩子”等,每一个变化的背后都蕴含着老党情绪的变化。
B. 文章首段先以“沙漠”一词点明了老党的工作环境,随后对其外貌和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最后宕开笔触,转向了“有了阳光才能生长”的沙棘。
C. 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和科普知识,作者专门用了一段说明性的语言,介绍沙棘这种“药食同源植物”。
D. 小说多用伏笔,如“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为下文儿子介绍沙棘有“大用处”,决定留下来守边、治沙只扶贫埋下伏笔。
E. 小说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如“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读起来亲切自然。
15.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
16. 小说以“沙棘”为标题,有什么内涵?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7. 小说结尾“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意味深长。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此结尾的意蕴。
【答案】14. BC 15. “金黄色”“橘红”“橘黄”是对沙棘叶子和果实的颜色描绘,这几种颜色描绘出沙棘的叶子的茂盛和果实的灿烂,突出沙棘的长势喜人,也突出了老党治沙的功劳。侧面烘托人物的兴奋喜悦的感情。
16. 示例:①沙棘是沙漠中蓬勃生长,作用丰富的植物,以沙棘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②沙棘象征着不畏艰苦、向阳生长、坚守边地、扎根乡村的精神;③沙棘象征着老党父子坚守岗位、执着坚守、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责任,也代代传承,又代代更新的精神;④作者通过对老党父子种植沙棘的故事表达了对一线工作者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17. 老党父子与沙棘林融为一体,老党父子如同沙棘一样,扎根沙漠边境,致力家乡攻坚脱贫,他们默默坚守,不畏艰辛,无私奉献,代代相承。老党种沙棘是坚守沙漠,儿子种沙棘是用知识发掘沙棘新作用,改变沙漠,两代人对沙漠的不同守护象征着对祖国边境的奉献精神代代传承,又代代更新。以此老党两代种沙棘守家护边的故事,深情赞美了老党父子这样的劳动者,讴歌了爱乡爱党的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根据第①段“汗水从老党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可知,首段没有对老党的心理进行细腻刻画,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他的动作和外貌特征。
C.有误,虽然作者确实用了说明性的语言来介绍沙棘,但这种语言并不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和科普知识”而用的。其实是为了解释和推进情节,帮助读者理解老党的儿子为什么最后会决定留下来,同时展示了沙棘的重要性和功能。
故选B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
首先,解析答案中提到的“金黄色”、“橘红”、“橘黄”这些颜色描绘了沙棘叶子和果实的颜色。这些颜色的描绘确实非常生动,它们共同描绘出沙棘生长茂盛、果实丰硕的形象,从而突出了沙棘的长势喜人。其次,这些颜色也烘托出老党治沙的显著成果。通过描绘沙棘的茂盛和灿烂,答案间接地展现了老党在治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这种烘托手法使得老党的形象更加高大,他的治沙功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最后,这些颜色还侧面烘托出老党的兴奋和喜悦之情。由于沙棘的长势喜人,老党的心情也自然地被反映出来。这些暖色调的颜色,如金黄、橘红、橘黄,都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从而进一步烘托出老党的兴奋和喜悦之情。综上所述,答案解析了颜色描绘在文中的作用,包括突出沙棘的长势、老党的治沙功劳以及老党的情感状态。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颜色描绘与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关联。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沙棘作为沙漠中蓬勃生长的植物,以其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通过描写沙棘的生长环境和老党父子种植沙棘的过程,小说情节得以自然展开。沙棘不仅是老党父子的事业,更是他们精神的象征,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意义。其次,沙棘作为象征,代表着不畏艰苦、向阳生长、坚守边地、扎根乡村的精神。在沙漠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沙棘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老党父子就像沙棘一样,不畏艰难险阻,坚守在边地,扎根于乡村,为家乡的防风固沙事业做出了贡献。再次,沙棘还象征着老党父子坚守岗位、执着坚守、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责任。这种精神在老党父子的身上得到了体现,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责任。这种精神代代传承,又代代更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服务。最后,作者通过对老党父子种植沙棘的故事表达了对一线工作者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老党父子是千千万万一线工作者的缩影,他们默默无闻地付出,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赞美老党父子,作者表达了对所有一线工作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综上所述,“沙棘”作为小说的标题,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还象征着不畏艰苦、坚守岗位的精神,体现了老党父子的初心和责任。同时,作者通过赞美老党父子表达了对一线工作者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主旨探究。
小说结尾“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意味深长。此结尾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一结尾象征着老党父子与沙棘林的紧密联系。沙棘林作为老党父子的事业和精神的象征,与他们融为一体,突出了他们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联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其次,这一结尾也象征着老党父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沙棘林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与老党父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维护生态平衡。最后,这一结尾还象征着老党父子精神的传承和延续。通过与沙棘林的融合,老党父子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家乡的防风固沙事业做出贡献。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综上所述,小说结尾“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同时,这一结尾也突出了老党父子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弘扬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名著阅读(10分)
【片段一】
那官人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采,必然是好。”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见?“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
【片段二】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的,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街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麻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刑妇,一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领,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
【片段三】
智深对林冲道:“兄弟,此去沧州不远了,前路都有人家,别无解静去处。洒家已打听实了。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林冲道:“师兄回去,泰山处可说知。防护之恩,不死当以厚报。”鲁智深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本是路上砍了你两个头,兄弟面上饶你两个鸟命。如今没多路了,休生歹心。”两个道:“再怎敢,皆是太尉差遣。”接了银子,却待分手。鲁智深看着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二人答道:“小人头无父母皮肉包着些骨头。”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不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自回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法讳唤做甚么?”林冲用“讳”字表示对鲁智深的尊敬。其实我国古代还有“讳称”,就是对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要避讳。
B. “令尊”是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意为美好。“荆妇”指称对方妻的敬词。
C. “结义”,雅称义结金兰,俗称拜把子等,它在古代很普遍,在《水浒》中更是不胜枚举。
D. “秦山”原本指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后来成为“岳父”的别称。文中指“岳父”。
19. 下列对名著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 片段一,林冲、鲁智深初次见面就结义为兄,深层原因是鲁智深认识林冲父亲,并不是因为志同道合,英雄惜英雄。
B. 片段二,“原来高街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这句话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的评论。
C. 片段三,语言和动作描写具体细致,人物个性毕现,兄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拍案叫绝。
D. 从三个片段中,可以看出鲁智深的豪爽侠义、嫉恶如仇,看见别人受迫害也不能忍。
20. 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作者却安排鲁智深去搭救?请联系整本书中相关情节及主题探究。
【答案】18. B 19. A
20. ①人物林冲此时的性格、处境和心理决定。此时的林冲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一心想保持住安逸的幸福生活,所以才有屡遭奸臣小人陷害,误闯白虎堂、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等一系列情节,使他的希望最终破灭。②作者如此刻画安排人物,为后面林冲逼上梁山蓄势,更能体现“官逼民反”的主题。③丰富了人物鲁智深的形象,深层次的体现“忠义”的主题。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荆妇”指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理解与分析。
A.林冲、鲁智深初次见面就结义为兄,表层原因是鲁智深认识林冲父亲,深层原因是两人志同道合,英雄相惜。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林冲如果像武松一样,一踏上发配之路就反抗,自然不会有野猪林的故事。被高俅陷害发配之时的林冲,对统治阶级依然报有希望。他过惯了安逸富足的生活,一心想保住这样的快乐日子,所以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直到发配的路上,还是一忍再忍,认为日后学有机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过安定的生活,因此他一路上逆来顺受,被两个公人百般折磨不敢反抗,被梆在树上,眼看性命不保,他还替两个公人说好话,求鲁智深放过他们。因此作者却安排鲁智深去野猪林搭救林冲,这一情节丰富了林冲的性格。
其次,野猪林中,在性命不保的情况下,林冲依然没有放弃幻想,求鲁智深放过两个公人,仍然去往发配之地,后来又经过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林冲彻底认清了现实,明白了统治阶级的狠毒,于是毅然杀死陆谦等三个,连夜直奔梁山。野猪林这一情节,为林冲被逼上梁山蓄势,更深刻地体现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最后,大闹野猪林这一情节,体现了鲁智深的“义”。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在野猪林,两个公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鲁智深立即跳出,救下林冲。大闹野猪林展现了鲁智深重情重义的一面,他以恰当的方式保护了兄弟,体现了小说“忠义”这一主题,丰富了人物鲁智深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形象。
三、写作(共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三年,一晃而过。或许你有过“不抛弃、不放弃”的经历,或许你有“柳暗花明”的惊喜……采撷起难忘的画面,留存下成长的瞬间……
请回忆你的生活,或记述,或描写,或议论,写下你真实的体验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
那个瞬间
我至今清晰记得初中八年级那节体育课。那天,老师领着大家来到草坪上。
“这节课我们玩个游戏,两人一组,一人闭眼向后倒,另一人在后面接住……”老师话音未落,我们底下就一阵窃窃私语。“这还不简单……”“简直小菜一碟!”“那就开始吧。” 我在人群中穿梭,他也迎面走来,二人相视一笑。“加油!”照例是他先尝试。他信心满满地走到我面前,转过身去。我也做好了接住他的准备。恰恰在这时,他忽然愣住了,身体好像不听使唤,就是无法完成倾倒的动作。我们僵立在空地上,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呼呼的风声在嘲笑着我们的无能。
“加油!”我呼喊着给他鼓劲。他身体微微颤动了一下,半晌,他终于下定决心毅然向后一仰——“啪”的一声,我准确无误地接住了他。“你……你来吧。”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小汗珠,神情紧张,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有这么难吗?瞧我的!我心里暗自思忖着。如他先前一样,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了指定位置。一切都准备就绪。我自信地闭上了双眼,向身体下达了倒下的命令。三四秒过去了,我却纹丝不动。我心里一阵紧张,内心忐忑不安,之前的信心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了?倒下呀!刚才的决心呢?要相信自己的朋友呀!我自己给自己打气,再次闭上了双眼。
耳边的风呼呼作响,似乎在耻笑我,挖苦我,讽刺我的胆怯。大不了就是一伤!我鼓足勇气,又向后仰去,可刚才的失败已经给我留下了阴影。也许,也许我不适合玩这个游戏?一个念头忽地从脑中窜出来,挥之不去。不行,怎么可以放弃,男子汉大丈夫啊!可也要随机应变啊。我犹豫着,头上渗出一层层的冷汗——要知道朋友还在等着呢。终于我决定了放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朋友的一声“加油”猛然惊醒了我:我怎么能放弃呢!朋友不也坚持下来了吗?相信朋友!相信自己!一瞬间,我心中又燃起了自信之火,倒下!我毅然决然地闭上眼向后仰去……只听见耳边急促掠过的风声,只感受到背部重重的一击……
睁开眼,只见几片白云悠悠飘荡在湛蓝的天空中——我成功了!我站起来,与朋友击掌相庆。就在那掌面相触的瞬间,就在那四目交视的瞬间,就在那心灵触碰的瞬间,我明白了!是友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我们才得以成功!
那个瞬间,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友谊的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初中三年,一晃而过”限制了本次作文写人记事的时间,必须是在初中阶段经历的。“采撷起难忘的画面,留存下成长的瞬间”则表明,“难忘”是一段特别的人生经历,更是一份独到的心灵感受。写人叙事抓住特点,就必须凸显“难忘”之处,抒写自己的深刻感受,并能上升一定高度,或者歌颂人世间的博爱,或者赞美生活的美好,从而提升作文的境界。而“瞬间”就是要捕捉生活中的难忘画面,是抓拍人生历程中的点滴美好,并以此折射出自己的生活。在行文中必须体现一些细节描写,这样才能让写人叙事变得有血有肉。本次作文适合写作记叙文。
2.选材构思:文章需要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例如,文章开头可以巧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然后回忆初中阶段母爱如水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对的事情。例如,当我背着书包上学时,母亲为我抻平校服衣角的那个感人瞬间,让我感受到母爱的细腻;可以回忆在学校里,当我有一个知识点不会的时候,我的同桌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努力为我讲题的难忘瞬间,让我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在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同时,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是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人群
每周阅读时间
死亡可能性
人群
随访12年间的死亡率
人群A
≥3.5小时
降低23%
阅读者
27%
人群B
<3.5小时
降低17%
不阅读者
33%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