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小关同学在澄碧湖公园湖畔散步时,看到了湖中的鱼,其实是光的 _______所形成的鱼的虚像,像的位置会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_____些。(选填“深”或“浅”)
【答案】 ①. 折射 ②. 浅
【解析】
【详解】[1][2]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2. 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答案】 ①. 凸透镜 ②. 会聚
【解析】
【详解】[1][2]因为瓶内灌了雨水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3. 小庆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其原因是由于晶状体的改变使像成在视网膜 _____(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物体。矫正时应佩戴 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 ①. 前 ②. 凹透镜
【解析】
【详解】[1]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物体。
[2]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具有发散光线功能的凹透镜,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
4.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 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 _______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答案】 ①. 冰水混合物 ②. 沸腾
【解析】
【详解】[1][2]物理学中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5. 物理学中,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比水多了一个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过程。
【答案】 ①. 相同 ②. 熔化
【解析】
【详解】[1]由于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的温度与熔化时的温度相同,所以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2]0℃的冰变成0℃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0℃的冰效果会更好。
6. 确定下列各种物质分别在不同温度时所呈的状态:(1)237℃的锡是_______;(2)-119℃的酒精是_______。(1标准大气压下:锡的熔点232℃,沸点2260℃。固态酒精的熔点-117℃。)
【答案】 ①. 液态 ②. 固态
【解析】
【详解】(1)[1]熔点是物质固态和液态的分界线,沸点是物质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线,标准大气压下:锡的熔点是232℃,沸点是2260℃,237℃的锡温度高于其熔点低于其沸点,所以是液态。
(2)[2]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于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所以其凝固点为-117℃,-119℃的酒精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所以是固态。
7. 严冬的早晨小亮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冰花的形成属于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花出现在窗子的 ___________(选填“室内一侧”或“室外一侧”)。
【答案】 ①. 凝华 ②. 室内一侧
【解析】
【详解】[1]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冰形成的。
[2]冰花出现在窗子的室内一侧,因为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放热凝华成冰花。
8. 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将 _______,密度将 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不变 ②. 变小
【解析】
【详解】[1]氧气会充满容器,所以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将不变。
[2]充满氧气的氧气瓶用去瓶内氧气的一半后,则瓶内所含的氧气变少,即氧气的质量减小,但体积不变,由可知,密度将变小。
9. 两块实心铁,其体积之比为3∶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__,质量之比为 ________。
【答案】 ①. 3∶1 ②. 3∶2
【解析】
【详解】[1]因为是两块实心铁,同种材料,所以密度之比是1∶1。
[2]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根据体积之比是3∶2,可得质量之比是3∶2。
10. 现有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9g、60g,体积分别为43cm3、12cm3则空心球是 _____,合金材料的密度是 _____g/cm3。
【答案】 ①. A ②. 5
【解析】
【详解】[1]A、B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因为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实心球的密度更大,所以B球是实心的,A球是空心的。
[2]合金材料的密度等于实心球的密度,所以合金材料的密度为5g/cm3。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 一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体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2.5gB. 25gC. 250gD. 2500g
【答案】C
【解析】
【详解】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比300g小一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 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 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干手器下吹出的是热风,可以提高湿手上水分的温度,可以加快湿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袋把新鲜的黄瓜装起来,通过减小黄瓜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增大了物体的表面积,会加快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尼玛同学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成(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焦距f=10cm,物距u=15cm,所以f<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14. 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
B.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 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
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糖汁成型“糖画”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樟脑丸“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
C.湿手被“吹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C错误;
D.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5. 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1kg的水和1kg的冰的密度相同
B. 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 为减轻质量,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D. 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常采取弯腰甚至爬行的姿势撤离,是因为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和冰的密度一般不同,水的密度为1.0g/cm3,冰的密度一般为0.9g/cm3,故A错误;
B.利用密度可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一些物质密度相同的,例如:冰和蜡的密度都为0.9g/cm3,故B错误;
C.在体积不变时,为了减轻质量, 通常在航空器材中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故C错误;
D.发生火灾时,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变小,会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所以受困人员逃生时,应弯腰甚至爬行撤离。故D正确。
故选D。
16.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这种材料适合做( )
A. 自行车的车架B. 新型消防服
C. 输电导线D. 便携式水果刀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行车的车架必须用坚硬的材料来制作,该材料容易变形,故A不符合题意;
B.新型消防服的特点与该陶瓷的特点相同,隔热、绝缘,故B符合题意;
C.该陶瓷不具有电阻小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果刀需要一定的硬度,该材料容易变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能起到降温的作用,选项正确.
B.沾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有两个原因:(1)冷水温度低,升温过程中要吸收热量(2)水汽化过程中也需要吸收热量,选项正确.
C.北方的气温较低,水银的凝固点比最低气温高,不能作为测温物质,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用干冰制作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白雾,选项正确.
18.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是( )
A. 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B. 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C.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激光束靠近法线时,折射角随之变小,光斑会向左移动,故A符合题意;
B.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则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向左平移,所以光斑左移,故B符合题意;
C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如下图所示:
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同理使水面下降,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光斑向右移动,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三、计算题(共26分.19题8分,20题8分,21题10分)
19.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黄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液体的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制如图所示液体的m﹣V图像
(1)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2)体积1.2L的该液体质量为多少kg?
(3)质量为0.5t的该液体的体积为多少m3?
【答案】(1)1×103kg/m3;(2)1.2kg;(3)0.5m3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知道,当液体体积40cm3时,质量是40g,由知道,该液体的密度
(2)根据题意知道,液体的体积
则该液体质量为
(3)液体的质量
m′=0.5t=500kg
则该液体的体积
答:(1)该液体的密度为1×103kg/m3;
(2)体积1.2L的该液体质量为1.2kg;
(3)质量为0.5t的该液体的体积为0.5m3。
20. 小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1)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当u=15cm时,v为多大?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小关同学又想测量蜡烛的像移动速度,于是将该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乙所示。他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接着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求光屏移至哪条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及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平均速度。
【答案】(1)10cm;(2)30cm,倒立放大的实像;(3)70cm刻度线处,0.01m/s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u和v均为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
2f=20cm
所以焦距10cm。
(2)由图甲可知,当u=15cm时,像距为30cm,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则蜡烛移动的时间为
由题意可知,在7s内以不变的速度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物距变为两倍焦距,则像距也变为两倍焦距,即光屏应该移动至70cm刻度处,此时像移动的路程
s′=70cm-63cm=7cm=0.07m
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
答:(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u=15cm时,v为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光屏移至70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平均速度为0.01m/s。
21. 小庆同学开展家庭实验,实验的情景如图甲、乙、丙、丁所示,请仔细观察,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求:
(1)壶盖的质量;
(2)壶盖取出时,带出水的体积;
(3)壶盖的密度。
【答案】(1)m2﹣m1;(2);(3)
【解析】
【详解】解:(1)由甲、乙两图得
(2)壶盖取出时,带出水的体积
(3)壶盖排开水的质量
根据密度公式得,壶盖的体积
壶盖的密度
答:(1)壶盖的质量为m2﹣m1;
(2)壶盖取出时,带出水的体积为;
(3)壶盖的密度为。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2.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学科。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之一是 ________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2)如图甲所示是小关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如图乙体温计的读数是 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_______,如图丙所示,小关同学将天平放在 _______桌面上后,开始测量硬币的质量,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 ①. 体温计 ②.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③. 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④. 37.5 ⑤. 质量 ⑥. 水平 ⑦. CDAB
【解析】
【详解】(1)[1]体温计中毛细管与玻璃泡之间存在一个很细的缩口,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可以使它离开人体读数。
(2)[2][3]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二是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3)[4]图乙是体温计,分度值是0.1℃,示数为37.5℃。
(4)[5]托盘天平是实验室中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6][7]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先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再加减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最后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故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CDAB。
23.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A' 、B'分别表示蜡烛在A、B 处像的位置)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 位置时得到像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 的性质方面相同的有______个;当把蜡烛由A 移到B 位置,所成像将_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 15cm~30cm 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 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 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4)为了让蜡烛在C 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15cm(选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