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80分,时间8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3月12日植树节,学校组织八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对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 20mmB. 2mC. 20mD. 2km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树一般高度略高于成年人的身高,约为2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船B. 山C. 流水D. 河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运动的知识可知,以船为参照物,山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以水、河岸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不选择自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在2023年9月25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赛中,由李越宏、刘杨攀、王鑫杰组成的中国队以1765环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夺冠。下列与射击时“三点一线”原理相同的现象是( )
A. 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B. 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C. 笔直的光线射入树林中D. 手机拍照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点一线”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利用。
A.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此时的露珠相当于放大镜,将叶子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光射入树木中,看到的是笔直的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手机拍照,手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 “掩耳盗铃”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D.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禁鸣汽车喇叭、“掩耳盗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D错误;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故选A。
5. 小明到南通绿博园游玩时,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菊拍照,在照相机屏幕上显示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的颜色可能是( )
A. 红色B. 绿色C. 黄色D. 蓝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白菊变红花的原因:当白菊反射的白光经过滤色玻璃镜时,只有红光透过滤色玻璃镜,其他的色光被滤色玻璃镜吸收了,所以绿色玻璃镜是红色的;同时绿叶只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绿光无法通过红色的滤镜,所以是“黑叶”。
故选A。
6.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物理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如图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B. 夏季,清晨白雾—汽化
C. 秋天,叶上露珠—液化D. 冬天,美丽“雾凇”—凝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 超声波信号会对使用者造成很大的辐射危害
C. 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
D. 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故A错误;
B.电磁波有辐射,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而超声波不会造成电磁波辐射危害,故B错误;
C.所有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通常称为回声,故C错误;
D.超声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8. 以前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盛夏季节,能提高“冰箱”降温效果的做法是( )
A. 经常给内罐的食物浇水
B. 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 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 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冰箱是通过沙子中水的蒸发吸热达到给罐内食物降温作用。
AB.经常给内罐的食物浇水,可能会造成食物变质,经常给两罐间沙子浇水,能补充水分促进水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达到给食物降温效果,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减慢了空气流动速度,减慢水的蒸发,不能提高降温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空气中的水分较多,会减慢水的蒸发,不能提高降温效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图中示意了正常眼睛的调节,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眼球的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B.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 某同学不科学用眼,长期近距离使用手机,这样会使晶状体变厚,从而形成近视眼
D. 物体无论多远或多近,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由眼睛的相关知识可知,眼球的原理和照相机是相同的,它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如果不科学用眼,长期近距离使用手机,这样会使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的远近对成像是有影响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 星期日,天气好,小明和小红去郊游,小明、小红两同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起点向西行走,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8s内,小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红的平均速度
B. 0~8s内,小明和小红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第4s时,小红同学在小明同学的东面20m处
D. 0~8s内,小明同学的平均速度为1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示,0~8s内,小明和小红通过的路程都为80m,据知,两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错误;
B.0~8s内,小红的运动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的运动直线不是倾斜直线,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第4s,小红的路程为40m,小明的路程比40m大,为60m,两人由同一起点向西行走,此时小明在前,小红在后,所以小红同学在小明同学的东面,两人的距离
s=60m-40m=20m
故C正确;
D.0~8s,小明同学的平均速度
故D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7小题,计22分)
11. 2023年12月甘肃发生6.2级地震,救援正在进行,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地震时会伴有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
【答案】 ① 信息 ②. 次声波 ③. 空气
【解析】
【详解】[1]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声,告诉外界其存在的位置,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地震时,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因为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伴有产生的次声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警报声,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12. 我国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______ 形成的,“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 形成的,“雾雨当空飞彩虹”中的“彩虹”是光的______ 形成的。(均选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反射 ③. 折射
【解析】
【详解】[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楼台倒影入池塘”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雾雨当空飞彩虹”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3. 如图所示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自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所用闪光灯每隔0.02s闪亮一次,根据照片记录的足球位置可知足球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足球的速度逐渐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①. 变速 ②. 增大
【解析】
【详解】[1][2]由图示知,足球的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运动。
14. 如图-1所示,将两个去掉上部的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如图-2所示,用易拉罐和塑料薄膜制成一个针孔照相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图-3所示,用易拉罐做白霜形成实验,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盐使冰的熔点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0℃,白霜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 ①. 固体 ②. 实 ③. 低于 ④. 凝华
【解析】
【详解】[1]图1中,土电话是通过中间的棉线来传播声音,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蜡烛的光线通过小孔后会聚成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3]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而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这说明盐使冰的熔点降低,低于0摄氏度。
[4]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表面,凝华而成的。
15. 北方的冬季,窗玻璃的______(选填“外”或“内”)侧常常出现一层美丽的冰花;如图所示,冬日里不少小伙伴开始炫起年度“泼水成冰”大戏,在温度极低的室外泼洒出去的较高温度的水,部分水滴首先______成为水蒸气,细小水蒸气______成冰晶或者液化成小水滴,就出现了图中的壮观场景。
【答案】 ①. 内 ②. 汽化 ③. 凝华
【解析】
【详解】[1]在北方的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
[2][3]在温度极低的室外泼洒出去的较高温度的水,部分水滴首先由液态汽化为气态的水蒸气,细小水蒸气凝华成冰晶或者液化成小水滴。
16. 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2.5m,王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有______m远,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5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s后,她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______m远,该同学在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如图-2所示,则实际时间是早上______。
【答案】 ①. 4.6 ②. 3.1 ③. 7∶20
【解析】
【详解】[1]由图1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5m,其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2.5m,则王红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
s=2.5m+2.5m-0.4m=4.6m
[2]3s内,王红通过的距离
此时王红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
s2=s-s1=4.6m-1.5m=3.1m
[3]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时钟的实际时间是早上7∶20。
17. 如图,物体AB正立在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辅助线与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18. 请你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详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计22分)
19. 按要求填空
(1)如图-1所示,测出的硬币直径是______cm;
(2)如图-2所示,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这主要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的关系;
(3)如图-3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眼镜片,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移动。
【答案】 ①. 2.50 ②. 频率 ③. 10.0 ④. 左
【解析】
【详解】(1)[1]如图1所示,硬币左侧与2cm刻度线对应,右侧与4.5cm刻度线对齐,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硬币的直径
D=4.50cm-2.00cm=2.50cm
(2)[2]改变伸出桌边的长度,保持钢尺的振幅相同,其振动快慢不同,主要探究声音的音调跟振动快慢,即频率的关系。
(3)[3]图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
u=40.0cm-20.0cm=20.0cm
此时光屏上成等大清晰的像,则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4]远视眼镜是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镜片放入蜡烛和凸透镜间,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所以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
20. 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小敏同学用小车、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
(2)小车经过间距均为的四个位置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沿斜面滑下时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在测量时间时,若小车碰撞挡板前提前按下电子停表停止计时,则测得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小时间误差的是___________。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
【答案】 ①. 刻度尺 ②. 变速 ③. 偏大 ④. ABD
【解析】
【详解】(1)[1]实验的原理是,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刻度尺。
(2)[2]根据图中电子停表在不同位置显示的时间,可知小车在相邻两点之间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于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小车下滑过程中运动速度不相等,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3)[3]若小车碰撞挡板前提前按下电子停表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路程不变,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相偏大。
(4)[4]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能够降低提前或滞后计时的情况,可以减小时间测量误差,故A符合题意;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能够延长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小时间误差,故B符合题意;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下车下滑的时间缩短,计时更困难,测量时间更不准确,因此不能减小时间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能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可以减小时间误差,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1. 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要按照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器材,用酒精灯______(选填“内焰”或“外焰”)对烧杯进行加热;
(2)对固体的加热方式是水浴法,好处是使固体______;
(3)如图-2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和物质状态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依据是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______;
(4)小刚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3所示.则小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物质的质量较______,熔化过程较______。
【答案】 ①. 自下而上 ②. 外焰 ③. 受热均匀 ④. 晶体 ⑤. 不变 ⑥. 小 ⑦. 快
【解析】
【详解】(1)[1][2]图1中,应先放置酒精灯,再放置烧杯,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加热效果更好,悬挂温度计时,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应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3]用水浴法加热,可使固体浸没在水中,受热更均匀,实验效果更好。
(3)[4][5]图2中,第4min到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且熔化时需要不停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该固体是晶体。
(4)[6][7]由图3知,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温度几乎没有保持不变的阶段,这可能是固体的质量较小,熔化过程所需时间较短,较快熔化完毕,在记录时间内便熔化完成了。
22. 如图-1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小芳同学应在_____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4)如图-2所示,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A、C、D对应的位置,并量取三次对应的物距与像距进行比较,由此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在图-3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答案】 ①. 像的位置 ②. M ③. 相等 ④. 虚 ⑤. 相等 ⑥. 不变 ⑦. ③
【解析】
【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直接通过玻璃板就能观察到成像情况,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在M侧有蜡烛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才能观察到成像。
(2)[3]两支蜡烛大小相同,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A的像与B大小相等,则A的像与A大小相等,所以说明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的像是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是虚像。
(4)[5]图2中,通过测量可知,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相等,所以可得: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其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
(5)[7]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A的像偏低且倾斜,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则玻璃板向右倾斜了,如图3中的③所示。
四、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
2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洋、植物的表面和土壤中都含有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都会变得越来越热,它们再也不能忍受炎热的时候,就变成水蒸气在空气的帮助下逃脱,它们会变得很轻,然后进入到天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气层。在上升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高,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就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从而形成云。
(1)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中月亮以云为参照物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地表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部分______成小水滴,部分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从而形成云;
(3)太阳光是白光,彩云的出现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如图-1所示,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在屏幕最底端出现的是紫光,说明介质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如果各种色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水中,折射角最大的是______光;
(4)如图-1所示的彩色光带中,将温度计放置在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示数升高得最明显,说明该区域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
(5)如图-2所示,表示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______。
【答案】 ①. 运动 ②. 液化 ③. 凝华 ④. 色散 ⑤. 红 ⑥. 红外线 ⑦.
【解析】
【详解】(1)[1]月亮躲进云里,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2)[2]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部分变成小水滴是气态变液态的液化过程。
[3]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
(3)[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各种产色的光,这光的色散。
[5]图1中,太阳光经三棱镜后,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各种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水中,偏折程度最大的是紫光,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则与离法线最远的是红光,所以折射角最大的是红光。
(4)[6]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升高最明显,说明红外线外侧存在一种热作用非常强的光,这种光叫做红外线。
[7]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大概作出折射光线。作图如下:
24.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如图-2所示是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制动距离随不同速度行驶时变化的曲线。求:
(1)阳光下刚刷洗打蜡的汽车光亮“刺眼”,是因为汽车表面发生了______反射;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根据上面图像可判断司机______(选填“超速”或“未超速”);(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如图-2数据一致)
(2)一辆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后运动10m才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2.6s汽车滑行了20m后停止运动。
①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______?
②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______?
【答案】 ①. 镜面 ②. 超速 ③. 0.3s ④. 10m/s
【解析】
【详解】(1)[1]刚刷洗打蜡过的汽车表面较光滑,阳光照射到其表面时,光亮刺眼,这是汽车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2]由图2知,车速越快,制动距离越远,制动距离为20m时,车速为60km/h,而制动距离为25m,车速比60km/h快,而此路段限速50km/h,所以超速。
(2)①[3]人的反应时间
②[4]汽车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完全停止通过路程
s1=s滑+s=20m+10m=30m
所用时间
t1=t滑+t=2.6s+0.4s=3s
平均速度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5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6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九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九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