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5.1.1 相交线说课ppt课件
展开1.知道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能在各种情形下进行识别;
2.能推导并归纳对顶角的性质,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
3.能运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解题.(重点)
观察:你能根据图中的提示画出相交线吗?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交点为O,可以说成“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思考: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那么两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呢?
很显然,两直线相交形成了4个角,我们用∠1,∠2,∠3,∠4表示.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1、 ∠2、 ∠3和∠4.我们已经知道,有些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A,并且∠1的另一边OC与∠2的另一边OD互为反向延长线,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1与∠2、∠2与∠3、∠1与∠4、∠3与∠4是邻补角.
从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上看,图中还有哪些角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呢?
可以发现∠1和∠3是相对的两个角,而且似乎相等.
∠1和∠3有一个相同的顶点O,并且∠1的两边OA、OD分别与∠3的两边OB、OC互为反向延长线,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1与∠3、∠2与∠4是对顶角.
其实对于任意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对顶角,由于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补角,所以他们是相等的.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你能用数学语言证明∠1=∠3和∠2=∠4吗?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 ∠1+∠2=180°,∠3+∠2=180°, 所以∠1=∠3 同理可得:∠2=∠4
应用格式:∵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1=∠3,∠2=∠4.
例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
辨认对顶角的要领: 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 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 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解:顶角的定义:对顶角有相同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故上图(1)、(2)、(4)中∠1和∠2不是对顶角,(3)中∠1和∠2是对顶角.
2.说出下图中所有的对顶角.
解:由对顶角的定义可知,图中对顶角有:
∠FAQ和∠BAC、∠FAC和∠BAQ,
∠DBO和∠CBA、∠DBA和∠CB0,
∠PCE和∠BCA、∠PCA和∠BCE.
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D与∠BOE互为余角,∠BOE=18°,求∠AOC的度数.
解:∵∠BOD与∠BOE互为余角, ∴∠BOD+∠EOB=90°, ∴∠BOD=90°-18°=72°; ∵∠BOD=72°,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OC和∠BOD为对顶角, ∴∠AOC=∠BOD=72°(对顶角相等).
4.如图,已知∠1+∠2=100°,求∠3的度数.
解:∵∠1+∠2=100°,∠1=∠2(对顶角相等), ∴∠1=100°÷2=50°, ∴∠3=180°-50°=130°.
5.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
解:因为∠1=40°,∠BOC=110°(已知), 所以∠BOF=∠BOC-∠1=110°-40°=70°. 因为∠BOF=∠2(对顶角相等), 所以∠2=70°(等量代换).
注意:隐含条件“对顶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85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1.1 相交线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只有一个交点,概念剖析,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典型例题,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85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1.1 相交线教学ppt课件</a>,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一个公共顶点,邻补角,对顶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5.1.1 相交线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5.1.1 相交线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要点,∴∠1∠3,同理可得∠2∠4,由对顶角相等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