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分)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霹雳(pī) 爱憎(zēng)
B.涟漪(yī) 发怔(zhèng)
C.燕园(yān) 阔绰(chuō)
D.筹备(chóu) 血泊(pō)
3.(2分)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簇拥 心惊胆战B.疾弛 肃然起敬
C.附庸 摩拳擦掌D.吆喝 养尊处优
4.(2分)下列哪一项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 )
A.守株待兔 守候B.果有杨梅 果然
C.吾矛之利 锋利D.喜不自胜 欢喜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尽管大家都这么说,他还是半信半疑。
B.这道数学题怎么也解不出来,急得他抓耳挠腮。
C.因为准备充分,李宏同学在中国象棋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
D.即使这个舞蹈的节奏很快,我也能手忙脚乱地跟着音乐把它跳好。
6.(2分)下列故事情节与名著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 )
A.三借芭蕉扇——《西游记》
B.赤壁之战——《三国演义》
C.大意失荆州——《水浒传》
D.黛玉葬花——《红楼梦》
7.(2分)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入哪个词语最合适?( )
爸爸快四十岁了,他经常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已到了______。”
A.弱冠之年B.而立之年C.不惑之年D.花甲之年
8.(2分)宋江醉酒后题写反诗被抓,就使出了那招“空中布袋——______”(谐音歇后语),他披头散发,胡言乱语,从而逃过一劫,横线处填哪个词语最恰当?( )
A.云朵B.白布C.套住D.装疯
9.(2分)爸爸看到别人遭遇困难或不幸时,他总会心生同情,并尽力去帮助别人。这正如古人所说(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10.(2分)下列语句的表达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
A.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C.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D.鲤鱼溪的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不同于山中小溪里那些听到响声就游来窜去的鱼。
11.(2分)下列句子描写的情景,各用一个字概括,哪个选项最准确?( )
①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除了闹钟的滴答声和树枝的摇摆声。
②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晒软了柏油马路,晒卷了路边的树叶。
③稻子熟了,田地里,人们挥舞着镰刀,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A.静 辣 快B.静 热 忙C.闹 热 忙D.闹 辣 快
12.(2分)下列诗句不是表达爱国之情的是哪一项?( )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2分)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清水倒映出了天、云、山、瀑,这是一幅大自然在水面作出的画。
①瀑布流下的水形成一个不大的潭。②潭水清澈透明,潭底的每一块碎石都历历在目。③阳光又给这幅美妙绝伦的画镶上金色的画框。④大自然真是个能工巧匠。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之后
14.(10分)课文内容填空。
(1)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刻画了壮观的自然景象,如“ ,一片孤城万仞山。”;有的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如“谁言寸草心, 。”有的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如“白日放歌须纵酒, 。”
(2)在诗人眼中童年有“童孙未解供耕织, 。”的可爱;有“ ,彩丝穿取当银钲。”的奇思;更有“ ,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洒脱。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难怪面对质疑时,“其人弗能应也”。
(4)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从人物的对话中,足见杨氏之子的机智。
15.(12分)阅读叙事性作品《一个男孩的14岁》,完成问题。
一个男孩的14岁
①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我要退学!”
②男孩以为父亲会揍他一顿,至少会骂他几句。奇怪的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蹲靠在门框上抽烟,一支接一支。父亲大山般的沉默,显得宁静而可怕。终于,父亲吐出一口烟雾,重重地说了声:“好吧。”
③简短而有力的话,如一块石头在男孩心窝上砸了一个坑。尽管如此,男孩还是很庆幸,终于不用早起了。但男孩错了,第二天天刚亮,父亲便喊他起床了。出门前,父亲将男孩母亲平时用的锄头递给男孩,说:“你不上学了,以后就别让你娘下田啦。”
④那时,麦子刚收割完。父亲说:“锄第一遍麦茬很关键,锄好了,整个夏天都不会长草。”第一天锄完地,男孩手上就磨出了好几个晶莹剔透的水泡,手心像是着了火般生疼。第二天收工,男孩的双手已经麻木。夜里醒来,只觉手皮发紧,手腕发酸,连拳头都握不住了。第三天早上,男孩伸出肿胀的手让父亲看,希望能引起父亲的同情。但父亲告诉他:“刚开始干农活都是这样,慢慢就好了。”父亲将“农活”二字咬得很硬,目光像钉子,声音如冰雹,冷漠而坚定。
⑤第五天,第一遍地锄完了,男孩想:终于可以松口气啦!可是父亲抬头看了看西边的红霞,说:“准备浇地吧,看来这段时间不会下雨了。”天旱,河经常断流;白天浇不完,夜里不得不睡在河边等水。上半夜蚊子很多,男孩干躺着睡不着;到了下半夜,男孩刚睡着,河水却来了。父亲说:“水渠和田埂都不用看管,你去地西头看着水啥时候浇到地头就行了。”
⑥月光皎洁,水流泛着白光,离地头还很远。男孩便坐下来等水,等着等着就躺了下去,连日的疲劳铺天盖地地袭来……
⑦第二天醒来时,母亲坐在床边抓着男孩满是水泡的手流泪。母亲说:“你昨夜发高烧,不停地说胡话,说什么‘我明天还要上学,娘你早点喊我,别迟到了’……”男孩大哭起来,其实他几天前就后悔了。
⑧饭桌上,父亲说:“要上学就得好好上,不准再打退堂鼓。”
⑨两年后,男孩考上县里的高中。又过了三年,男孩考上了大学。临去上学的晚上,一家人坐着说闲话,无意中提到这件事。母亲说:“你爹的心真硬。”父亲抽了两口烟,长出一口气,说:“哪个当爹的不心疼自己的儿呀!”
⑩那个男孩就是我,那年我14岁。
(1)向父亲坦白要退学,得到父亲的回应后,男孩感到“很庆幸”,是因为?
A.他没被父亲揍、也没被骂
B.他觉得自己不用早起
C.父亲认同了他退学的想法
D.父亲的话简短而有力
(2)父亲让男孩夜间待在地西头做什么?
A.锄完麦茬
B.看管水渠
C.看管田埂
D.等水浇地
(3)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父亲的心肠很硬,不心疼自己的儿子
B.父亲希望“我”能好好珍惜学习机会
C.父亲支持“我”退学,所以沉默不语
D.父亲为了补贴家用,让“我”干农活
(4)“奇怪的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蹲靠在门框上抽烟,一支接一支。父亲大山般的沉默,显得宁静而可怕。”此时的父亲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文本内容写几句话。
(5)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6.(12分)阅读说明性文章《蜜蜂》,完成问题。
蜜蜂
①蜜蜂一直是勤劳者的象征,它们不知疲倦地采集花粉。每当听到“嗡嗡……”的声音时,我们就知道:蜜蜂又开始工作了。但你知道蜜蜂的叫声有什么作用吗?
②研究者发现,通常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在175~200赫之间;而在给花授粉时,蜜蜂常常夹紧翅膀,并发出频率在300~400赫之间的“嗡嗡”的声音,远高于平时的声音的频率。原来,授粉时的高频率嗡嗡声,可以使散发出的花粉形成花粉尘雾,一部分花粉就很容易落到蜜蜂身上。英国剑桥大学的赛利•考柏特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蜜蜂特别喜欢那些干燥的粉状花粉的花朵。尤其在温度较高、湿度不大的环境下,蜜蜂喜欢光顾花朵。此时,蜜蜂发出的叫声会让大量花粉落在自己身上。用声波授粉这种方式显然是经过蜜蜂精心设计的。
③但是,蜜蜂也有让人害怕的一面,那就是它那根又尖又细的刺。许多调皮的小孩都有挨蜇的经历。其实,蜜蜂常常是冒着生命危险蜇人的。原来,蜜蜂的蜇人刺针长在腹部末端。是由一根背刺针和两根腹刺针组成,刺针尖端有很多小倒钩,刺的后面连着内脏器官和毒腺。当蜜蜂刺针蜇人体的皮肤以后,小倒钩牢固地钩住了皮肤,蜜蜂拔刺时,一部分内脏也被刺拉了出来。这样,蜜蜂就死去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蜜蜂是不会蜇人的。当蜜蜂蜇到某些昆虫时,它可以顺利地拔回刺针,使自己免于一死,因为那些昆虫的身上一般覆盖着硬质表皮。
④蜜蜂是一群高度合群的昆虫,它们的群体内部有十分稳定的结构。蜂群是由3种成员组成的,主体是工蜂,且它们都是雌蜂,这些雌蜂约有7万只左右,但是,都不会生育。此外,还有一只蜂王和许多雄蜂,数量大概有600~800只。
⑤蜜蜂群体内部不仅结构稳定,还形成了非常精细的分工。例如,蜂王的任务是产卵,分泌蜂王物质激素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工蜂的主要工作是修巢建房、清理垃圾、采花酿蜜、守卫门户,此外还要侍奉蜂王和哺育幼蜂。建蜂巢时,工蜂腹部下面的4对蜡腺便开始分泌蜂蜡,利用这些蜂蜡来建造蜂巢。工蜂的蜡腺发育很快,只用12~18天。工蜂在建房前会饱餐一顿蜂蜜,这样大量的蜂蜡就能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来。
(1)蜜蜂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嗡嗡的声音,远高于平时的声音的频率?
A.飞行时
B.授粉时
C.蜇人时
D.建巢时
(2)下列哪一项不是工蜂的主要工作?
A.清理垃圾
B.采花酿蜜
C.修巢建房
D.尖刺蜇人
(3)“研究者发现,通常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在175~200赫之间;而在给花授粉时,蜜蜂常常夹紧翅膀,并发出频率在300~400赫之间的嗡嗡的声音,远高于平时的声音的频率。”这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A.列数字 打比方
B.列数字 作比较
C.列数字 举例子
D.作比较 打比方
(4)若本文需要刊登,你认为适合刊登在哪本杂志上?
A.《奇趣动物》
B.《科技与创新》
C.《中华文摘》
D.《环球地理》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蜜蜂?请分点简要概括?
17.(7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手机依赖症》,完成问题。
材料一:【事件回放】
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他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的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材料二:【调查统计】
某小学在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表
材料三:
马里兰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研究者要求200名学生连续24小时不使用手机,学生们表示,他们感到自己与世隔绝,极为焦虑,烦躁。无独有偶,吉林大学心理学研究者李丽在对3623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智能手机成瘾会增加冲动,孤独感和其它负面情绪。
研究表明,智能手机成瘾会损害心理健康,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表现出孤独、抑郁等情绪;同时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所以人们要主动克制自己,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生活中可以结合奖惩制度进行自我控制,并转移注意力,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多读有益书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1)材料一中,南京考生小李感到“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A.担心高考受影响
B.跟家人争吵
C.手机依赖症
D.没手机不能参加高考
(2)根据材料二,该校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所占比例最高的用途是哪一项?
A.玩游戏、听歌
B.刷短视频
C.发短信聊天
D.问同学作业
(3)小华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作为他的同学,你该怎样劝说他?请结合材料三说一说。
18.(30分)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400字。
题目:夸夸我自己
提示:我们经常都会去夸赞别人,那你有没有夸过自己,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呢?今天就请你来夸夸自己,让大家为你喝彩!
要求:选用典型的一件事例,运用本学期习作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你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故答案为:
疑惑 崭新 放肆 引荐 相貌
2.【解答】A、B、D正确。
C.有误,“绰”为多音字。读“chuò”时,意为宽裕。读“chā”时,意为抓起。故“阔绰”的“绰”读作“chuò”。
故选:C。
3.【解答】A、C、D正确。
B 有误,疾驰:飞快地奔驰。故“疾弛”的“弛”错误。
故选:B。
4.【解答】A.相同,守株待兔:指不主动努力,而是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意外地获得成功或收获。守候:等待。故“守”指等待。
B.不同,果有杨梅:水果中有杨梅。故“果”指水果。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或者情况与之前的预测或者判断相符合。故“果”指确实,真的。
C.相同,吾矛之利:我的矛锋利极了。锋利:指锋刃尖而快锋利的钢刀。故“利”指锋利。
D.相同,喜不自胜: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形容喜悦达到了极点。欢喜:指欢乐心喜,高兴。故“喜”指高兴。
故选:B。
5.【解答】A.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与语境相符。
B.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又没有办法的样子。与语境相符。
C.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与语境相符。
D.忙脚乱地:指慌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与语境不相符。
故选:D。
6.【解答】A、B、D正确。
C.有误,大意失荆州出自《三国演义》。
故选:C。
7.【解答】A.弱冠之年:男子达到成年年龄的时期。这个年龄段通常是在二十岁左右。
B.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时能够自立的程度。
C.不惑之年:指代40岁的年龄。
D.花甲之年:人到了60岁。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故填:不惑之年。
故选:C。
8.【解答】布袋——装疯(装风):其含义是“装疯“,也就是指那些行为或者言语出格,让人感觉像是精神病一样的行为或者人。
故选:D。
9.【解答】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情心是仁德的发端。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人如果有耻辱感,就会知道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能做。
故选:C。
10.【解答】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C、D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故选:A。
11.【解答】从句子①中“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可知,句子①可用“静”来概括。
从句子②中“晒软了柏油马路,晒卷了路边的树叶。”可知,句子②可用“热”来概括。
从句子③中“人们挥舞着镰刀”“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可知,句子③可用“忙”来概括。
故选:B。
12.【解答】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此句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一个人独自漂泊在他乡作异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表达了诗人质朴的思乡之情。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人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是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意思: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展示了唐代文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魄力和气魄。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故选:B。
13.【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是“瀑布流下的水形成一个不大的潭。”接着是“潭水清澈透明,潭底的每一块碎石都历历在目。”紧接着是“清水倒映出了天、云、山、瀑,这是一幅大自然在水面作出的画。”然后是“阳光又给这幅美妙绝伦的画镶上金色的画框。”最后是“大自然真是个能工巧匠。”
故选:B。
14.【解答】(1)依次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依次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宋代雷震的《村晚》。
(3)出自文言文《自相矛盾》。
(4)出自文言文《杨氏之子》。
故答案为:
(1)黄河远上白云间 报得三春晖 青春作伴好还乡;
(2)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牧童归去横牛背;
(3)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4)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5.【解答】(1)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男孩以为父亲会揍他一顿,至少会骂他几句。奇怪的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蹲靠在门框上抽烟,一支接一支。”可知答案,故选A。
(2)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你去地西头看着水啥时候浇到地头就行了。”可知答案,故选D。
(3)考查了概括文章主旨。根据“要上学就得好好上,不准再打退堂鼓。”“哪个当爹的不心疼自己的儿呀”可知答案,故选B。
(4)考查了扩展写话。根据自己的积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答案,例如,父亲想一定要让儿子好好上学,将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但孩子实在不想上,我得想个办法,让儿子知道劳动辛苦,让他再次去上学。
(5)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从父亲让儿子回家干农活和“父亲抽了两口烟,长出一口气说:‘哪个当爹的不疼自己的儿子呀’”看出父亲对孩子爱的深沉、沉默、坚定。面对厌学的儿子,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他干农活,让儿子明白农活并不好干,而对儿子干农活的艰辛和痛苦,虽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他毫不动摇。
故答案为:
(1)A;
(2)D;
(3)B;
(4)父亲想一定要让儿子好好上学,将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但孩子实在不想上,我得想个办法,让儿子知道劳动辛苦,让他再次去上学。
(5)父亲对孩子爱的深沉、沉默、坚定。面对厌学的儿子,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他干农活,让儿子明白农活并不好干,而对儿子干农活的艰辛和痛苦,虽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他毫不动摇。
16.【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根据“而在给花授粉时,蜜蜂常常夹紧翅膀,并发出频率在300~400赫之间的‘嗡嗡’的声音,远高于平时的声音的频率。”可知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根据“工蜂的主要工作是修巢建房、清理垃圾、采花酿蜜、守卫门户,此外还要侍奉蜂王和哺育幼蜂”可知答案。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175~200赫”“300~400赫”可知,运用了列数字,“通常蜜蜂飞行时”“而在给花授粉时”“远高于”可知运用了作比较。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介绍了蜜蜂采蜜、蜇人、群体结构及分工,适合刊登在《奇趣动物》上。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介绍了蜜蜂采用声波授粉;蜜蜂蜇人的原理;蜜蜂群体内部的稳定结构以及精细分工。
故答案为:
(1)B;
(2)D;
(3)B;
(4)A;
(5)蜜蜂采用声波授粉;蜜蜂蜇人的原理;蜜蜂群体内部的稳定结构以及精细分工。
17.【解答】(1)考查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一内容“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他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南京考生小李感到“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的原因是手机依赖症。故选C。
(2)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二内容,从统计表中在校学生手机的各项用途和所占比例,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该校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所占比例最高的用途是玩游戏、听歌。因为玩游戏听歌的所占比例最大,是38%。故选A。
(3)考查劝告慰勉。小华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作为他的同学,结合材料三内容“研究表明,智能手机成瘾会损害心理健康,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表现出孤独、抑郁等情绪;同时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所以人们要主动克制自己,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我该这样劝说他:还是少玩手机吧,玩智能手机成瘾会损害心理健康,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表现出孤独、抑郁等情绪;同时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
故答案为:
(1)C;
(2)A;
(3)还是少玩手机吧,玩智能手机成瘾会损害心理健康,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表现出孤独、抑郁等情绪;同时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
18.【解答】范文:
夸夸我自己
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女生,身边的许多女孩子们都喜欢唱歌、跳舞、弹琴……而我却迷上了跆拳道。
别看我上课时文文静静的,课外时,我却喜欢运动。两年前的暑假,我开始练习跆拳道,从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真正地迷上它,我走过了一条有汗水,也有欢笑的弯曲小路。记得刚开始练习基本功的时候,腿压不下去,好几次痛得差点哭出来。教练就教给我们一个方法:上去的时候吸气,下去的时候呼气,并且全身放松,这样就不会痛了。我试了试,果然有效,有了这办法,我练习基本功就轻松多了。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跆拳道,我不仅在课堂上练,一个人在家时,也会练习一会跆拳道的动作与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从起步时的白带、黄带到绿带、蓝带,直到现在的红蓝带,每一次考级,我都能一次性通过。去年暑假,教练选中了我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去杭州参加第三届世界华人跆拳道品势比赛。来到比赛场地,看着四周的观众,再看着这么多的对手,我的心不禁唱起了忐忑。这时,我想起了平时教练经常说的四个字:不惧对手。我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轮到我时,我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非常有力到位,最后,很出色地完成了比赛,获得了一枚银牌。
通过练习跆拳道,我树立了自信,明白了成功需要付出努力。我的坚持让我为自己感到自豪,我真棒!yí huò
zhǎn xīn
fàng sì
yǐn jiàn
xiàng mà
用途
玩游戏听歌
刷短视频
发短信聊天
便于和父母联系
问同学作业
所占比例
38%
29%
30%
2%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