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式与方程(2)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页、练习十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能根据问题特征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2.在梳理如何找等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通过算术法和方程法的比较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
3.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梳理如何找等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方程法与算术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板书:式与方程(2))
1.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为了求未知数,利用某种数量关系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的等式就是方程。注意:方程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含有未知数;第二,必须是一个等式,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等式与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堂预设: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就是方程。
教师:如果我们用集合图来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呢?
课堂预设:
2.等式的性质。
教师:同学们,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课堂预设:等式的性质。
教师:你能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吗?
课堂预设:等式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
学生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学生2: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想一想,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课堂预设: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再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教师: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分五步: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为x。
②找出具体的数量,列出等量关系式。
③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并写答语。
总结为:设、找、列、解、验。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0“做一做”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信息和问题。
(2)学生根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独立完成题目。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展示,集体订正、评价。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方程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六第5、8~14题。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让学生尝试通过画集合图的形式来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记住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让学生结合解方程的过程复习等式的性质,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板书
设计
式与方程(2)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就是方程。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分五步: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为x。
②找出具体的数量,列出等量关系式。
③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并写答语。
教后
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复习方程的概念及解方程等内容。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绝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地完成练习。教学时,注意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解方程等知识,为初中阶段代数式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a href="/sx/tb_c1065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数与代数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431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式与方程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431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式与方程教案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体验,巩固练习,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