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展开哲学角度理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备课题组
1.[2023全国卷乙]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B )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属于认识范畴,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主体的知识和能力,②错误。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且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无论正确与否,都能对主体的实践发挥导向作用,只是其导向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④错误。
2.[2022山东]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B )
各民族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藏族守边人:“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 ②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 ③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④“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体现了当前社会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左图反映的是我国各民族代表参与政治协商,右图反映的是藏族守边人在守卫国家中建设家园。两幅图都体现了各族儿女热爱祖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①正确。“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正确处理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当前社会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④正确。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②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表现出相同的价值选择,③错误。
3.[2021辽宁]1950年,沈阳第一机器厂承担了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当时条件艰苦,工人们刻苦攻关,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这枚重达487公斤的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这告诉我们( B )
①劳动者在劳动中确证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②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维持自身生存的活动 ③劳动是主体克服客体,为自然立法的活动 ④劳动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工人们刻苦攻关,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体现了他们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①正确。工人们的劳动创造了历史,他们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他们又是历史的剧中人,④正确。劳动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活动,且题中没有涉及人类改造自然以维持自身生存,②错误。劳动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且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中“为自然立法”说法错误,不选。
4.[2021福建]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郝吉明院士,30多年前毅然放弃国外工作机会,回国专注于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为我国酸雨控制区面积大幅下降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说,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责任。这启示我们( C )
①要把握人生机遇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②要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③要把投身科技工作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④要把献身国家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毅然放弃国外工作机会……作出了杰出贡献”启示我们要把献身国家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④正确。郝吉明院士为我国酸雨控制区面积大幅下降作出了杰出贡献,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体现了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②正确。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①错误。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错误。
5.[2021湖南]野生水稻长在水里,产量并不高。但是,我们的祖先发现,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时突然把水放掉,水稻为了传种接代,会拼命长种子(稻谷),而且一株水稻会长出好几支稻穗。通过这种技术种植水稻,产量会提高,水稻因此成为人类的重要农作物。从水稻的这种生长特点,我们可以领悟出的人生道理有( C )
①压力是产生动力的根源和条件 ②压力往往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动力 ③挫折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财富 ④人生价值是在应对挫折中实现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在水稻快成熟时突然把水放掉,水稻在缺水的压力下会“拼命长种子”,体现了压力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动力,②符合题意。水稻抵抗缺水的挫折后,产量得以提高,体现了挫折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财富,③符合题意。事物自身因素才是产生动力的根源,压力是外在因素,只是激发出动力的条件,①错误。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如果不是为了服务
人民、奉献社会,即使能够有效应对挫折,也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观点错误。
6.[2022广东,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
老师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语录对辩论作出总结——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请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视角,谈谈面对偏见应如何正确地“走你的路”。
参考答案 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分)(规律方面)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2分)(价值方面)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问题指向为谈谈面对偏见应如何正确地“走你的路”,其可转换为面对偏见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解答时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的两个标准即可。观点
开篇立论
正方:偏见
可以克服
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
不可克服
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式。作为认识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热点探究训练题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热点探究训练题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共3页。
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题攻略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题攻略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必修4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必修4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