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双核结构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选择该线路遵循的原则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桔槔称“吊杆”“称杆”是在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横木,一端用绳和直木挂住汲水桶,另一端系重物,使两端上下运动以汲水。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某些农村地区常用的旧式提水器具。图1示意桔槔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地区最适宜使用桔槔汲水的是( )
    A. 云贵高原B. 黄土高原C. 吐鲁番盆地D. 华北平原
    2. 春秋时期,桔槔广泛使用的原因主要是( )
    A. 搭建简便,成本低廉B.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 使用方便,省时省力D. 耕地广大,连片分布
    3. 在春秋时期,为了加强桔槔的灌溉效率,下列改进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A. 架子选择粗壮的竹竿B. 直木选有节的竹竿
    C. 横木的长度适当缩短D. 加大汲水桶的容积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而制成的提水器,主要广泛分布于地下水丰富且有灌溉需求的地区;云贵高原地处我国西南方,降水量较大且持续时间长,桔槔的作用不明显,故A错误。黄土高原地表崎岖,气候较为干旱,地下水埋藏深,不适宜使用桔槔汲水,故B错误。新疆吐鲁番盆地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适宜使用桔槔汲水,故C错误。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差异大,春季易发春旱,其农田灌溉水源多来自地下水,最适宜使用桔槔汲水,故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春秋时期生产力不算发达,交通通达度低,桔槔能够广泛分布主要取决于其用料简单,搭建方式简便,且成本相对低廉,故A正确。读图可知,桔槔主要用于提地下井水,不是河流水,故B错误。桔槔能够省力,但是并不能够节省取水时间,并且使用方便不是其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耕地广大,集中连片,利用桔槔灌溉难度大,因此不是其广泛使用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为了加强桔槔的灌溉效率,要求桔槔应经久耐用且取水量适度增加,竹竿虽然结实,但中心空洞,作为支柱的架子较为脆弱,易损坏,故A错误。直而有节的竹竿坚硬,竹节可以防滑,便于汲水,故B正确。横木长度适当缩短有利于提高桔槔的灵活性,但会缩小其浇灌的范围,故C错误。一味增大容积,可以提高单次汲水量,但不利于维持桔槔整体的平衡,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双核结构城市是指在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的轴线,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双核结构城市具有互补性,它广泛存在于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在杭州湾区域内,杭州和宁波形成了双核结构。下图示意双核结构及杭州湾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双核结构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空间距离B. 地域文化
    C. 城市区位功能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5. 我国杭州—宁波双核结构城市形成的有利影响有( )
    ①实现区域内能源资源互补②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加强区际联系与交流④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双核结构具有互补性,杭州和宁波周围有更近的城市,但是却未形成此结构,故空间距离邻近并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两城市地域文华差异不大,互补性不强,B错误;杭州和宁波在数字经济、文创产业、港口经济、对外贸易、智能制造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形成错位协同、竞合共赢的发展局面,故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城市区位功能,C正确;杭州宁波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不相同,而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双核结构城市的形成也不具有明显影响,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双核型空间结构利于区位和功能上互补,可以促进经济协同发展和加强区域交流与联系,故②③正确;两地都位于长三角附近地区,能源资源都依赖区外输入,两者难以进行能源资源互补,①错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只能通过协调发展进行改善,无法彻底解决,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双核型空间结构中的端点城市,即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与行使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功能的港口城市组合,构成了一种空间度更大、区域效应更为强烈的广义港城空间结构关系,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高效的空间结构形态。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双核型空间结构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与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区计划在甲城市和乙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图中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Ⅰ线B. Ⅱ线C. Ⅲ线D. Ⅳ线
    7. 选择该线路遵循的原则是( )
    A. 节约耕地资源B. 缩短线路长度
    C. 因地制宜D. 依据运输需求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Ⅰ线经过的居民点多,公路的利用率较高,沿线地区地形平坦,便于施工,A正确。Ⅱ线、Ⅲ线经过山区,地势起伏大,桥隧比较高,工程难度大,修建成本高,B、C错误。Ⅳ线经过沼泽,修建难度大,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与其他方案相比,Ⅰ线所经地区地形平坦,占用的耕地面积应最大,A错误。Ⅰ线的长度大于Ⅱ线、Ⅲ线,B错误。四个方案均修建的均为公路,没有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C错误。Ⅰ线方案经过的城镇最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最大,选择Ⅰ线路能够体现满足运输需求的原则,D正确,故选D。
    【点睛】国道以直达为主,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经过居民点,发挥公路作用。
    2022年某日山梨县山中湖村(如左下图)湖畔惊现“钻石富士”的奇景(如右下图),太阳挂在富士山山顶,如钻石般闪耀,美景持续约1分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山梨县山中湖村居民观察“钻石富士”美景应该朝向( )
    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9. 图中“”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在当地时间的( )
    A. 6:30B. 12:30C. 16:30D. 18:30
    10. 若想在图中甲湖处欣赏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则选择的时机是( )
    A. 夏天晴朗的早晨B. 冬天晴朗的早晨C. 冬天多云的早晨D. 夏天多云的傍晚
    【答案】8. D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左图信息得知富士山位于山中湖村的西南方向,山梨县山中湖村居民观察“钻石富士”美景应该朝向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左图信息得知富士山位于山中湖村的西南方向,摄影爱好者观赏到太阳落至富士山山顶即看到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时间在当地12:00到18:00之间,并且接近日落,太阳高度角小,不是12:3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图中甲湖处欣赏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看到的是太阳位于东南方位,在夏天,早晨太阳东北方向升起,到达东南方位时已经是上午,太阳高度也较大,看不到此景观,A错误;冬天的早晨甲湖可看到太阳从东南方位升起,可以看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同时需要万里无云的晴天天气,B正确,C错误;夏天的傍晚,甲地太阳从西北方向日落,不能看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D错误。故选B。
    【点睛】北回归线到北极圈的地区一天中太阳方位随当地地方时的变化是,6:00以前,东北方向;6:00到12:00,东南方向;12:00到18:00,西南方向;18:00以后,西北方向。
    雷暴是一种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可能伴有闪电、强风、降水等现象,按形成时不同的大气和地形条件,雷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图示意陕西华山和安徽黄山两个站点雷暴逐年发生日数。完成下面小题。

    11. 黄山站点年均雷暴日数明显多于华山的原因是( )
    A. 纬度B. 地形C. 水源D. 植被
    12. 近年来,华山和黄山站点雷暴日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原因是( )
    A. 暖空气强度减弱B. 暖空气强度增强
    C. 冷空气强度减弱D. 冷空气强度增强
    13. 研究发现,华山与周边站点雷暴日数呈现出向东西两侧递减的趋势,原因是( )
    A. 受山谷风影响,谷地内部多上升气流
    B. 受山地阻挡影响,暖湿气流易被抬升
    C. 受冬夏季风影响,东西两侧降水量大
    D. 东西两侧为农田,受人类干扰强度大
    【答案】11. A 12. C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雷暴是一种局地性强对流天气,所以雷暴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大气不稳定;南方地区由于纬度低,热量较北方丰富,所以对流运动普遍较北方更强,北方纬度相对高,空气湿度小,所以黄山站点年均雷暴日数明显多于华山的原因是纬度因素,A正确。华山和黄山都属于山地,海拔高,地形差异较小,B错误。水源和植被对雷暴的影响小,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雷暴日数的减少很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冷气团的势力减弱,削弱了气流抬升动力,从而减少了雷暴天气,C正确,D错误。受温室效应影响,暖气团势力会有所增强,但并非造成雷暴日数减少的原因,AB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华山为山地地形,容易形成山谷风,谷地上升气流主要是在夜间发生,夜间热量应该下降,加之容易出现地形逆温,不易出现雷暴天气,A错误。山地对气流运动具有阻碍作用,夏季气温总体较高,且山地容易造成下垫面受热不均,大气不稳定,易形成热雷暴;山地对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起到抬升作用,且该地位于中纬度,在春夏之交,冷暖气流容易在此交汇,暖湿气团被抬升,产生锋雷暴,B正确。山地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应多于同纬度东西两侧,降水量多少主要与雷暴产生的结果有关,而不是形成原因,C错误。人类活动对雷暴产生基本上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
    灌丛沙堆是风沙流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拦截形成的风积地貌,其发育状况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某地灌丛沙堆是典型的第四纪季风运移聚沙形成,下表是该灌丛沙堆第四纪岩层的剖面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我国东南地区第四纪季风风力最大的时段距今( )
    A. 1.5万年左右B. 3万年左右C. 5万年左右D. 7.7万年左右
    15. 从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年,该地的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趋于冷干B. 生物多样性增加C. 气候趋于暖湿D. 河川径流量增加
    16. 根据灌丛沙堆的形成过程,推测下列关于灌丛沙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迎风坡坡度较缓、沙粒粒径较小B. 背风坡坡度较陡、沙粒粒径较小
    C. 迎风坡坡度较陡、沙粒粒径较大D. 背风坡坡度较缓、沙粒粒径较大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风力越大,搬运能力越强,堆积的沙粒平均粒径越大。据此推测,平均粒径最大的沙丘砂粒的形成时期,风力最大。据表可知,该沙丘砂的年龄为距今3万年左右时,沙粒平均粒径3.6mm(最大),因此我国东南地区第四纪季风风力最大的时段距今3万年左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看出,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年间,土壤含水量减小、沙粒平均粒径增大,说明气候变干旱、风力增强,可推测为气候冷干化趋势明显,A正确,C错误;气候变干,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川径流量减少,B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它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风中挟带的沙物质受到植物阻挡,沙在植物下风向沉积下来,背风坡堆积作用强,沙堆发育,坡度较缓;迎风坡风力较大,风力搬运能力强,堆积的沙粒粒径较大。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灌丛沙丘主要是由于植株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从而削弱风力,降低风力的搬运能力,导致沙粒沉积,在植株附近形成了沙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枸杞起源于中国,多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北方多数省份都有栽培。枸杞常生于山坡、路旁或村边,喜光,喜冷凉气候,耐寒,抗旱能力强,在干旱荒漠区仍能生长,耐盐碱,多生于碱性土和沙质壤土中,最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中栽培,长期积水、排水不良会导致枸杞烂根或死亡。枸杞传统产区在我国东部省份,20世纪80~90年代生产重心西移,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是目前红枸杞的主要分布区。宁夏是我国枸杞的主产区和主要输出区。下图示意宁夏枸杞主产区位置。

    (1)说明与粮食生产相比,宁夏枸杞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对比我国东部、西部枸杞生产各自的优势自然条件。
    【答案】(1)无须翻耕土地,减少雨水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削减风力,减少大风沙尘天气和风力侵蚀;有利于维护种植区内生物多样性。
    (2)东部:降水丰富;生物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大;河湖稠密,灌溉水源丰富。西部: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沙地土质疏松。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枸杞生产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农业对地理环境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基本原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枸杞生产无须每年翻耕土地,这样可以减少雨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枸杞生产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削减风力,减少大风沙尘天气和风力侵蚀;枸杞生产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维护种植区内生物多样性。
    【小问2详解】
    东部地区:靠近沿海,降水丰富;生物资源丰富,土壤中的腐殖质多,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东部地区,河湖稠密,灌溉水源丰富。西部:降水稀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西部地区病虫害少;西部地区多为沙质土壤,土质疏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经济国家(如下图),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
    (1)说出巴尔喀什湖东西盐度差异,并根据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
    (2)分析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东部盐度大于西部;西部有(伊犁河)河流补给,盐度较低;中部较狭窄,东西水体交换小。
    (2)哈萨克斯坦工业以采掘业为主,属原料导向型工业,对劳动力需求少;矿产资源分布分散;气候干旱,水源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城镇规模的扩大。
    【解析】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盐度差异、城镇化水平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湖区盐度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主要从入湖河流差异和湖泊形状来分析。由图可知,东部地区的河流流程较短,入湖水量较少,西部地区的河流流程长,淡水汇入多;湖泊东西狭长,中部有半岛阻隔湖水交换,导致东西部湖水交换少,交换不畅,导致东部湖区盐度比西部高。
    【小问2详解】
    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水平低主要原因是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经济国家,工业以采掘业为主,属原料导向型工业,加工工业基础薄弱,对劳动力需求少;据图可知,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分布分散,导致人口分散;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城镇规模的扩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格达峰以奇为主,以险为绝,山峰昂天挺立,银装素裹,神峻异常。博格达峰北临准噶尔盆地,南临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又受到西北高空气流的影响,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16℃至-19℃,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至12℃;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2/3;9月下旬至次年五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下图为博格达峰地理位置图和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写出右图中①②③④各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一科考队欲夏季攀登博格达峰对其进行科学考察,请简述选择夏季的理由。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图中山脉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①(温带)荒漠带②山地草原带③山地针叶林带(森林带)④高山草甸带。山麓地带深居内陆,并受高大山地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形成荒漠。
    (2)气温较高,体感舒适;峰顶积雪较薄,登山较易;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山坡植被生长旺盛,空气中含氧量较高;野生物种丰富,利于科考。
    (3)山脉阻挡水汽,北坡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山脉阻挡北部冷空气,北坡气温低于南坡;高山冰雪融水成为河流重要补给水源;山麓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博格达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及形成因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自然带。按照水热条件的变化,自下而上应由山地森林过渡到高山草甸,过渡到高寒荒漠、高山积雪冰川,森林应由山地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基带为温带荒漠带,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可以判断,①为温带荒漠带、②为山地草原带、③为山地针叶林带、④为高山草甸带。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博格达峰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10℃至12℃,体感舒适;夏季气温高,高山积雪冰川融化较多,使得峰顶积雪较薄,登山较易;气温较高且降水较多,利于山坡植被生长,光合作用强,空气中含氧量较高;夏季气温高,利于动植物繁殖,野生物种丰富,利于科考。
    【小问3详解】
    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又受到西北高空气流的影响,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水汽,而作为迎风坡的北坡阻挡了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水汽,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而南坡作为背风坡,多下沉气流,降水少;由于山脉阻挡了北部的冷空气,使得北坡的气温低于南坡,热量条件存在差异;山脉海拔高多积雪冰川,高山冰雪融水成为该地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山脉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山麓河流出山口处因地势变缓、水流减慢、沉积作用加强,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明显,使得植被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分别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类型以及特征(分选性和磨圆度)差异。
    (2)指出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来源并分析其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祁连山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过程、影响水分条件的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岩层性质
    埋深/m
    年龄/距今万年
    平均粒径/mm
    含水量/%
    沙丘砂

    1.5
    2.8
    5.9
    砂质古土壤
    1.7
    3.0
    3.6
    7.4
    砂质古土壤
    2.6
    3.7
    3.3
    3.4
    沙丘砂
    3.4
    5.0
    2.4
    3.7
    砂质古土壤
    4.2
    5.7
    2.8
    6.2
    沙丘砂
    5.7
    7.7
    1.7
    8.6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 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百帕,4百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