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地理
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两幅图示意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图甲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仅从面向太阳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篮板上沿投影从N到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 )
A. 立夏(5月6日)—芒种(6月6日)B. 芒种—夏至
C. 夏至—小暑(7月7日)D. 大暑(7月22日)—立秋(8月7日)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甲,仅从面向太阳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太阳位于东部天空,篮筐西侧是面向太阳光位置,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④,D对;①是背向太阳光位置,A错;②③位置与光线接近垂直,太阳光对投篮影响小,B、C错。故选D。
【2题详解】
该地位于海口市,篮板上沿投影在N处时,影子朝南,太阳位于北部天空。从N到M移动的影子方向是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增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节气最可能为夏至-小暑,C对。立夏一芒种、芒种一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A、B错。大暑-立秋太阳直射点南移,日影朝北,D错。故选C。
【点睛】日影移动要考虑太阳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北半球夏季除了极昼和极夜的地区以外,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季除了极昼和极夜的地区以外,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读法国地形分布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有关甲、乙两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小
B. 乙地夏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受高压带控制
C. 甲地全年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
D. 乙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4. 罗讷河①②河段的主要补给来源和补给季节分别为( )
A. ①一积雪融水,春季B. ②一冰雪融水,夏季
C. ②一地下水,秋季D. ①一大气降水,冬季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从甲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AC错误;乙地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B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其上游河段地区通常出现春汛,其主要原因是上游河段冬季降水量大,以降雪为主,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因此②河段河流补给来源于冬季积雪融水,补给季节在春季,BC错误;①河段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水补给为主,季节在冬季,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法国本土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中部和东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阿尔卑斯山那里是高原寒带气候。
下左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①~⑥可表示岩浆、沉积物、沉积岩、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岩石类型对应图3中的( )
A. ②B. ③C. ⑤D. ⑥
6. 图2中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B. 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C. 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D. 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通过图例可知,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层主要以泥岩、砂岩和砾岩,该岩层属于沉积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三大岩石相互转换的规律,①箭头由地幔指出为岩浆,①箭头指向②③,则②③为岩浆岩,根据②③箭头指向,推测②经过地壳抬升,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③为喷出型岩浆岩,④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应为沉积物,沉积物只能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故⑤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⑥为变质岩。由以上推论可得,⑤为沉积岩,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传统观点认为,北部湾海域夏季为顺时针环流,冬季为逆时针环流。近年来的观测表明,在海水密度差引起的海平面高差影响下,北部湾夏季仍存在较弱的逆时针环流。下图示意北部湾的范围和夏季的逆时针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北部湾环流的传统观点主要考虑的是( )
A. 入海径流B. 大气环流C. 海陆轮廓D. 水温分布
8. 北部湾夏季维持较弱的逆时针环流,主要是因为( )
①琼州海峡东侧海水密度大
②汛期近岸盐度偏低
③地转偏向力影响入海淡水流向
④热带气旋带动海水辐合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北部湾入海径流主要存在于海域的西侧,对整体环流的形成有限,A错;海陆轮廓没有季节变化,不会使海水季节性改变流向,C错;北部湾海域面积较小,温度的变化不足以引起海域内风向的变化,从而影响海水流动,D错;北部湾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受到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刮西南风,冬季刮东北风,大气环流驱使海水在相对封闭的海域内形成不同季节的流向变化,B对。故选B。
【8题详解】
琼州海峡东侧海域宽广,西侧海域封闭,西侧位于热带的封闭海域在蒸发作用下盐度较高,①错;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汛期河水径流量大,海域西侧较淡海水向东侧较咸地区流动,②对;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入海淡水大致向南侧流动,带动海水逆时针运动,③对;热带气旋并不是整个夏季都存在,④错。②③组合正确,C对,A、B、D错。故选C。
【点睛】密度流是相邻海域因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差异,引起海水的流动所形成的洋流,典型存在密度流的海域如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等,都是海域相对封闭,两侧盐度差异较大的区域。北部湾海域相对封闭,陆上的淡水和东侧盐度较低的海水在此区域容易形成密度流,从而引起海水的流向变化。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 )
A. T0B. T1C. T2D. T3
10.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 )
A T3形成时期B. T2形成时期C. T1形成时期D. T0形成时期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由地壳抬升,河水侵蚀下切形成,最先形成的阶地在上,后形成的阶地在下。所以图中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T3,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题详解】
河流流速越小,搬运的砾石越小,平坦面上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小。材料指出“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所以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T1形成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同一日期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角产生纬度差异,同一纬度地区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角产生季节变化。日出、日落方位角是指日出点、日落点分别相对于正东和正西的偏角。下表为北半球各纬度二至日日出点、日落点的方位角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1. 一年中的赤道各地( )
①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②冬至日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③夏至日与冬至日昼短夜长④春、秋分日接受太阳直射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12. 夏至日这一天,北极圈各地( )
A. 日出点与日落点均位于北方B. 日出点与日落点均位于南方
C. 日出和日落太阳高度为45°D.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为90°
13. 由表推测,北半球( )
A. 夏至日,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B. 冬至日,纬度越高昼夜时差越短
C. 夏半年,各纬度昼渐长与夜渐短D. 春秋分日,各纬度的昼与夜等长
【答案】11. B 12. A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赤道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①错误,②正确;赤道各地一年中始终昼夜等长,③错误;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到达赤道,赤道接受太阳直射,④正确。故②④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夏至日这一天,北极圈(即北纬66°34')日出东偏北90°即正北方向日出,日落西偏北90°即正北方向日落,故A正确,B错误;日出和日落太阳高度应为0°,C错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6°52′,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夏至日随着纬度升高(0°-66°34′),日出和日落方向偏北度数增大,故昼长不断变长,夜长不断变短,A错误;冬至日随着纬度升高(0°-66°34′),日出和日落方向偏南度数增大,故昼长不断变短,夜长不断变长,昼夜时差变长,B错误;夏至日,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故夏半年,各纬度昼长先渐长后渐短,夜长先渐短后渐长,C错误;春秋分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各纬度的昼与夜等长,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时,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下左图示意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省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发生的一场极端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路径,下右图示意1975年8月河南暴雨的水汽来源路径。图中1、2、3分别表示南向、东南向、偏东向水汽输送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2021年7月中下旬对河南暴雨贡献偏大的水汽输送通道受控于当时( )
A.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B. 准静止锋的强度
C. 洋流的流向D. 冷空气的强度
15. 1975年8月河南暴雨水汽来源地主要包括( )
①印度洋 ②西太平洋 ③南太平洋 ④南海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左图可得,2021年七月中下旬河南暴雨水汽输送通道有三条:南向通道1输送18%水汽,主要来自南海;东南向通道2和偏东向通道3水汽输送通道分别输送38%、44%水汽,水汽路径接近,水汽源地都为西太平洋,水汽输送比重大,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七月中下旬,西北太平洋台风盛行,雨带推移到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河南暴雨主要水汽输送通道靠近30°N,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南侧,北半球高压中心顺时针旋转,源源不断的将西太平洋上空台风携带的水汽输送至陆地,故A选项正确;七月中下旬,我国的江淮准静止锋,强度减弱,已经消失,与准静止锋强度无关,故B选项错误;水汽主要输送通道接近日本暖流,日本暖流的流向不会发生变化,C选项错误;此时正值七月中下旬,中国大陆主要受夏季风控制,与冷空气强度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右图可得,1975年8月河南暴雨水汽来源地主要包括南向路线1,水汽源地来自马六甲海峡西侧安达曼海,为印度洋,途径我国南海,进入中国大陆,①和④正确;东南向路线2和偏东向路线3,水汽源地均来自西太平洋,②正确,南太平洋是太平洋南部,大约在赤道以南到南纬60度的海域。③错误。故选B。
【点睛】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中某日的地球日照侧视图,该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图中阴影区域为黑夜,非阴影区域为白天,每两条相邻的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为20°。
(1)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地球自转速度特征的异同。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此时全球与北京时间同处于一天的时区占比为____________。
(3)指出该日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并简述未来三个月内丁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
(4)指出丙地所处的晨昏线类型,并说明理由。
(5)说出该日甲地的昼长及日出、日落时物影的朝向。
【答案】(1)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丁>乙>甲;四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2) ①. (23°26'N,150°W) ②. 5/12
(3)数值:约73°26′。变化趋势:未来三个月内,丁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4)晨线。理由: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丙地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丙地逐渐由黑夜进入白天,因此丙地所处的晨昏线类型为晨线。
(5)昼长:20小时。日出物影朝向西南方,日落物影朝向东南方。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日照侧视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地球运动、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丙地纬度最低,其次为丁地,然后为乙地,甲地纬度最高,因此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丁>乙>甲。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为15°每小时,因此四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昼,且材料说是二分二至日地球日照侧视图,故是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结合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时,可知120°E地方时为6时,向东90°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50°W。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150°W)。根据经度相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时差东加西减原则,180°为10时,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故与北京时间同处于一天的时区占比为10/24,即5/12。
【小问3详解】
乙地纬度为40°N,太阳直射23°26'N,依据公式90°减去两点纬度差,易求得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未来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丁地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将会逐渐变大。
【小问4详解】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沿地球自转方向,丙地逐渐由黑夜进入白天,因此丙地所处的晨昏线类型为晨线。
【小问5详解】
甲地为60°N,所在经线地方时西距120°E有60度,故甲地地方时为2时。甲地正在晨线上,即日出2点,昼长=2×(12-日出时间),算得昼长为20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故东北升、西北落,日出物影朝向西南方,日落物影朝向东南方。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九湖地处湖北神农架,海拔1770~1800m,9个较浅的子湖海拔自南向北逐渐降低,最终由落水洞汇入地下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为促进湖泊水体交换,净化湖水水质,该地区人工开挖了连通若干子湖的渠道。下图示意大九湖流域水系。
(1)渠道开通之前,大九湖夏季常爆发有害藻类,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指出渠道开通后,湖泊面积缩小最明显的湖泊序号,并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说明理由。
(3)简述为避免大九湖萎缩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海拔较高,夏季光照较强,利于藻类生长;湖水较浅,底泥释放的营养盐易被带到表层,浮游植物可获得陆源和底源双重营养补给;水体流动性弱,营养盐易聚集,藻类生存环境稳定。
(2)湖泊序号:1号湖泊。
理由:地处湖群上游,海拔最高,未能通过连通渠道获得地表径流补给,反而加大了径流流出。
(3)在适当的位置建立水闸调控;保护植被,减轻土壤侵蚀;及时打捞淤泥和死亡的藻类;控制流域内人类活动的规模,推行生态移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湖北神农架大九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体污染、水循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调用地理基本知识和论证地理问题等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在神农架海拔1770m以上,海拔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充足,利于藻类光合作用生长;人工渠未通时,湖泊水位低,湖底营养盐类多,且有地表径流带来盐类,适宜藻类生存;湖泊水流动性差,藻类生存条件稳定。
【小问2详解】
1湖泊海拔最高,开通入工渠后,大量湖水向下游湖泊流去,而地表径流注入不变,水量收入稳定,支出加大,湖泊面积缩小最明显。
小问3详解】
建立水闸合理的排水和输水可以避免湖泊萎缩;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防止泥沙在湖泊里淤积;疏浚淤泥和藻类,可以加大湖泊储水空间;减少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可以有效维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湖泊。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气压带分布影响,地处南美洲西岸的甲地(如下图),1月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但降水量仍然稀少。个别年份,该地降水异常偏多,沙漠中埋藏的种子能够快速发芽。
(1)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的角度,分析甲地1月盛行偏西风的原因。
(2)尽管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但甲地仍然降水稀少,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简述在甲地降水异常偏多的年份,我国的气候异常表现。
【答案】(1)1月南美洲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使副热带高压在陆地上被切断,只保在海洋上(包括太平洋上残留的副热带高压);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东侧,由高压中心辐散,形成偏西风。
(2)偏西风经过寒流上空,温度低,蒸发弱,水汽含量少;受寒流影响,大气上暖下冷,大气层结构稳定,在甲地很难形成降水。
(3)南涝北旱;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暖冬凉夏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安第斯山脉沿岸地理现象为背景,知识点涉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甲地1月盛行偏西风的原因主要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思考,1月为南半球夏季,南美洲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使副热带高压在陆地上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风向高压流向低压地区,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东侧,由高压中心辐散,形成偏西风。
【小问2详解】
甲地降水稀少的原因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思考,南美洲大陆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偏西风经过寒流上空,温度低,蒸发弱,水汽含量少,带到甲地的水汽少;受寒流影响,大气上暖下冷,形成逆温层,大气对流运动弱,大气层结构稳定,在甲地很难形成降水,因而尽管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甲地仍然降水稀少。
【小问3详解】
甲地降水异常偏多的年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由于中东太平洋地区异常增温,使得甲地降水增多,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夏季风势力减弱,导致我国雨带推移减慢,在南方地区停留,造成南涝北旱;西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相对正常年份降低,使得台风形成数量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东北地区易出现冷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赣江的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某地理研究小组发现,南昌段江心洲在洪水期基本被淹没,枯水期则出露。调查结果显示,该江心洲的形成经过“洪水期——憩水期——枯水期——再次洪水期”四个阶段。下左图示意该江心洲平面沉积物分布,下右图示意该江心洲发育过程。
(1)试绘出图中江心洲A'一A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大致的分布。
(2)根据材料,试分析赣江南昌段江心洲的发育过程。
(3)研究表明,江心洲泥质落淤层分布差异大,试从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推测该江心洲的最小落淤区域,并说明原因。
【答案】(1) (2)洪水期时,水量充足,携带大量粗粒沉积物堆积在河道的中央;憩水期,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悬浮在水体中的细粒沉积物下沉堆积;枯水期,河流的水量减小,江心洲露出水面;再次洪水期,又带来大量粗粒沉积物堆积,依次循环,形成江心洲。
(3)甲;泥质落淤层主要分布在江心洲的顶部和尾部;江心洲头部为迎水一侧,流速快,沉积物主要以砂砾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强,难以形成落淤层。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赣江江心洲沉积物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沉积作用、河流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例可知,图中A处受侧翼阻挡,流速慢,沉积物以沙、砾主,A'处流速快,沉积物以泥砾为主,中部为泥质结壳,沉积物细腻,分布图如下:
【小问2详解】
洪水期时,水量充足,水动力强,两侧环形水流将粗粒沉积物堆积在河道的中央。当河流下游水量蓄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涌水,也即是河流的憩水期,悬浮物质易于发生分异。此时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粗粒沉积物减少,悬浮在水体中的泥质细粒沉积物垂向加积,并在粗粒沉积物之上形成一层侧向连续的泥质沉积物,即落淤层。枯水期,河流的水量减小,赣江及鄱阳湖的水面下降,江心洲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部分在日照作用下水分蒸发并形成泥质结壳。洪水期再次到来的时候,强烈的水流将泥质结壳边缘龟裂的部分打碎并搬运至江心洲边缘部分发生沉积,混于粗粒沉积物中。不断循环,形成江心洲。
【小问3详解】
落淤层主要位于江心洲的顶部及尾部,且近于水平。江心洲的不同部位沉积时期水动力差异很大。江心洲头部为迎水一侧,水动力强,沉积作用以侧积和加积为主,沉积物以砂砾为主,发有交错层理,基本上无泥质落淤层。翼部以砂砾沉积物为主,含有早期泥质落淤层板结后打碎而成的泥砾,侧积和垂向加积为主,发育交错层理。顶部沉积方式基本上为垂向加积,落淤层和砂层近于水平,水平层理或者平行层理发育,沉积物粒度细,为洪水期水位变高且相对静止时的分异沉积的结果。水流在江心洲的尾部再次汇合,但水动力能量减弱,落淤层向尾部延伸。纬度
日出点的方位角
日落点的方位角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冬至日
0°
东偏北23°26′
东偏南23°26′
西偏北23°26′
西偏南23°26′
10°
东偏北23°49′
东偏南23°49′
西偏北23°49′
西偏南23°49′
20°
东偏北25°09′
东偏南25°09′
西偏北25°09′
西偏南25°09′
23°26′
东偏北25°41′
东偏南25°41′
西偏北25°41′
西偏南25°41′
30°
东偏北27°19′
东偏南27°19′
西偏北27°19′
西偏南27°19′
40°
东偏北31°16′
东偏南31°16′
西偏北31°16′
西偏南31°16′
50°
东偏北38°14′
东偏南38°14′
西偏北38°14′
西偏南38°14′
60°
东偏北52°41′
东偏南52°41′
西偏北52°41′
西偏南52°41′
66°34′
东偏北90°
极夜
西偏北90°
极夜
2023届山东省名校联盟(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联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名校联盟(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联测地理试题,共8页。
2024届山东省实验学校齐鲁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实验学校齐鲁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地理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最可能是,黄河尾闾河道自然改道的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