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三)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三地理试题docx、答案咸阳实验高二地理三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 100 分,时间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 Ⅰ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示意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Ⅰ、Ⅱ、Ⅲ区域
A.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B.依据土壤条件进行划分
C.边界具有过渡性特征 D.具有明确的边界、范围
2.反季节蔬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层次性 D.动态性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 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某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3 ~4 题。
3.该天气系统
A.强度逐渐增强 B.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C.易形成锋面雨 D.自东向西过境洪泽湖
4.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温度较低 B.湖面摩擦力小
C.水汽得到补充 D.空气对流加强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据湖南省行政村名的特征,湖南省地名分为12 类,其中带有“河、湖、峰、岭、坳、塘、井、坪、堰”等字的地名较多。 因多种因素影响,地名逐渐消失,成为地名文化遗产上的一大遗憾。下图示意某年湖南省行政村命名类型及村名个数统计。据此完成5~6题。
5.据图可知湖南省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四季分明,土壤肥沃 B.地形复杂,水网密布
C.水热充足,物种多样 D.平原辽阔,资源丰富
6.湖南省地名中与“堰”、“坪”、“塘”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分别是
A.水文—地形—建筑 B.意愿—姓氏—水文
C.工程—水文—方位 D.工程—地形—水文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和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乙阴影区的主体功能区类型及其划分依据分别是
A.限制开发区,生态价值较高 B.重点开发区,金矿资源丰富
C.重点开发区,水资源较丰富 D.优化开发区,经济发展落后
8.结合新疆的地理概况,推测新疆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方向为
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财政支持
③加快新疆产业结构调整 ④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埃森市是鲁尔区的产业转型代表,其中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矿之一,经历了从兴盛到衰退再到转型三个阶段。 如今开创了一条“工业文化之路”,成为世界上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典范。 下图为埃森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二战后,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逐渐衰退直至关闭的主要外因是
A.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产业结构单一
C.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D.生产方式落后
10.埃森市产业转型中保留工业遗产,对城市的影响主要是
A.改变城市内部结构 B.延续城市文化记忆
C.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 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1950 年至1970年是该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1890 年以来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河流泥沙沉积
C.地壳不断运动 D.人类填海造陆
1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该市在探索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下图示意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路径。 据此完成13 ~14 题。
13.榆林市的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主要得益于全面整顿生态环境
A.现代技术先进 B.资源禀赋优越 C.产业部门齐全 D.配套设施完善
14.榆林市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路径可以概括为
A.夯实传统部门,巩固能源地位 B.突破封闭经济,实现开放发展
C.重视现代服务,替代重化工业 D.培育多元产业,纵向延伸价值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植物丰富。 为了解植物多样性在植物群落演替中的变化规律,科学家选取了保护区内三个不同演替阶段的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人工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自然状况下,其演替方向是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森林的物种丰富度由物种的迁入和物种的灭绝两个过程决定。下表为三个森林群落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15 ~16题。
15.该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林属于
A.针阔叶混交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6.森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
A.乔木的优势不断增加 B.灭绝的物种多于迁入的物种
C.物种多样性先增后降 D.草本植物的个体数不断增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大都市区以上海为核心,以与上海具有紧密联系的地区为辐射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和舟山,总面积为2.99 万平方千米。 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区示意图,下表为 2022 年上海和南通产业结构统计数据。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相继建成、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上海和南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并逐渐发展出三种产业模式:一是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南通。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快向南通转移。二是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不少项目与上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 三是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南通。企业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辐射带动的区域范围。 (4分)
(2)与上海市相比,说明2022 年南通市的产业结构特征。 (4分)
(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阐述上海对南通的辐射作用。 (4分)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区域,扼陕、甘、川三省要冲,陇南市境内高山森林密布,丘陵河谷交错,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中温带的过渡带,气候宜人,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陇南山区的发展长期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曾经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核心部分。 近年来,陇南市通过产业扶贫等多元帮扶措施实现了脱贫,但当前区域内脱贫户的生计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可持续生计仍面临巨大挑战。下图示意陇南市多元帮扶措施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
林型
海拔(m)
坡向
植物种数(种)
植物个体数(棵/100m²)
乔木
灌木
草本
常绿阔叶林
230~350
西北
152
23.6
173.6
110
针阔叶混交林
100 ~200
西南
77
19.8
283.2
265
马尾松林
50 ~150
东南
49
10.8
163.2
365
城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比重
(%)
生产总值(亿元)
比重
(%)
生产总值(亿元)
比重
(%)
上海
96.95
0.22
11458.43
25.66
33097.42
74.12
南通
510.0
4.48
5611.1
49.31
5258.5
46.21
(1)指出陇南山区曾经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核心部分的原因。(4分)
(2)根据陇南市的地理环境,指出陇南市脱贫帮扶措施实施的依据。 (6分)
(3)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陇南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4分)
1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中心,距离南美洲西海岸约1000 千米,受洋流和信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 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 月)。 中央山峰东南坡高地多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
(1)分别指出影响圣克鲁斯岛热季和凉季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2分)
(2)分析圣克鲁斯岛中央山峰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6分)
(3)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圣克鲁斯岛气候的影响。(4分)
20.(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 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对相同降雨强度(70 m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径流强度和输沙速率的变化。 下面图Ⅰ为三种坡面示意图,图2为三种坡面径流强度对比图和输沙速率对比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鱼鳞坑对当地生态恢复的作用。(4分)
(2)判断甲坡面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3)分析丙坡面前15 分钟输沙速率增加较快的原因。(4分)赤道
太
平 洋
0
加 拉
帕 戈 斯
圣克鲁斯岛
群 岛01
1:420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一)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一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一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一)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一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一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月考)(二)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地理试题pdf、答案-咸阳实验高一地理阶段检测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