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胡杨树是落叶型乔木,高10~15米,是世界稀有树种之一。胡杨树叶片奇特,有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等。三种叶片长宽比依次减小,而叶片厚度则依次增大,表皮蜡质层也逐渐增厚。新疆沙雅县有我国最大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退化,病虫害严重。经生态补水后,胡杨林有所恢复。下图示意沙雅县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与塔里木河沿岸相比,渭干河冲积扇上胡杨林面积较小,其自然原因是( )
A. 土壤含水量大B. 地下水埋藏深C. 黄土分布广泛D. 乱砍滥伐严重
2. 在同一株成年胡杨树树冠的底部到顶部,叶片分布状况依次是( )
A. 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B. 针形、锯齿状扇形、卵圆形
C. 锯齿状扇形、针形、卵圆形D. 锯齿状扇形、卵圆形、针形
3. 给胡杨林生态补水的最佳时段是(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读图可知,塔里木河沿岸与渭干河冲积扇相比,渭干河冲积扇地势更高,地下水埋藏深,不利于胡杨林生长,因此胡杨林面积较小,B正确;渭干河冲积扇上土壤含水量更小,A错误;黄土分布不广泛,C错误;乱砍滥伐材料中无信息体现,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在同一株成年胡杨树树冠的底部到顶部,光照逐渐增强,为了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叶片逐渐增大,为了减少植物蒸腾,以储存更多水分,叶片逐渐增厚。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三种叶片长宽比依次减小,而叶片厚度则依次增大,表皮蜡质层也逐渐增厚。因此在同一株成年胡杨树树冠的底部到顶部,叶片分布状况依次是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生态补水季节要考虑可行性和作用。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为生态补水提供水源。生态输水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夏季植被生长茂盛,耗水量大,此时输水,提高地下水位,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因此给胡杨林生态补水的最佳时段是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补水是通过调度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实践,通过对因最小生态需水量无法满足而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补水,补给区域生态系统的水资源短缺量,遏制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生境的动态平衡。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省境内一项将黄河水引向青岛的水利工程。输水线路全长291.14公里,其中棘洪滩水库以上为明渠,长253.14公里;水库以下为管道,长38公里,途经青岛城区。下图为引黄济青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棘洪滩水库以下使用管道输水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泥沙淤积②减少损耗③保证水质④降低流速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5. 引黄济青工程对沿途及输入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加剧洪涝灾害风险B. 缓解沿途的盐碱化
C. 减轻青岛海水入侵D. 严重阻碍船舶航行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使用管道不能减少泥沙淤积,①错误;相比明渠,使用管道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下渗损耗,②正确;相比明渠,管道输水可以防止地面污染物进入水体,可以保证水质,③正确;流速主要与地形起伏有关,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洪涝灾害与降水和地形起伏有关,与输水工程关系不大,A错误;引黄济青后,沿途和输入地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加重盐碱化,但可以减轻青岛海水入侵,B错误,C正确;该输水工程位于北方,沿途地船舶很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有可增加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用水不足问题,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可美化环境,控制地面沉降的趋势,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里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多次提议,在俄罗斯境内里海与黑海间的陆地低缓处,修建一条连接里海与黑海的水路运输通道-欧亚运河。下图示意欧亚运河线路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若欧亚运河建成,则中亚国家夏季出海或返程时( )
A. 出海,逆流逆风B. 返程,顺流逆风
C. 出海,顺流逆风D. 返程,逆流顺风
7. 若欧亚运河通航初期在夏季,对该地区的影响是( )
A. 增大中亚昼夜温差B. 提高生物多样性
C. 加剧土壤的盐碱化D. 改变农牧业布局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知“里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说明里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0米),则欧亚运河建成后,水从地中海流入里海,因此中亚国家夏季出海时逆流、返程时顺流,C、D错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七月份内陆温度高为低气压,而大西洋为高气压,图示区域应受偏西风影响,则中亚国家夏季出海时逆风、返程时顺风,A正确、B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欧亚运河开通后,地中海的海水流入里海,里海水面扩大,受其影响,中亚昼夜温差减小,A错误。运河的修建及通航可能会破坏沿岸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地中海的海水与里海的湖水均为咸水,因此运河中的水为咸水;运河沿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会导致盐分在地表聚集,加剧土壤的盐碱化,C正确;农牧业布局主要受当地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因此运河修建不会改变农牧业布局,D错误。故选C。
【点睛】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里海北部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结冰影响里海北部,通常至1月份完全封冻。里海位于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之中,气候干旱,水分蒸发非常强烈。
南方山区小溪河道治理中多采用“生态河道”治理理念,遵从河道自然现状的前提下,加固加高河堤,河道中杂草丛生,大大小小的石块分散在河道内,清澈的水流在河道中穿流而过。下图为生态河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传统的疏浚河道方式相比,“生态河道”治理的优点是( )
A. 建设成本更低B. 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C. 泄洪能力更强D. 水体流速更快
9. 不适用“生态河道”治理方案小溪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流速较快B. 含沙量较大
C. 污染严重D. 流量不稳定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文材料可知,“生态河道”遵从河道自然现状的前提下,河道中杂草丛生,生物多样性更丰富,B对;由于加“生态河道”固加高河堤,建设成本较高,A错;“生态河道”杂草丛生,植物较多,大大小小的石块分散在河道内,导致水体流速较慢,泄洪能力较弱,CD错;故选B。
【9题详解】
该题选择不适用“生态河道”治理方案小溪的特征的选项,南方山区小溪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污染不严重,C符合题意;由于位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较快,且含沙量大;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导致河流的流量不稳定,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生态河道与传统河道最主要区别在于河岸设计,生态河道采用土质坡岸,自然延伸到水里,岸上种了各种植被;而传统河道更多的是仅仅考虑防洪排水需要,基本采用大石块堆砌或混凝土浇筑的竖岸,上面基本不长草。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一种结构,有外力作用、自然胶结和根系发育等多种形成原因,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山东省盐碱地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草地)对滨海盐碱土基本理化性质和团聚体结构等有不同的改良效果。下图示意山东省某土壤盐碱化地区。研究表明,该地区草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发育程度远高于林地,而耕地与草地基本持平。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阴影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成因是( )
A. 海水渗入B. 农业活动C. 水分蒸发D. 河流影响
11. 影响该土壤盐碱化地区草地和林地土壤中团聚体含量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表植被覆盖率B. 群落内生物量C. 土壤盐碱化程度D. 植物根系形态
12. 该土壤盐碱化地区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发育程度与草地持平,主要是因为( )
A. 耕作活动频繁B. 有机质含量高C. 地下生物量大D. 土壤含水量大
【答案】10. A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盐碱化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自然蒸发、不合理农业活动和海水入侵等,在不同区域由不同因素占主导。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河流下游滨海地区,易受海水渗入影响,形成盐碱化土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草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发育程度远高于林地,植被覆盖率并不直接影响土壤形成团聚体结构,A错误;植物群落内生物量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土壤中盐分含量)对土壤形成团聚体结构并无特殊影响,BD错误;根系发育是影响土壤形成团聚体结构的重要因素,草地植物量大、根系密度大,互相纠缠成片发育,有利于形成土壤团聚体,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该地区在翻耕、施肥等耕作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发育程度较好,A正确;耕地中农作物成熟后被收割而非归还土壤,相比草地,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地下生物量较小,BC错误;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直接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盐碱化的成因:1、气候因素。2、由地下水向上运动时从地表下层带到地表来的。3、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4、母质对盐渍土形成上的影响。
云南西双版纳石灰山为热带季雨林植被类型,林内岩石林立,一年根据气候特点可分为雨季、雾凉季和干热季三个时段,林内植被全年长势良好。下图是石灰山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体积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所占的体积分数)随深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其他时段相比石灰山雾凉季雾日较多,其出现的时段是( )
A. 3月至5月B. 6月至8月C. 8月至10月D. 11月至次年2月
14. 10cm-30cm土层雾凉季与干热季土壤含水量有较大差别,其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B. 蒸发C. 下渗D. 蒸腾
15. 石灰山热带季雨林除雨季外的其他时段依然长势良好,主要是由于( )
A. 土层深厚,土壤湿度较大B. 空气湿度较大,植物易吸收
C. 气温低,植被耗水量较小D. 岩石多缝隙,储存水分较多
【答案】13. D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雨林植被,所以对应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3月至5月因为太阳辐射较强,应为干热季,选项A错误;6月至10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应为雨季,选项BC错误;11月至次年2月温度较低,林内水汽易凝结成雾,故为雾凉季,选项D正确。所以选D。
【14题详解】
10cm-30cm土层雾凉季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干热季土壤含水量,主要是由于雾凉季雾气较多,进入土壤下渗导致,选项C正确;对降水、蒸发、蒸腾的影响较小,选项ABD错误。所以选C。
【15题详解】
石灰山岩石林立,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层较薄,选项A错误;空气中的水汽,植被不易吸收,选项B错误;由于是热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选项C错误;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强,岩石多缝隙,缝隙中存在的土壤可以储存部分水分,选项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热带季雨林地区,夜间森林系统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而降温,系统内部维持高湿、微风的环境,促进夜间辐射雾的生成和维持;正午前因湍流运动的增强导致雾层被抬升或消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江全长1532千米,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图为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地间的汉江中上游谷地,是冬无严寒、夏可避暑的养生宝地。受节能减排、产业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重工业发展受到挑战。近年来,十堰市出现常住人口减少的现象。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
(1)秦岭是汉江北部支流的发源地,分析其对汉江北部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简述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不断降低的原因。
(3)简析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影响。
【答案】(1)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河流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
(2)现代社会对运速、运量的要求提高;河运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明显;新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的兴起;水库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泥沙淤塞部分航道;船舶大型化使部分河段(江窄水浅)丧失通航能力。
(3)增大水库库容量,保障南水北调水量的稳定;增加落差,自流调水,减少能源消耗。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汉江以及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河流航运价值影响因素以及大坝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秦岭是汉江北部支流的发源地,秦岭南坡有效抬升夏季风,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对河流的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秦岭地势起伏较大,导致汉江北部支流的流速快;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有效阻挡了冬季风南下,秦岭以南属亚热带,冬季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整体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弱,河流的含沙量小。
【小问2详解】
汉江主要受雨水补给,河流流量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明显(枯水期径流量小,不利于航运。丰水期流量大,易发生洪灾,航运的危险性高),同时河流泥沙淤积,阻塞部分航道,导致部分河段的航运能力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使得部分江窄水浅的地方丧失了通航能力;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交通运输的运量、运速等要求均较高,而水运的运速低,时效性较慢;汉江沿线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如铁路、高速公路的兴起,使得水运的地位下降。汉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了众多的水库,同时汉江干支流也修建了众多的跨河桥梁,水库和跨河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建设,阻碍了水运通航。
【小问3详解】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大坝加高,则水库的库容量增大,可以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提供稳定的水源补给;其次,大坝的加高,水位蓄积的高度更高,增大了调水渠道的水位落差,更有利于自流调水,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人口稀疏区,城镇和产业集聚功能弱,城镇化率低,人口和城镇分布极不平衡。随着青藏铁路推进电气化改造,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拉林铁路(拉萨至林芝)的建成通车,青藏地区城市都市圈建设进程加速,区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固边稳边功能进一步提升。下图示意青藏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
(1)指出青藏地区城镇辐射功能弱的原因。
(2)说明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对拉萨城市圈建设作用。
(3)从国家安全角度,提出青藏地区打造固边城镇的三条措施。
【答案】(1)城镇分布不均,布局分散;城镇人口少,规模小,产业弱;大部分城镇居民点分布分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
(2)增强了城市圈和西藏东部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拉萨城市圈的辐射范围;提升拉萨城市圈人流和物流等要素的集聚功能;提高城市圈的城镇化率;助推拉萨都市圈经济和产业发展。
(3)加强边境口岸和城镇建设;优化升级边境交通设施;建设固边戍边的特色村镇;发展高原边境生态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本地户籍人口常驻和回流固边。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化、交通线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安全发展措施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区城镇分布不均,城市布局比较分散;青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人口稀疏区,城镇人口少,规模小,产业结构弱,辐射带动作用弱;由图可知大部分城镇居民点分布分散,大城市难以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
【小问2详解】
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增强该地区区域内部联系,增强了城市圈和西藏东部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拉萨城市圈的辐射范围,提高拉萨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了周边城市与拉萨的联系,提升拉萨城市圈人流和物流等要素的集聚功能;加强了周边城市与拉萨的联系,促进人口迁移,提高城市圈的城镇化率;促进产业转移,助推拉萨都市圈经济和产业发展。
【小问3详解】
加强边境口岸和城镇建设,促进口岸城镇的经济发展;加强口岸城镇的交通建设,优化升级边境交通设施;建设固边戍边的特色村镇,提高口岸城镇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高原边境生态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引导本地户籍人口常驻和回流固边。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浙江省杭州市城区的水源主要来自钱塘江。2019年千岛湖配水工程(下图)正式通水运行,改变了这一供水格局。该工程全长113.22千米,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洞自流引水;年配水量可达9.78亿立方米,部分通过取水口供应沿途县(区),其余大多流入闲林水库,再输往市区内各大自来水厂。为保障水资源安全,杭州市加大对千岛湖的保护力度。
(1)简述千岛湖配水工程采用地下隧洞自流引水的益处。
(2)说明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后对保障杭州市水资源安全的意义。
(3)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列举杭州市为保障水资源安全可在千岛湖周边地区采取的措施。
【答案】(1)减少占用土地资源;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减少水量蒸发;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自流引水可节省动力能源。
(2)保障杭州市水资源供给量,保障杭州水资源供给的安全;确保水资源质量,提升人们饮水水质。
(3)减少农业生产种植形成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减少高污染工业布局于千岛湖周边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优化湿地植物群落,提高植被覆盖率,净化水质。
【解析】
【分析】试题以千岛湖配水工程为材料,涉及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题、析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千岛湖配水工程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洞自流饮水,建在地面以下可以少占用地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洞,可以避免水资源遭受污染;同时,建在地面以下,减少水分蒸发,可调水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的下渗,回补地下水;利用隧洞自流引水,可以节省动力能源。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之后,杭州市作为调入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的调入量,保障了杭州市水资源供给;同时,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道,自流饮水可调水质较好,提升杭州市人们饮水水质。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杭州市为保证水资源安全,可以在千湖岛周边做到切断点、面污染。切断点污染,可以在周边切断工业污水的排放点,减少高污染工业布局于千湖岛周边地区,可以调整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切断面污染主要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肥、湖泊农药进入;同时,利用工程措施将生活污水截污纳管,集中处理;同时,在湿地内部提高植被覆盖率,优化湿地植物群落,净化水质。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工河流域(43°09′N-45°29′N,87°47′E-88°17′E)位于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流城内分为山地区、平原区、沙漠区,其中平原区居民点、农田遍布。下图示意三工河流域不同海拔高度主要外力作用的分布状况。
(1)指出该流域最可能发育山地森林的海拔范围并说明依据。
(2)山地区为三工河主要径流形成区,山前洪积扇面积较小。试分析原因。
(3)提出开发利用三工河流域水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1700—2800m。 位于山地地区,人工干预少;坡度较缓,以流水作用为主,水分、土壤条件较好。
(2)降水量少,冰川融化少,河流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到达出山口的泥沙少。
(3)在山谷建设水库,调节降水、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山北坡的三工河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的发育条件、河流的补给形式、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北坡面向西北有开口,来自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使得北坡降水较多;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在半山腰出现最大降雨带,在半山腰部位易出现森林。图中显示1700—2800m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推测此处是半山腰最大降雨带;500—800m外力作用虽为流水作用,但高度较低,应为冲积扇、洪积扇平原区(冲积平原),人工作用强烈,应是以耕地、果园、人工林及居民点为主。
【小问2详解】
新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天山北坡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带来的地形雨,此外,天山夏季有冰川融水,但是水量均较小,流水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较弱,挟带至出山口的泥沙、砂砾较少,故山前洪积扇面积较小。
【小问3详解】
三工河流域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冰川积雪融水及中部山区的大气降水。因此,气候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河流径流的变化。春季河流的径流量小,而春季正是各种农作物用水最集中的时期,供需极不平衡,成为影响农业林业生产的重要原因;而夏季是河流的汛期,水资源供大于求,可修建水库拦蓄径流,缓解春季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此外,三工河流域蒸发旺盛,发展农业耗水量大,会加剧当地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故需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等。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首趟“渝新欧”班列从重庆出发到欧洲中部的德国杜伊斯堡,全长11000多千米全程仅需2周,较海运缩短近30天。欧洲中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渝新欧”战略,是重庆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行动。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我们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打造繁荣与和平世界的共同命运。”如今,“渝新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经调查发现,我国沿海地区某些企业放弃海运,选择“渝新欧”班列。下图为“渝新欧”班列运行线路图。
(1)试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某些企业放弃海运,选择“渝新欧”班列的原因。
(2)结合汽车生产条件,分析欧洲中部地区汽车生产区位优势。
(3)简述“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答案】(1)①海运速度慢;②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连续性差;③“渝新欧”班列属于铁路运输,相较于海运,其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连续性强;④“渝新欧”班列速度快;⑤周转周期短且可定期发货。
(2)①欧洲中部地区汽车生产起步早、发展快、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②配套服务设施完善;③知名度高;④科技水平高;⑤劳动力素质高,人才众多;⑥生产协作能力强;⑦海陆交通便利;⑧市场广阔。
(3)①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②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③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④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⑤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渝新欧”班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工业区位和一带一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首趟“渝新欧”班列从重庆出发到欧洲中部的德国杜伊斯堡,全长11000多千米全程仅需2周,较海运缩短近30天”可知,“渝新欧”班列运输速度快,转运环节较海运少,转运周期短;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海运运输速度较慢,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而铁路运输速度较快,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可以连续进行货物运输,进行定期发货。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欧州中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知名度高,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说明当地工业基础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好,经验丰富;欧洲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水平较高,人才众多,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该地区汽车生产面向国内外市场,市场需求量较大;该地区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输送。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交通修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的建设可将各国用交通等方式连接起来,实现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加强区域合作;同时,促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也可实现各国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01▲有相关关系,0, 山西省植被地带性研究结果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