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毒气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
C.干冰作制冷剂D.煤的综合利用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B.画家用墨作画
C.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D.石油产品作车用燃料
3.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化学知识能够使我们“趋利避害”,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减缓酸雨的危害
C.废旧电池深埋地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加速开采矿物,刺激经济快速发展
4.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实验室中,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则点燃其他可燃性气体前也需要验纯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溶液
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则分子也不可以再分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反应常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凡是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有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或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空气的进气量
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7.下图表示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B.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8.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会污染大气,“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以降低汽车尾气污染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物可以作为灭火剂使用D.生成物中和的质量比是7:11
9.《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属于金属元素
B.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属于混合物
C.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紫烟属于化学变化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豆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0.下列燃料中,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
A.汽油B.煤气C.天然气D.石蜡
二、判断题
11.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
12.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
13.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
14.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和将石油分馏过程发生的变化相同。( )
15.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
三、综合应用题
16.反应条件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
(一)石墨相氮化碳/碳量子点的纳米复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它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Ⅰ方程式为2H2OH2↑+H2O2,反应Ⅱ方程式为2H2O2O2↑+2H2O。
(1)该反应原理实现了 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反应Ⅱ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该反应原理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氮化碳中碳、氮元素质量比为9:14,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化碳的化学式为 。
(4)反应中的纳米复合物是催化剂,其原因是反应前后 和 不变。
(5)石墨相氮化碳碳量子点的纳米复合物内有很多规则性状空隙,能吸附容纳微粒。在反应中,复合物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吸附较多的 (填“H2O”或“H2”或“O2”),导致催化效能降低。将其进行烘干,可以恢复一定的催化效果。
(二)反应Ⅱ的原理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以图2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室温为20℃,氧气浓度传感器初始读数为A,水浴时间均为5分钟)
(6)实验I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说明气体的溶解性受 影响。
(7)实验中氧气浓度传感器的读数大小为: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时作业,文件包含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doc、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