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圆柱的体积(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观察、实物感知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圆柱与长方体的“类比”,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类比”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枚1元硬币。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张老师准备给孩子买一个蛋糕,到了蛋糕店他发现有两款蛋糕都比较不错,而且价格相同。这时他犹豫了,买哪款蛋糕更划算呢?要想知道哪款蛋糕更划算,需要比较这两款蛋糕的什么?
(课件出示)
课堂预设:体积。
教师:周末,笑笑和父母去景区游玩,看到一座建筑前立着许多柱子,好奇地问:这么粗的柱子,需要多少木材呢?要想知道需要多少木材,实际上是求的什么?
(课件出示)
课堂预设:圆柱形柱子的体积。
教师:一天,淘气和爸爸在家里边喝水边聊天,看着手中的杯子,淘气好奇地问: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毫升水呢?要想知道杯子能装多少毫升水,实际上求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课堂预设:圆柱形杯子的容积。
教师:求杯子的容积也就是求水的体积。我们都知道,装在杯子里的水是圆柱形的,所以,实际上求的是圆柱形水的体积。
教师:这几个情境中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求圆柱的体积,那么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1))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活动一。
(1)课件出示:教材P8活动一。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课堂预设:
学生1:学过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学生2:还学过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计算时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可以解释为底面积×高。那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我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2.活动二。
(1)课件出示:教材P8活动二。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既然提出了这样的猜想,那得想办法验证一下才行。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验证。
(学生合作验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我尝试用硬币沿竖直方向堆成一堆,这个过程中,硬币的底面积是固定不变的,每增加一枚硬币,高就增加一些,体积也随之增大,由此可见,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学生2:我尝试借助转化法,将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再这样拼在一起就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了。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原来圆柱的体积。从中我发现: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也相等。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教师: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均验证了我们的猜想,真棒!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确定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你们可以用字母表示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课堂预设:V=Sh。
(4)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很好,那如果圆柱的底面积未知,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或直径,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5)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就需要先算出圆柱的底面积,再乘高。
学生2: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就需要先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再算出圆柱的底面积,最后乘高。
课堂小结:
教师:好,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为V=πr2h;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用字母表示是V=π(d÷2)2h。
3.活动三。
(1)课件出示:教材P8活动三。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头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刚才的问题吧!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解题过程与答案。
(教师巡视,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3.14×0.42×5=2.512(m3)
答:柱子的体积是2.512 m3。
学生2:3.14×(6÷2)2×16=452.16(cm3)
452.16 cm3=452.16 mL
答:这个水杯能装452.16 mL水。
教师:计算的真棒!
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我们只需要测量出圆柱的底面半径(或直径)与高,就能计算出圆柱的体积了。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计算容积时需要从容器内部测量相关的数据。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练一练”第1题。
教师:先独立计算各图形的体积,再同桌之间说说这几个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师巡视课堂,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练一练”第2题。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课堂,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3.课件出示教科书P9“练一练”第3题。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课堂,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推导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6题。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动脑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提出“底面积×高”的猜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这样猜想的依据。
验证的重点应放在第二种方法上,这种方法渗透了“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思想方法。除了知识总结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及“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回顾。
需要注意的是,求水杯的容积是已知水杯的底面直径和高,单位要用容积单位“毫升”。
板书
设计
圆柱的体积(1)
教后
反思
猜想圆柱的体积环节鼓励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这样的教学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习题设计部分,应设计一些实践性、开放性强的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并渗透优化解题策略的思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