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案
展开课题
比例的认识(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能正确地写出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
课堂预设:
学生1:我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学生2:我会求比值和化简比,我还会利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
教师:好,在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个和比有关的新的概念——比例。(板书:比例的认识(1))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活动一。
(1)课件出示:教材P16活动一。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上学期学习“比的知识”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同学们先分别写出每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并把写出的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我认为图D和图A像,因为两张图片的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所以图D和图A像。
教师:这位同学利用了求比值的方法,探索出了两个图片像,我们把关键过程写出来就是:12:6=2,8:4=2,所以12:6=8:4。
学生2:我认为图A和图B像,因为图A长与宽的比是6:4,图B长与宽的比是3:2,6:4化简后就是3:2,所以图A和图B像。
教师:这位同学利用了化简比的方法,探索出了两个图片像,我们把关键过程写出来就是:6:4=3:2。
……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分析图片的长与宽的比以及两幅图片中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并运用了化简比、求比值等方法分析了图片像不像,最终可以总结为:
根据每幅图片的长与宽的比以及两幅图片中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可知,比值相等的两张图片就像,也就是图A和图B、图A和图D、图B和图D像;比值不相等的两张图片就不像,也就是图C、E和图A、B、D都不像。
2.活动二。
(1)课件出示:教材P16活动二。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6=8:4,6:4=3:2,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都是由两个比组成的。
学生2:两个比的比值是相等的。
……
课堂小结:
教师:像12∶6=8∶4,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4)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当然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5)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在比例中,两端的两个数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个数叫作比例的内项。
课堂小结:
教师:说的很棒!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6)运用探究。
教师:在6:4=3:2这个比例中,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呢?
课堂预设:在6:4=3:2这个比例中,内项是4、3,外项是6、2。
教师:回答正确!除此之外,同学们需要注意,比例除了一般写法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2∶6=8∶4,也可以写成=。
教师:请问同学们,这时在=这个比例中,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呢?
课堂预设:内项和外项不变,内项还是6、8,外项还是12、4。
教师:回答正确!
3.活动三。
(1)课件出示:教材P16活动三。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根据调制蜂蜜水配比情况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写出四个比吗?这四个比又能组成比例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3∶2和15∶10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能组成比例,所以3∶2=15∶10。
学生2:10∶2和15∶3两个比化简后都是5∶1,能组成比例,所以10∶2=15∶3。
教师:好,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
课堂预设:看比值是否相等或化简比后是否相同。
课堂小结:
教师: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7“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写出比并作出判断。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订正、点评)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7“练一练”第2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判断,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课堂,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够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4、5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学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如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等。
在学生发现两个比相等并写出相等的比的式子后,教师也可以直接说明: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再向学生介绍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两种书写形式。
呈现情境,让学生再次经历写比、化简比或求比值、发现两个比相等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即说明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的方法(求比值或化简比)。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因为两个比是相等的,所以调制的蜂蜜水A和蜂蜜水B一样甜”。
板书
设计
比例的认识(1)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12∶6=8∶4,也可以写成=。
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教后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上流程清晰,学生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写出比例。同时,练习设计新颖,能体现学生思维的递进性,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在写判断比例或写比例时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部分学生化简比和求比值还不够熟练。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回顾和练习,这样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37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比例的认识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二 比例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二 比例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师谈话,课堂练习,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二 比例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二 比例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