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比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能够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3.培养认真书写和准确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难点
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商品的交换形式并不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在货币产生之前,人们都是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例如,按一定比例把我打猎的肉跟你采摘的果子交换这样,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其实现在人们有时还会用这种“物物交换”的古老方式进行交换。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从这个话题开始。
(课件出示:教材P19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请看,淘气和奇思就是这样交换的。根据这幅图,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课堂预设:
学生1:淘气有14个玩具汽车。
学生2:奇思说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活动一。
(1)课件出示:教材P19活动一。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那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我用画图的方法分步进行交换,14个玩具汽车里面有3个4个玩具汽车,1个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3个4个玩具汽车就可以换3个10本小人书,也就是30本小人书。还剩2个玩具汽车,2个玩具汽车正好是4个玩具汽车的一半,也就是还可以换10本小人书的一半,也就是5本小人书。所以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学生2:还可以通过列算式的方法,14÷4=3.5,即14是4的3.5倍,3.5×10=35(本),1个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3.5个4个玩具汽车就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结果。
2.活动二。
(1)课件出示:教材P19活动二。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现在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板书:比例的应用)
教师:“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这种交换方式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玩具汽车的个数和小人书本数的比是4:10,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请同学们动笔试试吧!
(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4∶10=14∶x
课堂小结:
教师:像这样,只知道其中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我们把不知道的这个项叫作未知项。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的过程叫作解比例。
(4)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4∶10=14∶x中x的值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合作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5)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把比号看作除号,那么4∶10=14∶x就可以转化成4÷10=14÷x,x=35。
学生2: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把4∶10=14∶x转化成4x=10×14,x=35。
教师:非常好!我们得到了x=35,那怎样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
课堂预设:
学生1:把x=35代入,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或两个比化简后相同,那么结果正确。
学生2:把x=35代入,如果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那么结果正确。
教师:说的真棒!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找准题干中的等量关系,例如,本题中每个玩具汽车可以换的小人书数量都是相等的,因此根据这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一定要注意,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3.活动三。
(1)课件出示:教材P19活动三。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解下面的比例,然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解题、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x=32 x=2
教师:计算的真棒!
课堂小结:
教师:解比例时,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即可。一定要注意验算哦!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0“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指名汇报,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0“练一练”第2题。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指名汇报,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正确解比例,还学会了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0页练一练:第3~5题。
学生可能对“物物交换”比较陌生,教师可以作简单介绍,以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收集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收集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在交流第二组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的解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内项的积、外项的积"实际上只要“对角两个数相乘”即可。
板书
设计
比例的应用
解比例的步骤: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积和内项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
(2)解方程求未知数。
(3)验算。
教后
反思
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是把新知识融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应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需要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
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流于形式,并没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的主人,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应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适当引导,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多一些等待,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师谈话,课堂练习,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比例的应用》 |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比例的应用》 |北师大版,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探索新知,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二 比例比例的应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 比例比例的应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