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比例尺(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及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在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及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决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几张大小不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
教师: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仔细观察第一张图片,看一看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预设:缩小。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第二张图片,看一看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预设:扩大。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在缩小与扩大的变化中,图片是整体发生了变化还是局部发生了变化呢?
课堂预设:整体。
教师:那在整体的变化中,图片缩小和扩大的倍数相同吗?
课堂预设:相同。
教师:好,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堂预设:
学生1: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就是缩小若干倍后画到图纸上的。
学生2:小蚂蚁的图片就是扩大若干倍后画到图纸上的。
……
教师:对,我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常常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后再画到图纸上,也就是把实际物体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画到图纸上。比例尺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比例尺有关的知识。(板书:比例尺(1))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活动一。
(1)课件出示:教材P21活动一。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淘气和笑笑分别根据右面的信息画了图,他们画得合理吗?请同学们判断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经过测量发现,淘气画的图中200 m比300 m还长,100 m和300 m长度差不多,所以他画得不合理。
学生2:我认为笑笑画得合理。经过测量发现,笑笑用1 cm表示实际距离100 m,用2 cm表示实际距离200 m,用3 cm表示实际距离300 m,所以她画得合理。
教师:说的真棒!
课堂小结:
教师:笑笑画的图是按一定的比画出来的,所以她画得合理。而淘气没有按照一定的比去画,他是随便画的,所以他画得不合理。
2.活动二。
(1)课件出示:教材P21活动二。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我们继续观察笑笑画的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堂预设:在图的右上方有“1厘米表示100米”。
教师: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堂预设:表示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实际100米的长度。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在绘制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教师: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我们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你能写出笑笑画的图中的比例尺吗?
课堂预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即10000厘米,比例尺就是1:10000。
教师:说的真棒!
3.活动三。
(1)课件出示:教材P21活动三。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 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我们需要先算出图上距离再画,那图上距离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图上距离的算法。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已知实际距离是400 m,图上1 cm表示实际距离10000 cm,先把400 m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即400 m=40000 cm,再看40000 cm里面有几个10000 cm,40000÷10000=4(cm),所以社区活动中心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 cm处。
教师:对,有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就可以在图上标出社区活动中心的位置了。
课堂小结:
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4.活动四。
(1)课件出示:教材P21活动四。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比例尺与前面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之处?
课堂预设:前面的比例尺是用数字表示的,这个比例尺是用线段表示的。
教师:对,这种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前面的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叫数值比例尺。你能说说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3)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表示图上距离1 cm相当于实际距离90 km。
教师:回答正确!
课堂小结:
教师: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它们都是常用的比例尺。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2“练一练”第1题。
(1)读题,分析已知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纸上画出教学楼底面的示意图,需要知道图上距离。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图上距离,需要确定比例尺。
(4)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图,教师巡视课堂,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2“练一练”第2题。
(1)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两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订正、点评。
3.课件出示教科书P22“练一练”第3题。
(1)读题,分析已知信息。
(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课堂,然后进行集中订正、点评。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及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2页练一练:第6题。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
先让学生发现“淘气的肯定不合理,长的反而短了”,再分析笑笑画的图是否合理,逐步发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都相等”,结合讨论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因为1 cm表示100 m,部分学生可能认为是1:100,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转化为相同单位,再写出比、化简比。
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问题后,说说要画出社区活动中心的位置,需要什么信息。再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建议教师直接呈现地图,向学生介绍线段比例尺,引导学生了解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即“图上1 cm表示实际距离90 km”,体会线段比例尺直观的特点。
板书
设计
比例尺(1)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的分类:
教后
反思
用学生熟悉的地图导入新课,既能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又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在矛盾冲突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课程开始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分析两幅图画得是否合理,让学生感受到按一定比例画图的必要性,整节课在对比、互化中理解比例尺的形式,学生了解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师谈话,课堂练习,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突破方法,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