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68,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选出涂在答题卷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 黄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天下第一奇山,现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冬天,来黄山看雪吧!雪后的黄山,洁白晶莹,处处是冰挂、雾凇和云海,仿佛童话世界。下列选项属于生物的是( )
A. 冰挂B. 雾凇C. 云海D. 黄山松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C.冰挂、雾凇和云海都是自然现象,没有营养、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物特征,故都不属于生物,ABC不符合题意。
D.黄山松,具有生长、营养、遗传和变异等生物特征,故属于生物,属于裸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成功发射,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这正是生物圈的色彩。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
B. 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C. 岩石圈下层、整个水圈、大气圈的上层
D. 水圈的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整个岩石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详解】结合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地球上已发现和命名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有些生物类群的已知种数见下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份中的( )
A. 生态系统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D. 数量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它涵盖的是在生物圈之内现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题干表格数据反映了生物种类的丰富性,B符合题意。
C.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数量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深秋,黄山市黟县的塔川乌桕树纷纷落叶,而黄山上的松树仍然郁郁葱葱,它们都体现了( )
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和生物没有关系D. 生物改造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到了寒冷的冬天,塔川乌桕树纷纷落叶,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塔川乌桕树纷纷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 现在很多学生不注重用眼卫生,导致在校学生近视率大幅度上升。为有效保护学生的眼睛,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你认为应选用(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分类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详解】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使用的是调查法,B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符合题意。
D.分类法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将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潮湿程度,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控制单一变量。实验设计时均应设计在阴暗环境中。A均在光照条件下,不是最合理的方案,B项用的木板,均在阴暗的环境条件进行,是最合理的设计,C实验的变量是光照,D项都是干土,变量是光照,不符合实验设计的原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 以下是某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c→a→d→b
B. 观察细胞时,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③细准焦螺旋
C. 图乙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②细胞核,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 图甲中c步骤滴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刮取: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 ;④涂抹:将刮取得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 ~ 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甲图中:a刮、b染、c滴、d盖。因此,正确操作顺序是:c滴、a刮、d盖、b染,A不符合题意。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观察细胞时,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③细准焦螺旋,B不符合题意。
C.图乙中的②是细胞核,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不符合题意。
D.图甲中c步骤滴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 实验完毕用洁净的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操作中,低倍镜换高倍镜的一般步骤:①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光圈、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题图中,①②镜头没有螺纹,表示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5×、②16×;③④有螺纹,是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④10×、③40×。
【详解】A.显微镜下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导致物像移到视野中央,A不符合题意。
B.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故需要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使视野变亮,B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根据题干信息,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应该是16×目镜和10×物镜,现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到640倍,根据题干信息,只需将10×物镜换成40×(即镜头③)即可,C不符合题意。
D.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如图),转动转换器和移动载玻片后污点没有动,则该污点最可能在( )上
A. 目镜B. 物镜C. 载玻片D. 反光镜
【答案】A
【解析】
【分析】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转动转换器动说明在物镜上,不动说明在目镜或玻片上。所以转动转换器和移动载玻片后污点没有动,则该污点最可能在目镜上。
故选A。
10. 有一种真核单细胞生物——眼虫,长期以来,分类学家在它的分类上众说纷纭。该生物有如下特点:①有大量卵圆形叶绿体,能制造出淀粉;②有眼点能感受光线明暗的变化;③有鞭毛能够自由运动;④在无光条件下,能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有机物;⑤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有人认为它属于动物,支持这种观点的有( )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眼虫因为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而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养型生物;在黑暗而富有有机质的环境中,叶绿体消失,眼点退化,成为无色的鞭毛虫,不能合成糖类,可在水中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以维持生存;若再回到阳光下,则又恢复正常。
【详解】眼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眼虫靠眼点感受光线的变化,随时调整方向,趋向适宜的光线,能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发生一定反应,表现出“趋利避害”,从而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说明眼虫具有应激性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眼虫在水中能自由运动,它与运动有关的结构是鞭毛;在无光条件下,能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故②有眼点能感受光线明暗的变化;③有鞭毛能够自由运动;④在无光条件下,能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这些都能说明眼虫属于动物。
故选B。
11. 七年级某学生学习了“细胞是怎样生活的”问题后,绘制了概念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膜
B. 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细胞核
C.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
【详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故结构①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膜,故A正确。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细胞核,故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故C正确。
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故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是细胞分裂过程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
B. 图A中②内的遗传物质在分裂前进行了复制
C. 图 B中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图C的两个新细胞
D. 图C中③和④内的遗传物质可以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详解】A.图示细胞分裂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A错误。
B.②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进行了复制加倍,B正确。
C.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最后,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图B细胞外面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分裂,C错误。
D.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以图C中③和④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B。
13. 炒马铃薯前,将切好的细丝放在盛有清水的碗中.过了一会后,碗里出现的现象是( )
A. 碗里的水增多了,马铃薯变软了
B. 碗里的水增多了,马铃薯变硬了
C. 碗里的水减少了,马铃薯变软了
D. 碗里的水减少了,马铃薯变硬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吸水后,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据此答题。
【详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就会吸水。清水的浓度要比马铃薯细胞内的浓度小,因此马铃薯细丝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细胞就会吸水胀大,变的硬挺。碗里的水被马铃薯丝吸收了一部分,因此会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时,展示了干细胞分化出的心肌细胞在失重环境中的收缩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B. 心肌细胞比干细胞染色体数目少
C. 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相同、生理功能不同
D. 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
(2)人体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恒定不变的。
【详解】A.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因为它能够产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如果能够控制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人们就可以利用干细胞培育人体的组织和器官,A正确。
B.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相似、数目相同;心肌细胞比干细胞都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B错误。
C.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不同、生理功能也不同,C错误。
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也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15. 许昌被称为“莲城”,护城河中婀娜多姿的莲花是许昌美景之一。许昌人民不仅喜爱 莲花的姿态优美,更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关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染”是莲藕细胞和淤泥不进行物质交换
B. “出淤泥”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C. “不染”是细胞膜将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
D. “出淤泥”和“不染”都是受细胞核控制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详解】A.“不染”的莲藕细胞和淤泥能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出淤泥”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B正确。
C.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不染”是细胞膜将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出淤泥”和“不染”都是受细胞核控制的,D正确。
故选A。
16. 杜鹃是一种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鸟与杜鹃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杜鹃鸟比杜鹃花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 杜鹃鸟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 杜鹃鸟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是因为它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这个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杜鹃和杜鹃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A正确。
B.杜鹃鸟属于动物,它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杜鹃花属于植物,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因此,杜鹃鸟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正确。
C.杜鹃鸟是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没有保护组织,C错误。
D.杜鹃鸟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是因为它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这个结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D正确。
故选C。
17. 如图是菠菜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③和⑦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 水分由图中结构⑧中的导管运输
C. 叶片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图中结构①上
D. 图中结构⑥是植物蒸腾失水和气体进出的门户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海绵组织,⑥气孔,⑦保卫细胞,⑧叶脉。
【详解】A.③叶肉包括②栅栏组织和⑤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能直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接收到的光照较少产生的叶绿体也较少。⑦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A正确。
B.⑧叶脉中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筛管(运输有机物)以及机械组织,起输导和支持作用,B正确。
CD.表皮上分布有⑥气孔,它是由两个半月形的⑦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对于陆生植物(如菠菜)来说,一般④下表皮分布的气孔更多,C错误,D正确。
故选C。
18. 俗话说“笋有多大,竹有多粗”,意思是竹笋钻出地面就与长成后的竹茎一样粗细。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
A. 木质部B. 韧皮部C. 形成层D. 表皮
【答案】C
【解析】
【分析】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详解】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而竹子属于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故无法不断长粗,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请分析下图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神气的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B. 傲气的根主要靠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
C. 根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叶的蒸腾作用
D. 茎中的导管能将叶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到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2.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4.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故神气的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A正确。
B.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故傲气的根主要靠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B正确。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
D.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D错误。
故选D。
20.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释放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选取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故A正确。
B.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使塑料袋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故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故D错误。
故选D
21.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 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 中耕松土是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
B.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B错误。
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正确。
D.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中含有更多的空气,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22. 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两地温度条件差别如下表,其他光照,栽培方式等条件均相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地比乙地夜间温度相对低,甜瓜呼吸作用相对弱,糖分消耗少
B. 乙地甜瓜白天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比夜晚也强,比甲地积累糖分多
C. 乙地比甲地的昼夜温差小,甜瓜呼吸作用强,不积累糖分
D. 甲地比乙地的甜瓜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粮食作物的子粒越饱满,瓜果越甜。
【详解】A.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很大,温度低时,呼吸作用强度减弱。故甲地比乙地夜间温度相对低,甜瓜呼吸作用相对弱,糖分消耗少,A正确。
B.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且甜瓜的光照、栽培方式等条件均相同。故甲、乙两地的甜瓜白天光合作用强度一样,B错误。
C.乙地比甲地昼夜温差小,甜瓜呼吸作用强于甲地,但仍然低于光合作用强度,故可以积累糖分,C错误。
D.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且甜瓜的光照、栽培方式等条件均相同。故甲、乙两地的甜瓜白天光合作用强度一样,甲地和乙地的甜瓜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样多,D错误。
故选A。
23. 下图分别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枝条、花、果实、种子、叶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丙中的②表示的是种子
B. 图丁中①②③④构成胚
C. 图乙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D. 图甲中②是由图丁中的①发育而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侧芽;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丙中的②表示的是种子 ,故A正确。
B.图丁中,胚包括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和④子叶,故B正确。
C.图乙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它们与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关,故C正确。
D.图甲中②茎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故D错误。
故选D。
24. 小明学习完果实的形成过程画出了下列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卵细胞B. 受精卵发育成的③是胚乳
C. ④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D.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花粉中的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胚。
【详解】A.图中①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①表示卵细胞位于子房的胚珠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受精卵发育成③胚,B错误。
C.③是胚,与种皮能构成种子,因此④表示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D正确。
故选B。
25. 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82.9%,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 有计划地合理地砍伐树木
B. 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C. 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纸制品
D. 不乱扔垃圾,特别是废旧电池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保护植被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详解】A.对森林资源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故A正确。
B.大面积种植一种树,虽然整齐美观,但会造成生态系统物种的单一性,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态平衡,故B错误。
C.使用一次性纸杯、筷子,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正确。
D.废旧电池等垃圾污染环境,不能乱扔,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共4题,共50分)
26. 西瓜以其独特的风味,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下图一是绘制的细胞结构图,图二图三是不同西瓜的图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填图中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关内容。)
(1)图一中,表示西瓜叶肉细胞的是_____图,甲、乙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乙细胞不具有[ ]____、[ ]_____、[ ]_____。
(2)西瓜种子想要发育成植株需要内外两方面的条件,从内部看能萌发的种子需要有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贮备,且要处于______状态;从外部看种子萌发时需要______、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条件。
(3)将幼小的“圆”西瓜套上方形筐,培育出了“方形”西瓜(如图三),它们都是西瓜植株的______器官。
(4)西瓜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薄,贮藏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______组织。
(5)西瓜植株吸收的水主要用于______(填一项生理活动的名称)。
【答案】26. ①. 甲 ②. ①细胞壁 ③. ③叶绿体 ④. ⑤液泡
27. ①. 非休眠 ②. 适量的水分
28. 生殖 29. 营养
30. 蒸腾作用
【解析】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小问1详解】
图一中甲细胞中具有而乙细胞不具有的是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③叶绿体,代表植物细胞,所以表示西瓜叶肉细胞的是甲图。
【小问2详解】
种子的萌发必须具备的外界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发育成熟而完整的、活的,并且种子中储备了足够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已过休眠期。
【小问3详解】
西瓜是果实,与西瓜的生殖有关,为生殖器官。
【小问4详解】
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西瓜的果肉细胞,细胞壁薄,贮藏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小问5详解】
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约99%)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西瓜植株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27. 经过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人也不例外。下图为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③是_____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通过④这一过程,相同的细胞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细胞,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______。
(2)请结合上图,用文字和箭头对你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准确地描述:________。
(3)上图中B代表的是_____组织,有多种血细胞,具有营养的功能。
(4)一般情况下,你每个正常体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 ①. 细胞分裂 ②. 组织
(2)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3)结缔 (4)相同
【解析】
【分析】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的过程,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④表示细胞的分化。
A肌肉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上皮组织。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④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小问2详解】
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小问3详解】
血液属于B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具有营养的功能。
【小问4详解】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由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组成)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因此,分裂后的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可见,每个正常体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相同。
28. 生物萌芽社的同学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设计了相关实验并简单图示了光合作用的过程。请根据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绿色细胞中的____。
(2)图中①和②代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两种气体,请写出甲图中序号②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3)乙图实验中需要用碘液检测a、b叶片是否有淀粉产生。在实验开始时,需将乙图中的植物先进行______,其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4)乙实验现象:变蓝色的叶片为___(填“a”或“b”或“a和b”),证明______是光合作用原料。
【答案】28. 叶绿体
29. 氧气 30. 暗处理(黑暗处放置24小时,合理即可)
31. ①. a ②. 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乙图b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a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场所是叶绿体。
【小问2详解】
由图可以知道,①进入植物体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②从植物体内出来,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判断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
【小问3详解】
乙图实验中需要用碘液检测a、b叶片是否有淀粉产生,将乙图植物放在黑暗处暗处理24h,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小问4详解】
乙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乙装置b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a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a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所以实验结果:变蓝色的叶片为a,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29. 2023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学们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①用香烟和蒸馏水制成烟草浸出液。
②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③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铺上卫生纸,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50粒黄豆种子。
④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将装置放在室温条件下。
⑤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
⑥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组(填编号)。
(2)每组取50粒黄豆种子而不是取1粒种子,目是______。
(3)步骤3每组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目的是______。
(4)仔细分析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有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或“无影响”)作用。
(5)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等,这些物质极易诱发人的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应如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29. ①. 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②. E
30. 减小偶然性(合理即给分)
31. 控制单一变量(确保单因子变量)
32. 抑制 33. 不抽烟##拒绝二手烟(合理即给分)
【解析】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平衡膳食;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小问1详解】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根据实验设计及表格信息,只有烟草浸出液浓度这个条件不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根据实验设计及表格信息,只有E组没有接受烟草浸出液的处理,故对照组为E组,起对照作用。
【小问2详解】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每组取50粒黄豆种子而不是取1粒种子,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变量(烟草浸出液浓度)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所以,步骤3每组要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
【小问4详解】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随着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减小(从100%→75%→50%→25%→0),种子的萌发率逐渐升高(依次从26%→44%→64%→82%→96%),由此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小问5详解】
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我们要做到:自觉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主动参与禁烟,不吸烟,拒绝二手烟,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等。生物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世界已知种数
4340
8730
6300
4010
22037
>260000
850-940
10000-12000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晚上
12
22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68,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68,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