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2,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碳酸盐约占海水盐分的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S32 Cl35.5 K39 Cr52 Mn55 Fe56 Cu63.5 Ag108 I127 Te128 Bi209
一、单选题:共44分。1~10题,2分/题;11~16题,4分/题。
1. 起源于西汉的丝绸之路是最早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下列商品主要成分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详解】A.玉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
C.铁器是金属材料,C错误;
D.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故选A。
2.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可用于饮用水处理。湿法制高铁酸钠的反应原理为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O的球棍模型为B. 基态Fe3+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
C. NaClO的电子式为D. 37Cl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B
【解析】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低至0.3/份 【详解】A.H2O是角形分子,球棍模型为,A正确;
B.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基态Fe3+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5,B错误;
C.NaClO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正确;
D.氯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
故选B。
3.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下列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硫酸亚铁中亚铁离子和新制氯水中氯气反应生成铁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铁离子、次氯酸、硫酸根离子;
【详解】A.硝酸和以上物质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A符合题意;
B.新制氯水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明显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铁离子和KSCN反应使溶液变血红色,C不符合题意;
D.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和硫离子生成硫黄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比较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均正确的是
A. 装置ⅣB. 装置ⅠC. 装置ⅡD. 装置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有毒,进行尾气处理时导管应插到液面以下,使其充分反应,A项错误;
B.实验室制氯气需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项错误;
C.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项错误;
D.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反应后振荡,生成的溴单质会被萃取到苯层,上层变为橙色,D项正确;
答案选D。
5. 侯氏制碱法以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下列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的步骤对应的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可制备氨气,上述实验装置科学合理,A不符合题意;
B.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性质,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来制备碳酸氢钠晶体,装置和操作无误,B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后,利用过滤步骤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过滤操作无误,C不符合题意;
D.灼烧碳酸氢钠可转化为纯碱,但实验室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需略向下倾斜,否则可能会有水蒸气回流试管底部引起炸裂,D符合题意;
故选D。
6. 碳酸盐约占海水盐分的0.34%,一种海水脱硫的新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排入大气易引起酸雨B. 海水吸收二氧化硫时可能有逸出
C. 处理后海水增大D. 海水脱硫工艺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排入大气易引起硫酸型酸雨,原理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A正确;
B.由于SO2溶于水后形成的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海水中含有碳酸盐,故海水中吸收二氧化硫时可能有CO2逸出,B正确;
C.天然海水中由于含有碳酸盐而呈碱性,处理后的海水中碳酸盐的量减少变成了硫酸盐,硫酸盐呈中性,故处理后海水的减小,C错误;
D.海水脱硫是利用天然海水的碱度中和烟气中的酸性气体SO2,将大气中的SO2转化为硫酸盐直接送入大海,该工艺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D正确;
故答案为:C。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B. 向中投入固体:
C. 向溶液通入:
D. 用醋酸溶解石灰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Fe3+化合价升高,则H2O2中的O的化合价降低为-2价,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向中投入固体该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已知H2S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书写不能拆,故向溶液通入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用醋酸溶解石灰石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8. 绿矾()分解可制备铁红,同时产生、和。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数大于NA
B. 0.5ml三聚分子( )中含有σ键数目为6 NA
C. 绿矾分解生成16g时,转移电子数为0.2 NA
D. 22.4L溶于水,溶液中、、的数目总和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亚铁是强酸弱碱盐,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增大,则1L1ml/L硫酸亚铁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数大于1ml/L ×1L×NAml—1=NA,故A正确;
B.由结构可知,三聚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为12,则0.5ml三聚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0.5ml×12×NAml—1=6NA,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绿矾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反应生成1ml三氧化铁,反应转移2ml电子,则生成16g三氧化铁时,转移电子数为×2×NAml—1=0.2 NA,故C正确;
D.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且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所以无法计算使溶液中亚硫酸、亚硫酸氢根、亚硫酸根的数目总和,故D错误;
故选D。
9. 部分含铜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d的代表物质高铜酸钾(KCuO2)具有强氧化性
B. 将c加入浓碱液中可制得e的胶体
C. e→a的转化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D. 存在b→c→e→b的转化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d的代表物质高铜酸钾(KCuO2)中的铜元素具有最高价,化合价容易降低,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
B.c为正二价的铜盐,加入浓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会形成胶体,B错误;
C.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在碱性环境中可以二价铜转化为一价铜,故ea的转化可用于检验葡萄糖,C正确;
D.氧化铜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存在bceb的转化关系,D正确;
故选B。
10. 过硫酸钾常用作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过硫酸根的离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有:、
B. 中含极性共价键
C. 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D. 和水反应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结构可知,分子结构的中间存在过氧根,过氧根中氧为-1价氧,与每个硫相连的其它氧为-2价氧, A正确;
B.过氧根中氧氧键为非极性键,1个过硫酸根中含有12个极性共价键,中含极性共价键,B错误;
C.固体中含有K+和HSO两种离子,则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C错误;
D.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况,不能计算生成氧气的体积,D错误;
故选A。
11.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常伴随消去反应的发生。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 观察反应后溶液分层现象,检验溴乙烷是否完全反应
B. 取反应后溶液滴加溶液,检验是否有生成
C. 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Na,检验是否有乙醇生成
D.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观察反应后溶液的分层现象,能检验溴乙烷是否完全反应,溴乙烷难溶于水,生成的乙醇易溶于水,乙烯是气体,会逸出,故A正确;
B.取反应后溶液滴加溶液,不能检验否有生成,因为反应后溶液为碱性,与硝酸银反应,干扰溴离子检验,故B错误;
C.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Na,不能检验是否有乙醇生成,因此溶液中有水,水也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故C错误;
D.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不能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由于也生成了乙醇,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 一种锂的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a=b=c=0.4665nm,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的分数坐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2O
B. O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466.5pm
C. 与Li距离最近且相等的O有8个
D. 若p原子的分数坐标为(,,),则q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晶胞中,含Li+个数为8,含O2-个数为=4,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2O,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O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即为×466.5pm,B正确;
C.在晶胞中,Li+与邻近的4个O2-构成正四面体,则与Li距离最近且相等的O有4个,C不正确;
D.若p原子的分数坐标为(,,),则q原子在x、y、z轴上的分数坐标分别为、、,从而得出q原子的分数坐标为(,,),D正确;
故选C。
13. 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已知3Fe+4H2O(g)Fe3O4+4H2,故高温下使铁粉与水蒸气充分接触,可得黑色固体,此反应中铁被水蒸气氧化,A不合题意;
B.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原理为:H2O+Ca2++ClO-+SO2=CaSO4+Cl-+2H+,没有HClO生成,故不能说明酸性:H2SO3>HClO,B不合题意;
C.将花生油与溶液混合,充分加热后分层消失,是由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了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而不是花生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二者无因果关系,C不合题意;
D.将光洁的铜丝灼烧后,铜丝变黑,趁热将其伸入无水乙醇后,铜丝变红,反应原理为:2Cu+O22CuO,CuO+CH3CH2OHCH3CHO+Cu+H2O,反应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则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 离子液体是室温下呈液态的离子化合物。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组成的一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W的简单氢化物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R的简单阴离子含10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R>X>ZB. 氢化物的沸点:R>Z
C. 分子YR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W>Z
【答案】D
【解析】
【分析】离子液体是室温下呈液态的离子化合物。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组成的一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W的简单氢化物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则W为N,X、R有1个价态,则X为H,R的简单阴离子含10个电子,则R为F,Z有四个价键,则Z为C,Y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四个价键,则Y为B。
【详解】A.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电负性:R>Z>X,故A错误;
B.HF虽存在分子间氢键,若C的氢化物是固体,则氢化物的沸点可能为:Z>R,故B错误;
C.分子YR3(BF3)夹层电子对数为3+0=3,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C错误;
D.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氮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W(硝酸)>Z(碳酸),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 锰酸钾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 。利用氧化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强碱性环境下,氧化性:
B. 装置Ⅰ中的漂白粉可以用二氧化锰代替
C. 装置Ⅱ中盛放饱和氯化钠溶液,以提高的产率
D. 装置Ⅳ不需要防倒吸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速率较慢
【答案】B
【解析】
【分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在Ⅰ中反应制得氯气,用Ⅱ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在Ⅲ中制备高锰酸钾,过量的氯气用Ⅳ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A.在强碱性环境下,将氧化为,则在强碱性环境下,氯气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强,A正确;
B.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无需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故装置Ⅰ中的漂白粉不可以用二氧化锰代替,B错误;
C.装置Ⅱ中盛放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同时减少氯气的损失,从而提高产率,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速率较慢,不会形成倒吸,故装置Ⅳ不需要防倒吸,D正确;
答案选B。
16. 催化某清洁反应是获得甲苯的常用途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R为,则X为乙醇
B. 是催化剂、还原剂
C. 反应过程存在键的断裂和形成
D. 活性炭可以负载高分散的,提高催化剂活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历程可知,反应物为氢气、 ,生成物为X和甲苯,若R为,则在反应 中乙基-Pd、H-Pd键断裂得到Pd,同时H与乙基结合得到乙醇,故X为乙醇,A正确;
B.在整个反应历程中Pd参与反应历程后又生成Pd,在反应前后本身没有改变,是整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是还原剂,B错误;
C.反应过程存在键的断裂,在 生成乙醇的过程中存在键的形成,C正确;
D.活性炭可以负载高分散的,增加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催化剂活性,D正确;
故选B。
17. 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以铜为原料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
(1)利用铜与浓硫酸制备,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从A、B、C中选择),该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收集干燥的,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填小写字母)。
(3)反应后,发生装置中未观察到蓝色溶液,原因是_______。
Ⅱ.探究温度对铜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
向10mL30%的溶液中滴加1mL3ml/L硫酸,将光洁无锈的铜丝置于其中,铜丝表面产生气泡并逐渐变多,剩余溶液呈蓝色。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查阅资料发现是催化分解的结果。
(4)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学习小组提出猜想:升高温度,催化能力增强,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猜想。
①小组同学认为实验1~3的结果,不能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是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完善实验4~6的方案(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_______。小组同学结合实验1~6,判断猜想成立,依据是_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2)ghedij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反应后的硫酸铜以固体形式存在
(4)
(5) ①. 温度升高促进的分解 ②. 10、0、2、30 ③. 实验组1~3生成氧气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的增加程度比对照组4~6大
【解析】
【分析】用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先干燥再收集,最后处理二氧化硫尾气,探究温度对铜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时,要注意对变量的分析,只能有一个作变量。
【小问1详解】
用铜与浓硫酸制备,反应是铜固体和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酸铜和水,因此适宜的装置是B,该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收集干燥的,先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气体,再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二氧化硫气体,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因此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ghedij。
【小问3详解】
反应后,发生装置中未观察到蓝色溶液,可能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硫酸铜溶液中水吸收,最后硫酸铜以固体形式存在。
【小问4详解】
铜、硫酸和双氧水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①小组同学认为实验1~3的结果,不能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是H2O2的热稳定性较差,温度升高促进的分解。
②为进一步验证猜想,根据1、4;3、6;实验温度相同,实验条件中硫酸铜溶液的用量不同,得出实验2、5是一组实验对比,其方案中加入的体积分别为10、0、2、30;小组同学结合实验1~6,判断猜想成立,根据1和4,2和5,3和6分别对比实验得出温度升高,催化能力增强即依据是实验组1~3生成氧气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的增加程度比对照组4~6大。
18. 利用电极反应可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已知:酸性介质中,1ml/L不同电对的电极电势见下表。电极电势越高,其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电极电势越低,其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越强。
回答下列问题:
I.探究的分解反应
催化分解反应过程包括i、ii两步:
反应i:___________(未配平)
反应ii:
(1)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验证生成:反应过程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有生成。
(3)酸性条件下也可催化分解。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上述条件下、、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Ⅱ.探究物质氧化性变化对电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用可逆反应设计电池,按图a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电压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所示:
(4)电池初始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5)某小组从还原型物质浓度、氧化性变化的角度分析图b,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增大,的氧化性减弱,正极的电极电势降低。
猜想2:减小,的氧化性增强,负极的电极电势升高。
①时间后,按图a装置探究,验证上述猜想的合理性,完成表中填空。
②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1成立。利用上述反应,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猜想1不足以成立的理由_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验证猜想1,进行实验Ⅱi,完成表中填空。
结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中,浓度的变化引起电对氧化性变化,从而改变电池反应方向。
【答案】(1)
(2)
(3)>>
(4)
(5) ①. < ②. AgNO3固体 ③. 加入铁粉后,同时造成增大,减小,都能使平衡逆移,使E<0 ④. FeCl2固体
【解析】
【分析】已知:酸性介质中,1ml/L不同电对的电极电势越高,其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上述条件下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3+>>I2,还原性顺序为:I->>Fe2+>>H2O;
要通过反应探究对电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从某还原型物质浓度、氧化性变化的角度分析图b,对于2个猜想,只能通过改变一个变量观察是否使E<0来探究——猜想1:增大,的氧化性减弱,正极的电极电势降低,故只能通过A烧杯加适量氯化亚铁固体,增加亚铁离子浓度,猜想2:减小,的氧化性增强,负极的电极电势升高,只能通过B烧杯加适量硝酸银固体减少碘离子浓度来实现。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反应i中铁离子把双氧水氧化了,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遇发生反应:,生成深蓝色沉淀,则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有生成。
【小问3详解】
据分析,上述条件下、、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小问4详解】
电池初始工作时,由可知,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变为亚铁离子,为正极,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小问5详解】
①i.t1时,若往烧杯A中加入适量Fe,则铁与铁离子反应,结合猜想1,增大,的氧化性减弱,正极的电极电势降低,则E<0;
ii.②t1时,若往烧杯B中加入适量AgNO3固体,可使碘离子产生沉淀,使减小,的氧化性增强,负极的电极电势升高,使E<0,猜想2成立。
③iii.t1时,若往烧杯A中加入适量FeCl2固体, 增大,的氧化性减弱,正极的电极电势降低,使E<0,猜想1成立。
19. 分铜液净化渣主要含铜、碲(Te)、锑(Sb)、砷(As)等元素化合物,一种回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碱浸”时,铜、锑转化为难溶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碱浸液含有、。
②“酸浸”时,锑元素反应生成难溶的浸渣。
回答下列问题:
(1)As位于第四周期VA族,基态As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碱浸”时,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碱浸液加入盐酸调节pH=4,有析出,分离出的操作是___________。滤液中As元素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为___________(常温下,的各级电离常数为:、、)。
A. B. C. D.
(4)①中,Sb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②“氯盐酸浸”时,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水解”时,生成SbOC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可用作电子元件材料,熔点为733℃,其熔点远高于的原因为___________。晶胞是长方体结构(如图所示),碲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4s24p3
(2)
(3) ①. 过滤 ②. B
(4) ①. +5 ②. 将还原为SbCl3
(5)SbCl3+H2O=SbOCl+2HCl
(6) ①. TeO2为离子晶体,SO2为分子晶体 ②. 6 ③.
【解析】
【分析】分铜液净化渣碱浸后,碱浸液中含、,铜元素和锑元素转化为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硫酸酸浸后得到沉淀,经过氯盐酸浸后得到SbCl3,水解后得到SbOCl。碱浸液中含、,调节pH值后得到TeO2沉淀。
【小问1详解】
As位于第四周期VA族,基态As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3;
【小问2详解】
“碱浸”时,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分离出的操作是过滤;pH=4时,溶液成酸性,,,故滤液中As元素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为:B;
【小问4详解】
①中,Sb的化合价为+5价;
②“氯盐酸浸”时,通入的目的是:将还原为SbCl3;
【小问5详解】
“水解”时,生成SbOCl的化学方程式为:SbCl3+H2O=SbOCl+2HCl;
【小问6详解】
TeO2为离子晶体,SO2为分子晶体;由晶胞结构可知,Te的配位数为6;根据均摊法,Te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内部,个数为;O原子位于晶胞的面上和内部,个数为,晶胞的密度为:。
20. 有机物IX重要药物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①、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Ⅶ可与新制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由反应④~⑦可推测的作用为___________。
(6)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Ⅲ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
①含有苯环,能使溶液显色:
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6个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
写出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为6:2:1: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任写一种)。
(7)参照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将下列合成路线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
【答案】(1)C8H10O2Cl2
(2) ①. 取代反应 ②. 氧化反应
(3) (4)+2Cu(OH)2+NaOH+Cu2O↓+3H2O
(5)保护亚氨基 (6) ①. 12 ②. 或
(7)
【解析】
【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与SOCl2、氨气先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经多步转化生成,在THF作用下与硼氢化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与 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反应生成,则Ⅴ为;与(Bc)2O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定条件下与甲醇反应生成,与氯化氢反应生成。
【小问1详解】
由结构简式可知,I的分子式为C8H10O2Cl2,故答案为:C8H10O2Cl2;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反应①为与SOCl2、氨气先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⑤为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和水,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Ⅴ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分子中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H)2+NaOH+Cu2O↓+3H2O,故答案为:+2Cu(OH)2+NaOH+Cu2O↓+3H2O;
【小问5详解】
由和的结构简式可知,反应④~⑦中(Bc)2O的作用是保护亚氨基,故答案为:保护亚氨基;
【小问6详解】
Ⅲ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能使氯化铁溶液显色说明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则核磁共振氢谱中有6个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说明分子的苯环中含有2个处于对称位置的甲基,结构简式为、,共2种;也可以视作、、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结构,共有10种,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为6:2:1: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2;或;
【小问7详解】
由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制备的合成步骤为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THF作用下与硼氢化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则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商品
选项
A.玉器
B.丝绸
C.铁器
D.纸张
A.制取
B.制取
C.过滤固体
D.灼烧分解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高温下使铁粉与水蒸气充分接触,可得红色固体
铁粉被水蒸气氧化
B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
C
将花生油与溶液混合,充分加热后分层消失
花生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将光洁的铜丝灼烧后,铜丝变黑,趁热将其伸入无水乙醇后,铜丝变红
乙醇具有还原性
实验序号
30%H2O2(mL)
1ml/LCuSO4(mL)
水(mL)
水浴温度(℃)
3min时生成O2的平均速率()
1
10
1
1
20
2.4
2
10
1
1
30
9
3
10
1
1
40
90
4
10
0
2
20
A1
5
A2
6
10
0
2
40
A3
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电势/V
0.771
1.776
0.695
1.224
0.536
实验
实验操作
电压E/V
结论
i
往烧杯A中加入适量Fe
E___________0
猜想1成立
ii
往烧杯B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
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12L O2,5 p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一模)化学试题,共1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