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难点04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2024年高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展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题型,在高考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围绕NA、Vm的应用范围设置问题。预测2024年高考仍会以教材中常见物质为载体,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计算等,同时涉及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可逆反应、盐类水解、胶体等知识。
【策略1】突破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
(1)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0℃,101KPa)。
(2)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CHCl3、CH2Cl2(注:CH3Cl为气体)、H2O、溴、SO3、己烷、苯、汽油、甲醇、HF、NO2、N2O4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为气体]。
(3)若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则会干扰考生正确判断,让考生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际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策略2】突破陷阱二: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计算微粒数及化学键
(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单原子分子)、O3、D2O、18O2、H37Cl、—OH、OH-等;
(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巧用成键电子数突破共用电子对数的判断eq \b\lc\(\rc\)(\a\vs4\al\c1(共用电子对数=\f(成键电子数,2)));
①1 ml白磷(P4)中含磷磷单键的数目为6NA,1 ml硅中含硅硅单键的数目为2NA,1 ml金刚石中含碳碳单键的数目为2NA,1 ml SiO2中含硅氧单键的数目为4NA,1 ml石墨中含碳碳单键的数目为1.5NA;
②1 ml CnH2n+2中含共价键数为(3n+1)NA[其中(2n+2)NA个极性键,(n-1)NA个非极性键],1 ml CnH2n中含共价键数为3nNA,1 ml CnH2n+2O中含共价键数为(3n+2)NA;
③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不含有碳碳双键,含有6个C—H;
④1 ml Na2O2、CaC2中含Oeq \\al(2-,2)、Ceq \\al(2-,2)分别是1 ml;分别含有1 ml非极性共价键;
(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O2和O3等;
(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2、CO、C2H4等。
(5)Na2O2、Na2O、KO2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
【策略3】突破陷阱三: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
如1 L 0. 1 ml·L−1的氨水中有0.1NA个: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全部电离,故氨水中所含的数目小于NA,错误。
如将0.1 ml AlCl3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Al3+:Al3+部分水解导致所配溶液中的Al3+减少,从而使溶液中的Al3+数目小于0.1NA,错误。
(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用好公式n=cV。
如25 ℃ 时,pH=12的KOH溶液中所含OH−的数目为0.01NA:因为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数目,故此说法错误。
(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不要忽略溶剂水中的氢、氧原子数目。
如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氢原子数目为6NA:由于陷入思维定式,忽视溶剂水中也含有氢原子而出错。
(4)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HCl溶液c(H+)都等于0.1 m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l·L-1的H2SO4溶液,c(H+)=0.1 m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5)是否注意了胶体的特征。
如“含1 ml Na2CO3的溶液中含有COeq \\al(2-,3)的数目小于NA”“1 ml FeCl3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粒的数目小于NA”“1.0 ml·L-1 NaCl溶液中Na+的数目无法计算”“1 L 1.0 ml·L-1蔗糖溶液中含有NA个分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没有考虑水分子)”。
【策略4】突破陷阱四: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
①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②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③NO2和H2O的反应中,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①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②Fe和Cl2、Br2反应分别生成FeCl3、FeBr3,而Fe和S、I2反应分别生成FeS、FeI2。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
(5)熟记特殊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
【策略5】突破陷阱五:注意一些可逆反应、特殊反应,记住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
(1)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如:
①2SO2+O22SO3,
②N2+3H22NH3。
③Cl2+H2OHCl+HClO。
④NH3+H2ONH3·H2ONHeq \\al(+,4)+OH-。
⑤2NO2N2O4。
⑥H2+I22HI。
⑦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如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l N2和0.3 m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6N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进行程度不确定,无法准确求解转移的电子数目,故错误。
(2)有些物质常温常压下就以聚合分子形式存在。比如2NO2N2O4,2HFHF2。
如标准状况下,5.6 L NO和5.6 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两种气体混合后生成NO2,若不考虑NO2部分转化为N2O4,气体的体积为8.4 L,物质的量为0.375 ml,事实上,混合气体中存在可逆反应2NO2N2O4,故无法准确求解分子数目,错误。
(3)有些反应浓度不一样,反应不一样。如铜与硝酸的反应、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4)有些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一样,反应不一样。如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石灰水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等。
(5)浓度降低,反应不再进行。
①在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如80 mL 12 m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目为0.24NA: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无法准确求解生成的Cl2的分子数目,错误。
②在Cu与浓硫酸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
(6)常温下,Fe、Al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7)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间的反应。
①HCl+NH3===NH4Cl。
②2NO+O2===2NO2。
③2H2S+SO2===3S+2H2O。
考向一 一定体积的气体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1.(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镁条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B.5.6g铁粉与的HCl的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子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与充分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为
D.完全溶于所得溶液,微粒数目为
【答案】A
【详解】A.2.4g镁条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镁被氧化为+2价,故转移的电子数目为,故A正确;
B.5.6g铁粉与的HCl的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的氢气的分子数目为,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与充分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生成的分子数目无法计算,故C错误;
D.完全溶于所得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微粒数目小于,故D错误。
答案为:A。
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中电子的数目为
C.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D.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答案】A
【详解】A.异丁烷的结构式为 ,1ml异丁烷分子含有13NA共价键,所以0.50ml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6.5NA,A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SO3状态为固态,不能计算出2.24L SO3物质的量,故无法求出其电子数目,B错误;
C.pH=2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c(H+)=0.01ml/L,则1.0L pH=2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数目为0.01NA,C错误;
D.属于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CO会发生水解,所以1.0L 1.0 ml/L的Na2CO3溶液中CO的数目小于1.0NA,D错误;
故选A。
考向二 一定物质中原子、中子、质子、电子等数目计算
3.(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使用的绿色推进剂硝酸羟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和。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的质子数为
B.固态硝酸羟胺含有的离子数为
C.硝酸羟胺含有的键数为
D.硝酸羟胺分解产生(已折算为标况)的同时,生成分子数为
【答案】C
【详解】A.含有的质子数为,A错误;
B.固态硝酸羟胺含有的离子数为,B错误;
C.硝酸羟胺含有的键数为,C正确;
D.根据题意硝酸羟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计量系数关系可知硝酸羟胺分解产生标况下,同时生成分子数为,D错误;
故选C。
4.(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侯氏制碱法涉及和等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B.完全分解,得到的分子数目为
C.体积为的溶液中,数目为
D.和的混合物中含,则混合物中质子数为
【答案】D
【详解】A.铵根中存在4个N-H共价键,1ml NH4Cl 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A,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1m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0.5mlCO2分子,B错误;
C.,会发生水解和电离,则1ml NaHCO3溶液中数目小于1NA,C错误;
D.NaCl 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mlCl-,则混合物为1ml,质子数为28NA,D正确;
故答案为:D。
考向三 一定量的物质中化学键数目计算
5.(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gC2H4O中含有σ键数目最多为0.7NA
B.1.7gH2O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2NA
C.向1L0.1ml/LCH3COOH溶液通氨气至中性,铵根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1.2LCl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5NA
【答案】A
【详解】A.1个C2H4O中含有6个σ键和1个π键(乙醛)或7个σ键(环氧乙烷),4.4gC2H4O的物质的量为0.1ml,则含有σ键数目最多为0.7NA,A正确;
B.1.7gH2O2的物质的量为=0.05ml,则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B不正确;
C.向1L0.1ml/LCH3COOH溶液通氨气至中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CH3COO-)+c(OH-)=c(NH)+c(H+),中性溶液c(OH-)=c(H+),则c(CH3COO-)=c(NH),再根据物料守恒:n(CH3COO-)+n(CH3COOH)=0.1ml,得出铵根离子数小于0.1NA,C不正确;
D.标准状况下,11.2LCl2的物质的量为0.5ml,通入水中后只有一部分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所以溶液中氯离子数小于0.5NA,D不正确;
故选A。
6.(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键数目为
B.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C.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
D.溶液中含数目为
【答案】C
【详解】A.分子含有2个键,题中没有说是标况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键个数,A项错误;
B.2.8g的物质的量,1ml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12,则0.1ml转移的电子数为1.2,B项错误;
C.0.1ml晶体含有离子为、,含有离子数目为0.2,C项正确;
D.因为水解使溶液中的数目小于0.1,D项错误;
答案选C。
考向四 溶液中微粒数目计算
7.(2022·全国·高考真题)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下,氢气中质子的数目为
B.溶液中,的数目为
C.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的数目为
D.电解熔融,阴极增重,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
【答案】C
【详解】A.25℃、101kPa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Al3+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Al(OH)3,因此2.0L 1.0 ml/L的AlCl3溶液中Al3+数目小于2.0NA,故B错误;
C.苯甲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1ml苯甲酸燃烧生成7mlCO2,则0.2ml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1.4mlCO2,数目为1.4NA,故C正确;
D.电解熔融CuCl2时,阳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阴极增加的重量为Cu的质量,6.4gCu的物质的量为0.1ml,根据阴极反应可知,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l,数目为0.2NA,故D错误;
答案选C。
8.(2022年辽宁省高考真题化学试题)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B.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气体中数目为
D.的溶液中数目为0.01NA
【答案】A
【详解】A.1个原子中含有10个中子,的物质的量为,故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中子数为,故A正确;
B.乙烯分子的结构式为,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5个键, 的物质的量为,所以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B错误;
C.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故C错误;
D.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的溶液中的数目,故D错误;
选A。
考向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9.(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反应:,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若消耗(标准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移的电子数为B.生成的质量为
C.生成的氧化产物分子数为D.生成的含有孤电子对数为
【答案】C
【详解】A.反应中F的化合价由0价转化为-1价,O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2价,转移电子数为4e-,若消耗(标准状况)即=2ml,故转移的电子数为,A正确;
B.根据反应,每消耗2mlF2生成的质量为2ml=,B正确;
C.根据反应可知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为OF2,每消耗2mlF2生成的氧化产物OF2分子数为,C错误;
D.根据反应可知,每消耗2mlF2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为2ml,又知1个H2O中含有2对孤电子对,即生成的含有孤电子对数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常温常压下,电化学还原制氨气的总反应方程式:,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
B.每产生失去的电子数为
C.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数少于
D.消耗(已折算为标况)时,产生的分子数为
【答案】D
【详解】A.H2O分子中孤电子对数为=2,H2O的物质的量为=0.5ml,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故A错误;
B.该反应中N2中N元素化合价由0价下降到-3价,34g的物质的量为=2ml,每产生,得到6ml电子,数目为6NA,故B错误;
C.氨水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的分子数,故C错误;
D.的物质的量为0.5ml,由方程式可知,消耗0.5ml,产生的0.75ml,数目为,故D正确;
故选D。
1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离子化合物和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均有非极性共价键
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C
【详解】A.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aH2中只有离子键面不含非极性键,A错误;
B.①中水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Na2O2由Na+和组成.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CaH2由Ca2+和H-组成,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2∶1,C正确;
D.①中每生成1个氧气分子转移2个电子,②中每生成1个氢气分子转移1个电子,转移电子数相同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
故选C。
考向六 物质转化中“隐含反应”
12.(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个阳离子
B.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为
C.含有中子数为
D.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答案】C
【详解】A. 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其中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l,因此,其中只含有个阳离子,A说法不正确;
B.没有指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因此,无法确定其中所含碳氢键的数目,B说法不正确;
C.分子中有6个中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因此,含有的中子数为,C说法正确;
D.和发生反应生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小于,D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3.(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5℃时,1LpH为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01NA
B.1.8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NA
C.足量的浓盐酸与8.7gMnO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D.32g甲醇的分子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答案】A
【详解】A.1LpH为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浓度为0.01ml/L,物质的量0.01ml/L 1L=0.01ml,OH-的数目为0.01NA,A正确;
B.1.8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为:0.09ml,所含质子数为0.9NA,B错误;
C.足量的浓盐酸与8.7gMnO2(0.1ml)反应,+4价Mn转化生成Mn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C错误;
D.甲醇的结构简式为:CH3OH,32g (1ml)的分子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D错误;
答案选A。
(建议用时:30分钟)
1.(2024·浙江温州·统考一模)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B.42g环己烷()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D.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中的个数为
【答案】B
【详解】A.,则中子数为9NA,A错误;
B.,1个环己烷中含有18个σ 键,则42g环己烷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9NA,B正确;
C.标准状况下,CHCl3为液体,无法根据体积计算物质的量,C错误;
D.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则个数小于0.1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3·四川资阳·统考一模)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
B.5.6g铁粉与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C.溶液充分水解,生成胶粒的数目为NA
D.2.24L正丁烷和异丁烷混合物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1.3 NA
【答案】A
【详解】A.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则78g过氧化钠中含有的过氧根离子的数目为×1×NAml—1=NA,故A正确;
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l,则反应中铁过量,0.1ml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ml×2×NAml—1=0.2NA,故B错误;
C.缺溶液的体积,且氢氧化铁胶体胶粒是粒子的集合体,则无法计算1ml/L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和氢氧化铁胶体胶粒的数目,故C错误;
D.缺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2.24L正丁烷和异丁烷混合物中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物质的量,也不能计算混合物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故D错误;
故选A。
3.(2023·河南·校联考一模)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常压下,1.4g环丁烷与环丙烷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个原子
C.100g32%的甲醇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D.两份质量均为5.6g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硫粉、碘单质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答案】C
【详解】A.环丁烷与环丙烷的最简式都为,所以含有的氢原子数为,所以A正确;
B.每个氯气、氢气和一氧化碳分子都含有两个原子,标准状况下,22.4L混合气体中含有个原子,故B正确;
C.100g32%的甲醇溶液中含有水和甲醇,所以含有的氢原子数为,故C错误;
D.铁与硫粉、碘单质反应都生成,所以5.6g的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故D正确;
故选C。
4.(2023上·宁夏石嘴山·高三平罗中学校考期中)工业上用(分子结构:)与为原料制备,发生反应: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生成,转移电子
C.消耗,断裂的S-S键数目为
D.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A
【详解】A.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CH4中-4价升至CS2中+4价,CH4做还原剂,S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至-2价,S8做氧化剂,A错误;
B.每生成4mlH2S,反应转移16ml电子,17gH2S是0.5ml,转移电子2ml, B正确;
C.1 mlS8中含有8mlS-S键,消耗1 mlS8,断裂8mlS-S键,C正确;
D.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CH4中-4价升至CS2中+4价,S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至-2价,CS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正确;
答案选A。
5.(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能将海洋中的NO2转化为N2,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ml·L-1 NH4Cl溶液中含的数目为1.5NA
B.标准状况下, 22.4 LN2中含π键的数目为2NA
C.18 g H2O 中含电子对的数目为2NA
D.生物酶将NO2转化为N2的过程叫作氮的固定
【答案】B
【详解】A.未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1.5ml·L-1 NH4Cl溶液中含的数目,故A错误;
B.标况下22.4L N2的物质的量为1ml,而氮气分子中含2个π键,则1ml氮气中含2NA个π键,故B正确;
C.18g水的物质的量为n==1ml,而水分子中含2对共用电子对和2对孤电子对,则1ml水中含4NA个电子对,故C错误;
D.将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的过程为氮的固定,生物酶将NO2转化为N2的过程不是氮的固定,故D错误;
故选:B。
6.(2023·吉林长春·统考模拟预测)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所含的电子总数为
B.含的饱和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
C.稀硝酸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为
D.和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
【答案】D
【详解】A.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无法通过体积计算物质的量,A错误;
B.制取胶体为可逆反应,得到的胶粒数目小于0.01NA,B错误;
C.溶液中,溶剂水含有氧原子,则稀硝酸中的氧原子数大于0.3NA,C错误;
D.NO2和N2O4的平均分子式为NO2,,则1ml混合气体的原子总数为3NA,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3·陕西渭南·统考一模)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铁与足量浓硫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标准状态下,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C.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中,数目均为
【答案】C
【详解】A.铁遇到浓硫酸会钝化,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
C.与反应生成0.1mlFeCl2和0.1mlI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C正确;
D.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D错误;
故选C。
8.(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B.常温下,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C.常温下,与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溶液中的数目为
【答案】C
【详解】A.标准状况下,为液体,的物质的量不是1ml,A项错误;
B.常温下,的摩尔质量为,所含中子的数目为,B项错误;
C.常温下,与溶液完全反应,与酸和水均能发生反应,因此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C项正确;
D.溶液中会水解,数目小于,D项错误;
故选C。
9.(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天然气为原料经由合成气(CO、H2)制化学品是目前天然气转化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某制备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所含的质子总数为
B.石墨和金刚石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相同
C.完全分解为和,转移的电子数为
D.中含有的键数为
【答案】D
【详解】A.没有说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A错误;
B.1ml石墨中含1.5ml C-C键,1ml金刚石中含2mlC-C键,B错误;
C.甲烷中碳为-4价,则完全分解为和,转移的电子数为,C错误;
D.甲醇中含有3个碳氢键,1个碳氧键,1个氧氢键,则中含有的键数为,D正确;
故选D。
10.(2023·全国·校联考一模)氨基磺酸()可作漂白助剂,可减少或消除漂白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从而使漂白液质量得到保证。氨基磺酸在常温下稳定,高温时能完全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B.该反应生成时转移电子
C.可用溶液检验分解所得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D.相同条件下,按组成的混合气体与所含原子数相同
【答案】C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故A错误;
B.中N为-3价、S为+6价、H为+1价,生成1mlSO2得2ml电子、生成2mlH2得4ml电子、生成1mlN2失6ml电子,则该反应生成时转移3ml电子,故B错误;
C.溶液和SO2不反应,溶液和SO3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用溶液检验分解所得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故C正确;
D.相同条件下,按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按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数为 ,所含原子数为,故D错误;
选C。
11.(2023·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中国承诺2030年前,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其中由和制备合成气(CO、),再由合成气制备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所含的极性键为
B.等物质的量的和,的质子数比多
C.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中,若生成1 ml CO,理论上反应Ⅰ和Ⅱ共转移电子数为
D.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B
【详解】A.1ml甲烷中含4mlC-H键,均为极性键,标准状况下,11.2L 为0.5ml,含极性键,A正确;
B.没有确定的物质的量的数值,不能计算质子数多多少,B错误;
C.反应Ⅱ为:,生成2ml CO,需消耗1mlC,反应中转移电子数2;反应Ⅰ为:,生成1mlC转移4电子,若生成2mlCO,两反应总共转移电子数6,则生成1 ml CO,理论上反应Ⅰ和Ⅱ共转移电子数为,C正确;
D.由反应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正确;
故选B。
12.(2023·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校考一模)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6g与含0.1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
B.1与足量的S反应,失去2个电子
C.2g与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
D.常温常压下,46g的和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答案】B
【详解】A.4.6g Na与含0.1ml HCl的稀盐酸反应时,Na先与盐酸反应,后继续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1×NA/ml=0.2NA,故A正确;
B.Cu与S反应生成Cu2S,1ml Cu与足量的S反应,失去1ml即NA个电子,故B错误;
C.2g 与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10×NA/ml=NA,故C正确;
D.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ml=3NA,故D正确;
故选B。
13.(2023·云南大理·统考模拟预测)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Cl气体中数目为
B.1ml 中键的个数为8
C.30g HCHO与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
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
【答案】C
【详解】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气体中只含有氯化氢分子,不含有氢离子,A错误;
B.1个中含有12个键,1ml 含键的个数为12,B错误;
C.HCHO与的最简式为,原混合物相当于30g ,,因而C原子数为,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上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当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D错误;
故选C。
14.(2022·浙江·校联考一模)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0.2ml吡咯()分子中含有键数为
B.标准状况下,每个分子的体积约为
C.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D.溶于水发生电离,可电离出个
【答案】A
【详解】A.1个吡咯分子中有4个键、3个键,2个键和1个键,共10个键,0.2ml含有键数为,A正确;
B.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这个体积包含有分子之间的空隙,故每个分子的体积要远小于,B错误;
C.1个分子中有10个质子,所以中含有的质子数为,C错误;
D.配合物溶于水时,配合物外界的才能完全电离,D错误;
故选:A。
15.(2023·河北·校联考一模)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碳碳三键数为
B.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C.12g由和组成的水中,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
D.常温下,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答案】C
【详解】A.中含碳碳三键数为,选项A错误;
B. 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为,故转移电子数,选项B错误;
C.由和组成的水()中,其摩尔质量为,1个分子所含中子数为14个,电子数为10个,一共24个,由和组成的水()为,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选项C正确;
D.没有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的数目,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6.(2023·辽宁大连·大连八中校考模拟预测)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B.中为杂化的原子数为
C.中键的数目为
D.甲烷氧气酸性燃料电池中正极有1ml气体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
【答案】A
【详解】A.与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l,且每个与的电子数均为10个,所以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数为=,A正确;
B.已知CH3CH2OH分子中的C和O均为sp3杂化,故23gCH3CH2OH中为sp3杂化的原子数为=1.5NA,B错误;
C.1ml[Cu(NH3)4]2+中有12mlN-Hσ键和4mlCu-Nσ键,故σ键的数目为16NA,C错误;
D.甲烷酸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为O2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则有1ml气体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4NA,D错误;
故答案为:A。
17.(2023·福建·校联考二模)常温常压下,以大气污染物NO为氮源,以铜为催化剂电化学合成氮的化学方程式如:,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折算为标况)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
B.每产生,NO失去的电子数为
C.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等于
D.消耗(已折算为标况)时,产生的分子数为
【答案】D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无法用计算,A错误;
B.根据反应:,每产生,NO化合价降低,得到失去的电子数为,所以每产生,NO得到的电子数为,B错误;
C.发生电离,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C错误;
D.根据反应,消耗时,产生的分子数为,消耗时,产生的分子数为,D正确;
故选D。
18.(2023·福建泉州·统考一模)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含有键数目为
B.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C.酸性溶液中,数目小于
D.常温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答案】C
【详解】A.标准状况下,11.2L C2H4的物质的量为=0.5ml,含有σ键数目为2.5NA,故A正确;
B.1个中含中子16个,物质的量为=0.1ml,含有的中子数为1.6NA,故B正确;
C.0.1ml⋅L-1酸性K2Cr2O7溶液的体积不知,不能计算数目,故C错误;
D.常温下,7.1g Cl2物质的量为=0.1m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D正确;
故选C。
19.(2022·浙江·校联考二模)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溶液中、和的微粒数之和小于
B.向溶液中通入适量,当有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总数一定等于
C.电解精炼铜时,以待精炼铜作阳极,以纯铜作阴极,当阳极有转化为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D.与混合物中键的数目为
【答案】A
【详解】A.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溶液中含硫微粒有、和、H2SO3,根据S元素守恒,溶液中、和的微粒数之和小于,故A正确;
B.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碘离子先被氧化,有被氧化时,可知的物质的量≥1ml,被氧化的n(I-)≥2ml,所以转移电子总数≥,故B错误;
C.电解精炼铜时,以待精炼铜作阳极,以纯铜作阴极,铜、锌、铁等在阳极失电子,当阳极有转化为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大于,故C错误;
D.中含有1ml键,30g中含有0.5ml键,与混合物中键的数目在0.5~之间,故D错误;
选A。
20.(2023·河北保定·定州一中校考模拟预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了CO2到淀粉的全合成,其合成路线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l甲醛(HCHO)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3NA
B.44gC18O2所含质子数为22NA
C.反应②中有H2O2生成,则1mlO2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D.1L1ml·L-1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NA
【答案】C
【详解】A.HCHO的结构式为 ,1ml甲醛(HCHO)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A错误;
B. 44gCO2的物质的量为,每个分子中含有22个质子,所含质子数为11NA,B错误;
C.依题意反应②为,由反应方程式可知,O2中的O由0价转化到H2O2中的-1价,则1ml 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C正确;
D.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ml,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但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因此1L 1ml/L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大于NA,D错误。
故选C。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考向一 一定体积的气体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考向二 一定物质中原子、中子、质子、电子等数目计算
考向三 一定量的物质中化学键数目计算
考向四 溶液中微粒数目计算
考向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考向六 物质转化中“隐含反应”
反应
物质变化量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数目
Na2O2+CO2 (或H2O)
1 ml Na2O2
1 ml或NA
1 ml O2
2 ml或2NA
Cl2+NaOH
1 ml Cl2
1 ml或NA
Cl2+Fe
1 ml Cl2
2 ml或2NA
1 ml Fe
3 ml或3NA
Cu+S
1 ml Cu
1 ml或NA
1 ml S
2 ml或2NA
+I−+(H+)
1 ml I2
ml或NA
NH4NO3→N2
1 ml N2
3.75 ml或3.75NA
+Cl−+(H+)
3 mlCl2
5 ml或5NA
NH4NO2→N2
1 ml N2
3 ml或3NA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热点题型: 这是一份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热点题型,文件包含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解析版pdf、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05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判断(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05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判断(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含答案: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