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基本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使学生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长方形的周长= 2(a+b) ,面积= ab ;
长方体的体积= abc .
(2)正方形的周长= 4a ,面积= a2 ;
正方体的体积= a3 .
(3)圆的周长= 2 πr ,圆的面积 = πr2 ;
圆柱的体积= πr2h .
导入新课
某居民楼顶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均为4 m的圆柱形储水箱.现该楼进行维修改造,为减少楼顶原有储水箱的占地面积,需要将它的底面直径由4 m减少为3.2 m.那么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将由原先的4 m变为多少米?
探究新知
(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等积变形问题
对于引入问题的求解:
1.如果设水箱的高变为x m,填写下表:
旧水箱
新水箱
底面半径/m
2
1.6
高/m
4
x
体积/m3
π×22×4
π×1.62× x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出等量关系.
旧水箱的容积=新水箱的容积.
3.列出方程并求解.
π×22×4=π×1.62×x,
解得x=6.25.
因此,水箱的高度变成了6.25 m.
总结:形积变化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形积变化问题分以下几种情况:
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不变.
其相等关系是变化前物体的体积=变化后物体的体积.
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周长不变.
其相等关系是变化前图形的周长=变化后图形的周长.
(3)形状、体积不同.根据题意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即为相等关系.
(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的等长变化问题
例1 用一根长为10 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 m,则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米?
(2)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 m,则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它围成的长方形与(1)中所围成的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变化?
(3)若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2)中相比,又有什么变化?
解:(1) 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x m,则它的长为(x+1.4)m.
根据题意,得
(x+1.4 +x) ×2 =10,
解得 x =1.8.
1.8+1.4=3.2.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3.2 m,宽为1.8 m.
(2)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x m,则它的长为(x+0.8)m.
根据题意,得
(x+0.8+x)×2 =10,
解得 x=2.1.
2.1+0.8=2.9.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2.9 m,宽为2.1 m,面积为2.9×2.1=6.09(m2).
(1)中长方形的面积为3.2×1.8=5.76(m2).
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比(1)中长方形的面积增大6.09-5.76=0.33(m2).
(3)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m.
根据题意,得(x +x)×2=10,
解得 x=2.5.
正方形的边长为2.5 m.
正方形的面积为2.5×2.5=6.25(m2).
比(2)中面积增大 6.25-6.09=0.16(m2).
例 2 用两根等长的铁丝分别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比圆的半径长2(π-2) m,求铁丝的长度,并通过计算说明谁的面积大.
解:设圆的半径为r m,则正方形的边长为[r+2(π-2)]m.
根据题意,得
2πr=4(r+2π-4),解得r=4.
所以铁丝的长为2πr=8π(m),
圆的面积是π×42=16π(m 2),
正方形的面积为[4+2(π-2)]2=4π2(m 2).
因为4π×4>4π×π,所以16π>4π2,
所以圆的面积大.
答:铁丝的长度为8π m,圆的面积较大.
总结:等长变形,是指用物体(一般用铁丝)围成不同的图形,图形的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但周长不变.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利用周长不变设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面积问题中常常会用到特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等.记住常见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抓住周长不变的特征是解决等长变形问题的关键.
(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通过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2)设——设出合理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注意单位名称.
(3)列——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检——检验求出的值是否为方程的解,并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问题.
(6)答——写出答案,注意单位名称.
课堂练习
1.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图实线所示(单位:cm).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根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虚线所示.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如果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2(x+10)=10×4+6×2
B.2(x+10)=10×3+6×2
C.2x+10=10×4+6×2
D.2(x+10)=10×2+6×2
2.如图,小明从一个正方形的纸片上剪下一个宽为6 cm的长条后,再从剩下的纸片上剪下一个宽为8 cm的长条.如果两次剪下的长条面积正好相等,那么原正方形的边长是( )
A.20 cm B.24 cm
C.48 cm D.144 cm
3.如图,一个装有半瓶多饮料的饮料瓶中,饮料的高度为20 cm;把饮料瓶倒过来放置,饮料瓶空余部分的高度为5 cm.已知饮料瓶的容积为30 cm3,则瓶内现有饮料________cm3.
4.车间70名工人承接了制作丝巾的任务,已知每人每天平均生产手上的丝巾1 800条或者脖子上的丝巾1 200条,一条脖子上的丝巾要配两条手上的丝巾.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丝巾刚好配套,应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脖子上的丝巾,多少名工人生产手上的丝巾?
参考答案
1.A
2.B
3.24
4.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脖子上的丝巾.
根据题意,得1 800(70-x)=2×1 200x,
解得x=30,
70-x=70-30=40.
答:应分配30名工人生产脖子上的丝巾,40名工人生产手上的丝巾.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习题5.6.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等积变形问题
(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的等长变化问题
(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通过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2)设——设出合理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注意单位名称.
(3)列——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检——检验求出的值是否为方程的解,并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问题.
(6)答——写出答案,注意单位名称.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数学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运用情景,解决问题,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小故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一等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北师大版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北师大版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