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6 构成物质的微粒-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专题06 构成物质的微粒-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第1页
    专题06 构成物质的微粒-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第2页
    专题06 构成物质的微粒-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构成物质的微粒-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构成物质的微粒-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微粒的性质,离子,微粒结构示意图,液氮可用于制冷,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点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氧气、水等。
    (2)原子:常见的金属、_________、某些固体非金属单质。如铁、氦气、碳等。
    (3)离子:氯化钠、碳酸钙等。
    2.微粒的性质
    (1)微粒的__________________都很小。
    (2)微粒是在不断地______的,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______。
    (3)微粒之间有______。
    考点二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分子由______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原子
    (1)概念: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______再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______保持。
    (2)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上。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原子质量:1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单位为“1”,可省略。在数值上: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______数+______数。
    (5)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也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可省略。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__。
    (2)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______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______,正、负号在______。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____________。
    (3)离子符号的意义:如Mg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Mg2+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粒结构示意图
    考点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题型01 构成物质的微粒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B.氢气C.氯化钠D.水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碳酸钾B.液氧C.金刚石D.银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汞B.水C.氢气D.硫酸铜
    题型0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4.在远处就能闻到茉莉花的香味。对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瓜果飘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6.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间隔变大B.分子的质量变大
    C.分子的数目增多D.分子的种类改变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题型03 微粒图像的分析
    8.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
    C.D.
    10.若用表示一种原子,用表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图示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A.B.C.D.
    考点02 分子、原子和离子
    题型01 微粒结构示意图
    1.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个电子上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2.下图为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3)C中x的值是______。
    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C粒子是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X=______;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上图中______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题型02 分子、原子的关系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在不断运动,固体中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③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④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⑤分子的运动速率比原子快
    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⑦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A.1 个B.2 个C.4 个D.5 个
    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傲观粒子构成的,如氨气、苯由分子构成;汞、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属铜B.干冰C.氯化钠D.食盐
    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天然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易被压缩
    C.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1.67×1021——水分子很小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氧气和液氧都能作助燃剂——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冬天水结成冰,停止流动——分子停止运动
    4.(新情境—核废水)核废水中含有氚,对入体有辐射。氚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1B.2C.3D.4
    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离子结构的是
    A. B. C. D.
    6.(新考法—化学史)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对物质世界构成规律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生确认原子内有电子B.拉瓦锡发现青蒿素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上做出了贡献
    7.物质是直接或间接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8.银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k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08,某元素X的阳离子X3+的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0个中子,则元素X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A.108m/23 kgB.23 /108m kgC.23m/108 kgD.108 /23m kg
    9.(新情境—月球车)“玉兔”号月球车用钚-238(其原子中含有94个质子和144个中子)作为热源材料。下列有关钚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4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44个电子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g
    10.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D.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钠原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微粒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③⑤两种粒子能形成AB2型化合物D.以上微粒表示4种元素
    12.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物质B.一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一个原子质量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4.(新考法—离子中各类微粒间数值关系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结合计算)已知有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M为整数),则这种元素的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A.B.C.D.
    15.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
    A.①②⑤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
    16.下图是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该粒子为
    B.当时,该粒子一定是Ne
    C.当时,该粒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当时,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7.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图中的A、B、C、D和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写出C微粒的符号______。
    (2)A、B、C、D和E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A元素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字母)。
    (3)写出B和E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______。
    粒子名称
    ______
    ______
    硫原子
    氯离子
    镓(Ga)______子
    粒子符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答案
    考点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氧气、水等。
    (2)原子:常见的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体非金属单质。如铁、氦气、碳等。
    (3)离子:氯化钠、碳酸钙等。
    2.微粒的性质
    (1)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
    (3)微粒之间有空隙。
    考点二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由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原子
    (1)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原子保持。
    (2)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1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单位为“1”,可省略。在数值上: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6)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它也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可省略。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3)离子符号的意义:如Mg2+表示1个镁离子,Mg2+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4.微粒结构示意图
    考点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题型01 构成物质的微粒
    1.A
    【解析】A、金刚石属于碳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A、碳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D
    【解析】A、汞是一种金属单质,由汞原子直接构成,选项错误;
    B、水由水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一种盐,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选项正确。
    故选:D。
    题型0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4.A
    【解析】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因此构成花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闻到,故选:A。
    5.B
    【解析】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说法正确;
    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说法错误;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缘故,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压缩,故说法正确;
    D、瓜果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带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6.A
    【解析】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质量、数目、种类均不变。
    故选:A。
    7.B
    【解析】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氮分子和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孔中,由于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氮气是无味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型03 微粒图像的分析
    8.B
    【解析】A、含有一种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原子,即只含一种元素,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D、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A、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图示中含有三种分子,表示三种物质混合,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A、含有两种分子,且每种分子含有同种原子,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含有一种分子,且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故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含有三种分子,其中两种分子中含有同种原子,另一种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故为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含有两种分子,且两种分子中均含有不同的原子,故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02 分子、原子和离子
    题型01 微粒结构示意图
    1.D
    【解析】A、图中“+”表示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电子质量很小,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弧线表示电子层,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 A 失去阳 6
    【解析】(1)①图中A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②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③在原子中,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C中的值是;
    3.(1)阴离子 8(2)B
    【详解】(1)C中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整个粒子呈负电性,属于阴离子;若D为原子,则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为8。
    (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与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题型02 分子、原子的关系
    4.A
    【解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构成其的原子大,但不一定比其它原子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不限制化学变化,原子还能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热胀冷缩过程中,微粒大小不变,微粒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B
    【解析】①分子在不断运动,固体中分子之间间隔较小,而不是没有间隔,故错误;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正确;
    ③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正确;
    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
    ⑤分子、原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运动速率不一定比原子快,故错误;
    ⑥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例如氢原子原子核仅由一个质子构成,故错误;
    ⑦原子中含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由于二者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是正确的。
    故选:B。
    6.B
    【解析】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氨气、苯分别由氨分子、苯分子构成,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B
    【解析】A、金属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食盐中含有的物质包括氯化钠、碘酸钾等,属于混合物,且均由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C、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1.67×1021,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A、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则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通电后分解产生氧气与氢气,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则该反应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与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氧气与液氧化学性质相同,都可以做助燃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的运动不会停止,冬天水结成冰,停止流动,水分子还是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A
    【解析】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1个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则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故选:A。
    5.A
    【解析】A、由图示可知,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2+8+6=1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2=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2+8+7=1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A、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故A正确;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故B错误;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的测定,故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解析】A、质子数1=电子数1,该微粒是原子,错误;
    B、质子数3大于电子数2,该微粒是阳离子,正确;
    C、质子数1小于电子数2,该微粒是阴离子,错误;
    D、质子数2=电子数2,该微粒是原子,错误;
    故选:B。
    8.C
    【解析】元素X的阳离子X3+的核外有10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的电子数为13。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13。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3+10=23。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可知,
    故选:C。
    9.A
    【解析】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知该原子中含有94个质子,则其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4,故A正确;
    B、根据钚元素中文名称偏旁“钅”字旁可知,钚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原子中含有94个质子,则该原子的核外有94个电子,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D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A、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是化合物,故A错误;
    B、含有三种分子,表示三种物质混合,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是单质,故C错误;
    D、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A、①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钠离子,故A说法错误;
    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①②③④表示的微粒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B说法正确;
    C、③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⑤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表示碳原子,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失去4个电子,从而带上4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碳元素显+4价,能够形成CCl4,即③⑤两种粒子能形成AB4型化合物,故C说法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示中共有11、10、17、2、6五种质子数,可表示5种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3.C
    【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物质,说法错误;
    B、一个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一个原子质量,比如:一个氢气分子小于一个铜原子的质量,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说法错误;故选:C。
    14.D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的电子数,在R-中,得到1个电子,所以质子数=x-1,所以中子数=M-(x-1)=M-x+1。
    故选:D。
    15.C
    【解析】①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核电荷数不变,故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均是11,正确;
    ②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故钠离子和钠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错误;
    ③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电子层结构不相同,错误;
    ④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
    ⑤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不变,故钠离子和钠原子质子数相等,正确;
    ⑥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钠离子比钠原子稳定,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④⑤⑥。故选:C。
    16.A
    【分析】当x2+y时,该粒子为阳离子,当x2+y时,该粒子为阴离子,当x2+y时,该粒子为原子。
    【解析】A、x-y=1时,满足x2+y,故该粒子为阴离子,若粒子为F-,则x=9,y=8,满足条件,故该项符合题意;
    B、x-y=2时,满足x=2+y,故该粒子为原子,不一定是,也可能是,故该不符合题意;
    C、x=12时,该元素为镁,因为电子层为2层,故该粒子为,最外层为8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y=8时,该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一定稳定,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1)Cl-(2)B、C B(3)AlCl3
    【解析】(1)C中质子数是17,为氯元素;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表示阴离子,表示为:Cl-;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B、C属于同种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A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
    (3)B为氯元素,E为铝元素,形成氯化铝,其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故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粒子名称
    氖原子
    铝离子
    硫原子
    氯离子
    镓(Ga)离子
    粒子符号
    Ne
    Al3+
    S
    Cl-
    Ga3+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试卷

    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的概念与特征,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质质量分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金属和金属材料-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金属和金属材料-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合金,防止金属锈蚀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燃烧和灭火-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燃烧和灭火-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的定义及条件,燃烧条件探究和粉尘爆炸实验,结合教材粉尘爆炸实验,如图,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