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巩义市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75164/0-17085042258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河南省巩义市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75164/0-17085042258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河南省巩义市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75164/0-17085042259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河南省巩义市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巩义市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 蛋白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一般较多
B.细胞核中的核酸不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
C.房颤的成因可能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D.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结构异常
2.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
B. 人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小于产生二氧化碳量
C. 正在生长的植物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大于呼吸作用产生CO2
D. 种子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少于发育晚期脱落酸含量
3. 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很多,如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将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外壳分离,单独地感染烟草,观察烟草是否出现病斑及能否产生子代病毒)。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果为体外转化实验提出问题奠定了实验基础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能有效消除人们认为体外转化实验中所用蛋白质仍含有少量核酸的疑问
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结果能作为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证据
D.四个实验所涉及的实验原理都是设法区分每一种物质,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一种物质的作用
4.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其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肿瘤是因为甲疫苗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C. 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
D. 甲疫苗和病毒甲的成分都是由相同的蛋白质与核酸组成
5. 为了恢复某煤矿塌陷区湖泊的生态环境,当地环保部门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塌陷区湖泊中甲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查甲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稠密的地方取样
B. 甲的引进不影响此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 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大,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
6.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
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7. 研究者进行番茄幼苗无土栽培实验。下图为番茄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番茄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___________。B点番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倍的呼吸速率。
(2)限制CD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 答2点即可)。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温室栽培番茄,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当温度由20℃下降到10℃时,_________.(填“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下降的更快。
8. 害虫防治是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害虫的趋光特性有季节性的节律变化。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间接影响某害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某些害虫迁入农田的初期,其种群数量在较短一段时间内呈现近似“J”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不会全部流入其天敌,原因是其中的一部分能量________,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害虫防治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的几种害虫中__________最不适合用灯光进行诱捕。利用灯光诱捕害虫时,需要考虑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9.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病,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落实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措施仍十分必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先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_________,然后催化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
(2)灭活病毒疫苗是病毒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灭活的病毒失去了感染力和致病性,但仍保留有____________;新冠灭活病毒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3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较强的防护效果。
(3)正常人接种新冠灭活病毒疫苗后,需48小时之后方可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否则会出现检出病毒核酸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据报道,某地新增的103例确诊病例中,有90例近期已接种过2次以上疫苗,对于已接种过疫苗者仍会感染新冠病毒,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10. 果蝇的灰体/黑檀体、直刚毛/焦刚毛分别由等位基因D/d、E/e控制。某实验室培养野生型果蝇时,发现了甲、乙、丙三只突变果蝇。科研人员利用这三只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实验小组从疫病发病严重田块的辣椒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具有广谱抗性并可在贫瘠营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高效拮抗菌株HL-3,回答下列问题:
(1)采集能拮抗辣椒疫霉菌的菌株时,应采集疫病发病严重田块的_________(填“健康”或“患病”)辣椒植株根际的士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的土壤样本先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筛选到的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效果时,应先在平板的中央位置接种________,培养1d后再在距离原菌落2cm处接种拮抗菌,并置于____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比较________判断菌株的拮抗能力。
(3)实验小组筛选获得了高效拮抗南株HL-3。请设计实验,探究HL-3对辣椒枯萎病菌是否也具有拮抗效应(实验材料有HL-3菌液、辣椒枯萎病菌菌液、无菌水、已灭菌的平板等)。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我国绒山羊所产的羊绒因品质优秀被誉为“软黄金”而畅销全球。胸腺素β4(Tβ4)是动物体内一种分布广泛的多肽,可促进动物毛发生长。研究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Tβ4基因定点整合到绒山羊基因组中,获得新型绒山羊,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获取的Tβ4基因含有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则该基因是从_______文库中获取的,获取后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时,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人四种dNTP、_______(写3种物质)等物质。
(2)扩增后的Tβ4基因与质粒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通过培养整合有Tβ4基因的受体细胞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单克隆细胞群,该过程需要在_____气体环境中培养,且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X为______细胞,获得的重构胚(重组细胞)需要继续培养至_________阶段,再将其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从而获得T4基因定点整合的羔羊。但该技术的成功率非常低,获得的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绒山羊数量较少,若要快速、大量繁育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绒山羊,可以使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巩义市2024届高三(上)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A不符合题意;B.细胞核中合成的一些RNA(如mRNA、tRNA)可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B符合题意;C.心房颤动(房颤)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的运输障碍,核孔和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有关,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可导致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C不符合题意;D.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物蛋白结构异常所致,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所以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A正确;
B、剧烈运动中,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此时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并且产生的是乳酸,因此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氧气的消耗量相等,B错误;
C、正在生长的植物体内有有机物积累,说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C正确;
D、脱落酸可促进各种组织衰老,但在果实的衰老阶段含量最高,因此种子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少于发育晚期脱落酸含量,D正确。
故选B。
3.【答案】:A
【解析】: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为体外转化实验提出问题奠定了实验基础,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能有效消除人们认为体外转化实验中所用蛋白质仍含有少量核酸的疑问,而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能有效消除疑问,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结果能作为R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证据,C错误;D.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没有区分每一种物质,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一种物质的作用,D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A、分析题意可知,病毒甲可引起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因此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A错误;
B、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肿瘤是因为甲疫苗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
C、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吞噬抗原,会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和淋巴因子,因此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C正确;
D、甲疫苗的成分是蛋白质,而病毒甲的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用的样方面积大;
(3)对样方中位于顶点和边线上的个体计数时,采用取相邻两边和这两边的顶点原则。
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样方法调查,在选取样方时,需要随机选择样方,因此,调查甲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错误;
B、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甲的引进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
C、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因此,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C错误;
D、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大,由于生活的空间和资源有限,因而其种内斗争不断增强,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2种表现型,故n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A正确;B.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比为(1:1)n=1:1:1:1……(共2n个1),即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错误;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为1/2n,纯合子的个体数也是1/2n,两者相等,C正确;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纯合子的个体数是1/2n,杂合子的个体数为1-(1/2n),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正确。故选B。
二. 非选择题
7【答案】:
(1)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 大于
(2)①. 光照强度、CO2浓度 ②. 20 ③. 在此温度下,该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已达最大值
(3)光合速率
【解析】:
据图分析:实线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虚线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逐渐增强,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增加的快,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更敏感;A点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为0,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完全被呼吸作用吸收;大于5℃后净光合作用大于0,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图中A点番茄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点时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植物的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番茄根部的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番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2倍的呼吸速率。
【小问2详解】
图中CD段随温度的升高,净光合作用不变,说明温度不再是限制CD段CO2吸收速率的环境因素,因此限制CD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据图分析,温室栽培番茄,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该保持植物的净光合积累量是最大的,分析图可知,在温度为20℃时,该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故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更敏感,故在温度由20℃下降到10℃的过程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的更快,故光合速率比呼吸速率下降的更快。
8【答案】:
(1)①.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②. 气候适宜、食物及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
(2)①. 被分解者利用 ②. 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入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①. 鳃金龟 ②. 光诱导的季节、光的波长(或频率)
【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的方法。若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如黑光灯诱捕法、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2、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流入下一营养级。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间接影响某害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和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某些害虫迁入农田的初期,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及空间资源充足,且没有天敌,导致种数数量呈指数增长,即呈“J”形增长。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害虫体内的能量有一部分随着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因此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不会全部流入其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害虫防治能够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入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3详解】
灯光诱捕法适用于趋光性强的昆虫,分析题图可知,三种害虫的趋光率中,鳃金龟的趋光率最低,最不适合用灯光进行诱捕;利用灯光诱捕害虫时,光照强度、光诱导的季节、光的波长(或频率)等因素都会影响调查结果。
9【答案】:
(1)RNA复制酶(“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2) ①. 抗原性(“正常的抗原结构”) ②. 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灭活病毒疫苗中可能含有新冠病毒的核酸、
(4)病毒发生了突变(或答“感染的是新变异病毒”或答“机体免疫力低下,未产生足够的抗体”)
【解析】: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小问1详解】
能催化新冠病毒自身遗传物质(RNA)复制的是RNA复制酶,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小问2详解】
灭活的病毒失去了感染力和致病性,但仍保留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更多的记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因此新冠灭活病毒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3次,其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达到较强的防护效果。
【小问3详解】
灭活病毒疫苗中可能含有新冠病毒的核酸,因此正常人接种新冠灭活病毒疫苗后,在48小时之内可在人体内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核酸,因此为了保证核酸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核酸是入侵的活病毒增殖的结果,常在正常人接种新冠灭活病毒疫苗后,在48小时之后方可采样进行核酸检测。
【小问4详解】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某地新增的103例确诊病例中,有90例近期已接种过2次以上疫苗,说明接种的疫苗没有能够对感染的病毒起预防和清除作用,则可能是病毒发生了突变。
10【答案】:
(1)①. X染色体 ②. 杂交组合一F1雌性果蝇表现直刚毛,雄性果蝇表现为焦刚毛(或者杂交组合二F1雌性果蝇表现为直刚毛,雄性果蝇表现为直刚毛和焦刚毛)
(2)①. DdXEY ②. ddXeXe ③. DdXEXe
【解析】: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由题意可知,果蝇的灰体/黑檀体、直刚毛/焦刚毛分别由等位基因D/d、E/e控制。由子代推亲本的基因型,可以一对性状一对性状的去看。在杂交组合一中,F1 灰体:黑檀体= (51+52) : (49+50) ≈1:1,且雌雄后代无差别,说明亲本有关灰体/黑檀体的基因型为Dd×dd。而F1的雌性均为直刚毛,雄性均为焦刚毛,说明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后代均表现为直刚毛,但亲本雄性只会提供一个Y,所以说明亲本雌性为XeXe ;而雌性后代均表现为直刚毛,且亲本雄性会将其X传给它,所以亲本雄性为XEY,即XeXe×XEY,故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一的F1的后代雌性均为直刚毛,雄性均为焦刚毛;杂交组合二的F1雌性果蝇表现为直刚毛,雄故性果蝇表现为直刚毛和焦刚毛,性状的表现总与性别相联系,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杂交组合一中,根据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推出,亲本有关灰体/黑檀体的基因型为Dd×dd;有关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型为XeXe×XEY。在杂交组合二中,F1 灰体:黑檀体= (78+40+38) : (25+12+13)≈3:1,且雌雄后代无差别,说明亲本有关灰体/黑檀体的基因型为Dd×Dd。综上可知,有关灰体/黑檀体性状,甲的基因型为Dd,丙的基因型为Dd,所以乙的基因型为dd。在杂交组合一中,根据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推出,亲本有关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型为XeXe×XEY,而杂交组合二中,F1的雌性均为直刚毛,雄性中直刚毛:焦刚毛= (40+12) :(38+13)≈1:1,亲本雄性只会给雄性后代提供一个Y,所以说明亲本雌性为XEXe;而雌性后代均表现为直刚毛,且亲本雄性会将其X-传给它,所以亲本雄性为XEY。所以甲为XEY,丙为XEXe,故甲的基因型为DdXFY,乙的基因型为ddXeXe,丙的基因型为DdXEXe。
11【答案】:
(1)①. 健康 ②. 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拮抗辣椒疫霉菌的菌株 ③. 增加培养液中拮抗菌的浓度
(2)①. 辣椒疫霉菌 ②. 恒温培养箱 ③. 抑菌圈的大小
(3)取两个固体平板甲和乙,在两个平板中央位置接种等量的辣椒枯萎病菌菌液,培养1d后再在距离原菌落2cm处,甲组接种拮抗菌,乙组接种等量的无菌水,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是否出现抑菌圈
【解析】: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拮抗菌能抑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因此能拮抗辣椒疫霉菌的菌株可使辣椒不患病。
【小问1详解】
由于能拮抗辣椒疫霉菌的菌株可使辣椒不患病,因此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拮抗辣椒疫霉菌的菌株,故采集能拮抗辣椒疫霉菌的菌株时,应采集疫病发病严重田块的健康辣椒植株根际的士壤。液体培养基有利于菌体充分的利用营养物质,故采集的土壤样本先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拮抗菌的浓度。
【小问2详解】
测定筛选到的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效果时,需要通过观察辣椒疫霉菌的生长情况,因此应先在平板的中央位置接种辣椒疫霉菌,培养1d后再在距离原菌落2cm处接种拮抗菌,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拮抗菌能抑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因此一段时间后通过比较抑菌圈的大小判断菌株的拮抗能力。
【小问3详解】
本实验是探究HL-3对辣椒枯萎病菌是否也具有拮抗效应,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含有HL-3,因变量为辣椒枯萎病菌的生长情况,因此实验设计思路为:取两个固体平板甲和乙,在两个平板中央位置接种等量的辣椒枯萎病菌菌液,培养1d后再在距离原菌落2cm处,甲组接种拮抗菌,乙组接种等量的无菌水,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是否出现抑菌圈。
12【答案】:
(1)①. 基因组 ②. Tβ4基因(或目的基因)、引物、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
(2)①. 限制酶、DNA连接酶 ②. 5%CO2和95%空气 ③. 防止细胞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细胞增殖(或补充营养物质、创造无菌、无毒环境)
(3)①. 去核的(MII)卵母 ②. 桑椹胚##囊胚 ③. 体外受精、超数排卵、胚胎分割(移植)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小问1详解】
若获取的Tβ4基因含有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则该基因是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获取后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时,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四种dNTP、T34基因(或目的基因)、引物、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等物质。
【小问2详解】
扩增后的Tβ4基因与质粒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通过培养整合有Tβ4基因的受体细胞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单克隆细胞群,该过程需要在5%CO2和95%空气的气体环境中培养,且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防止细胞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细胞增殖(或补充营养物质、创造无菌、无毒环境)。
【小问3详解】
图中X为去核的(MII期)次级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重组细胞)需要继续培养使之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将其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从而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羔羊。若要快速、大量繁育T34基因定点整合的绒山羊,可以使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体外受精、超数排卵、胚胎分割(移植)。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雌性
雄性
一
甲×乙
灰体直刚毛(51)
黑檀体直刚毛(49)
灰体焦刚毛(52)
黑檀体焦刚毛(50)
二
甲×丙
灰体直刚毛(78)
黑檀体直刚毛(25)
灰体直刚毛(40)
灰体焦刚毛(38)
黑檀体直刚毛(12)
黑檀体焦刚毛(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郊区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联考测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