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
展开《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两者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池子追求安逸、清闲的生活,河流则积极进取,不断追求进步。诗歌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两种生活态度的优劣,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会认“滔”等 8 个生字。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3. 能借助诗歌的对比手法,理解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2. 难点:能借助诗歌的对比手法,理解寓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河流奔腾不息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河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寓言诗,就是围绕池子和河流展开的。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池子与河流》。 (二)作者简介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2.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三)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应”“验”等字的读音,认清“妇”“涯”等字的字形。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 1. 学习第 1-6 小节: - 学生自由朗读第 1-6 小节,思考:池子和河流的生活态度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池子的“安闲”“清闲”和河流的“忙碌”“总是滚滚滔滔”,并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 分角色朗读池子和河流的对话,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 2. 学习第 7-8 小节: - 学生齐读第 7-8 小节,思考:池子和河流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池子的“被遗忘”“枯干”和河流的“长流不断”“永远年轻”,并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结局。- 小组讨论:池子和河流的结局为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3. 学习第 9-10 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 9-10 小节,思考:这两个小节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节是对全文的总结,进一步强调了河流的观点。 (五)课堂总结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2. 教师总结:这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像河流一样不断进取,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2. 搜集其他寓言诗,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寓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诗的寓意。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感悟。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9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肥皂泡教学设计</a>,共5页。
小学人教部编版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5586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a>,共5页。
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寻找观点,讨论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