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1)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376273/0-17085096395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1)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376273/0-17085096396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1)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376273/0-17085096396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1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1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课题
频数与频率
单元
5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目标
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知识目标
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
重点
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
难点
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法
多媒体,问题引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又有哪些加工整理数据的方法呢?
生: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师:各有什么优点呢?
生:条形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项目的具体数目
生:折线图: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生:扇形图:可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占的百分比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数据的另一种统计方法
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老师的提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新知识的获取和运用,离不开已学知识搭建的衔接平台。
讲授新课
动脑筋
(出示课件)
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某单位组织员工进行爬山比赛,50名报名者的年龄如下:
22 25 27 35 37 49 48 52 57 59 60 26 58 39 41 45 47 23 26 30 32 33 36 43 29 20 23 20 51 53 50 34 38 58 26 48 34 37 51 55 21 38 40 54 42 60 21 25 26 55
为了公平起见,拟分成青年组(35 岁以下)、中年组 (35~50 岁)、老年 组、(50 岁以上)、进行分组竞赛. 请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借助统计图表将上述数据进行表述.
请用整理数据方法,借助统计图表将上述数据进行表述。
师:象这样的表格称为频数、频率分布表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呢?
生: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根据上表可以发现,青年组报名人数最多,中年组其次,老年组最少。
师:我们把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我们把每一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作这一组的频率
频率=频数/数据总量
师:频数与频率有什么特点:
生:
4、频率具有稳定性
师: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有什么数量关系?
生: (1)频率=频数/数据总数
(2)频数=频率×数据总数
(3)数据总数=频数/频率
师:计算一下三组的频率各是多少?
生:青年组:频率=??/??=?.?
中年组:频率=??/??=?.??
老年组:频率=??/??=?.??
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
各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各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单位1.
师:来练一下吧
课件展示:
把50个数据分成六组,其中有一组的频数是14,
有两组的频数是10,有两组的频率是0.14,则另一组的频数是____ ,频率是____ 。
例题讲解
小芳参加校射击队,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她先射击了15次,教练对其射击方法作了一些指导后,又射击了15次。
她两次射击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1)用表格表示小芳射击训练中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频数和频率.
(2)分别求出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平均数(精确到 0.01),比较射击成绩的变化.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让学生填表
学生思考问题,运用学过知识解答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将自己的结论在小组内交流。
3.师生共同结,达成共识。
学生思考,口述解题的思路,老师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分析思路,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学生通过填表,找出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锻炼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学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巩固提升
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率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与频率之和分别等于( )
A.n,1 B.n,n C.1,n D.1,1
答案:A
2、某地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是5℃,8℃,12℃,18℃,24℃,30℃,为了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可以把它绘制成( )
A.扇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答案:B
3. 某中学一位同学调查了八年级60名学生观看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其中有10人爱看动画片,15人爱看连续剧,23人爱看体育节目,12人爱看新闻节目.在上面问题中,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为各节目出现的频数,其中爱看动画片的频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23、12 0.17
4.德国有个叫鲁道夫的人,用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π算到小数点后面35位.
3.141 592 653 589 794 238 462 643 383 279 502 88
(1)试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圆周率的上述近似值中各数字出现的频数,并完成下表;
(2)在这串数字中,“3”,“6”,“9”出现的频率各是多少?
答案:
解:(1)
(2)分别是6÷36≈0.167,3÷36≈0.083,4÷36≈0.111.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通过这几道题目来反馈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落实基础。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从不熟悉到熟练的过程,无论是基础的习题,还是变式强化,都要以学生理解透彻为最终目标。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频数 :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
频率:每个数据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频率=
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知识
回顾、总结、提高。学生自觉形成本节的课的知识网络
板书
5.1频数与频率
频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1 频数与频率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1 频数与频率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忆,合作交流,应用迁移,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5.1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