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76629/0-17085097541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76629/0-17085097541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76629/0-1708509754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第1至12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3、14、15题为双项选择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 在物理中,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列描述快慢的成语中,与速度的定义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离弦之箭B. 风驰电掣
C. 一日千里D. 姗姗来迟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判断哪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就看哪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
【详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中“离弦之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而“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但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即表示在单位时间“一日”内通过的路程为“千里”。故C正确。
故选C。
2. 小伟在研学活动中,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了“战国商鞅方升”,它是我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如图所示,这是一支新2B铅笔与“战国商鞅方升”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 )
A. 18mmB. 18cmC. 36mmD. 36cm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国商鞅方升与一支新2B铅笔长度差不多,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关于误差及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份A. 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 误差时大时小,因而造成实验中产生错误
C. 错误是人为造成的,而误差都是测量工具的不精密造成的
D.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仍然不能消灭误差.
【详解】AB、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B错误;
C、错误是人为造成的;而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即误差并不都是测量工具的不精密造成的,故C错误;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4. 如图是用有厚度且不透明的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也没有和其他刻度线对齐,读数时会不准确,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故C正确,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故D错误。
故选C。
5.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
C. 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 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6. 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B.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000Hz
C.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小
D. 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根据图片可得,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人和蝠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0000~120000Hz,因此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
C.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发声频率范围是要85~1100Hz,所以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错误;
D.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因此15Hz的声音不在人的听觉范围,振幅再大也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
7. 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9,那么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 2∶3B. 3∶2C. 1∶2D. 2∶1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故选A。
8.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B. 乙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 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等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得,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车在第1个5s运动的路程为80m,第2个5s运动的路程为
第3个5s运动的路程为
第4个5s运动的路程为
相邻两个时间间隔内,乙车运动的路程没有逐渐增大,说明乙车做的不是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在20秒内,运动的路程不同,由得,甲乙两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等于乙车运动的时间,都为15s,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9. 如图所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全新T3航站楼的效果图片。T3航站楼创新设计为“五指廊构型”。如果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中央大厅中心O走到A登机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9min,请你估测OA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
A. 100mB. 200mC. 600mD. 1500m
【答案】C
【解析】
【详解】成人步行的速度为1m/s,故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s=vt=1m/s×9×60s=540m
故选C。
10. 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让乌龟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乌龟比兔子早出发,且先到终点, 所以兔子在途中没有追上乌龟, 所以图象中的两条线段没有交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 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水和瓶子在振动发声
D. 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水和瓶子在振动发声;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所以D的音调最高,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人耳的听声范围是20~20000Hz,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物体振动的频率需在人耳的听声范围且有传声的介质,才能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四位同学用相同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经过单位换算后得到如下4个数据。其中有1个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这个数据是( )
A. 230mmB. 23.0cmC. 2.3dmD. 0.230m
【答案】C
【解析】
【详解】“230mm”即为“23.0cm”,“2.3dm”即为“23cm”,“0.230m”即为“23.0cm”,只有“2.3dm”分度值为dm,其它数据的分度值均为1cm。故错误的数据为“2.3d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在下面的事例中,能说明固体或液体能够传声的是( )
A.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
B. 游泳时,潜水员在水里也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
C. 在空房子里讲话,会感到余音缭绕
D. 对着远处高山大喊一声,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行驶声音,说明铁轨(固体)可以传声,故A符合题意;
B.游泳时,潜水员在水里也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说明水(液体)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C.在空房子里讲话,会感到余音缭绕,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远处高山大喊一声,能听到自己的回声,说明声音会发生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4.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 )
A. 如图甲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重合来测量
B. 如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cm
C. 如图丙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 如图丁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如图甲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应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曲线重合来测量,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0cm,故B错误;
C.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C正确;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故D正确。
故选CD。
15.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1和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速度
B. 甲、乙、丙三辆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C. 运动1min时,乙、丙两车相距240m
D. 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车向东运动,丙车向西运动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图1中横坐标为时间t,纵坐标为速度v,由公式s=vt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故A错误;
B.由图1可知,甲的速度为2m/s,由图2可知,乙的速度
丙的速度
故甲、乙、丙三辆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故B正确;
C.运动1min时,乙运动的路程
丙运动的路程
乙、丙两车相距
故C错误;
D.由于,且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则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车向东运动,丙车向西运动,故D正确。
故选B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2空,每空2分,共24分)
16. 小红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在筷子上捆了些碎布做了一个活塞,用水蘸湿碎布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力吹管的上端就发出了悦耳的哨音。哨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到传来的哨声,是靠________把声音传播过来的。
【答案】 ①. 空气柱 ②. 空气
【解析】
【详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力吹管的上端时,管内气体振动发声,哨声是由空气振动发出的。
[2]声音传播需要要介质,因此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到哨声是空气传过来的。
17. 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上某处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中的“100”字样代表该处路段全程________(选填“最高时速”或“平均速度”)不超过100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到长沙最快需要用________h。
【答案】 ①. 最高时速 ②. km/h ③. 0.8
【解析】
【详解】[1][2]图中标志牌中100是指最高时速为。
[3]长沙80km指标志牌所在地到长沙的路程80km,从标志牌到长沙需要的时间为
18.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和使用秒表测时间的实验,如图1所示,物体长为_______cm。如图2所示的秒表示数为_______s。
【答案】 ①. 3.00 ②. 367
【解析】
【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s,物体的左端在2.00cm位置,右端在5.00cm位置,物体长度为
[2]秒表的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6~7之间,偏向6位置,读作6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s,则秒表读数为
19. 小明家住在高层建筑的21层,他放学回家坐电梯上楼,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电梯从1楼运行到5楼用4s,因上下乘客在5楼停了10s,接着又用16s运行到21楼,则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设每层楼高为3m)
【答案】 ①. 静止 ②. 2
【解析】
【详解】(1)电梯上升时,小明相对于电梯位置保持不变,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2)电梯从1层到达21层,实际上升了20层,电梯的路程s3m×2060m,小明从1层到达21层所用的时间t4s10s16s30s,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v2m/s.
点睛:根据题意求出电梯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电梯的平均速度.
20. 甲、乙两同学在一段平直道路上相向而行,两位同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乙的速度为_______m/s,在0到2s中,甲是在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或“变速直线运动”)。当t等于10s时,甲、乙相距3m,则当t=_______s时,甲、乙相遇。
【答案】 ①. 0.5 ②. 静止 ③. 8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乙在0到10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5m,则乙的速度
[2]由图可知, 甲在0到2s中时间内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段,甲处于静止状态。
[3]当t等于10s时,甲、乙相距3m,由图可知,此时乙的位置在5m处,则甲的位置为2m处,所以,甲在2s到10s通过的路程
则甲在2s~10s的速度
当甲、乙相遇时,甲、乙通过的路程之和等于10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三、实验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10分,共16分)
2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起来了,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样的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进行此实验,则此实验,则___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3)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逐渐变小直到不能听到声音,并由此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转换法 ②. 不能 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
【详解】(1)[1]发声的音叉难以直接看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起来了,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样的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2)[2]月球为真空状态,真空无法传声,若在月球上进行此实验,则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3)[3]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逐渐变小直到不能听到声音,说明钟罩内空气不断减小,传出的声音不断减少,当钟罩内为真空状态时,将没有声音传出,并由此可得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2. 在“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
(3)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
(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②. 右 ③. 0.3 ④. 小 ⑤. 偏大
【解析】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是测量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原理是
(2)[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让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慢一些,所以应该斜面的坡度变小一些,则此时可以只将木向右适当移动。
(3)[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车通过BC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则小车通过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15m/s,所以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
(4)[5]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计时落后,所测时间偏小,由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23题6分,24题9分,共15分)
23. 在施工中经常用到爆破技术,查阅资料可知:距离爆破点导火线600m以外的区域为安全区。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80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问:
(1)导火线燃烧完需要多久。
(2)当导火线长度不变时,点火者想跑到安全区至少需要多大的速度?
(3)如保持点火者速度为5m/s不变,为确保安全,导火线的长度至少为多少m?
【答案】(1)100s;(2)6m/s;(3)0.96m
【解析】
【详解】解:(1)由题可知,s导=80cm,v导=0.8cm/s,由公式可得,导火线燃尽所需的时间
(2)由题可知,s安=600m,导火线长度不变时,点火者想跑到安全区速度至少为
(3)如保持点火者速度为5m/s不变,则人跑到安全区所需时间
因此导火线的最少长度
s最短=v导t人1=0.8cm/s×120s=96cm=0.96m
答:(1)导火线燃烧完需要100s;
(2)当导火线长度不变时,点火者想跑到安全区至少需要6m/s的速度;
(3)如保持点火者速度为5m/s不变,为确保安全,导火线的长度至少为0.96m。
24. 一长为10m客车正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左向右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一长为281.25m的隧道(如图),隧道内距离左侧入口某处有一工人正在施工,当客车距离隧道左侧入口250m时,工人恰好发现客车,他立刻骑着身边的小电驴以某一的恒定速度在隧道内向左或向右两个方向跑,恰好都能刚好跑出隧道口,进入到开阔地带,避免在隧道内与客车相遇。(不考虑小电驴的长度)
(1)此时客车的速度为90km/h=_________m/s;
(2)则工人骑小电驴的速度为多少m/s?( )
(3)该客车在另一段高速公路上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客车运行时的速度为多少。(此时的环境为15℃的空气)( )
【答案】 ①. 25 ②. 9m/s ③. 34m/s
【解析】
【详解】(1)[1]由得
(2)[2]设工人距离左出口的距离为s,从左出口跑出隧道口,由得,客车到达左出口的时间为
工人的速度为
①
若工人从右出口跑出隧道口,由得,客车到达右出口的时间为
工人的速度为
②
由①②解得
,
(3)[3]由得,第一次鸣笛,车与悬崖的距离为
第二次鸣笛,车与悬崖的距离为
依题意得
解得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45m
tAB=3s
vAB=0.15m/s
sAC=0.90m
tAC=4.5s
vAC=0.2m/s
sBC=0.45m
tBC=_____s
vBC=_____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和实验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