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虬枝(qiú) 遏制(è) 辟邪(bì) 雕镂(lóu)
    B.天堑(qiàn) 暴晒(pù) 倒悬(xián) 映衬(yìnɡ)
    C.记载(zǎi) 卑微(bēi) 秀颀(qí) 踌躇(chú)
    D.蹒跚(mán) 倦怠(dài) 鄙视(bǐ) 洗涤(dí)
    2.下列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犊 凋谢 狼籍 潜滋暗长B.隧道 丘壑 吆喝 慷概激昂
    C.挑衅 消毁 上溯 重峦叠嶂D.赋闲 琐屑 蔓延 恹恹欲睡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字的确写得好,笔力遒劲,是颜真卿体。
    B.他凭着造化的妙手,做出络绎不绝的新鲜玩意来,令人叹服。
    C.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的这篇文章,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D.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滚滚的人流几乎要把狭小的街道挤破。
    4.请写出以下句子的主干。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二、文言诗文阅读(26分)
    (一)(10分)
    5.默写
    (1)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微动涟漪, 。(欧阳修《采桑子》)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富贵不能淫》中点明景春心中大丈夫形象的语句是: ,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画卷的诗句是: , 。
    (二)(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本诗的体裁是 ,作者自号“ ”。
    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
    C.颈联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而一场烧了三个月的大火是阻断家书的原因。
    D.尾联用“搔更短”和“不胜簪”表现诗人的苍老之态,可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
    (三)(12分)
    对比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8.【甲】文选自 家经典著作《 》一书。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卒得反国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11.【甲】文论证了(1)“ ”的道理,【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证明了【甲】文中(2)“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3) (用自己的话回答)。【甲】【乙】两文都谈到了(4) 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填一个字)。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①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木结构组成的,外观上明显地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其中屋顶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重点。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之美。
    ②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例如,天坛祈年殿就有三层台基,总高达6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衬托着上部以蓝绿色调为主的殿宇,使之更显壮丽恢弘。
    ③屋身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为木结构梁架组成,木质结构通常由榫卯连结,榫卯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保证房屋的坚固。外墙与隔墙只不过是起保护作用,因此中国俗语中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因为承重构件是木柱和梁架,而不是墙,这和现代结构中的框架原理颇为相似。建筑正面所排列的柱子形成一些“开间”,两侧的柱子排列则组成了建筑的“进深”,它的大小与数量根据正面开间来定。开间通常是单数,而进深为双数。艺术上为了强调中轴线与中心部位,中间的开间往往较两侧略宽,从而使单调的开间排列显出细微的变化。柱身与柱础也通过油漆与雕刻加以修饰,使建筑更加精致与美观。
    ④大型古典建筑柱顶上通常有“斗拱”,这些斗拱都是由一块块木构件组合而成,目的是为了支撑硕大的房檐,起着内外平衡、上下连接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
    ⑤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顶、悬山顶、拱顶、庑殿顶、歇山顶、重檐顶等十几种。这些屋顶的基本形式又可组合成复杂多变的屋顶组合形体,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
    ⑥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 )便于雨水排泄,( )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微微地向两侧升高,屋角部分明显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使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上升到一个高峰。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也有等级的区分,其中黄色最为高贵,重檐庑殿顶则是最高级别。屋顶上部一般都设有正脊,脊的端部大多做有脊兽或其他装饰。因此,古典建筑的屋顶不仅在艺术上没有沉重庞大的感觉,而且还成为表现建筑艺术的重要部位。你如果登上北京的景山,从北向南俯瞰故宫全景,那些高低起伏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组合,真会使你如入仙境。
    ⑦江南与华南一带私家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与北方官式古典建筑大有区别,它们不像北方那样严谨庄重,而是比较轻巧精致、色调淡雅。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分外灵动与秀丽。
    12.为第⑥段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
    A.因为 所以B.即使 也C.如果 就D.既 又
    13.第②段画线部分运用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14.第③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不能删去,理由是 。
    15.同学们研读全文后,对第④段是否需要删去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16.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之美主要表现为台基、屋深、屋顶的完美结合。
    B.中国古典建筑的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美观效果。
    C.中国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
    D.中国古典建筑中“屋项”的艺术表现力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
    (二)(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里的书匣子
    ①雪像是虚空中惊落的梨花,带着一丝羞赧,静悄悄向水墨画一般沉郁的四野撒落。我们围坐在热烘烘的土炕上,脚丫塞进奶奶暖暖的棉被窝里。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本书,就连不识字的奶奶也捧着一本。有时,她还会坐在那里细细整理被猫撕坏的书页,骨节突出的粗笨的手指那时变得十分灵活,指尖蘸点唾沫将卷起的边边角角一一捋平,像一位眉眼含情的母亲抚弄着她新生的婴儿,专注而细腻。糨糊粘好的书就放到旁边的书匣子上晾着。
    ②笨头笨脑的长方形书匣子,模样普通得有些寒碜,却是家里质地最好的一个老物件。早先家在牧区时用来装食物,它像个小小的粮仓,放在柜子高处,沉甸甸地稳着全家人的心。后来全家从偏僻的牧区搬到了镇里,匣子再也用不上了。奶奶倒出里面发霉的炒面和酥油,拎起匣子里里外外扫了一遍,那空荡荡的匣子好似呜咽了一声,躲进了柜底。
    ③被冷落的匣子重新派上用场,是因为我们的书。镇子里有一家新华书店,每每有了零钱我们就跑去买书,花布衣兜里奶奶给的硬币发出细碎清脆的声响。时间久了,我们的书需要一个“家”,而书架是不敢奢望的。有一天,奶奶灵光一现忽而就忆起了那只柏木匣子。她立马翻出来,细细拭擦了一番,又在通风处晾晒了几天,里面仔仔细细糊上一层报纸。当几本薄薄的书放进去后,那只匣子忽然就变了,像注入了灵魂一般,里里外外散发出一种朴素典雅的气质来,仿佛一位落难的公主终于回到了她的家乡,一切恰如其分,安宁美好。
    ④书匣子里端端正正盛着糨糊补过的书,占据着橱柜上最显眼的位置,也占据着我们心里紧要的那个位置。我们每天只要有空闲总会围绕在书匣子旁边,像檐下的白鸽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飞向阳光。因为匣子装着书,屋子里的气息也悄然变化着,若有似无地总能嗅到一种浅俗的日常之上的书香气,一股淡淡的,厚重而静笃的油墨香。每当闻到那书香,我们雀鸟般欢腾的心,瞬间就安静了,吵嚷声也弱下去了。
    ⑤买书的钱是奶奶从日常家用里省出来的,那些毛票硬币包在一块看不出颜色的碎花手绢里压在炕毡下,只要我们说要买书,就有求必应。那时多数孩子只有几本书,而我们很奢侈地拥有了成套的《红楼梦》《哪吒闹海》等连环画。我们读书的时候,奶奶就坐在书匣子旁边跟着看,她一个字也不识,就看图画,最喜欢《红楼梦》里黛玉葬花那一本。她认真地捧着书,一页一页仔细瞧着,口中喃喃自语。她总是忍不住地回头问我这一页的意思,又转头问姐姐那一页的意思,完全像个追着大人听故事的孩子。其实,不识字的奶奶是很会讲故事的,也很会领悟故事的内涵,甚至会自己编故事讲给我们听。
    ⑥书匣子伴着我们渐渐长大,上了初中后我们不再满足于小人书,奶奶依然支持我们买书,但碎花手绢里的毛票和硬币有时连买一本书都凑不够了。我们还会在雨雪天挤在奶奶炕上读书,不过那些书都是从同学手中借来的,有《简·爱》,有《射雕英雄传》……奶奶凑过来看我们那些插图极少、满纸黑字的书,翻一会儿又无趣地放下,她再也介入不了我们的读书世界了,无聊地坐在炕角打盹。
    ⑦日复一日,那书匣子也像有生命似的老下去了,边角被岁月啃噬得不再光润,顽皮的弟弟在上面胡乱地涂鸦,淡黄的原木悄然成暗淡的褐色。偶尔,匣子里还会蹿出丝丝缕缕腐旧的霉味,像一个患了风湿病的老人。只有当家里来了亲戚或邻家小孩的时候,奶奶会像亮宝般打开匣子,将巴掌大的小人书放到孩子们手里,看着她们胡乱翻书时,她会堆起一脸皱纹满足的微笑。
    ⑧书匣子老去,奶奶也老去了。奶奶去世后,老屋子也给卖了。收拾旧物件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书匣子。小人书倒是零零散散找到了几本,虽然破旧发黄残缺不全,但我还是收拾好,带回了自己家。直到后来女儿出生,渐渐长大,我给她买了一个大大的粉色收纳盒当书匣子,把那几本发黄的小人书也整整齐齐放进她崭新的书匣子里。女儿有时会翻出来看,每次都会奶声奶气地问,“妈妈,这是你小时候看过的书吗?是太奶奶买的吗?我好喜欢那个会讲故事的太奶奶哟!”
    ⑨我也很喜欢,可是却再也见不到了,就连那最初陪伴着我们的书匣子再也见不到了。我看到时光的小毛贼早在我们疏忽散漫时载着一车又一车的物什走远了,留给我们的只是斑驳记忆。
    17.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围绕“奶奶和书匣子”讲了哪些故事。
    (1) ,粘好的书在书匣子上晾着;
    (2)奶奶给我们钱买书,为我们改造书匣子;
    (3) ,书匣子陪伴我们成长;
    (4) , ;
    (5)奶奶去世之后, 。
    18.第④段画线句运用 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19.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②③自然段的作用。
    20.结合全文,以下对第⑨段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时间流逝,奶奶离开了我们,伴我们成长的书匣子也不知所踪。
    B.“斑驳的记忆”说明与奶奶和书匣子有关的那些记忆已经逐渐模糊。
    C.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过去那段温馨岁月的怀念。
    D.收束全文,表达了“我”对奶奶支持读书的感激和物是人非的遗憾。
    四、综合运用(6分)
    21.阅读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我通常都看见 A 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选段【二】: B 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1)以上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 的方法揭开了昆虫鲜为人知的奥秘,如选段【一】写出了A 的生活习性,选段【二】写出了B 的形态特征,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
    (2)下面是某网上书店关于《昆虫记》的宣传海报。请你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谈谈《昆虫记》是如何体现海报中所宣传的“自然之真”和“人文之暖”的。
    五、作文(50+2分)
    22.经历过才懂得
    要求:①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等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解答】本题考查字音。
    A.雕镂(lóu)——lòu;
    B.倒悬(xián)——xuán;
    D.蹒跚(mán)——pán;
    故选C。
    2.D
    【解答】本题考查字形。
    A.狼籍——狼藉;
    B.慷概激昂——慷慨激昂;
    C.消毁——销毁;
    故选D。
    3.B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遒劲:雄健有力。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用来形容新鲜玩意,是用错对象;
    C.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正确;
    D.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正确;
    故选B。
    4.回声回荡
    【解答】本题考查单句成分。
    句子“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痛苦的”“呼号的”都是主语“回声”的定语,“在我心中”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回荡”是谓语。所以句子的主干是:回声回荡。
    5. 山气日夕佳 惊起沙禽掠岸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解答】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佳、禽、诸侯、熄、帆。
    6. 律诗/五律/五言律诗 少陵野老 7.C
    【分析】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分析有误。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烽火连三月”是指战事之久,而非“一场烧了三个月的大火”。
    故选C。
    8. 儒 孟子 9. 选拔,任用 能够 10.(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1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说谄媚的话的人太多 贤臣/忠臣(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举,选拔,任用。
    (2)句意:最后得以返回国家。得,能够。
    10.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喻,知晓,明白。
    (2)内外,朝廷内外。闻,听说。过,过错。是以,因此。至,到。此,这。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甲文末段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宋昭公亡而能悟”意为: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由此可知,宋昭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然后省悟,接着改正,得以返回国家。能证明甲文中的“人恒过,然后能改”的道理。
    (3)根据乙文中的“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说谄媚的话的人太多。
    (4)根据甲文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或乙文中的“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两文都谈到了贤臣/忠臣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点拨】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12.D 13. 举例子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14.“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在文中指木质结构在一般情况下由榫卯连结,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就变成木质结构全都由榫卯连结,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5.示例一:不能去掉。“斗拱”连接屋身和屋顶,起着内外平衡的作用,此段在结构上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示例二:可以去掉。此文介绍的是台基、屋身、屋顶,介绍“斗拱”与文章内容无关,显得多余。 16.C
    【分析】12.本题考关联词语的运用。
    A.表示因果关系;
    B.表示让步关系(或假设关系);
    C.表示条件关系;
    D.表示并列关系;
    根据第⑥段“便于雨水排泄”与“有利于日照与通风”两句属于并列关系,应使用“既 ……又……”。
    故选D。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第②段画线部分“例如,天坛祈年殿就有三层台基,总高达6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衬托着上部以蓝绿色调为主的殿宇,使之更显壮丽恢弘”中的“例如”一词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三层台基”“高达6米”“三层汉白玉圆台”等数字提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第②段“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可知,这里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的观点,显得具有说服力。
    1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的意义及语境义。
    第③段“一般为木结构梁架组成,木质结构通常由榫卯连结,榫卯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保证房屋的坚固”中加点词语“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木质结构由榫卯连结,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有一些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如果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木质结构都是榫卯连结,这样就不符合原意。故“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不能删去。
    15.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删去或不能删去均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理由充分即可。
    第④段“大型古典建筑柱顶上通常有‘斗拱’,这些斗拱都是由一块块木构件组合而成,目的是为了支撑硕大的房檐,起着内外平衡、上下连接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介绍了古建筑顶上的“斗供”,强调“斗供”的作用是连接屋身和屋顶,第③段介绍“屋身”,第⑤段开始介绍屋顶,第④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这些方面考虑,第④段不能删去。
    本文介绍的内容是台基、屋身、屋顶等,介绍“斗拱”与这些内容无关,显得有点多余,从这个角度考虑,第④段可以删去。
    示例:不能删去。内容上强调“斗拱”连接屋身和屋顶,起着内外平衡的作用,此段在结构上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不正确。根据⑥段“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微微地向两侧升高,屋角部分明显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可知,中国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而非全部;只有“歇山顶与庑殿顶”才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也非“全部”。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17. 奶奶在土炕上补书 奶奶坐在书匣子旁读书 奶奶把小人书拿给小孩看 亮宝般打开匣子 书匣子也不知所踪了 18. 比喻 将围绕在书匣子旁的我和姐姐比成飞向阳光的白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围着书匣子时的欢腾,表达了我们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19.运用了插叙,记叙了书匣子原来的用途及奶奶如何改造书匣子的过程,补充交代了书匣子的来历,表现出奶奶对我们读书的支持/重视和对我们的疼爱。 20.B
    【分析】17.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题干提示“粘好的书在书匣子上晾着”,找到第①段“有时,她还会坐在那里细细整理被猫撕坏的书页,骨节突出的粗笨的手指那时变得十分灵活,指尖蘸点唾沫将卷起的边边角角一一捋平,像一位眉眼含情的母亲抚弄着她新生的婴儿,专注而细腻。糨糊粘好的书就放到旁边的书匣子上晾着”,可知①处可概括为:奶奶在土炕上补书;
    根据题干提示“奶奶给我们钱买书,为我们改造书匣子”,找到第③段“奶奶灵光一现忽而就忆起了那只柏木匣子。她立马翻出来,细细拭擦了一番,又在通风处晾晒了几天,里面仔仔细细糊上一层报纸”、第⑤段“买书的钱是奶奶从日常家用里省出来的,那些毛票硬币包在一块看不出颜色的碎花手绢里压在炕毡下,只要我们说要买书,就有求必应”,可知②处从第⑤段以后概括;
    根据题干提示“书匣子陪伴我们成长”,找到第⑥段“书匣子伴着我们渐渐长大”,根据第⑤段“我们读书的时候,奶奶就坐在书匣子旁边跟着看,她一个字也不识,就看图画,最喜欢《红楼梦》里黛玉葬花那一本。她认真地捧着书,一页一页仔细瞧着,口中喃喃自语”,可知②处可概括为:奶奶坐在书匣子旁读书;
    根据题干提示“奶奶去世之后”,找到第⑧段“书匣子老去,奶奶也老去了。奶奶去世后”,可知③④处从⑥⑦段概括,根据第⑦段“只有当家里来了亲戚或邻家小孩的时候,奶奶会像亮宝般打开匣子,将巴掌大的小人书放到孩子们手里,看着她们胡乱翻书时,她会堆起一脸皱纹满足的微笑”,可概括③④处分别为:奶奶把小人书拿给小孩看,亮宝般打开匣子;
    根据题干提示“奶奶去世之后”,找到第⑧段“奶奶去世后,老屋子也给卖了。收拾旧物件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书匣子”,可概括⑤处为:书匣子也不知所踪了。
    18.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从“我们每天只要有空闲总会围绕在书匣子旁边,像檐下的白鸽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飞向阳光”,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围绕在书匣子旁的我们比成“清晨檐下飞向阳光的白鸽”,结合“檐下的白鸽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飞向阳光”,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围着书匣子时的欢腾。结合第④段“书匣子里端端正正盛着糨糊补过的书,占据着橱柜上最显眼的位置,也占据着我们心里紧要的那个位置”,可知表达了我们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19.本题考查分析记叙顺序及作用。
    文章第②段“早先家在牧区时用来装食物,它像个小小的粮仓,放在柜子高处,沉甸甸地稳着全家人的心”,交代了书匣子原来的用途;第③段“有一天,奶奶灵光一现忽而就忆起了那只柏木匣子。她立马翻出来,细细拭擦了一番,又在通风处晾晒了几天,里面仔仔细细糊上一层报纸。当几本薄薄的书放进去后,那只匣子忽然就变了,像注入了灵魂一般,里里外外散发出一种朴素典雅的气质来,仿佛一位落难的公主终于回到了她的家乡,一切恰如其分,安宁美好”,记叙了奶奶为“我们”改造书匣子的过程,补充交代了书匣子的来历,表现出奶奶对“我们”读书的支持与重视,对“我们”的疼爱;结合第①段“我们围坐在热烘烘的土炕上,脚丫塞进奶奶暖暖的棉被窝里。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本书,就连不识字的奶奶也捧着一本。有时,她还会坐在那里细细整理被猫撕坏的书页,骨节突出的粗笨的手指那时变得十分灵活,指尖蘸点唾沫将卷起的边边角角一一捋平,像一位眉眼含情的母亲抚弄着她新生的婴儿,专注而细腻。糨糊粘好的书就放到旁边的书匣子上晾着”,可知本文②③段是插叙,插叙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避免平铺直叙。
    2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B.结合第⑧段“书匣子老去,奶奶也老去了。奶奶去世后,老屋子也给卖了。收拾旧物件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书匣子”、第⑨段“我也很喜欢,可是却再也见不到了,就连那最初陪伴着我们的书匣子再也见不到了”,可知“留给我们的只是斑驳记忆”一句写的是“我”还始终记得奶奶给“我们”买书,与“我们”一起读书的日子。所以“‘斑驳的记忆’说明与奶奶和书匣子有关的那些记忆已经逐渐模糊”的理解不正确;
    故选B。
    21.(1) 实验 蝉 萤火虫
    (2)答案示例:为了揭开昆虫的奥秘,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期追踪观察昆虫,反复推理,严密求证,体现了“自然之真”。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如《蝉》一文中,他多次以“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来称呼蝉,他赞美、敬畏生命的情怀让《昆虫记》这本科普巨著也充满了“人文之暖”。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
    第一空:法布尔在他的研究中不仅仅依赖于野外观察,还结合了实验的方法。他通过控制变量、模拟环境等手段,在实验室里对昆虫的行为和生理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使得他能够更精确地观察昆虫的反应,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例如,他可能会通过实验来观察蝉在不同环境下的鸣叫频率、声音变化等,或者观察萤火虫发光机制的具体过程。这些实验数据为他的著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增加了其科学性和可信度。此空应填“实验”。
    第二空:选段【一】中描述的昆虫具有在梧桐树上吸食树汁、黄昏时沿树枝寻找温暖地方,以及在饮水或行动时持续鸣叫等特征。这些特征符合蝉的生活习性。蝉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昆虫,以其高亢的鸣叫声和吸食树汁的习性而著称。它们在夏季黄昏时活动频繁,经常在树上吸食树汁以获取营养。同时,蝉还是一种会鸣叫的昆虫,其鸣叫声在夏季傍晚尤为明显。此空应填“蝉”。
    第三空:选段【二】中描述的昆虫具有肚子顶端发出微弱光亮、在夏夜草丛中游荡等特征。这些特征符合萤火虫的形态特征。萤火虫是一种能够在腹部发出光亮的昆虫,这种光亮是由于它们体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在夜晚,萤火虫会在草丛或其他地方飞行或爬行,发出微弱的光芒。这种独特的发光现象使得萤火虫在夜间非常显眼,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的主角。此空应填“萤火虫”。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开放性回答。题目要求结合《昆虫记》的具体内容,谈谈该书是如何体现海报中所宣传的“自然之真”和“人文之暖”的。这要求我们对《昆虫记》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从中找出体现“自然之真”和“人文之暖”的具体例子。
    示例:
    (1)《昆虫记》体现“自然之真”的部分,在于法布尔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他详细地描述了昆虫的生活,如螳螂的捕食方式、食物种类,松毛虫的绕圈子行为等,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和深入探索。这种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就是“自然之真”的体现。
    (2)《昆虫记》体现“人文之暖”的部分,则在于法布尔对昆虫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不仅在描述昆虫时充满人文关怀,更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例如,他多次以“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等称呼昆虫,显示出他对生命的深厚情感。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就是“人文之暖”的体现。
    22.例文:
    经历过才懂得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
    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只属于它自己。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忘记昨天、明天、后天,忘记自己,忘记一切!
    入冬后的不久,我已淡忘了那一粒被我固执埋没的种子。直到春天的那一抹绿意悄悄爬上枝头,爸爸催我去浇水。浇水?我一脸迷惘。爸爸笑着说:“你去年秋天不是种了一粒种子吗?是该浇水了。”我终于记起了深秋的那一幕。
    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诉我种子发芽了!对于父亲的话我毫无反应。爸爸拉我出门,我跟在他身后,懒懒地挪动着脚步。站定后,我真的看到一株嫩绿的幼苗在风中冲我微笑。
    我是想微笑的,可我的眼眶终于没有囚住沸腾的泪水。望着身边的爸爸,我哭了,彻底地哭了。
    他并不知道,那粒种子是从煮熟的玉米上掰下来的,并不可能发芽!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只有经历过,才懂得:幸福的世界真好!
    【解答】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是“经历过才懂得”,“经历过”此处是做过,实践过的意思,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经历过”平淡的词语背后隐含着深沉的情感。“懂得”是明白、理解之意,“才”字表示是一种顿悟。如果说,“经历过”立足于事实,那么“才懂得”就立足于思考,催我们奋进,促进我们成长。综合上述分析,本题可理解为经历了什么事情,理解或懂得了什么道理。立意需根据“经历过”的事情中包含的道理来确定,如经历过艰难地爬黄山,我懂得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最终的成就。立意应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写作时,我们可以写“经历过”的是真实存在的路,例如艰难的山路、田野的小路、平坦的大路,参观游览的路等等,正是因为“经历过”才懂得这一路多么不容易,或者才懂得这一路风景是多么迷人。也可以写过抽象的“路”,取其比喻义,写一段日子,一段生活,一段人生不平凡的经历,例如童真的梦想,青春的迷惘,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楚等等,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才会懂得某个道理,或者才会体会到某种感觉等等。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真情实感,都要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感悟出人生的真谛。总之,要将自己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形象生动地写出来。只有这样,主题才会深刻鲜明,情感才会真挚感人。

    相关试卷

    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0页,5厘米,高6厘米,通体髹黑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