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五 大题突破(一) 热化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综合分析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讲义
展开1.(2023·全国甲卷,28)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备甲醇是一种原子利用率高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3O2(g)===2O3(g) K1 ΔH1=+285 kJ·ml-1②2CH4(g)+O2(g)===2CH3OH(l) K2 ΔH2=-329 kJ·ml-1反应③CH4(g)+O3(g)===CH3OH(l)+O2(g)的ΔH3=________kJ·ml-1,平衡常数K3=_______________(用K1、K2表示)。
(2)电喷雾电离等方法得到的M+(Fe+、C+、Ni+等)与O3反应可得MO+。MO+与CH4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分别在300 K和310 K下(其他反应条件相同)进行反应MO++CH4===M++CH3OH,结果如图所示。图中300 K的曲线是______(填“a”或“b”)。300 K、60 s时M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纵坐标表示 ,则同一时间
内,b曲线生成M+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曲线的小,证明化学反应速率慢,又因同一条件下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300 K条件下的反应;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图像可知,300 K、60 s时
系式可求出c(M+)=(100.1-1)c(MO+),
(3)MO+分别与CH4、CD4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CH4示例)。(ⅰ)步骤Ⅰ和Ⅱ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____(填“Ⅰ”或“Ⅱ”)。
步骤Ⅰ涉及的是碳氢键的断裂和氢氧键的形成,步骤Ⅱ中涉及碳氧键形成,所以符合题意的是步骤Ⅰ。
(ⅱ)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____(填“c”或“d”)。
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此时正反应活化能会增大,根据图示可知,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c。
(ⅲ)MO+与CH2D2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CH2DOD_______CHD2OH(填“>” “<”或“=”)。若MO+与CHD3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_____种。
由(ⅱ)中可知,CH2D2中C—H键比C—D键更易断裂,CHD2OH更易生成,产量更大。根据反应机理可知,若MO+与CHD3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可能为CHD2OD或CD3OH,共2种。
2.(2023·湖北,19)纳米碗C40H10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C40H10可以由C40H20分子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C40H20(g) C40H18(g)+H2(g)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40Hx中的碳氢键和碳碳键的键能分别为431.0 kJ·ml-1和298.0 kJ·ml-1,H—H键能为436.0 kJ·ml-1。估算C40H20(g) C40H18(g)+H2(g)的ΔH=_______ kJ·ml-1。
由C40H20和C40H18的结构和反应历程可以看出,C40H20中断裂了2根碳氢键,C40H18形成了1根碳碳键,所以C40H20(g) C40H18(g)+H2(g)的ΔH=(431×2-298-436) kJ·ml-1=+128 kJ·ml-1。
(2)图示历程包含_____个基元反应,其中速率最慢的是第____个。
(3)C40H10纳米碗中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
由C40H20的结构分析,可知其中含有1个五元环,10个六元环,每脱两个氢形成一个五元环,则C40H10总共含有6个五元环,10个六元环。
(4)1 200 K时,假定体系内只有反应C40H12(g) C40H10(g)+H2(g)发生,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p0(即C40H12的初始压强),平衡转化率为α,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设起始量为1 ml,则根据信息列出三段式为: C40H12(g) C40H10(g)+H2(g)起始量/ml 1 0 0变化量/ml α α α平衡量/ml 1-α α α
(5) C40H18(g)+H·(g)及 C40H10(g)+H·(g)反应的ln K(K为平衡常数)随温度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本实验条件下,ln K=- +c(R为理想气体常数,c为截距)。图中两条线几乎平行,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过程中,断裂和形成的化学键相同
图中两条线几乎平行,说明斜率几乎相等,根据ln K=- +c(R为理想气体常数,c为截距)可知,斜率相等,则说明焓变相等,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断裂和形成的化学键相同。
(6)下列措施既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增大生成C40H10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标号)。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由反应历程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反应正向进行,提高了平衡转化率,反应速率也加快,a符合题意;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正向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反应逆向进行,降低了平衡转化率,b不符合题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c不符合题意。
3.(2023·山东,20)一定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CO+H2O CO2+H2的中间产物是HCOOH。为探究该反应过程,研究HCOOH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Ⅰ.HCOOH CO+H2O(快)Ⅱ.HCOOH CO2+H2(慢)研究发现,在反应Ⅰ、Ⅱ中,H+仅对反应Ⅰ有催化加速作用;反应Ⅰ速率远大于反应Ⅱ,近似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忽略水的电离,其浓度视为常数。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条件下,反应Ⅰ、Ⅱ的焓变分别为ΔH1、ΔH2,则该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__(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反应Ⅰ=水气变换反应,故水气变换反应的焓变ΔH=ΔH2-ΔH1。
(2)反应Ⅰ正反应速率方程为v=kc(H+)·c(HCOOH),k为反应速率常数。T1温度下,HCOOH电离平衡常数为Ka,当HCOOH平衡浓度为x ml·L-1时,H+浓度为______ ml·L-1,此时反应Ⅰ正反应速率v=_______ ml·L-1·h-1(用含Ka、x和k的代数式表示)。
T1温度时,HCOOH建立电离平衡:HCOOH HCOO-+H+
(3)T3温度下,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1.0 ml·L-1 HCOOH水溶液,使HCOOH分解,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含碳物种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t1时刻测得CO、CO2的浓度分别为0.70 ml·L-1、0.16 ml·L-1,反
应Ⅱ达平衡时,测得H2的浓度为y ml·L-1。体系达平衡后 =___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______。
相同条件下,若反应起始时溶液中同时还含有0.10 ml·L-1盐酸,则图示点a、b、c、d中,CO新的浓度峰值点可能是_______(填标号)。与不含盐酸相比,CO达浓度峰值时,CO2浓度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的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t1时刻,c(CO)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反应Ⅰ达平衡状态。此时 HCOOH CO+H2Ot1时刻转化浓度/(ml·L-1) 0.70 0.70 HCOOH CO2+H2t1时刻转化浓度/(ml·L-1) 0.16 0.16 0.16
t1时刻→反应Ⅱ达平衡过程, HCOOH CO+H2O
HCOOH CO2+H2
加入0.1 ml·L-1盐酸后,H+对反应Ⅰ起催化作用,加快反应Ⅰ的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故CO浓度峰值提前,由于时间缩短,反应Ⅱ消耗的HCOOH减小,体系中HCOOH浓度增大,导致CO浓度大于t1时刻的峰值,故c(CO)最有可能在a处达到峰值。
该综合题主要考查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主干理论知识,主要命题点有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与计算、反应条件的分析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试题常以填空、读图、作图、计算等形式呈现。试题一般以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质为背景材料命制组合题,各小题之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科内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在近几年的相关考题中,对单一因素影响的考查已经越来越少了,主要以“多因素影响”出现,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实际情景(场景)为背景,更能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元化、多方位和多层次的。
(一)2023真题回访1.(2023·广东,19)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某有机物R能与Fe2+形成橙红色的配离子[FeR3]2+,该配离子可被HNO3氧化成淡蓝色的配离子[FeR3]3+。①基态Fe2+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R3]2++3H+ ______+2[FeR3]3++H2O。
(2)某研究小组对(1)中②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用浓度分别为2.0 ml·L-1、2.5 ml·L-1、3.0 ml·L-1的HNO3溶液进行了三组实验,得到c([FeR3]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c(HNO3)=3.0 ml·L-1时,在0~1 min内,[FeR3]2+的平均消耗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10-5ml·L-1·min-1
浓度分别为2.0 ml·L-1、2.5 ml·L-1、3.0 ml·L-1的HNO3溶液,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据此可知三者对应的曲线分别为Ⅰ、Ⅱ、Ⅲ;c(HNO3)=3.0 ml·L-1时,在0~1 min
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
B.[FeR3]2+平衡转化率:αⅢ>αⅡ>αⅠC.三组实验中,反应速率都随反应进程一直减小D.体系由橙红色转变为淡蓝色所需时间:tⅢ>tⅡ>tⅠ
HNO3浓度增加,[FeR3]2+转化率增加,故αⅢ>αⅡ>αⅠ,B正确;三组实验反应速率都是前期速率增加,后期速率减小,C错误;硝酸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体系由橙红色转变为淡蓝色所需时间越短,故tⅢ
注 核磁共振氢谱中相对峰面积S之比等于吸收峰对应H的原子数目之比;“<0.01”表示未检测到。
答案 c0(M)=0.51×c0(L)=5.1×10-6 ml·L-1,c平(ML)=c平(L)=0.40c0(L)=4.0×10-6 ml·L-1,由L守恒可知
2.(2023·辽宁,18)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我国古籍记载了硫酸的制备方法——“炼石胆(CuSO4·5H2O)取精华法”。借助现代仪器分析,该制备过程中CuSO4·5H2O分解的TG曲线(热重)及DSC曲线(反映体系热量变化情况,数值已省略)如图1所示。700 ℃左右有两个吸热峰,则此时分解生成的氧化物有SO2、_______和_____ (填化学式)。
由图可知,起始时有2.5 mg CuSO4·5H2O,其物质的量是0.01 mml,所含结晶水的质量为0.9 mg,则固体质量剩余1.6 mg时所得固体为CuSO4,加热过程中Cu元
素的质量不变,则固体质量剩余0.8 mg时所得的固体是CuO,结合题图DSC曲线有两个吸热峰可知,700 ℃发生的反应为CuSO4―→ CuO+SO3、SO3→SO2+O2,则生成的氧化物除SO2外,还有CuO、SO3。
(2)铅室法使用了大容积铅室制备硫酸(76%以下),副产物为亚硝基硫酸,主要反应如下:NO2+SO2+H2O===NO+H2SO42NO+O2===2NO2ⅰ.上述过程中NO2的作用为__________。
根据所给的反应方程式,NO2在反应过程中先消耗再生成,说明NO2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ⅱ.为了适应化工生产的需求,铅室法最终被接触法所代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铅室法制得的产品中存在亚硝基硫酸杂质,生产过程中需使用有毒的氮氧化物
(3)接触法制硫酸的关键反应为SO2的催化氧化:SO2(g)+ O2(g) SO3(g) ΔH=-98.9 kJ·ml-1ⅰ.为寻求固定投料比下不同反应阶段的最佳生产温度,绘制相应转化率(α)下反应速率(数值已略去)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b.α=0.88的曲线代表平衡转化率c.α越大,反应速率最大值对应温度越低d.可根据不同α下的最大速率,选择最佳生产温度
根据不同转化率下的反应速率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先加快后减慢,a错误;随着转化率的增大,最大反应速率不断减
小,最大反应速率出现的温度也逐渐降低,c正确;
ⅱ.为提高钒催化剂的综合性能,我国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改良。不同催化剂下,温度和转化率关系如图3所示,催化性能最佳的是_____(填标号)。
ⅲ.设O2的平衡分压为p,SO2的平衡转化率为αe,用含p和αe的代数式表示上述催化氧化反应的Kp=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利用分压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反应的平衡常数Kp= ;设SO2初始量为m,则平衡时n(SO2)=m-m·αe=m(1-αe),n(SO3)=m·αe,Kp= 。
(二)模拟预测3.(2023·辽宁抚顺普通高中高三模拟)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因此,研发二氧化碳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研究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反应①:2NH3(g)+CO2(g) NH2COONH4(s) ΔHl=-159.5 kJ·ml-1反应②:NH2COONH4(s) CO(NH2)2(s)+H2O(g) ΔH2总反应③:2NH3(g)+CO2(g) CO(NH2)2(s)+H2O(g) ΔH3=-87.0 kJ·ml-1反应②的ΔH2=________ kJ·ml-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得总反应③:2NH3(g)+CO2(g)CO(NH2)2(s)+H2O(g),ΔH3=ΔH1+ΔH2,即ΔH2=ΔH3-ΔH1=-87.0 kJ·ml-1-(-159.5 kJ·ml-1)=+72.5 kJ·ml-1。
(2)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可以制取甲醇,CO2(g)+3H2(g) CH3OH(g)+H2O(g),一定条件下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l CO2和3 m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Ⅰ、反应Ⅱ与反应Ⅲ,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①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Ⅰ”“反应Ⅱ”或“反应Ⅲ”)。
根据图像分析,相同温度下,CO2转化率最高的为反应Ⅰ,故其催化效果最好。
②一定温度下,下列不能说明上述反应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填字母)。A.CO2的质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反应中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C.3v正(CO2)=v逆(H2)D.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E.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O2的质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即反应体系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起始时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化中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为1∶3,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可知3v正(CO2)=v正(H2),则当3v正(CO2)=v逆(H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不合题意;
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故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一直发生改变,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合题意;
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即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符合题意。
③若反应Ⅲ在a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点CO2转化率高于b点和c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点所在温度高,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低于a点;b点所在温度低,反应速率慢,相同时间内反应未达到平衡,转化率低于a点
④c点时总压强为0.1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 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计算结果用最简分式表示)。
4.(2023·济南高三一模)环氧丙醇(GLD)常用作树脂改性剂。在液相有机体系中,可通过碳酸二甲酯(DMC)和丙三醇(GL)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反应Ⅰ: ΔH1<0反应 Ⅱ: ΔH2>0反应 Ⅲ: +2CH3OH(l)+CO2(g) ΔH3<0
已知:①敞口容器可看成恒压装置,体系压强在反应过程中与大气压(1×105 Pa)相等;②反应中产生的CO2物质的量相对于空气中很少,故可忽略不计,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0.04%;③气体和液体共存于同一体系,如在溶剂E中发生的反应A(l)+B(g) D(l),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可表示为K= (p为气体分压,x为液相体系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xA+xD+xE=1)。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Ⅱ、Ⅲ 的焓变ΔH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表示反应Ⅰ的焓变曲线为_____(填“a”“b”或“c”);反应Ⅱ在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下可自发进行。
根据盖斯定律,Ⅰ+Ⅱ=Ⅲ,即ΔH1+ΔH2=ΔH3,因为ΔH1<0、ΔH2>0、ΔH3<0,结合题图可知,同温时,曲线b对应的焓变数据为曲线a、c对应之和,所以曲线a代表反应Ⅱ,曲线b代表反应
Ⅲ,曲线c代表反应Ⅰ。反应Ⅱ为ΔH>0,ΔS>0,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ΔH-TΔS<0,所以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2)为研究上述反应的平衡关系,向敞口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l DMC和1.0 ml GL,控制温度为T3 ℃。平衡时,测得液相体系中GLD的物质的量分数xGLD=10%,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2=40 Pa,平衡时GLD的产率=______%,体系放出热量=______ kJ,反应Ⅰ各组分以液相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1=_____。同温下,向上述体系中注入惰性四氯化碳稀释,重新达到平衡时,GLD的产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令 =R,由题意可知K2=
=40 Pa,由已知②可得,p(CO2)=1×105 Pa×0.04%=40 Pa,代入上式,
即平衡时GLD与R的物质的量相等;设平衡时GLD和R的物质的量为x,则转化的DMC、GL的物质的量均为2x,剩余的DMC、GL物质的量分别为(1-2x),生成的CH3OH的物质的量为4x,平衡时液相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为(1-2x)+(1-2x)+4x+x+x=2+2x,
由(1)分析可知,曲线c代表反应Ⅰ,反应放热11.80 kJ·ml-1×0.5 ml=5.9 kJ,曲线a代表反应Ⅱ,反应吸热8.88 kJ·ml-1×0.25 ml=2.22 kJ,则体系放出热量=5.9 kJ-2.22 kJ=3.68 kJ。
同温下,加入惰性四氯化碳稀释,反应物和产物浓度均降低,则反应向总物质的量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GLD的产率将增大。
(3)以W表示体系中加入CCl4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实验测定W不同时,DMC的平衡转化率和GLD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纵坐标表示GLD平衡产率的是图_____ (填“甲”或“乙”);W最大的是________(填“W1”“W2”或“W3”)。图丙为在不同催化剂下反应相同时间,DMC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丙上的______(填字母)点可能是甲、乙两图像所测绘时选取的位置。
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Ⅰ逆向移动,而反应Ⅱ正向移动,DMC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因此图甲表示DMC的平衡转化率,图乙表示GLD的平衡产率;由(2)分析可知,同温下,加入惰性四氯化碳稀释,GLD的产率增大,即W越大,GLD的产率增大,由图可知,
W最大的是W1;甲、乙两图像所测绘时选取的位置均为平衡状态,而图丙中,DMC的转化率达到最大时,才达到平衡状态,后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a、c没有达到平衡状态,b、d处于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专题六 大题突破(二) 化工流程题的综合分析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六 大题突破(二) 化工流程题的综合分析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讲义,文件包含专题六大题突破二化工流程题的综合分析pptx、专题六大题突破二化工流程题的综合分析教师版docx、专题六大题突破二化工流程题的综合分析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五 选择题专攻 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五 选择题专攻 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讲义,文件包含专题五选择题专攻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pptx、专题五选择题专攻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师版docx、专题五选择题专攻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五 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主观题突破 3.平衡体系中的有关计算 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五 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主观题突破 3.平衡体系中的有关计算 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题演练,-甲基-2-丁烯,逆向移动,∶10,温度压强,考向预测,反应温度,TE=TG,KE=KG=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