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59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60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60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609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613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616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619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1-170857338623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0-17085733748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0-17085733749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0-17085733750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2-17085733891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2-17085733891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80537/2-1708573389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讲义
展开这是一份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讲义,文件包含第一篇主题四专题十一命题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x、第一篇主题四专题十一命题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版docx、第一篇主题四专题十一命题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代谢类型及营养物质的获取
遗传(基因)多样性⑧___________生态系统多样性
营养结构: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___
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中物质合成分解与能量转化关系
⑥_______稳定性⑦_______稳定性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自生原理循环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中物种设置、物质、能量投入等
⑨_____保护⑩_____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治保护
具有⑤____________
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干扰过多
破坏、干扰 污染
⑪______________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3.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1)能量流动的模型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4.碳循环各环节之间的关联
5.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
1.(2023·全国甲,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C错误。
2.(2023·山东,13)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 J/(m2·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 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 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 解者
由题意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即90×105 J/(m2·a)+42×105 J/(m2·a)=132×105 J/(m2·a),A错误;表格中没有显示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有多少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B错误;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3.5×105 J/(m2·a),初级消费者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3×105 J/(m2·a),因此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10.5×105 J/(m2·a),C正确;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70.5×105 J/(m2·a),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该能量由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错误。
3.(2021·江苏,15改编)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 是该系统中的分解者之一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 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 生产原料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图观察可知,赤松茸接种在以秸秆发酵的栽培基料上,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
统,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能量,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1)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2023·广东,13)( )
提示: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同时又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2)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2021·北京,11)( )
提示: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提示:微生物中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4)某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020·江苏,24)( )
(5)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经典高考题)( )
(3)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020·江苏,15)( )
提示: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6)(2022·湖北,20节选)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代表 ;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
(7)(2023·新课标,33节选)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由题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碳元素在乙(消费者)和丙(分解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
2.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流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生物及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B.丁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四级消费者C.此生态系统中的乙和丙具有种间竞争关系D.若丁增重M千克,则至少需要戊1 000M千克
表中生物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分析题表可知,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则可推测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根据食物网可知,丁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是组成成分中的三级消费者,B错误;
此生态系统中的乙和丙都捕食戊,具有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若丁增重M千克,由“至少需要戊多少千克”可知,传递效率需根据20%进行计算,故至少需要戊=M÷20%÷20%÷20%=125M(千克),D错误。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3.(2023·四平高三模拟)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闻着稻花香、听着蛙叫声,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现流行水稻田养青蛙,青蛙成了稻田的“植保卫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稻花香和蛙声都属于物理信息B.蛙肥还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与森林相比,稻田营养结构简单,更稳定D.蛙通过捕食昆虫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稻花香属于化学信息,蛙声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蛙肥还田,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不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错误;与森林相比,稻田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低,C错误。
4.(2023·如皋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Ⅰ固定的太阳能B.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缺少分解者C.Ⅱ中能量的去向除了图中所示外,还有呼吸散失的 热能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 级递减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但能量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D错误。
5.(2023·南京高三模拟)如图是某地推广的“稻—鳖—鱼—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示意图,最终实现全程化肥、农药零投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农业生态系统B.该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 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C.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该系统内物质自给自足,所以实现化肥、农药零投入
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有生物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环境,A正确;该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所以实现化肥、农药零投入,D错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篇 主题六 专题(十四) 命题点1 教材基础实验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讲义,文件包含第一篇主题六专题十四命题点1教材基础实验pptx、第一篇主题六专题十四命题点1教材基础实验教师版docx、第一篇主题六专题十四命题点1教材基础实验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篇 主题五 专题(十三) 命题点1 细胞工程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讲义,文件包含第一篇主题五专题十三命题点1细胞工程pptx、第一篇主题五专题十三命题点1细胞工程教师版docx、第一篇主题五专题十三命题点1细胞工程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篇 主题五 专题(十二) 命题点1 传统发酵技术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讲义,文件包含第一篇主题五专题十二命题点1传统发酵技术pptx、第一篇主题五专题十二命题点1传统发酵技术教师版docx、第一篇主题五专题十二命题点1传统发酵技术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