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07,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白牙市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作业物理试题

    07,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白牙市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作业物理试题第1页
    07,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白牙市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作业物理试题第2页
    07,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白牙市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作业物理试题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7,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白牙市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作业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7,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白牙市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作业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10 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1、 12 题为双选题, 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选对但少选得 2 分, 错选得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以下的估测数据,其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B. 使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为37℃
    C. 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D.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km/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A不符合题意;
    B.使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为26℃,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步行速度约为4km/h,合1.1m/s,故C符合题意;
    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 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 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 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古筝时是由琴弦振动发声的,故A正确;
    B.敲锣力越大,锣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箫声与鼓声发声的材料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下,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3.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吸热过程
    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固过程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熔化吸热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升华形成的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汽化形成的
    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焦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华的,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
    故选D
    5. “愚溪眺雪”是永州八景之一,愚溪桥在水中的倒影清晰美丽。关于愚溪桥在水中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 光的色散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D. 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所示的是微信启动页,它是由我国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照片合成的,它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人眼也能看得见红外线
    B. 图中人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 8m/s
    D. 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我们人眼不能看得,故A错误;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 3×10 8m/s。故C正确;
    D.地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7. 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升高,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由图可知,AD图像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C图像中水温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综上所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
    C. 图丙中的小孩叉鱼时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 图丁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故B正确;
    C.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小孩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C错误;
    D.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9. 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 )
    A. ACB. ABC. ADD. AE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线SA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位置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由图可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过交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刘和他的小伙伴从下午16:00出发去爬岳麓山。途径三个不同的路段,是一段上坡路,然后是一段平直的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段路都可以视为匀速直线运动且路程相等。小刘在三段路上的速度之比为1∶2∶3。小刘在20:00刚好到达终点,那么在18:00时他行进在( )
    A. 上坡路段B. 平直路段
    C. 下坡路段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知,在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已知小刘途径的三个不同的路段路程相同,且速度之比为1∶2∶3,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由此可知走上坡路所用时间超过了全程时间的一半,18:00位于16:00和20:00的正中间时刻,此时他行进在上坡路段。
    故选A。
    11. 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B. 由图像得,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9∶4
    C. 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图示知,甲车2小时通过的路程为180km,而乙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km,甲车2小时通过的路程,乙车3小时尚未到达,故A错误;
    B.甲、乙两车的速度
    所以两车的速度之比
    v甲∶v乙=90km/h∶40km/h=9∶4
    故B正确;
    C.两车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后退,向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像知,两车的s-t图线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故D正确。
    故选BD。
    12.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0cm
    B. 当u=6cm时,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把物体从6cm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当u=15cm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工作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示知,当物距等于像距为10cm时,成倒立等大像,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焦距
    故A错误;
    B.当u=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物距从6cm移动到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正确;
    D.物距为15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C。
    二、填空题(本题共小题,11空,每空2分,共22分)
    13. 2023年6月2日,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6月3日21时29分神舟十五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在飞船远离空间站的过程中,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___________的。
    【答案】运动
    【解析】
    【详解】飞船远离空间站时,飞船相对空间站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4. 图示的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1.60 ②. 1mm
    【解析】
    【详解】[1][2]由图示知,刻度尺1cm中分为10小格,每小格为0.1cm,其分度值为0.1cm=1mm。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木块的左侧与6.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60cm刻度线对齐,长度为
    L=7.60cm-6.00cm=1.60cm
    15. “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中减弱噪声.
    【答案】 ①. 声源 ②. 传播过程
    【解析】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6. 《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句写尽了人间缠绵悱恻的思念。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露”是_____现象,形成“霜”的过程中要_____(放出/吸收)热量。
    【答案】 ①. 液化 ②. 放出
    【解析】
    【详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常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形成露珠;
    [2]有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也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发生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17. 如图所示,桥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半圆形桥孔与其像正好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圆。如果圆的直径为8m,水深3m,则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m。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黄牛,是因为光在黄牛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反射的缘故。
    【答案】 ①. 4 ②. 漫
    【解析】
    【详解】[1]圆的直径为8m,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和圆顶部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4m。
    [2]漫反射是指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黄牛,是因为光在黄牛身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18. 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看到一片模糊的景象,这是因为来自远处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___________ (选填“前”或“后”)。
    【答案】 ①. f乙>f丙>f甲 ②. 前
    【解析】
    【详解】[1]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
    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
    所以
    f乙>f丙>f甲
    [2]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此时来自远方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小明看到眼前“模糊”。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9.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完整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20. 图甲是小宇的妈妈在镜子前面试穿刚买的新鞋,请在图乙中画出妈妈看见鞋的光路,A点表示人的眼睛,B点表示鞋的位置。
    【答案】
    【解析】
    【详解】先作出鞋子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即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连接像点B′和人的眼睛A,与平面镜交于O,即O为入射点,连接BO就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即为看到自己的鞋子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1. 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
    (1)实验中采用的是水浴加热法,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______;
    (2)根据乙图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 ①. 物体受热比较均匀 ②. 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
    【详解】(1)[1]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加热法,使物体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BC阶段为冰的熔化阶段,由图像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
    22. 玲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玲玲看到玻璃板后有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减小其对实验的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2)玲玲适当处理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案】 ①. A ②. 相等 ③. 虚
    【解析】
    【详解】(1)[1]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会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因此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23.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烛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5)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向__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 偏离光屏中心。
    【答案】 ①. 10.0 ②. 同一高度 ③. 缩小 ④. 照相机 ⑤. 右 ⑥. 变大 ⑦. 上
    【解析】
    【详解】(1)[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入射的光线会聚于焦距,所以图甲中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其焦距
    f=600cm-50.0cm=10.0cm
    (2)[2]为了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3][4]图乙中,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5][6]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右移动,则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成成清晰的像。
    (5)[7]因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蜡烛变短后,通过光心的光线向上移动,烛焰的像向上偏离光屏中心。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24题6分,25题8分,共14分)
    24. 为增强体质,小明同学每天晚自习下课都会来到操场,沿操场跑道跑3圈。已知操场跑道一圈长400m,小明某次跑完3圈用时6分40秒。求:
    (1)此次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若小明将平均速度提高到5m/s,跑完操场跑道3圈所用时间将减少多少秒?
    【答案】(1)3m/s;(2)160s
    【解析】
    【详解】解:(1)小明跑步的总路程
    s=3×400m=1200m
    小明跑步的总时间
    t=6min40s=400s
    此次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

    (2)若小明将平均速度提高到5m/s,跑完操场跑道3圈所用时间

    若小明将平均速度提高到5m/s,跑完操场跑道3圈所用时间将减少
    答:(1)此次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为3m/s;
    (2)若小明将平均速度提高到5m/s,跑完操场跑道3圈所用时间将减少160s。
    25. 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空中侦察,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1600m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列车穿行隧道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将有多长时间完全拍不到列车?
    【答案】(1);(2);(3)
    【解析】
    【详解】解:(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列车的速度
    由可知,2s内列车行驶的路程
    列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
    (3)无人机的摄像头完全拍不到列车的过程,列车行驶的路程
    由可知,无人机摄像头完全拍不到列车的时间
    答:(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是360m;
    (3)列车穿行隧道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将有60s的时间完全拍不到列车。

    相关试卷

    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A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A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白石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白石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共6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白石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白石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