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3 酸和碱(第02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一、高考真题汇编的意义
1、增强高考考生的复习动力和信心。
2、提高高考考生的复习效率。使考生能够更好地梳理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3、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考真题汇编的内容
1、高考试题收录。高考真题汇编收录高考真题,涵盖了高考考试的各个学科。
2、答案解析。高考真题汇编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复习指导。高考真题汇编还提供了一些复习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三、高考真题汇编的重要性
高考真题汇编不仅可以提高考生的复习动力和信心,增强考生的复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为高考复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介绍了高考真题汇编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性,分析了它对高考考生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
专题13 酸和碱
考点1 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
1.(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2.(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及变化的叙选正确的是( )
A.将稀硝酸不断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的pH减小
B.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C.Na2C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3.(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食盐
4.(2023·广西·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考点2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
5.(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D.NaOH应密封保存
6.(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
A.生石灰B.苛性钠C.氯化钠D.浓硫酸
7.(2023·广东·中考真题)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打闹
C.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2)配制 NaOH 溶液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量筒C.漏斗D.玻璃棒
(3)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8.(2023·山西·中考真题)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________。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_。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________。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9.(2023·河北·中考真题)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_____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考点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0.(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果汁或饮料中,呈弱碱性的是( )
A.苹果汁(pH≈3)B.番茄汁(pH≈4)
C.西瓜汁(pH≈6)D.苏打水(pH≈9)
11.(2023·广西·中考真题)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厨房油污清洗剂(12~13)B.84消毒液(11~12)
C.鸡蛋清(7~8)D.柠檬汁(2~3)
12.(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D.该地区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13.(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现对四个化工厂周围的土壤进行采样测量pH,结果如下:
其中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是( )
A.①B.②C.③D.④
14.(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小李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牙膏显酸性B.西瓜汁的酸性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D.蚊虫叮咬处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15.(2023·福建·中考真题)为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动手操作】
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1)“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实验室开展过滤操作,下列玻璃仪器无需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为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实践应用】
(4)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①用上图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b.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浓盐酸”或“稀盐酸”)。
c.将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_________________色。
考点4 中和反应及应用
16.(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17.(2023·河南·中考真题)为了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小组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他们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得出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______,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______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19.(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3)向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_______。
20.(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盐酸。为测定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向25.0g盐酸样品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温度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1.(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在烧杯中加入该硫酸溶液100 g,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 g。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5 综合
22.(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3.(2023·广西·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4.(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有_______;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结论】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_______保存。
(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铜片B.氧化铜C.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编号
①
②
③
④
pH
5.5
5.8
7.1
8.3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洁厕灵
pH
10.2
8.5
5.8
1.4
色素提取液
变色情况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碱中
紫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
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专题13 酸和碱(第03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酸和碱(第03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酸和碱第03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3酸和碱第03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化学与生活(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化学与生活(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化学与生活第01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3化学与生活第01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酸和碱(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酸和碱(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酸和碱第01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1酸和碱第01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