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根据要求完成电路连接,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着两个金属夹A和B,在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和塑料尺,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的是( )
A. 硬币和铅笔芯B. 硬币和橡皮
C. 橡皮和塑料尺D. 铅笔芯和塑料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CD.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题中铅笔芯和硬币是导体,所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能发光的是A。
故选A。
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开灯”、“关灯”,其物理含义是
A. 开灯是指断开开关,关灯是指闭合开关 B. 开灯和关灯都是指闭合开关
C. 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 D. 开灯和关灯都是指断开开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说法与物理学中的对应的说法往往不同,同学们要正确理解.
人们常说的“开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关灯”是指断开开关,断开电路;
故选C.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的说法与物理学中的科学说法不同的还有:日常生活中说的“物重”,与物理学中的“质量”含义相同;而物理学中的“物重”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灯泡始终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三个灯泡都发光。当开关S闭合时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低至0.3元/份
A. L1、L2、L3都不亮B. L1、L2、L3都发光
C. L2不亮,L1、L3亮D. L1、L2不亮,L3亮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S断开时,灯L1与L2并联后又与L3串联,L3在干路,L1 L2各在一条支路,所以三灯都发光,当S闭合时,导线与L1 L2并联,即L1与 L2被短路,电路中只剩L3,所以L1 L2不亮,L3亮。故D正确。
4. 某学生使用电流表时,根据电路中的待测电流,应选用0~0.6A的量程,但误将“-”和“3”两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样做的结果是( )
A. 指针摆动角度大B. 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更准确
C. 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表D. 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精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应选用0∼0.6A的量程,而使用了大量程,大量程分度值大,则指针偏转角度小,不会会损坏电表,只是读数不准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 把两个灯泡串联后接到电源上,合上开关S后,发现L1比L2亮,则以下一定正确的是( )
A. 通过L1的电流大B. L1的额定功率大C. 通过两灯的电流一样大D. L2的电阻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C.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得,电流处处相等,则L1与L2电流一样大,故A错误,C正确;
BD.L1比L2亮,说明L1的实际功率大,由得,L1的电阻大,故B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V,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发光,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a、b间电压为0,b、c间电压为6V,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A. L2断路B. L1和L2断路
C. L2短路D. L1和L2短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灯泡L2断路,当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a、b间电压,没有电流经过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为0V,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b、c间电压,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为6V,故A符合题意;
B.若L1和L2断路,则b、c间电压为0V,故B不符合题意;
C.若L2短路,则b、c间电压为0V,故C不符合题意;
D.若L1和L2短路,则b、c间电压为0V,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标有“0~50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1与20欧固定电阻R2串联在一起,如图所示。当M、N端连入电路时,MN间电阻的变化范围是
A. 0~50欧 B. 20~50欧 C. 0~70欧 D. 20~70欧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时,R1阻值为零,则MN间电阻等于R2的电阻,为20欧;当滑片移至最左端时,R1全部接入电路,R1阻值为50欧,则MN间电阻等于R1与R2电阻之和,为70欧。所以MN间电阻的变化范围是20~70欧。
故选D。
8. 为了研究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必须( )
A. 保持一个因素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比较电阻中电流的大小
B. 同时变化多个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电流的大小
C. 一次只改变某一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的电流大小
D. 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同时改变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比较电阻中的电流大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影响导体电阻由多个因素,进行实验探究时,必须用控制变量法,只变化一个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的电流大小。
故选C。
9. 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当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 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6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象上看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但是电阻不为零,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没有关系,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象可求得导体的电阻为R=U/I=1/0.2=5Ω,并且不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该选项说法错误;
C.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因此电压为零时,电流也为零,该选项说法正确;
D.当导体电压为2V时,由图象可以找到此时对应的电流0.4A,因此该选项说法错误.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向b滑动的过程中( )
A. 灯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 灯变暗,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灯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 灯变暗,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串联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向b滑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大小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电阻不变,根据可知,灯泡电功率变小,那么灯变暗,再根据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选B。
11.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范围在1A至2A之间,电压表的示数范围在6V至9V之间(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定值电阻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是( )
A. 3Ω 12VB. 3Ω 15VC. 6Ω 15VD. 6Ω 12V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通过电路的电流越小,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越大,所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1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 ,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则电源的电压是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2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则电源的电压
电源的电压不变,则
解得
电源的电压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5Ω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保证电表安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A. 2.5Ω~10ΩB. 0Ω~20ΩC. 2.5Ω~20ΩD. 0Ω~10Ω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电流表的示数最大为0.6A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小,则R最小=U-U1/I=2.5Ω;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U1/R1=0.3A,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则R最大= U/I=10Ω.故: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2.5~10Ω.
13. 两根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导线,长度的关系是L1>L2,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
A. I1U2B. I1>I2,U1U2D. I1=I2,U1L2,所以两根镍铬合金的电阻关系:R1>R2,由U=IR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压关系是U1>U2。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小明家上次查看电能表示数为本次查看时电能表读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
B. 这个电能表的额定功率为2200W
C. 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903kW•h
D. 若只让一个标有“220V 1000W”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则该表圆盘转了600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不是测量电功率的,故A错误;
B.电路允许接的用电器的最大功率
P最大=UI最大=220V×10A=2200W
这个功率不是电能表的额定功率,故B错误;
C.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W=8633.5kW•h-8543.2kW•h=90.3kW•h
故C错误;
D.36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600r,只让一个标有“220V 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其消耗的电能为
则电能表的圆盘转过的圈数
故D正确。
故选D。
15. 将一只标有“6V,6W”的灯泡与一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压为6V的电源上,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W,假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而改变,则此时
A. 灯泡消耗的功率小于5W
B. 灯泡消耗的功率大于5W
C. 灯泡与定值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6W
D. 灯泡与定值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7W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灯泡铭牌可知,灯泡额定电压是6V,额定功率为6W;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灯泡与电阻串联后,电路总电阻大于灯泡电阻,由电功率公式P=与串联电路特点分析答题.
【详解】灯泡额定电压是6V,额定功率是6W,根据公式P=可知,灯泡与电阻串联后电路总电阻大于灯泡电阻,灯泡与电阻串联后接在6V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于灯泡的额定功率6W,已知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W,所以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一定小于6W−1W=5W,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 要想电路中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有电源(电压) ②. 电路闭合(通路)
【解析】
【详解】[1][2]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和电路形成通路。
17. 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___V,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30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据此可以推断,人体是___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人体电阻约__________Ω。
【答案】 ①. 36 ②. 导体 ③. 1200
【解析】
【详解】[1]根据安全电压可知,人体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
[2]人体加在一定的电压下有电流通过,则说明人体属于导体。
[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人体的电阻为
18. 如图所示是台灯电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旋钮带动滑片转动。若顺时针旋转旋钮时灯泡发光变亮,则需将________(选填:“a和b”、“a和c”“b和c”)接线柱和灯泡_______联后接入电路中。
【答案】 ①. b和c ②. 串
【解析】
【详解】[1][2]要使电位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电位器与滑动变阻器需要串联接入电路;若顺时针旋转旋钮时灯泡发光变亮,说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需将b和c接入电路。
19. 如图所示,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闭合开关S1和S3,两灯____联;为了避免电源短路,不能闭合开关_____。
【答案】 ①. S2 ②. 并 ③. S2、S3
【解析】
【详解】[1][2][3]当闭合开关S2时,电流依次通过两个灯泡,只有一条电路,两灯泡串联;当闭合开关S1、S3时,则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依次经过两盏灯泡,所以它们是并联的;当同时闭合开关S2、S3时,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端,所以会出现短路现象,应该避免。
20.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是三个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闭合开关S。灯L1与L2串联,电路中_______是电流表。测电源电压的是电表______,若两灯为并联,则表①测量的是______(选填“L1”或“L2”)的________(选填“电流”或“电压”)。
【答案】 ①. ② ②. ① ③. L2 ④. 电流
【解析】
【详解】[1][2] 闭合开关S,要让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电流从正极流出,要经过电表②、L2和L1,所以②是电流表,①和③是电压表,其中①并联在L1和L2的两端,测电源电压。
[3][4]要让L1和L2并联,则电流同时经过两个灯泡。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电表③后分为两条支路,一条经过L1,另一条经过L2、电表①,然后两条支路汇合,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电表③测的是干路上的总电流,电表①测的是通过L2的电流,②是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
21. 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20Ω,2A,乙标有10Ω,1A。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__,现把它们并联起来,则干路电流最大为_______。
【答案】 ①. 30V ②. 1.5A
【解析】
【详解】[1]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将甲、乙串联,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允许加在两个定值电阻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2] 甲定值电阻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乙定值电阻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把他们并联起来,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并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则并联电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并联电路中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干路电流最大为
22. 将6V的电压加在用电器两端时,通过的电流是0.2A,该用电器的电阻是_____Ω;将3V的电压加在同一用电器两端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是____A;如果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Ω。
【答案】 ①. 30 ②. 0.1 ③. 30
【解析】
【详解】[1]该用电器的电阻是
[2]将3V的电压加在同一用电器两端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是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如果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该电阻的阻值是30Ω。
23.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7.5Ω,电压是1.5V。如果电源电压为4V,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____联一个变阻器分去电压____V,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A,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_____Ω,此时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答案】 ①. 串 ②. 2.5 ③. 0.2 ④. 12.5 ⑤. 0.3
【解析】
【详解】[1][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7.5Ω,电压是1.5V,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需要串联变阻器去分电压,则串联的变阻器分去电压为
4V−1.5V=2.5V
[3]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
故控制的电流为0.2A。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4]此时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24. 灯泡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将此灯泡与定值电阻R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5W,则电源电压是________V;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A,则R的阻值是________Ω;通电lmin,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J.
【答案】 ①. 2 ②. 20 ③. 12
【解析】
【详解】由小灯泡的I-U图象可知,当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5W时,UL=2V,IL=0.25A,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时,只有灯泡接入电路,灯泡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U=UL=2V;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再闭合开关S1,灯泡与电阻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示数变大,
由题知,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A,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IR=△I=0.1A,
由可得,电阻R的阻值: 通电1min,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WR=UIRt=2V×0.1A×1×60s=12J.
25. 如图所示,将“220V 1210W”的电热水器接在家庭电路中,只让它单独工作6min,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了160次,则该电热水器在上述时间内实际消耗电能为____________kW·h,实际功率为_________W,该电路实际电压为________V。
【答案】 ①. 0.1 ②. 1000 ③. 200
【解析】
【详解】[1]电热水器在上述时间内实际消耗电能为
[2]实际功率为
[3]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电阻为
该电路实际电压为
三、根据要求完成电路连接(每小题2分,共4分)
26. 在图中,A、B、C、D是四个接线柱,要使L1、L2并联,试把有关接线柱连接起来。
【答案】
【解析】
【详解】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C再到A,再经过S1,使电流分别流经灯泡L1、L2,再把BD连在一起,这样电流又会汇合在另一点,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这样才能使L1、L2并联。如图所示
27. 请你仔细观察如图所示实物电路,并在下面两种方案中任选一种方案,使其成为合理的电路。
(1)在图甲中只加一根导线,使实物电路成为并联电路。
(2)在图乙中只改动一根导线的一端,使实物电路成为串联电路。要求:在被改动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改动的导线。
【答案】(1);(2)
【解析】
【详解】(1)要使两灯泡并联,则两灯泡的两端应并列连接,所以可将L2的右端跟L1的左端相连,如下图所示:
(2)要使两灯泡串联,则两灯泡应首尾相接构成通路,所以可将L2的右端跟L1的右端相连,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共36分)
28.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左/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阻力F2=1N,阻力臂 =_________m,根据上组数据分析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华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按如上图(a)所示进行实验,在A点挂2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N;
(4)如图(b),保持A点所挂砝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到b位置,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此过程中拉力F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c)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右 ②. 水平 ③. 便于测量力臂 ④. 0.15 ⑤. 根据一次实验数据获得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⑥. 1.5 ⑦. 变大 ⑧. 不变
【解析】
【详解】(1)[1][2][3]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左端重,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作用力是竖直方向的,力臂可以直接读取。
(2)[4][5]如图B所示,动力臂为0.1m,一共2格,故每一格为0.05m,阻力臂为3格,故阻力臂为
根据一次实验数据获得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普遍性。
(4)[6]如上图(a)所示,动力为1N,动力臂为0.15m,阻力臂为0.1m,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7]如图(b),保持A点所挂砝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到b位置,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不变,阻力臂变小,故阻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6)[8]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
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力臂之比不变,故阻力与动力之比不变,动力的大小不变,故阻力的大小不变。
29. 某初三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使用图甲的滑轮组实验时,应该要沿______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3次实验数据是用图______(“甲”“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已知弹簧测力计所用拉力1.6N,根据测量数据可计算此过程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通过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高”“低”),通过分析第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答案】 ①. 竖直 ②. 甲 ③. 83.3% ④. 高 ⑤. 1、4
【解析】
【详解】(1)[1]使用图甲的滑轮组实验时,要正确测量绳端的拉力,需要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2][3]第3次实验数据中,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m,绳端移动的距离为0.3m,则绳子段数
由图可知,甲图绳子段数为3,乙图绳子段数为2,所以是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3)[4]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看出,钩码重力分别为2N、3N、4N,机械效率分别为66.7%、71.4%、83.3%,所以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5]由1、4次实验数据可发现,当钩码重力都是2N时,第一次实验绳子段数为3,第四次实验绳子段数为2,两次绳子段数不同,但机械效率都是66.7%,说明使用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30. 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利用斜面、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是研究________(钢球/木块)在___________(碰撞时/碰撞后)的动能;
(2)实验中动能大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3)实验中通过________两图来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两次实验,让小钢球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小钢球滚到斜面低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
(4)若在进行图乙实验时,图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为了使木块不滑出木板,需要重新进行乙实验,可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小明认为对比图乙、丙可得出“超速”造成的安全隐患,你认为该对比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同学通过比较三次实验中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得出________(“超载”或“超速”)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答案】 ①. 钢球 ②. 碰撞时 ③. 木块被推行距离远近 ④. 甲丙 ⑤. 速度 ⑥. 降低钢球释放高度 ⑦. 错误 ⑧. 没有控制钢球质量相同 ⑨. 超速
【解析】
【详解】(1)[1][2]实验中,钢球的动能大小很难用肉眼进行判断,因此根据转换法可知,可通过木块被钢球撞击后滑行的距离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因此该实验是研究钢球在碰撞时的动能。
(2)[3]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动能大小由木块被推行距离远近来判断。
(3)[4]在该实验中,同一钢球在斜面滚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越大,转化的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即钢球在斜面的高度越大,滚到斜面底端获得的速度越大。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控制钢球的速度相同(即需控制钢球在斜面的高度相同),质量不同;因此由题图可知,通过甲丙两图来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5]由前面分析可知,两次实验,让小钢球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小钢球滚到斜面低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4)[6]若在乙实验中降低钢球释放高度,可减小钢球与木块碰撞时的动能,能减小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使木块不会滑出木板。
(5)[7][8]要得出“超速”造成的安全隐患,需控制钢球的质量相同。对比图乙、丙可知,两球的质量不同,两球释放的高度不同,即没有控制钢球质量相同,所以该对比是错误的。
[9]由甲丙两图可知,当钢球在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速度一定时,丙图钢球的质量是甲图钢球质量的2倍,丙图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为甲图的2倍,说明动能与质量成正比;由甲乙两图可知,在质量一定时,钢球在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乙图钢球的速度为甲图钢球的2倍,乙图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为甲图的4倍,说明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说明了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可得出超速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31. 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取_________(质量/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___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如果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你认为_________液体较为合理(甲/乙)。
(3)图丙中①是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物质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再绘制出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为图中的___________(①/②/③)。
【答案】 ①. 质量 ②. 加热时间 ③. 甲 ④. 甲 ⑤. ③
【解析】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物质的吸热与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量有关,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应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实验中,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后放出的热量相同,被物质全部吸收,根据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从34℃升高到42℃,甲用2分钟,乙用1分钟,甲吸热多,乙吸热少,根据根据可知,当m、相同时,甲液体吸热多,说明甲液体的比热容大,即甲液体吸热能力强。
[4]如果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甲液体较为合理,升高相同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3)[5]图丙中①是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物质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可知,质量增大后,加热相同时间的温度变化量减小,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为图中的第③条。
32.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若保持R不变,并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V1的示数分别为2V、4V和6V,电压表V2、V,电流表A相应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1)对表格中三只电压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对表格中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变阻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到时,四个表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
【答案】 ①.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②.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③.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获得多组数据 ④. V1变小、V2变大、V不变、A变小
【解析】
【详解】(1)[1]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压V测量总电压,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结论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2)[2]对表格中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进行分析,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为
电压与电流之比是一个定值,故结论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3]无论是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还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多次实验,故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获得多组数据。
(4)[4]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到时,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的阻值变大,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增大,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V不变。
33. 小明同学利用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规格为“15Ω 1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为4.5V的电源、电压表、导线和开关等器材,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
(1)小明选择10Ω的定值电阻,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检查发现电路中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接错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___________;
(2)问题解决后,小明规范操作,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应为______V,小明又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适当位置,若使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______Ω;
(3)小明利用以上器材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将控制电压设为2.5V,分析发现无法完成探究,于是他想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来解决问题,则应串联一个阻值在_____Ω至_______Ω之间的电阻,才能使四个定值电阻分别单独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
【答案】 ①. ②. 1.8 ③. 12.5 ④. 1 ⑤. 4
【解析】
【详解】(1)[1]原电路中,电阻与电压表被短路了,电流表应与电阻串联,电压表应与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2)[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5Ω,电路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
代入数据有
解得电压表示数 。
[3]图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由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12.5Ω。
(3)[4][5]为保证每次都能将接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调为2.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
4.5V-2.5V=2V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定2V值电阻电压的 倍,当接入20Ω的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而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5Ω,将变阻器与定值电阻视为一个整体,故定值电阻的最小值
当接入5Ω的定值电阻时,同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将变阻器与定值电阻视为一个整体,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定值电阻的最大值
故为保证每次都能将接入的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调为2.5V,应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阻值范围为1Ω至4Ω的电阻。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ƞ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0.3
4
2
0.1
1.5
0.2
66.7%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电压表V1的示数(V)
2
4
6
电压表V2的示数(V)
6
4
2
电压表V的示数(V)
8
8
8
电流表A的示数(A)
0.2
0.4
0.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物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调研物理试卷,文件包含九年级物理调研测试试卷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调研测试试卷docx、八年级物理调研测试试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