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所描绘的人物画卷中,有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有严谨而正直的藤野先生……
B.《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书中提到衍太太的事有: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
D.《五猖会》中“我”没有完成背书任务,没能去看渴盼已久的迎神赛会。
2.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曾经教给我很多道理,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这其中包含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侧面说明儿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进一步说明封建教育内容脱离儿童的实际。
C.《五猖会》描写被父亲强迫背《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琐记》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日本的东京和仙台求学的经历。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书屋读书的情形,下面《朝花夕拾》的作品中,哪两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 )。
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父亲的病》
5.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虽粗鄙,却对“我”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出“孝”的艰难,说明“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中,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我”深感痛苦。
D.《琐记》中作者描述了新学与旧学的区别。
6.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的合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五猖会》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朝花夕拾》中,记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起初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藤野先生。
D.《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7.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回忆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形,描写了一位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保姆形象,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B.《二十四孝图》主要写了作者阅读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小孝子的故事的感受,提出我们应该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发扬《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精神。
C.《五猖会》描述了“我”儿时与父亲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通过写“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和父亲的阻拦,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有压抑和摧残。
D.《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形,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表达了对这些人故弄玄虚、庸鄙无耻的痛恨之情。
8.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B.《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作者对阿长的憎恨。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既讽刺庸医,也批评封建主义的孝道,表明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中提及。
9.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题目的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10.下列关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求学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B.《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C.《五猖会》描述了鲁迅儿时与父亲之间一场微妙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又高又瘦,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敬意。
1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讽刺了“名人教授”,表达了对暴虐者的憎恨。
B.《藤野先生》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D.《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文中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12.请选出对名著《朝花夕拾》评说错误的一项( )。
A.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在《琐记》中提到,在矿路学堂,鲁迅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鉴略》,这本书让他看到了更丰富的世界。
D.《藤野先生》中的“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交代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二、语言表达
13.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原著中相关的章节,仿照示例,再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14.在中学生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流传甚广:“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大家可能会觉得周树人(鲁迅)刻板的、难以接近的,感觉他的作品也会是生涩难懂的,产生隔阂感,但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并非如此,其中却有不少写人记事的作品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五猖会》中的心理描写细致真实。读过《朝花夕拾》这本书之后,你对书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任选书中一个人物,简介他(她)的事例,分析一下其性格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看法,200字以内。
15.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16.在《朝花夕拾》中,有些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其中的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和《二十四孝图》中,任意选择一篇,先描述有关儿童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内容谈一谈从中体现的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17.《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人物众多,作者对其褒贬态度亦不相同。请从下面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①藤野先生 ②陈莲河 ③范爱农
三、名著选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金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⑦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⑧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⑨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五猖会》,有删改)
18.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9.分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0.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作用是什么?
21.随着事情的发展,概括“我”的情绪变化过程。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连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相互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共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22.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3.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章法妙处。
24.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试举一例分析。
25.有人说,回忆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你读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时读出鲁迅对人生的思考了吗?请你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五猖会》 B.《藤野先生》 C.《父亲的病》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还记得自己坐在这一种戏台下的船上的情形,看客的心情和普通是两样的。平常愈夜深愈懒散,这时却愈起劲。他所戴的纸糊的高帽子,本来是挂在台角上的,这时预先拿进去了;一种特别乐器,也准备使劲地吹。这乐器好象喇叭,细而长,可有七八尺,大约是鬼物所爱听的罢,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吹起来,Nhatu,nhatu,nhatututuu地响,所以我们叫它“目连瞎头”。在许多人期待着恶人的没落的凝望中,他出来了,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但他一出台就须打一百零八个嚏,同时也放一百零八个屁,这才自述他的履历。可惜我记不清楚了,其中有一段大概是这样:
“…………
大王出了牌票,叫我去拿隔壁的癞子。
问了起来呢,原来是我堂房的阿侄。
生的是什么病?伤寒,还带痢疾。
看的是什么郎中?下方桥的陈念义儿子。
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第一煎吃下去,冷汗发出;第二煎吃下去,两脚笔直。
我道阿嫂哭得悲伤,暂放他还阳半刻。
大王道我是得钱买放,就将我捆打四十!”
这叙述里的“子”字都读作入声。陈念义是越中的名医,俞仲华曾将他写入《荡寇志》里,拟为神仙;可是一到他的令郎,似乎便不大高明了。la者“的”也;“儿”读若“倪”,倒是古音罢;nga者,“我的”或“我们的”之意也。
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连“还阳半刻”都知道,究竟还不失其“聪明正直之谓神”。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
Nhatu,nhatu,nhatu-nhatu-nhatututuu!目连瞎头也冤苦不堪似的吹着。他因此决定了:——
“难是弗放者个!
那怕你,铜墙铁壁!
那怕你,皇亲国戚!
…………”
26.文中的“无常”自叙了怎样一段履历?请简要概括。
27.请结合《无常》的作品内容,说说鲁迅喜欢无常的原因。
28.辛辣的嘲讽是鲁迅作品最大的特点。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还嘲讽过哪些人物?请写出人物名字(不少于两人)及其性格特点。
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1467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时训练</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名著选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66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课时作业</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名著选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1336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名著选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