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说 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5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18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慷(kǎi)的。在我的老家,因为城市里搞绿化建设,马路两侧种上了清一色的槐树,来年槐花盛开时,犹如一条花团锦(cù)的走廊,又像是撑起两排翠绿、雪白相间的巨伞,十分壮观。
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邻居们就知道暖春离我们不远了,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长满了槐树枝上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马上要开放了。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小花,淡(yǎ)、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从远处看,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震撼却又显得娇媚无比的花朵,温柔地在春风中绽放,明艳得让人眼花缭乱。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bàn),宛如一张硕大的天然地(tǎn)。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nì)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美不胜收的马路上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慷(kǎi)___________ (2)花团锦(cù)___________
(3)淡(yǎ)_________ (4)花(bàn)__________
(5)地(tǎn)____________ (6)(nì)___________笑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盛(A.chéng B. shèng) (2)媚(A.mèi B. méi)
(3)艳(A.yán B. yàn) (4)铺(A.pū B. pù)
(5)凝(A.níng B. yí) (6)胜(A. shēng B. shèng)
3. 依据文段,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等到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槐树枝上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马上要开放了。
B. 等到长满了绿色槐树枝上间或有些黄白色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马上要开放了。
C. 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马上要开放了。
D. 等槐树枝上到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马上要开放了。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又像是撑起两排翠绿、雪白相间的巨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
B. 文中的“一条”“一棵棵”“一张”都属于数词。
C. 文中的“撑起”“挂着”“绽放”“温柔”“浓密”都属于动词。
D. 文中“大饱口福”一词的反义词是“大快朵颐”。
(二)根据要求,完成各题。(每小题3分,共6分)
5. 二十四节气和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紧密关联,“节”和“气”是不同的概念。“节”本义是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后引申为物体的分段、事物的新起点;“气”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绵延,直至终了。而芒种就是标志着百花花期的结束,这时可以种植有芒之谷了。结合你所知道的节气知识,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芒种是“节”,非“气”,在小满后夏至前,大概在公历5月5日——7日之间。
B. 芒种是“气”,非“节”,在立夏后小满前,大概在公历5月20日 ——22日之间
C. 芒种是“节”,非“气”,在小满后夏至前,大概在公历6月5日——7日之间。
D. 芒种是“气”,非“节”,在立夏后小满前,大概在公历6月20日——22日之间。
6.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传播知识的同时,又给人以艺术享受。请根据下联,选出最恰当的上联( )
下联: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上联:
A. 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B. 秋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C. 火烧寒涧,霜降春林花委地D. 岁朝宜黑,大雪纷飞是旱年
二、阅读·鉴赏(72分)
(一)(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峭壁上的那棵酸枣树
张庆和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那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精疲力竭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那只雄鹰,像划破静夜的那颗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壁缝救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了一道令人刮目相看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间一棵摇曳在我记忆里30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
④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它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地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搔首弄姿,轻飘飘地只知炫耀自己。 而酸枣树,却默默地兀立着,不鄙己其位卑,不薄己其弱小,不惧己其孤独。 , , ,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招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庆贺祝福,似乎是它的本能。
⑤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是的,只有一粒,而且小得几乎难以被发现。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云霓。 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去拥抱世界!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酸枣树是主动选择艰苦的生存环境来锻炼自己的。
B. 文章最后画横线句子含义是:有了崇高的信仰、理想,就会努力地去奋斗。
C. 文中“像俯冲捕猎的那只雄鹰”里的“雄鹰”一词指的是酸枣树的种子。
D.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三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四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
8. 根据选文,在文段画线处填入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
②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
③让人领略那动人的风采
④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
A. ③④①②B. ①②④③C. ④①③②D. ④②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材料二: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①所遗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9. 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B. BC. CD. D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乃奔倚其下”与“奔入伏焉”中的“奔”意义相同。
B. “亦毙之”与“屠急捉之”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
C. “止露尻尾”与“止增笑耳”中的“止”用法和意义相同。
D. “盖以诱敌”与“遂负之以归”中的“以”意义不同。
11. 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B.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C.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D.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13. 材料一、二都写出了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两文对屠户的态度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古诗词阅读(14分)
14.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天平山中
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首句中“ ”一词写出了雨细密、柔和的特点。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的“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5. 根据语境,补写下列诗句。
同样面对秋天,文人却有着不同的心境。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流露出诗人即将外出闯荡的憧憬与喜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借萧瑟秋景烘托出游子内心的悲怆凄楚;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5)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刘禹锡则和他们不同,《秋词》(其一)中的“(7)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传统的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昂扬励志的秋的赞歌。
(四)名著阅读。(7分)
16. 在阅读《朝花夕拾》时,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探寻鲁迅的成长足迹”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根据你的阅读印象,把下面的“成长导图”补充完整。
(2)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其中的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藤野先生》 B.《阿长与〈山海经〉》 C.《父亲的病》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完成各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般粗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蠓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 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桶就下来了。”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通”,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从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瞬间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我下意识地用手一拍,感觉我的掌心触到它可怕的身体。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疮迅速消下来。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 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 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 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可能被你那一拍,拍死的。”
⑪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⑫“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爷爷说。
⑬“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
⑭“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⑮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那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生死不顾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切,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⑯那一窝马蜂呢,被我扰得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⑰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⑱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过去的旧巢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空空又是一年。
⑲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⑳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也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了。
17.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8. 文章第②~⑤段写爷爷奶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19. 读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A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B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战斗机。
20. 马蜂只不过是小虫,为什么“我”在面对它的尸体时,却“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心上”?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江里的一滴水,如何穿越粮仓沃野,实现在淮河畅游?
2022年9月,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钢结构渡槽首次通航,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行船”的奇观。什么是渡槽? 就像立交桥一样,只不过立交桥走的是车,而渡槽走的是水。这座“水桥”厉害在哪? 渡槽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总用钢量高达2.1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跨径钢结构通航渡槽。 除了世界之最,还有亚洲之最。 引江济淮把江水从南往北输送,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翻越江淮分水岭,实现水往高处流,这要靠马力十足的“抽水电梯”——蜀山泵站。蜀山泵站是亚洲流量最大的泵站,设计流量每秒340立方米,6秒钟就能填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更加注重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问题,黄河保护法明确了一系列针对性、保障性、约束性的制度措施,强调要通过聚焦重点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区域荒漠化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等,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确定为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
针对黄河保护治理中面临的地区分割等问题,黄河保护法坚持系统观念,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要求,奏响了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部门间推进共同保护、协同治理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撞击玻璃珠是太空中的陨石、小行星等撞击月球后熔融月表的土壤和岩石,熔体溅射形成液滴冷却后形成的。科学家表示,撞击玻璃珠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就像海绵一样。氢注入其中可能会与氧结合形成水,也可能在其他条件下被释放出来。研究者发现有些玻璃珠在后期甚至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撞击或加热事件,导致水含量剖面叠加了一次去气过程。数十亿年来,太空天体撞击带来的“翻耕作用”让月壤中普遍存在撞击玻璃珠,其所承载的总水量可达到2.7×1014千克,这远比地球四大洋的水储量低,但相对来说还是挺可观的。
如果宇航员常驻月球,是否可以直接“就地取水”? 科学家表示,从大量玻璃珠中提取水是具有前景的,但这种水与地球上的水不同,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如何开发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21. 对上述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江济淮工程技术先进,钢结构通航渡槽创世界最大跨径,蜀山泵站创亚洲最大流量。
B. 材料一中将渡槽比作“立交桥”“水桥”,将蜀山泵站比作“抽水电梯”,语言通俗易懂。
C. 共同遵守“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法律制度,就必将促进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
D. 撞击玻璃珠的成因之一是陨石撞击,且有些玻璃珠的水含量剖面叠加了一次去气过程。
22. 健康的成年人一般每天要喝2500毫升(5斤)左右的水,才能维持正常的机体代谢。请简要说明一个常驻月球的宇航员“就地取水”所要满足的条件及原因。
23.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也是生态之基。国家水资源管理中心请中小学生就我国水资源问题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请你根据三则材料予以回复。
三、应用·写作(60分)
24. 下面是某同学运用镜头组接法拟出的作文提纲。请你借助这幅图,用简明的文字解说他是如何安排结构的。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倍感温暖”思维导图
要求:信息完整,语言简明、连贯,逻辑清晰,不超过100字。
25. 题目:
未来的某天,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神奇药丸。这种药丸主治懒惰、自私、胆小、虚荣、暴躁等非生理疾病,药效可以维持48小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你得到了这样一颗药丸,你会给谁服用?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以“仔细看完神奇药丸的说明书,我突然眼前一亮……”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选项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A
一狼仍从
字源推测法:分
跟从
B
眈眈相向
参考成语法:虎视眈眈
凶狠注视的样子
C
股直不能屈
课内迁移法:若屈伸呼吸
弯曲
D
遂负之以归
查阅词典法:①田间水沟;②通达;③前进,前往;④成就,顺利地做到;⑤于是,就;⑥终,竟,终于。
通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85,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5个小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81,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5个小题,3元/份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