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i机器人可以实现解答观众的法律问题,帮助完成老年证办理等工作,但小i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 排出代谢废物B. 来回自由行走
C. 能够与人交流D. 解答多种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能生长、生殖、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不能形成和排出废物、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等,机器人不是生物。因此,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生命活动是排出代谢废物。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新陈代谢B. 生殖和发育
C. 遗传和变异D. 适应及改变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能量的转变过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低至0.3元/份 最基本特征。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B. 合作C. 共生D. 寄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即: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
故选A。
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水圈B. 生物圈
C. 草原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 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 大气圈的底部B. 水圈的大部
C. 岩石圈的表面D. 大气圈的顶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以下不是生物多样性的是( )
A. 生物种类多样性B. 生物数量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种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由此可知,生物数量多样性不是生物多样性,B符合题意。
故选B。
7.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8. “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种子,萌发所用时间是最短的,只需两三个小时。对于沙漠植物来说,影响萌发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
A. 温度B. 水分C. 空气D. 光照
【答案】B
【解析】
【详解】沙漠干旱,缺少水分,所以水分是影响萌发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故选B 。
9. 为了解2019年长春新区适龄儿童入学的情况,工作人员对本区内所有小区进行走访,这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推测法B. 调查法C. 比较法D. 模型制作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详解】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了解2019年长春新区适龄儿童入学的情况,工作人员对本区内所有小区进行走访,这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B正确。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调查法的特点。
10. 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制作装片步骤中最可能出现问题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 展:展平放于水滴中央; 盖:盖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即: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洁净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来看,视野中出现了很多气泡,这是在盖盖玻片时产生失误造成的,故选A。
11. 制作临时装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破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破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 )
A. 碰碎盖破片B. 压坏细胞
C. 产生气泡D. 弄脏载破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详解】在盖盖玻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用显微镜观察时,双手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要从侧面注视( )
A. 目镜B. 物镜C. 镜筒D. 反光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雪白明亮为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一定高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详解】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镜筒上安装有目镜,镜筒下安装的转换器,反光镜是反射光线进入镜筒内。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13. 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目镜上沾有污物,她擦拭镜头应选用( )
A. 擦镜纸B. 纱布C. 纸巾D. 作业纸
【答案】A
【解析】
【详解】显微镜的镜头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身用纱布擦拭。
14. 下列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 d→b→a→cB. b→c→d→a
C. a→c→d→bD. c→a→b→d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的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详解】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b,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a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b→c→d→a。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分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15. 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A、由表内步骤1可知,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步骤2可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故B 符合题意。
C、由步骤3可知,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这是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故C不符合题意。
D、由步骤4可知,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是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蚂蚁的行为,中等题,属于理解层次。
16. 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
A. 20℃ 不充足B. 20℃ 充足
C. 30℃ 不充足D. 30℃ 充足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是为了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变量应该是阳光,即设置向阳处和暗室两种环境,其他条件则应相同,因此表格中一是20℃,二是充足,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 某合作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B.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C. 一侧放湿土,再用纸板盖住有湿土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D.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将2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的设计能力。解答时从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做实验,减小误差等方面切入。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该实验是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水分,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选取2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鼠妇(10只)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8. 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⑤B. ④③②①⑤
C. ③④②⑤①D. ③④②①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在上图中①代表盖的初始动作;②展;③滴;④撕;⑤盖的最后动作,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⑤,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依次是( )
A. 生理盐水、碘液B. 碘液、清水
C. 碘液、生理盐水D. 清水、碘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盖、六染。
【详解】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保持细胞的形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
A. 使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B. 杀死细胞
C. 杀灭细菌D.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过度吸收水分会导致细胞破裂,细胞失水则会皱缩。
【详解】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这是因为在生理盐水环境中,口腔上皮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在清水环境中,口腔上皮细胞会过度吸收水分,从而导致细胞破裂,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 新鲜的B. 完整的C. 薄而透明的D. 干燥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经过反光镜的反射,必须通过观察材料,经过物镜、镜筒到达目镜、眼内才能看到物像。
【详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物体,如果光线不能透过生物材料,视野会一片漆黑,看不清物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样光线才能透过材料,才能被观察到。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 在使用显微镜时,你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目镜污点都不动,那么污点在( )
A. 物镜B. 装片C. 目镜D. 反光镜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黑点,黑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黑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黑点,黑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黑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因此,在使用显微镜时,你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目镜污点都不动,那么污点在物镜。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
23. 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步骤是( )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取镜安放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①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对光时要注意四转:一转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二转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转反光镜,调出白亮的视野。观察下降镜筒时,眼要注视物镜,上升镜筒时,注视目镜。
【详解】由分析可知,显微镜使用步骤为④取镜安放、①对光、安放装片、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 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 9>6B. 6<9C. 6>9D. 9<6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做实验时可以在载玻片上书写汉字或字母来理解。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不是上下颠倒,不是左右颠倒,是上下左右皆颠倒,即是旋转180°后得到的像。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把要观察的字母或汉字写在纸上倒过来看,即旋转180°,就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后得到的像。
25.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下图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A. 向左下方移动B. 向左上方移动
C. 向右上方移动D. 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此题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若要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26. 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目镜5×、物镜5×B. 目镜10×、物镜10×
C. 目镜5×、物镜10×D. 目镜10×、物镜15×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放大倍数与物像之间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
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选项A的放大倍数是25倍,B是100倍,C是50倍,D是150倍,因此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25倍,故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A、5X和5X,
故选A
27. “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DNA指纹技术,这些遗传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的( )
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细胞壁D. 细胞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物质和能量变化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中心。
【详解】A.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控制物质进出),保证了细胞正常的生活,与题意不符。
B.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每个人的DNA是不同的,可以作为“基因型身份证”,正确。
C. 细胞壁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与题意不符。
D.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与题意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
28.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核B. 细胞C. 植物细胞D. 动物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 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 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 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 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
【详解】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正确。
B.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错误。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正确。
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正确。
故选B。
30.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
A. 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B. 保护
C. 支持D. 控制遗传物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控制有益的物质不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随意进入细胞,细胞膜的这种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特性,是细胞膜最基本的一种功能,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保护作用,A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40分)。
31.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属于___细胞,B属于___细胞。
(2)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2___,4___,6___。
(3)西瓜的甜味主要是[ ]___中含有大量细胞液;而叶子为绿色一般由结构___来决定。
(4)A细胞进行分裂时,___(填结构名称)先分裂,最后细胞中央形成新的___。
【答案】(1) ①. 植物 ②. 动物
(2) ①. 细胞膜 ②. 细胞核 ③. 细胞质
(3) ①. 3液泡 ②. 5
(4) ①. 细胞核 ②. 细胞膜和细胞壁
【解析】
【分析】图中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液泡,4为细胞核,5为叶绿体,6为细胞质。
【小问1详解】
图A细胞中不仅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含有1细胞壁、5叶绿体、3液泡,因此是植物细胞;图B细胞只含有2细胞膜、6细胞质、4细胞核,是动物细胞。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中2是细胞膜,4是细胞核,6是细胞质。
【小问3详解】
3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它的糖分主要存在西瓜细胞的液泡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叶绿体,叶子为绿色一般由结构5来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叶绿素,它能使植物呈绿色。
【小问4详解】
A植物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最后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32. 李辰同学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有[ ]___与[ ]___。
(2)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小莹应转动图中的[___](填序号),选择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为了使物象更清晰应调节[ ]___。
(3)李辰观察时,目镜上面的数字是20×,物镜是10×,则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倍。
(4)在广州市2021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应选用___光圈和___面镜。
【答案】32. ①. ①目镜 ②. ⑤物镜
33. ①. ④转换器 ②. ③细准焦螺旋
34. 200 35. ①. 大 ②. 凹
【解析】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转换器、⑤物镜、⑥载物台、⑦遮光器、⑧反光镜。
【小问1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用显微镜观察时,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有①目镜和⑤物镜。
【小问2详解】
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小莹应转动图中的④转换器,选择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观察时,调节③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
【小问3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20×、物镜是10×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0×10=200倍。
【小问4详解】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33. 为了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下表所示: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中A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个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每组都用20粒种子?_____________;
(5)结果:花盆1中种子的萌发数是19粒,花盆2中种子的萌发数是2。根据种子萌发的数 量,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答案】(1)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水分对种子萌发没影响)
(2)有光 (3)水分
(4)减少实验误差(意思相近即可)
(5)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小问1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据此作出假设: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小问2详解】
由于本探究实验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影响,所以实验应有唯一变量是水分,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A处是有光。
【小问3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在本实验中,1和2花盆的唯一的不同条件是水,故①②号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水分。
【小问4详解】
实验过程中两粒种子发不发芽具有偶然性(这一粒种子可能已经不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过度休眠),只用两粒种子实验结果就不准确,因此放入的种子越多实验就越准确,例如放入20粒种子。所以,每组都用20粒种子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小问5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花盆1中种子的萌发数是19粒,花盆2中种子的萌发数是2。”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者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34. 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学习生物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物学的能力。回想学过的生物学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想要了解某地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你需要采取的方法是___。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当范围太大,不能逐个进行时,可以选取部分作为样本,进行___。
(2)资料分析也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方法,要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请你举例___(至少要两个例子)。
(3)1945年的诺奖获得者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时采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___;在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环节中最关键的是要控制___和设置___。
【答案】(1) ①. 调查法 ②. 抽样调查
(2)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剌,能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环境
(3) ①. 提出问题 ②. 变量 ③. 对照组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调查。可见,想要了解某地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需要采取的方法是调查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当范围太大,不能逐个进行时,可以选取部分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小问2详解】
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可以是: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剌,能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环境。(写2条,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1945年的诺奖获得者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时采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结合分析可知,采用实验法,首先要提出问题。在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环节中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A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B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C
步骤3
在一个培养基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D
步骤4
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甲
向阳
20℃
充足
乙
暗室
一
二
花盆
光照
温度
水分
小麦种子
1
有光
20℃
充足
20粒
2
A
2℃
不充足
20粒
09,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09,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