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为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
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散文诗。
形式新:与旧体诗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律。语言新: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外语语法。观念新:追求个性和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和见解。意象新:从生活中选取意象入诗
月 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交代了具体时间,点明全诗描写的主要内容——一个月光朗照的夜晚。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动静结合。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分别写动态的“霜风”、静态的“月光”,“呼呼”“明明”两个叠音词形成了一种抒情的感叹语气。“呼呼的”让人感到一种生机,“明明的”为夜晚增添一抹亮色。两个词虽写霜风寒月,却无凄清之感。
意象:霜风、月光:象征萧森的、等待变革的社会环境。(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诗中“顶高的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顶高的树”象征着是天、传统、古老(伴随:迂腐、固执、封建)并排:有这顶高的树作伴,“我”既有独立感,又无孤独感,骄傲而不孤傲。立着没有靠着(相互呼应):思想并立但也要追求独立、个性,自由与解放—挣脱与倔强
从后两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后两句诗写“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并无孤独之感,表达出一种自强自立的意味。一个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这也是“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典型特征。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3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月夜试讲课ppt课件</a>,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短诗五首,新知导入,月夜图,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味《月夜》,这里指刺骨的寒风,副词表示程度最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短诗五首月夜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短诗五首月夜教课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pdf、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月夜沈尹默,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初读诗歌,月夜图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