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20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20第1页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20第2页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20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20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20,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能层与能级,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光谱,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能层与能级
    1、能层
    (1)含义:根据核外电子的 能量 不同,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电子层)。
    (2)序号及符号:能层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用K、L、M、N、O、P、Q……表示,其中每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 2n2 个。
    (3)能量关系: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能量的高低顺序为 E(K) <E(L)< E(M) <E(N)<E(O)<E(P)<E(Q) 。
    2、能级
    (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 能量 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 能级 。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 序数 和字母s、p、d、f等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 低 到高 的排列顺序为ns、np、nd、nf等。
    3、能层、能级与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由上表可知:
    (1)能层序数 等于 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 3 个能级。
    (2)s、p、d、f 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1 、 3 、 5 、 7 的2倍。
    (3)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n为能层的序数)。
    二、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光谱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 最低能量 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 吸收 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 较高 能级,变成 激发 态原子。
    2、光谱
    (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
    (2)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 特征谱线 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1)含义
    以 光谱学 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 能级 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2)示意图
    2、电子排布式
    将 能级 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 右上角 ,并按照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
    如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例: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2He: 1s2 ;
    ②8O: 1s22s22p4____;
    ③10Ne:__1s22s22p6___;
    ④14Si:__1s22s22p63s23p2__;
    ⑤18Ar:__1s22s22p63s23p6___;
    ⑥19K:__1s22s22p63s23p64s1__;
    ⑦21Sc:_1s22s22p63s23p63d14s2____;
    ⑧26Fe:__1s22s22p63s23p63d64s2___。
    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概率密度
    1913年, 玻尔 提出氢原子模型,电子在 线性轨道 上绕核运行。量子力学指出,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都可能出现,但出现的 概率 不同,可用概率密度(ρ)表示,即ρ=eq \f(P,V)(P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的 概率 ;V表示该处的体积)。
    2、电子云
    (1)定义:处于一定空间 运动状态 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大小,小黑点越 密 ,表示概率密度越 大 。
    (3)形状
    3、原子轨道
    (1)概念: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 空间运动状态 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形状
    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球 形,能层序数越 大 ,原子轨道的半径越 大 。
    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哑铃 形,能层序数越 大 ,原子轨道的半径越 大 。
    (3)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
    4、原子轨道与能层序数的关系
    (1)不同能层的同种能级的原子轨道形状 相同 ,只是半径 不同 。能层序数n越 大 ,原子轨道的半径越 大 。如:
    (2)s能级只有1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x、py、pz表示。在同一能层中px、py、pz的能量 相同 。
    (3)原子轨道数与能层序数(n)的关系:原子轨道数目= n2 。
    五、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1、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它们的自旋 相反 ,常用上下箭头(↑和↓)表示自旋相反的 电子 。
    2、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
    8O的轨道表示式如下:
    例:根据上面回答下列问题:
    (1)简并轨道: 能量 相同的原子轨道。
    (2)电子对:同一个原子轨道中,自旋方向 相反 的一对电子。
    (3)单电子: 一个原子 轨道中若只有一个电子,则该电子称为单电子。
    (4)自旋平行: 箭头同向 的单电子称为自旋平行。
    (5)在氧原子中,有 3 对电子对,有 2 个单电子。
    (6)在氧原子中,有 5 种空间运动状态,有 8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3、洪特规则
    (1)内容:基态原子中,填入 简并轨道 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
    (2)特例:在简并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具有 较低 的能量和 较大 的稳定性。
    相对稳定的状态eq \b\lc\{\rc\ (\a\vs4\al\c1(全充满:p6、d10、f14,全空:p0、d0、f0,半充满:p3、d5、f7))
    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 ,为半充满状态,易错写为1s22s22p63s23p63d44s2。
    4、能量最低原理
    (1)内容:在构建基态原子时,电子将尽可能地占据 能量最低 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 低 。
    (2)因素:整个原子的能量由 核电荷数 、 电子数 和 电子状态 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注意:书写轨道表示式时,常出现的错误及正确书写
    (二)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
    电子排布式与轨道表示式的比较
    熟记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规律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的 核电荷数 递增发生 周期性 递变。
    2、元素周期系:元素按其原子 核电荷数 递增排列的序列。
    3、元素周期表: 呈现周期系 的表格,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4、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
    (1)门捷列夫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又称 短式 周期表,重要特征是从第 四 周期开始每个周期截成两 截,第 1~7 族分 主副 族,第 八 族称为过渡元素。
    (2)维尔纳周期表
    维尔纳周期表是 特长式周期表 ,每个周期一行,各族元素、过渡金属、稀有气体、镧系和锕系,各有各的位置,同族元素 上下对齐 ,它确定了前 五 个周期的元素种类。
    (3)玻尔元素周期表
    玻尔元素周期表特别重要之处是把21~28、39~46等元素用 方框 框起,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这些框内元素的原子新增加的 电子 是填入 内层轨道 的,他已经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周期系了,玻尔元素周期表确定了第 六 周期为 32 种元素。
    (二)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1)周期元素种数的确定
    第一周期从 1s1 开始,以 1s2 结束,只有两种元素。其余各周期总是从 ns 能级开始,以 np 结束,从ns能级开始以np结束递增的 核电荷数 (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目。
    (2)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若以一个方格代表一种元素,每个 周期 排一个横排,并按s、p、d、f分段,左侧对齐,可得到如下元素周期表:
    若将p段与p段对齐,d段与d段对齐、f段单独列出,将 2s2 与p段末端对齐,则得到书末的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探究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eq \b\lc\{\rc\ (\a\vs4\al\c1(周期:7个共7个横行\b\lc\{\rc\ (\a\vs4\al\c1(短周期:3个第一、二、三周期,长周期:4个第四、五、六、七周期)),族:16个共18个纵列\b\lc\{\rc\ (\a\vs4\al\c1(主族:7个ⅠA~ⅦA族,副族:7个ⅢB~ⅦB族,ⅠB~ⅡB族,Ⅷ族:1个第8、9、10纵列,0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①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区
    按电子排布式中最后填入电子的 能级 符号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s、p、d、f 4个区,而ⅠB、ⅡB族这2个纵行的元素的核外电子因先填满了 (n-1)d 能级而后再填充ns能级而得名 ds 区。5个区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②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区
    3、元素的对角线规则
    (1)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 主 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 主 族元素(如图)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均生成正常氧化物,而不是过氧化物),这种相似性被称为“ 对角线规则 ”。
    (2)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它们的 性质 具有相似性。
    实例分析:
    ①锂和镁的相似性
    A、锂与镁的沸点较为接近:
    B、锂和镁在氧气中 燃烧 时只生成对应的氧化物,并且Li2O和MgO与水反应都十分缓慢。
    4Li+O2eq \(=====,\s\up7(点燃))2Li2O、2Mg+O2eq \(=====,\s\up7(点燃))2MgO。
    C、锂和镁与水的反应都十分缓慢,并且生成的氢氧化物 难 溶于水,附着于金属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D、锂和镁都能直接与氮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氮化物Li3N和Mg3N2。
    E、锂和镁的氢氧化物在加热时,可分解为Li2O、H2O和MgO、H2O。
    F、在碱金属的氟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只有锂盐是 难 溶于水的,相应的镁盐也 难 溶于水。
    ②铍和铝的相似性
    A、铍与铝都可与酸、碱反应放出 氢气 ,并且铍在浓硝酸中也发生 钝 化。
    B、二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Al(OH)3+3HCl=== AlCl3+3H2O ,Al(OH)3+NaOH=== NaAlO2+2H2O ;
    Be(OH)2+2HCl=== BeCl2+2H2O ,Be(OH)2+2NaOH=== Na2BeO2+2H2O 。
    C、二者的氧化物Al2O3和BeO的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D、BeCl2和AlCl3都是共价化合物,易 升华 。
    ③硼和硅的相似性
    A、自然界中B与Si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B与Si的单质都易与强碱反应,且不与稀酸反应:
    2B+2KOH+2H2O=== 2KBO2+3H2↑ ,Si+2KOH+H2O=== K2SiO3+2H2↑ 。
    C、硼烷和硅烷的稳定性都比较差,且都易 水解 。
    D、硼和硅的卤化物的熔、沸点比较低,易挥发,易水解。
    解题技巧:根据原子结构特征判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电子排布式eq \(――→,\s\up7(确定))价电子排布式eq \(――→,\s\up7(确定))
    二、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半径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1)电子的能层数: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 排斥 作用使原子半径 增大 。
    (2)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 大 ,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就越 大 ,使原子半径 减小 。
    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1)同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越 大 ,半径越 小 。
    (2)同主族:从上到下,核电荷数越 大 ,半径越 大 。
    3、原子或离子半径的比较方法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 大 于原子,原子 大 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 大 于高价阳离子。例如:r(Cl-)>r(Cl),r(Fe)>r(Fe2+)>r(Fe3+)。
    (2)能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 小 。例如:r(O2-)>r(F-)>r(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能层数越 多 ,半径越 大 。例如:r(Li+)<r(Na+)<r(K+) < r(Rb+)<r(Cs+),
    r(O2-)<r(S2-) < (Se2-)<r(Te2-)。
    (4)核电荷数、能层数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例如:比较r(K+)与r(Mg2+),可选r(Na+)为参照,r(K+) > r(Na+) > r(Mg2+)。
    解题技巧:粒子半径比较的一般思路
    (1)“一层”:先看能层数,能层数越 多 ,一般微粒半径越 大 。
    (2)“二核”:若能层数相同,则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 大 ,微粒半径越 小 。
    (3)“三电子”:若能层数、核电荷数均相同,则看核外电子数,电子数 多 的半径 大 。
    (二)元素的电离能
    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
    ①第一电离能: 气态 电中性 基态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 气态基态 正离子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符号: I1 。
    ②逐级电离能:气态基态 一 价正离子再 失去 一个电子成为气态基态 二 价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第五电离能依此类推。由于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后,若再失去电子会更加 困难 ,因此同一原子的各级电离能之间存在如下关系:I1

    相关学案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5:

    这是一份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5,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共价键,键参数——键能,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二章 烃-【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6:

    这是一份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二章 烃-【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6,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烷烃的命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11:

    这是一份化学必背知识手册分类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手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11,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的聚集状态,晶体与非晶体,晶胞,晶体结构的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