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矿石粉碎C.食物腐烂D.蜡炬成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胶、棉花、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3.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像叫“类价二维图”。如图是碳元素的类价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对应的物质所属类别是单质B.b表示的物质具有毒性
C.c转化为d可通过化合反应D.d表示的物质中碳元素呈+2价
4.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检查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D.读取液体体积
5.近几年,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无机化合物
B.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含有三种元素
D.中含有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碳跟氧化物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的反应
C.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B.
C.D.
8.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其生成物之一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钾B.铜C.硝酸银D.硝酸铜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向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200g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掉一半,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0%B.5%C.2.5%D.0.5%
11.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B.、、
C.、、D.、、
12.如表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化合物
B.冰融化成水质量不变,则只要变化过程中质量不变的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氢气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14.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15.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6.写出下列符号的“2”意义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
(3)2N_______.
17.爱我家乡.
(1)《舌尖上的中国Ⅱ》对我们山东的煎饼做了详细的报道,其中地瓜煎饼中的淀粉可给人体提供丰富的_______.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
(2)小明同学去泰山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上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水后先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④消毒剂高铁酸钠()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我市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尿素[]、磷酸氢铵[]等,其中磷酸氢铵属于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小明将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_______(填“能”、“不能”)产生氨气.
(4)CNG即压缩天然气,请写出“CNG”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
(1)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_(填序号)有关.
A.金属的活动性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相同的铁栏杆,为什么安装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安装在北方容易生锈?_______.
(3)写出用盐酸清洗铁锈(主要成分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9.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整个过程忽略玻璃棒热胀冷缩的影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玻璃棒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_。
(2)将玻璃棒连通细绳取下,左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2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分析℃时,将1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或“>”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选填一条)_______.
21.图甲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_______色。
(2)甲图中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乙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2.有一包白色粉末,由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钡三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溶液A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若步骤Ⅱ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则这包白色粉末由_______组成。
23.小青和小楚按如图1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2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____。
(2)小青观察到图C中_______,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小楚在实验时,忘记了B步骤,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反应,于是她滴加了几滴指示剂,发现无色溶液还是没变色,请用氧化铜粉末、硝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她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
24.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2)用与混合加热制取和收集纯净,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实验结束后,经过_______、过滤、洗涤、_______等操作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采用这种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下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三、实验题
25.某化学课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发现了一系列问题。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其中。
【知识积累】①稀盐酸和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
②BaCl2溶液呈中性;
③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演示实验】甲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盐酸逐滴加入到盛有溶液的小烧杯中,实验过程中却看到有气泡产生。他们怀疑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气体?
【分析问题】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假设】针对发疑问和分析,大家对溶液中的成分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1:溶液中有和。
猜想2:溶液中只有。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1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本组同学能用两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是错误的,请你帮同学们找出错误的方案并说明原因_______。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可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为了防止药品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而变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举一例_______(填药品名称)。
四、计算题
26.头孢类药物是非常有效的抗生素,但是头孢类药与酒精作用会产生乙醛,从而引起病人中毒甚至死亡,也称双硫仑样反应。头孢氨苄(化学式为:)是一种常见的头孢类药物,请计算
(1)头孢氨苄中碳、氧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
(2)头孢氨苄中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7.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盐是指。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会含有少量的.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的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气体.
(1)计算原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和消耗盐酸的总质量.
(2)下表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所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盐酸后,所记录的部分数据.
经查阅资料知:(1)
(2)
已知:反应(1)完全后,反应(2)才开始.
①请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质量(纵坐标)与所加入盐酸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A、塑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和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被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与硝酸铵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C不符合题意;
D、气味能闻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单质的元素化合价为0,因此a对应的物质所属类别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b表示碳元素化合价为+2的氧化物,即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不符合题意;
C、c表示碳元素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碳,d表示碳元素化合价为+4的酸,即碳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d表示碳元素化合价为+4的酸,即碳酸,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5.答案:C
解析:解: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C24H38O4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4)≠6:1,故选项说法错误。
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构成的,1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解: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碳与氧化物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在高温的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C.置换反应是指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铜可以和活泼金属如铁反应产生铜,但铜是弱金属不能反应产生强金属,故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可以和酸等物质反应产生水,水和氧化钙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和活泼金属如铁反应产生铜,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解:由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氢氧化钾和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而这两种中又只有硝酸银和氢氧化钠反应。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A、杂质与适量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即可;故选项正确;
B、杂质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C、铁、锌都与溶液反应,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D、杂质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盐酸是新杂质,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解:向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掉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而溶液要求是无色的溶液,故A错误;
B、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溶液要求澄清,故B错误;
C、碳酸根离子会与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溶液要求是澄清溶液,故C错误;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符合题中要求的无色、澄清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解:A、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元素,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解: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质量守恒定律只用来解释化学变化,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
D、氢气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A错误;
B、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且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溶质质量也会减少,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C错误;
D、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解:A、溶液、溶液分别为无色、蓝色溶液,用观察溶液的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一氧化碳、氢气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水,用点燃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6.答案:(1)水分子的个数为2;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氮原子的个数为2
解析:解:(1)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中的前一个“2”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2;后一个“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中“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中的“2”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
故答案为:(1)水分子的个数为2;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氮原子的个数为2。
17.答案:(1)B
(2)①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D
③吸附
④+6
(3)复合肥;不能
(4)
解析:解:(1)地瓜煎饼中的淀粉可给人体提供丰富的糖类;
(2)①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使水中悬浮的不溶性固体颗粒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加快沉降,故明矾起到了吸附沉降的作用,故填:吸附沉降;
②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一侧,防止把滤纸划破,故A正确;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故B正确;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防止液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C正确;
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故D错误;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④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3)磷酸氢铵属于复合肥,小明将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能产生氨气;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1)B;
(2)①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D;
③吸附;
④+6;
(3)复合肥;不能;
(4)。
18.答案:(1)A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南方沿海地区的空气湿度较大,盐分高,且温度要高一些
(3)
解析:解:(1)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与铁,从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金属限可以看出,越活泼的金属,开发利用的越晚,说明主要和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水与氧气,南方沿海降雨多空气潮湿且空气中盐分高,温度高,钢铁更易生锈.
(3)盐酸与铁锈反应会生成氯化铁与水,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书写即可.
故答案为:(1)A;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南方沿海地区的空气湿度较大,盐分高,且温度要高一些;
(3)。
19.答案:(1)
(2)不能
解析:解:(1)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左端下降;反应物为铜和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铜,反应条件是加热,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由于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和稀硫酸反应,减少的是氧化铜的质量,包括原来反应的铜和常见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最终铜丝的质量会减小,玻璃棒不能再次保持水平,而是偏向于右端;故答案为:不能。
20.答案:(1)30g
(2)不饱和
(3)>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解析:解:(1)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2)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时,将1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在℃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能获得信息有: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等。
故答案为:(1)30g;
(2)不饱和;
(3)>;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1.答案:(1)红
(2)、
解析: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可知,n点时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则n点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1)红;
(2)、。
22.答案:(1)氢氧化钠
(2)碳酸钠、氢氧化钡
解析:解:(1)因为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钡三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入足量的水有沉淀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不管是哪两种组合,都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溶液A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2)若步骤Ⅱ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二氧化碳,而硫酸钡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沉淀B是碳酸钡,则这包白色粉末由碳酸钠、氢氧化钡组成。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钠;
(2)碳酸钠、氢氧化钡。
23.答案:(1)浓硫酸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氧化铜粉末
解析:解:(1)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是: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此甲烧杯中装的是浓硫酸;
(2)随着稀硫酸的滴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溶液无色有两种可能:溶质是硫酸钠或硫酸钠和稀硫酸,加入氧化铜后,氧化铜只与酸反应,因此氧化铜溶解说明有稀硫酸,否则没有;加入硝酸钠后都不反应,因此不能确定;加入氯化钡后既能和硫酸钠反应,也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不能确定;
故答案为:(1)浓硫酸;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氧化铜粉末。
24.答案:(1)长颈漏斗
(2)ACDH;;溶解;干燥
(3)ABEF;;c→d→a→b
解析: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应选用图中的仪器ACDH;实验结束后,经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故答案为:ACDH;;溶解;干燥;
(3)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选择的仪器是ABEF;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除杂质,后干燥,并且长进短出;故答案为:ABEF;;c→d→a→b。
25.答案:【知识积累】C
【分析问题】
【实验探究】;溶液变红
【评价反思】不能用试纸测量溶液pH值来断定溶质成分,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反思拓展】氧化钙(合理即可)
解析:解:【知识积累】③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呈碱性,pH大于7,向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到大于7,观察选项,故选:C;
【分析问题】根据实验中滴加盐酸有气体放出,可推断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而变质;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2NaOH=Na2CO3+H2O;故填:;
【实验探究】Ⅱ、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形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与氯化钡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钡;故填:;
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与溶液中的碳酸钠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钠而将碳酸钠全部除去后,根据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使酚酞变成红色,故填:溶液变红;
【评价反思】不能用试纸测量溶液pH值来断定溶质成分,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故填:不能用试纸测量溶液pH值来断定溶质成分,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反思拓展】凡是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都必须密封保存,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了防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变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氧化钙;故填:氧化钙(合理即可)。
26.答案:(1)4:1
(2)2:1
解析:解:(1)1个头孢氨苄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则头孢氨苄中碳、氧的原子个数比是16:4=4:1。
(2)头孢氨苄中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6×4):32=2:1。
故答案为:
(1)4:1;
(2)2:1。
27.答案:(1)200g
(2)①0;
②
解析:解:(1)设原固体中的质量为x,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y
x=21.2g
y=200g
原固体中的质量分数
答:原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为84.8%,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为200g。
(2)设溶液中21.2g碳酸钠完成反应,需要稀盐酸质量为a,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b
a=100g
b=16.8g
因此,第一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形成碳酸氢钠,该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放出;
设16.8g碳酸氢钠完成反应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m,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m=100g
n=8.8g
因此第二次加入100g稀盐酸时开始放出二氧化碳且完全反应后碳酸氢钠反应完,最终放出二氧化碳质量为8.8g;所以第三次加入稀盐酸不再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①0;
②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溶液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B
加水、过滤
C
加过量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溶液
加适量溶液、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B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D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加入过量的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溶液、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B
鉴别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D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实验方案
Ⅰ.测溶液pH
Ⅱ.滴加足量溶液;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溶液中有①_______
溶液中有
实验次序
每次产生的的质量(g)
第一次先逐滴加盐酸100g
_______
第二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8.8
第三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为100分, 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