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 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 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
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模型应预测为“( B-BOOK)(E-BOOK)S(B-PER)(E-PER)OOSOOOO”,其中,“B-BOOK”表示书名开头的字,这里指“论”;“E-BOOK”表示书名结尾的字,这里指“语”;“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云”和第一个“礼”;“B-PER”表示人名开头的字,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结尾的字,这里指“氏”;“O”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进而使其完成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任务。模型预测的综合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古籍的传承性保护。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
(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籍的一项是 ______
A.《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2018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
B.《韩柳文研究法》(林纾,1914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
C.《秦妇吟》残卷(唐•韦庄,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D.《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籍采用的纸张体现了古籍的文物价值。
B.中医古籍所记载的药方体现了文献价值。
C.艺术价值不只包括古籍版印工艺的价值。
D.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
3. 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序列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苏子”应标为“(B-PER)(E-PER)”。
B.“愀然”应标为“OS”。
C.“正襟”应标为“OO”。
D.“问客”应标为“SO”。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改善古籍的收藏条件属于原生性保护,可以保护其文物价值。
B.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
C.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
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活”起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的秦腔
杨焕亭
一
老实说,父亲不通音律,也不懂得秦腔的板路。他的唱秦腔,严格来说是说秦腔。
在我刚刚认得方块字的时候,就记得家里收藏着当时单价只有二三分钱,由长安书店出版的秦腔折子戏剧本。有一本《打镇台》,封面上的主角剧照,怒目横眉,大气凛然,引得我少年男儿想入非非,梦想着将来当一名演员,穿靴戴蟒,在舞台上摆来走去,该是多么风光;憧憬着有一天公堂高坐,明镜高悬,为民除害,该是何等痛快,由此而平添了对父亲的爱戴。
听祖父说,父亲只念过几天私塾,这似乎与我那曾经有着 200亩地,槽里拴着骡子马,在村里也算得上殷实之家的家境不大相符。然而,问题是在祖父或者曾祖父的脑袋里,三十六行,庄稼为王,念书总不能当饭吃。偏我父亲有着经营家业的天赋,早早地担起了带领我的几位叔父创业的重担。夏日里,骄阳炎炎,在齐人高的玉米地里除草灌水,煞是寂寞,于是,就靠吟唱“陈世美秦香莲结为丝络”排遣单调和无聊。
在我长到六岁的时候,席卷中国农村的农业合作化潮流把我的故乡卷进了它滔天的漩涡。在那次热热闹闹庆祝合作社成立的社员大会上,他被选为饲养员。饲养室就在我们老屋对面的一家门房里,由夜半更深披衣顶寒,为一头白犍牛添草加料,到彻夜听几十头骡子马演唱食草奏鸣曲,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躺在暖暖的炕上唱《辕门斩子》,唱《打镇台》,唱《五典坡》,在秦腔的音韵中度过漫漫长夜。他唱戏的咬字带着浓重的土著的色彩,是完全从戏台上,从自乐班的高喉大嗓中承继下来的声腔。唱《打镇台》中的“三年六料不收割”时,总是要读成“三年陆料不收割”,把杨彦昭“羞得臣满脸红”念成“满俭红”。我在一旁躺着觉得好笑,晃着小脑袋问父亲为什么把“六”念成“陆”,把“脸”念成“俭”。他拍着我的头,半带训斥半是笑地说:“老辈人就这样念,定娃子就这样念。”
“定娃子是谁?”我的好奇多问,往往引出许多关于秦腔的故事。定娃子是家乡一带戏班子的名角。他的须生远近闻名,父老乡亲看他的戏常常挤成人山人海,三九天汗流浃背,不过那是早年的事情,是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久远的声音,是留在黄土地颗粒中的依稀残梦。从我记事起,却没有看到过他扎靠戴盔的舞台身影。代之而起的是一位叫曹云清的女人,到饲养室来的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常常喜形于色地与父亲对话:“街里有戏,看去不?”
“啥戏?”
“《铡美案》。”
“谁演的?”
“曹云清。”
“看么!”
我便有机会跟着大人们,踩着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数着天幕上眨着眼睛的星星,听他们绘声绘色地叙说“为看曹云清,做贼挖窟窿”的趣事,走五里地到镇上的露天剧场经受一番惊天动地的拥挤。
父亲把我架在他的肩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我忽然便发现自己借助于父亲的肩膀成为一个巨人,视野分外宽阔,觉得父亲男子汉的肩膀是那样的顶天立地。直到我的女儿开始坐在我的肩膀看社火的时候,那腿如铅一样的酸沉,那头上淌着的晶莹的汗水,那女儿如我儿时一样欢叫时——才体味出其间深刻的内涵。
看完戏,已是深夜,我的瞌睡也不期而至,趴在父亲的背上做起了烂漫、离奇而又费解的梦。醒来时,就听见父亲哼着韩琦在《杀庙》一场中的唱词:“陈世美做事欺了天,我和她结的什么怨。”
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记忆力惊人,竟然把父亲朝朝暮暮吟唱的戏词背下来了。有一天,父亲就着油灯看《辕门斩子》的戏文,他每唱上一句,我便接着说出了下一句。然而,在我自鸣得意的时候,父亲的读戏终止了,他不算苍老的眸子里布满了忧郁,久久地望着我,长长地叹息,然后就是给我掖被窝,说一声“睡觉”。吹灭了灯。
① 从土窗上透射进来的月光悄悄地洒在牲口圈里,形成一个个圆的、方的光点。骡马脖子上的铃铛伴随着食草的节奏,在夜色中响成温柔的小夜曲,从远方深巷传来此起彼伏的犬吠。我翻动着赤裸的身子无法入睡,猜不透父亲那双眼睛里蕴含的味道,也读不懂那长长的叹息背后的内容。
二
读懂父亲的忧郁和叹息,是在几年以后,我已上了小学三年级。
我的同桌叫驴驴子,自小跟着村里自乐班唱戏,他有本《下河东》的剧本,每日早读时间,上面放着课本,桌斗里却放着戏文。我亦被他弄得心猿意马,竟然把剧中主人公赵匡胤的唱段全部背诵了下来。那些日子,我的脑海里整天跃动着舞台上打打杀杀的场面。先生在上面讲多位数乘除法,我的心却飞到教室外的戏楼上。不知不觉间,先生的教鞭打在了头上。最可怕的还是放寒假的时候,我的通知书上第一次出现了数学不及格的纪录,偏爱我的父亲看着那刺眼的评语,② 脸立时挂上冰霜,操起鞋底就打。一边打一边骂道:“古人说,勤有功,戏无益,你个没出息的东西。”母亲虽然也为我的不争气而掉泪,毕竟怜子的柔肠使她拉着父亲的胳膊:“娃知道错就行了,你怎还真打呀?”
我借机从父亲的腋窝里逃了出来,惊弓之鸟般地跑到村外的碾坊里,直到日色将暮,才在母亲悠长的呼唤下,战战兢兢地回到家里。
除夕夜,父亲破例地没有再用二六板唱秦腔,而话题却是围绕着我唱戏展开的。父亲这一晚不断自责自己,说是不该带我到饲养室去睡,说是学唱戏是被人瞧不起的事情,只有念好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说是他在河岸居住的老王那里算过卦,杨家念书的希望就在我的身上……这也许是父亲最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对唱戏的看法。他不知道,他曾经向我津津乐道的孔圣人也是一个吹鼓手,然而,父亲的真诚和坦率,对于我寄予的厚望着实感动了我。那个假期,我竟然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多位数乘除法。
自告别童梦之后,我再也没见到父亲念那些只有二三分钱的剧本。为了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唯一的情趣憋在心底,这需要多么大的自制力。然而,我以为,秦腔之于他,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他心底的旋律从来也没有中断过。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父亲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却只念过几天私塾,这一方面是由于长辈有着以农为本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天赋不在于此。
B.父亲对于秦腔有割舍不断的文化情结,他在饲养室唱戏、带着我乡间跋涉去看戏等经历,让我不知不觉间受到熏染并爱上秦腔。
C.当我对戏文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时,父亲的眼里却“布满了忧郁”,他虽然对我学戏有所期许,却也担心我因此荒废了学业。
D.父亲认为“学唱戏”会被人瞧不起,却不知“孔圣人也是一个吹鼓手”,作者以此嘲笑父亲的浅陋并表达对父亲看法的绝不认同。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彻夜听几十头骡子马演唱食草奏鸣曲”一句,借奏鸣曲来比喻骡子马的咀嚼声,表明饲养员工作辛苦却仍有浪漫情怀。
B.年轻人邀约父亲看戏时与父亲一问一答的对话,简洁明快地描摹出二人兴奋急切的情态,侧面烘托了曹云清的名角影响力。
C.文末“我再也没见到父亲念那些只有二三分钱的剧本”,与开篇写家中收藏形成对比,凸显了父亲为我做出的隐忍和牺牲。
D.本文以时间为序,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父亲有情趣、重情怀、有担当的一生,字里行间传达出对父亲的深切感动和由衷敬意。
8. 文中两处画线句语言特色鲜明,请从艺术手法及效果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
9. 结尾说“然而,我以为,秦腔之于他,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他心底的旋律从来也没有中断过”,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意味,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 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令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寒,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
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
管子于是制国:“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B.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C.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D.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辞”意思是“推辞”,与《木兰诗》“旦辞爷娘去”中的“辞”含义不同。
B.“比”意思是“等到”,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相同。
C.“弟”意思是“弟弟”,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相同。
D.“从事”意思是“劳作”,现在一般指干某项事业,二者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管仲被齐桓公任用源于鲍叔的举荐,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的建议,派人从鲁国请回管仲,并亲自到郊外迎接。
B.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可以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掌握市场的行情,用已有的东西换取缺少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C.管仲认为如果齐国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也这样,齐桓公就不能实现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
D.同一个伍的人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游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面对战争,大家齐力防守,英勇作战。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请结合文本概述管仲是如何帮助齐桓公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
刘克庄①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②。岂有谷城公③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这首词是刘克庄与朋友的唱和之作。②韩五: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被称为韩五。③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黄石公曾于谷城山下传授兵书给张良。④张许:指张巡、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两人坚守睢阳,坚贞不屈。⑤题柱:汉代司马相如途经成都升仙桥,在桥柱上题写“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词开头用比喻形象指出国家已经到了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表达词人的忧思。
B.词人曾经谈笑之间大战两河,建立功勋,如今回忆往昔战斗生活,心情极为复杂。
C.词人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容颜日老却一事无成,看到国势日非而感慨万千。
D.这首词多处运用典故表达词人对国事的忧虑及请缨报国的志向,自然贴切,含蓄深沉。
16. 面对国运衰微的形势,词人发出哪些呼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出孔子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委婉否定和批评。
(2)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片“________________”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留意,富阳柳绿桃红的三月天是从哪一根枝头上开始的。惊蛰到来时,那些穿越秦时明月、唐时春水的山花野草,早已 地在淡烟微雨中做好生机盎然的准备。鹅黄的柳枝轻轻摇曳,玉兰花素装淡抹亭亭玉立于枝头,繁花含俏的三月天便从炊烟袅绕的房前屋后、农人扛着农具行走的田埂地头、雨润烟浓的大源溪畔向我们走来。
江南三月天里, 循着亭山竹林旁淙淙的溪水声,随意走在旷野上,那迎面扑来的一簇簇、一朵朵灿然的桃花、杏花、油菜花,在古朴的田园中感悟涨潮的芳心,使你的心绪远离喧嚣繁杂。 春风成为信使,将游子的乡愁传递,甘坑水库下百花园枝头上鸟儿的啁啾,如渺远的梵音穿透天空。
烟花三月,走在乡间纵横的阡陌上,花香混着泥土的清香,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树叶在地上洒满光斑。你懂得了诗人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村野,躬耕田园,过着 的生活。那满枝满树的绿叶红花,使人仿佛置身于夹谷莺啼的图画里。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随意走在旷野上,循着亭山竹林旁淙淙的溪水声,那迎面扑来的一簇簇、一朵朵灿然的桃花、杏花、油菜花,在古朴的田园中感悟涨潮的芳心,使你的心绪远离喧嚣繁杂。
B.循着亭山竹林旁淙淙的溪水声,随意走在旷野上,那迎面扑来的一簇簇、一朵朵灿然的桃花、杏花、油菜花,使你的心绪远离喧嚣繁杂,在古朴的田园中感悟涨潮的芳心。
C.随意走在旷野上,循着亭山竹林旁淙淙的溪水声,那迎面扑来的一簇簇、一朵朵灿然的桃花、杏花、油菜花,使你的心绪远离喧嚣繁杂,在古朴的田园中感悟涨潮的芳心。
D.循着亭山竹林旁淙淙的溪水声,随意走在旷野上,那迎面扑来的一簇簇、一朵朵灿然的桃花、杏花、油菜花,在古朴的田园中感悟涨潮的芳心,使你的心绪远离喧嚣繁杂。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21-22小题。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疾多的人尤为适用。大雪节气,人们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钙源,因此 ① 。
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还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说法。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 ② 。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肠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丰富的水、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有补水滋润、护肤养颜的效果,常吃白菜可以使皮肤光滑滋润,防止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失去光泽。大白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及微量的钿,可抑制人体的亚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防癌的作用。白菜建议竖着切, ③ ,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
亲爱的朋友们,在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的时候,为了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不妨让萝卜白菜成为餐桌的常客,烹调出各色美食。
21. 下列句子中的“咱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马先生听伊牧师说请温都太太喝茶,心里一动,低声问马威:“咱们的茶叶呢?”
B. 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C. 老师,您辛苦了,我怀念您带咱们走过的分分秒秒。
D. “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其基本手法中的“雕”与“塑”是两个恰好相反的过程。“雕”是做减法,通过剔除材料中的某些部分来实现造型;“塑”是做加法,通过把材料叠加在一起来完成作品。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减掉它多余的部分;也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给它加上合适的部分。雕塑是这样,做人做事也是这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和解析
1.B 2.D 3.D 4.A
5.①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②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③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
【解析】(1)材料一的表述是“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B.“1914年铅印本”不符合“1911年以前”的限制,因此不是古籍。
故选B。
(2)D.“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有误,原文表述是“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表明古籍的文献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而不是“附着”关系。 故选D。
(3)D.原文表述是“‘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问客”后不断句,用“S”有误。 故选D。
(4)B.材料二表述是“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原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于文无据。
C.“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有误,材料二表述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
D.材料二表述是“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而非选项“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的表述。 故选A。
(5)根据“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得出: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根据“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根据“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可以得出: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
6.B
7.A
8.①第一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生活场景诗意化,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情调:用词优美,形容月光照在牲口圈里,用一“洒”字,创设出温柔的意境:善用比喻修辞,将铃铛声比作温柔的小夜曲,营造出浪漫的情调: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描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美好。
②第二句用语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善用口语,如“操起鞋底就打”,亲切自然: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如用“冰霜”形容变脸,生动形象。
9.①秦腔是父亲从始至终不改的爱好,是他在艰难环境中的精神慰藉。
②秦腔蕴含着正直善良等传统的美好内涵,是父亲的精神河流。
③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隐忍对秦腔的爱,这句话蕴含着“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愧疚。
【解析】6.A.“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天赋不在于此”于文无据。原文“偏我父亲有着经营家业的天赋,早早地担起了带领我的几位叔父创业的重担”可知,原文并无描述父亲是否有读书的天赋,而是说父亲有“经营家业的天赋”。
C.“他虽然对我学戏有所期许”错误。原文“父亲这一晚不断自责自己,说是不该带我到饲养室去睡,说是学唱戏是被人瞧不起的事情,只有念好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说是他在河岸居住的老王那里算过卦,杨家念书的希望就在我的身上……这也许是父亲最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对唱戏的看法”可知,父亲对“我”学戏的态度是不赞成。
D.“作者以此嘲笑父亲的浅陋并表达对父亲看法的绝不认同”错误。原文“他不知道,他曾经向我津津乐道的孔圣人也是一个吹鼓手”“自告别童梦之后,我再也没见到父亲念那些只有二三分线的剧本。为了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唯一的情趣憋在心底,这需要多么大的自制力”可知,作者明了父亲对自己的期许,也对父亲为了培养作者读书,不再提起唱戏和剧本,表达了深深的理解和愧疚之情。 故选:B。
7.A.“表明饲养员工作辛苦却仍有浪漫情怀”属于过度解读。原文“饲养室就在我们老屋对面的一家门房里,由夜半更深披衣顶寒,为一头白犍牛添草加料,到彻夜听几十头骡子马演唱食草奏鸣曲,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躺在暖暖的炕上唱《辕门斩子》,唱《打镇台》,唱《五典坡》,在秦腔的音韵中度过漫漫长夜”可知,原文中并无父亲在饲养室听骡子马咀嚼食草是浪漫主义的情怀,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下只是父亲在贫瘠的精神生活中的自我娱乐而已。
故选:A。
8.由原文第一个划线的句子可知,其中“洒”字,创设出温柔的意境;“铃铛伴随着食草的节奏,在夜色中响成温柔的小夜曲”运用了比喻修辞,将铃铛声比作温柔的小夜曲,营造出浪漫的情调;“月光悄悄地洒在牲口圈里,形成一个个圆的、方的光点”“从远方深巷传来此起彼伏的犬吠”可知,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描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美好。第一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生活场景诗意化,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情调。
由原文第二句划线句子可知,其中“揉起鞋底就打”“你个没出息的东西”可知,善用口语,亲切自然;“脸立时挂上冰霜”运用了比喻,将脸部的表情比喻为“冰霜”,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形象生动的表达了父亲的愤怒之情。第二句用语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9.由原文“在我刚刚认得方块字的时候,就记得家里收藏着当时单价只有二三分钱”“于是,就靠吟唱‘陈世美秦香莲结为丝络’排遣单调和无聊”“他被选为饲养员。饲养室就在我们老屋对面的一家门房里,由夜半更深披衣顶寒,为一头白犍牛添草加料,到彻夜听几十头骡子马演唱食草奏鸣曲”可知,秦腔是父亲从始至终不改的爱好,是他在艰难环境中的精神慰藉。
由原文“主角剧照,怒目横眉,大气凛然,引得我少年男儿想入非非,梦想着将来当一名演员,穿靴戴蟒,在舞台上摆来走去,该是多么风光;憧憬着有一天公堂高坐,明镜高悬,为民除害,该是何等痛快,由此而平添了对父亲的爱戴”可知,秦腔蕴含着正直善良等传统的美好内涵,是父亲的精神河流。
由原文“自告别童梦之后,我再也没见到父亲念那些只有二三分线的剧本。为了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唯一的情趣憋在心底,这需要多么大的自制力。然而,我以为,秦腔之于他,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他心底的旋律从来也没有中断过”可知,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隐忍对秦腔的爱,这句话蕴含着“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愧疚。
10.A
11.C
12.C
13.①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
②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14.①立足实际,让士、农、工、商各居其所,各就其业;
②整修法令,然后让百姓繁衍生息,救济贫困,尊重百姓,使国家安定;
③在整顿内政中寄寓军令。
【解析】10.句意:过去,圣王治理天下,把都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来确定百姓的住地,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
“天下”做“治”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故排BC;
“定民之居”与“成民之事”“陵为之终”句式一致,各自单独成句,排除D。
故选A。
11.C.“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相同”错。文中的“弟”,同“悌”,尊敬兄长;“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的意思是“弟弟”。句意:年幼的则谈论兄弟和睦。/弟弟从军老鸨死家道已经破败。二者含义不同。
故选C。
12.C.“齐桓公就不能实现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错。由“则难以速得志矣”可知,不是不能实现,而是难以很快实现。
故选C。
13.①“臣,君之庸臣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若”,如果;“其”,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译文: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
②“猥”,自谦之词,犹“鄙”;“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当”,担当;“报”,报答。译文: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14.由“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就田野。’”可知,立足实际,让士、农、工、商各居其所,各就其业;
由“管子对曰:‘修旧法……则国安矣’”可知,整修法令,然后让百姓繁衍生息,救济贫困,尊重百姓,使国家安定;
由“桓公日:‘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可知,在整顿内政中寄寓军令。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任鲍叔做国相,鲍叔推辞道:“我是您的庸臣。假如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桓公派人去鲁国请管仲,等管仲到达齐国的时候,桓公亲自去郊外迎接,然后请他坐下并且问政。桓公说道:“那怎么去做呢?”管仲回答道:“从前,圣王治理天下,把都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来确定百姓的住处,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
桓公问道:“怎么让百姓各就其业呢?”管仲回答道:“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让他们相互干扰,工作不安心。”桓公问道:“怎样安排士、农、工、商的住处呢?”管仲回答道:“以前圣王把士人的住处安排在清静之地,把工匠的住处安排在官府,把商人的住处安排在市场;把农民的住处安排在田野。”
“让那些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空闲时父辈之间谈论礼义,子侄辈之间谈论孝道,侍奉国君的人谈论恪尽职守,年幼的则谈论兄弟和睦。让那些工匠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产品需要,辨别质量的优劣,衡量器材的作用,选用适合的材料。从早到晚做这些事,使产品适用于四方,用这些来教诲子弟,互相谈论工作,互相交流技艺,互相展示成果。让那些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熟悉本地的货源,掌握市场的行情,用已有的东西来换取缺少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让那些农民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按不同的农事准备耒、耜、耞、镰等农具。到冬天,要除去枯草,整修田地,来等待春耕;到耕种季节,要深翻土壤,抓紧耙土复种,来等待春雨;春雨过后,就带着枪、刈、耨、镈等农具从早到晚在田里劳作。”
桓公说道:“我打算在诸侯中做一番事业,可以吗?”管仲回答道:“不行,国家还不安定。”桓公问道:“怎么来安定国家呢?”管仲说道:“整修已有的法令,选择好的依次采用;再繁衍人口,救济贫困,尊重百姓,这样国家就安定了。”桓公说道:“就这么办。”于是整修已有的法令,选择合用的修订施行;然后繁殖人口,救济贫困,安抚百姓。国家安定后,桓公说道:“国家已安定,能有所作为了吧?”管仲说道:“还不可以。您如果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也会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我们就难以很快实现志向了。您如果想快速在天下诸侯中实现志向,就应把要做的事隐蔽起来,把战备寄寓在政令里。”桓公问道:“怎么去做呢?”管仲回答道:“在整顿内政中寄寓军令。”桓公说道:“好。”
于是管仲就制定国家的政令:“全国可编为三军,所以有国君亲自统率的中军的旗鼓,有国子的旗鼓,有高子的旗鼓。春天以春猎的名义来整编军队,秋天以秋猎的名义来操练军队。这样一来,卒、伍一级的小队伍在里中就已编成,军、旅一级的大兵团在郊野中能够组成。内部教令完成,军令就不能再改变。同一个伍的人祭祀的时候一起享用酒肉,死丧的时候大家一样受到抚恤,有了灾祸一起承担。人和人相伴,家和家相伴,世代同住一个地方,从小一起交游。因此晚上作战能听到声音,就不会发生误会;白天作战能相互看见,足以认识同伙。那种欢乐的心情,能让他们拼死互助。在家的时候共同欢乐,行军的时候融洽无间,战死的时候一起哀伤。因此,防守就坚固不移,作战就英勇顽强。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
15.B、
16.①用“未必人间无好汉,何不宽些尺度”呼吁统治者放宽尺度,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体现词人见识超卓。②用“快投笔,莫题柱”呼吁爱国志士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不要追求荣华富贵,体现词人的报国热忱。
【解析】15B.“词人曾经谈笑之间大战两河,建立功勋”错误。“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意为“请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老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由此可知,“谈笑之间大战两河,建立功勋”的并非是词人,而是当年的韩世忠。
故选B。
16.“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呼吁统治者放宽尺度,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快投笔,莫题柱”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疆的典故,呼吁爱国志士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保家卫国。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体现词人的报国热忱。
译文:
国家的命脉,已微细得像一根丝缕。请问,捆人的长绳何时才能到我手里,把敌人的首领捆起来。人间并不是没有英雄好汉,只是朝廷上没有放宽用人的标准。你看当年的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如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可现在人老了,登楼眺望中原,揽镜自照,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听说蒙古军不断南侵,形势危急,边境上敌军围攻城池的冲车云梯,在不断地飞舞。你不要认为,蒙古军说投鞭能过长江是吹牛。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即使有坚固险要如铁铸成的城,四周围着灌满沸水的护城河,要是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忠心耿耿的英勇将领固守,那也没有用处。赶快像汉代的班超那样,投笔从戎吧!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17.【答案】【参考答案】(1)子路率尔而对曰 夫子哂之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肝肺皆冰雪 表里俱澄澈
18.①迫不及待 ②如水如歌 ③与世无争
19.B
20.构成:本体“春风”“鸟儿的啁啾”;喻体“信使”“渺远的梵音”。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南三月的无限生机。
【解析】(1)①处,语境强调惊蛰到来时,那些山花野草急切地做好生机盎然的准备,故可用“迫不及待”。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②处,语境强调江南三月天清澈的特点,故可用“如水如歌”。如水如歌:声音像流水一样清澈,像歌儿一般悦耳。
③处,语境强调诗人陶渊明生活中不与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故可用“与世无争”。与世无争: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
(2)“使你的心绪远离喧嚣繁杂”的是“那迎面扑来的一簇簇、一朵朵灿然的桃花、杏花、油菜花”,故而排除AD;而那“一簇簇、一朵朵灿然的桃花、杏花、油菜花”是作者走在旷野上所见之景,排除C。
故选B。
(3)句子“春风成为信使,将游子的乡愁传递,甘坑水库下百花园枝头上鸟儿的啁啾,如渺远的梵音穿透天空”中,作者把“春风”比作“信使”,把“鸟儿的啁啾”比作“渺远的梵音”,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南三月的无限生机。
21~22.【答案】21、A 22 ①萝卜叶是最佳补钙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萝卜叶”)②白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③菜内的水分会损失减少
23.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