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化学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79,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化学试题,共14页。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四个大题,共50分。
2.在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照要求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B. 空气液化C. 光合作用D. 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
2.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使化学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研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B. 道尔顿C. 拉瓦锡D. 阿伏加德罗
【答案】A
【解析】
【详解】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符合题意;
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对化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贡献是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进一步完善了化学的研究理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
A.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D. 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
【答案】D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解析】
【详解】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酸雨无关,故A错误;
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与酸雨无关,故B错误;
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资源,与酸雨无关,故C错误;
D.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治酸雨,应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D正确;
故选D.
4. 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 海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制得蒸馏水
C.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 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中没有杀菌消毒的措施或药剂,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B、海水经过该装置后不可制得蒸馏水,其中的可溶性离子难以通过该装置去除,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达到净水的目的,符合题意;
D、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无浮渣或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应该用肥皂水检验其是否是硬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A. 氯化钠(NaCl)B. 次氯酸钠(NaClO)
C. 氯酸钠(NaClO3)D. 亚氯酸钠(NaCl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不符合题意;
B、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元素显+1价,符合题意;
C、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元素显+5价,不符合题意;
D、亚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元素显+3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故选C。
7.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于单质;
C、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D、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8. 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B.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 溶液是无色无味的D.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因此植物油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故说法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几乎不变,故说法错误;
C、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说法错误;
D、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D。
9.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B. ①③⑤⑥C. ①②⑥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故选B。
10. 下列区分(或除去)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 用水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D. 加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加入适量稀盐酸可除去铜粉中的铁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
12.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 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22:25:1:6
D. 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秋水仙碱的化学式C22H25NO6,秋水仙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选项A不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秋水仙碱的化学式C22H25NO6,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选项B不正确;
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秋水仙碱的化学式C22H25NO6,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选项C正确;
D、根据秋水仙碱的化学式C22H25NO6,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最大为264,所以秋水仙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C。
13. 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
B.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 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
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小于63.9%,选项B正确;
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C错误;
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故选C。
14. CO和CO2混合气体15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g,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30%
B. 40% .
C. 50%
D. 60%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设混合气体中CO质量为x
则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点睛】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16分)
15. 在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 ①. 氮气##N2 ②. 铝元素##铝##Al ③. 碳元素##碳##C
【解析】
【详解】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高,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填:氮气或N2;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中,绝大部分属于有机物,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1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硅原子核外电子有三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答案】 ①. 28.09 ②. 三
【解析】
【详解】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硅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17. 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乙醇可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落实绿色环保的理念,使用的汽车燃料最理想的是______。
【答案】 ①.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 ③. 氢气##H2
【解析】
【详解】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氢气燃烧只生成无污染的水,故为落实绿色环保的理念,使用的汽车燃料最理想的是氢气。
18. 用如图实验验证的性质。
(1)首先对生成的进行鉴别,请写出鉴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答案】(1)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短蜡烛先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19. 请根据下图有关实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的名称是______。A操作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1条即可)。
(2)利用B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若实验过程中,U形管底部浸在蒸馏水中的钢丝棉也产生了少量的锈迹,则改进该实验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 ①. 过滤 ②. 滤纸破损
(2)在U形管两端水上加少许植物油
【解析】
【小问1详解】
A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操作后,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小问2详解】
U形管底部浸在蒸馏水中的钢丝棉也产生了少量的锈迹,说明蒸馏水中溶解了氧气,故改进该实验的方法是在U形管两端水上加少许植物油,防止氧气溶解在蒸馏水中。
20. 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是含有同一种元素,A、C组成元素相同,C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
(2)若A、B、C是含相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B是有毒气体,则B转化为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C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物质,则C为水,A、C组成元素相同,A为过氧化氢,A、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则B为氧气;故A的化学式是H2O2;
【小问2详解】
B、C组成元素相同,B是有毒气体,B能转化成C,则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A、B、C是含相同一种元素,则A为碳;故B转化成C可以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______;
(2)在去除餐盘上油污的过程中,洗涤剂起什么作用?
【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洗涤剂起乳化作用,把油污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被水冲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小问2详解】
洗涤剂起乳化作用,把油污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被水冲掉。
22. 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要求或事实,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生成氢气的分解反应:______;
(2)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______。
【答案】22.
23.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23. 金属用途广泛,金属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如图中将铜片和铝片相互刻画,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小山同学把铝片浸入稀硫酸中做实验。实验前将铝片进行打磨,其目的是什么?______写出铝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比较硬度大小
(2) ①. 去除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硬度大的物体能在硬度小的物体上刻画出划痕;则将黄铜和铜相互刻画是为了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大小;
【小问2详解】
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实验前需将铝片进行打磨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氧化膜,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24. 某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对实验进行分析:
(1)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将铁丝、银丝插入同一种溶液中(如图所示),该溶液是______。
(2)某同学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 ①. 和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能与硝酸铜(氯化铜或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银不能与硝酸铜反应,故分别将铁丝、银丝插入硝酸铜溶液中可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小问2详解】
锌能与硝酸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铜和银,但锌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和硝酸铜反应,在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铜离子,但不能确定银离子是否存在,故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Cu2+ 和Zn2+,一定发生反应是锌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验室现有下列仪器,用来制取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并进行有关计算。
(1)写出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气体,则该气体为______。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除选取上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和______(填一种仪器)。连接仪器,加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方法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______
(6)小佳同学向盛有锌粒的容器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氢气。请计算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氢气##H2
(2)
(3)
(4) ①. 酒精灯 ②.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5)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6)解:设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解得x=19.6g则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锥形瓶;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C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则该气体为氢气;
【小问2详解】
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用B或D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或难溶于水,该气体是氧气;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除选取如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和酒精灯;
连接仪器,加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更换仪器造成的药品浪费;
【小问5详解】
若用装置D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
【小问6详解】
见答案。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区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化学试题(1),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