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A卷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小辰同学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5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2.36cmB. 2.357 cmC. 2.35 cmD. 2.405 cm
【答案】A
【解析】
【详解】测量数据中,2.56cm与其它数据相差过大,是错误数据,应该剔除,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几种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蚂蚁缓缓爬行B. 流星陨落C. 冰块融化D. 雪花飞舞
【答案】C
【解析】
【详解】判断是不是机械运动要看物体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蚂蚁缓缓爬行、流星陨落、雪花飞舞都相对于其它物体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都是机械运动.
冰块融化属于物态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不是机械运动.
故选C.
【点睛】牢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即可正确解答.
3. 如图是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的几种做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一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故B错误;
C.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且物体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故C正确;
D.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4.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A. 钢轨B. 纯水C. 木材D. 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故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
故选D。
5. 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冰化成水
B. 露的形成
C. 雾的形成
D. 雪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化成水,是从固态变为液态,这种物态变化叫熔化,故A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雾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放热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 “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 “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 “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时,大量的声波进入小孔后不能反射出来,因此生活中可用此技术降低噪声。
【详解】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来人是谁,故C错误;
D.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声学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注重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8. 小华同学家的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 135m/sB. 168.75m/sC. 2.25m/sD. 2.81m/s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地面、列车B. 列车、地面
C. 列车、列车D. 地面、地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判断物体情况前应选定参照物,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即运动的相对性,故本题选择的正确答案是A.
10.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 从人耳处减弱噪声B. 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 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 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减弱噪声主要有三种途径,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减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直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11. 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已知甲、乙车两车的速度比1︰3,甲、乙两车行驶的时间比是1︰2,则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是( )
A. 1︰6B. 6︰1C. 2︰3D. 3︰2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是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甲、乙两物体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分别如图(a)和(b),经12s钟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A和B间的距离为s,则( )
A >,s=32mB. >,s=16m
C. <,s=32mD. <,s=16m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甲的s-t 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知
s甲=8m,t甲=12s
则甲的速度
乙的v-t 图像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
v 甲
CD.经12s钟甲、乙相遇,甲通过的路程为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A和B间的距离为
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 填上适当的单位: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___________;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___________。
【答案】 ①. m/s ②. m
【解析】
【详解】[1][2]根据生活常识可知,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中学生的身高为1.7m。符合物理规律和常识。
14.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累积法测细金铜丝直径。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线圈总长度是______cm,细金铜丝的直径是______mm。
【答案】 ①. 1mm或0.1cm ②. 1.80 ③. 0.9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分度值为1mm或0.1cm。
[2]螺线管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螺线管右端与4.80cm刻度线对齐,所以螺线管的长度为
L=4.80cm-3.00cm=1.80cm
[3]所以铜丝的直径为
15. 图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
【答案】337.5
【解析】
【详解】停表小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示数为5min,大盘示数应大于30s,大盘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5s,所以,停表读数为
t=5min37.5s=337.5s
16. 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一列200m长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一座长1.8km的隧道,列车完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是______s。
【答案】 ①. 位置 ②. 80
【解析】
【详解】[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由得,列车完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
17. 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其分度值是___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0.1 ③. 36.9
【解析】
【详解】[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不同温度下体温计内液体的体积不同,玻璃管内液柱的长度不同,从而显示不同的温度。
[2][3]如图,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图中示数为36.9℃。
18.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___________;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①声纳测距;②超声碎石;③超声加湿器;④B超检查。
【答案】 ①. ②③ ②. ①④
【解析】
【详解】①声纳测距,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得目标位置到发射超声波处的距离这一信息;②超声碎石,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体内的结石击碎;③超声加湿器,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水打碎成细小的水雾;④B超检查,利用超声波来获得人体病情这一信息,所以,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②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①④。
19. 两个女高音歌手在唱歌,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高;观众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______不同。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两个女高音歌手在唱歌,这里的“高”指她们发出声音的频率快,音调高。
[2]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观众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20. 如图所示是探究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甲物质是 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___min,乙物质在第2分钟的状态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非晶体 ②. 210 ③. 3 ④. 固态
【解析】
【详解】[1]甲物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是非晶体。
[2]乙物体熔化时温度保持在210℃不变,它的熔点是210℃。
[3]乙物体从第2min末开始熔化,第5min末熔化结束,熔化过程用时3min。
[4]乙物质在第2分钟尚未开始熔化,是固态。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16分)
21.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_,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变小 ②.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1]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内的传声介质变少,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
[2]由此可以推理,如果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罩内没有传声介质,将听不到声音,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2. 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甲图组装实验顺序是_____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
(2)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
(3)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凝固点是______℃。
(4)图丙中BC段物体处于 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 ①. 由下而上 ②. -7 ③. 晶体 ④. 0 ⑤. 固液共存 ⑥. 不变
【解析】
【详解】(1)[1]在组装甲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首先调整好酒精灯火焰的位置,即组装的顺序为由下而上。
(2)[2]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位置在0刻度线以下,它的示数是-7℃。
(3)[3][4]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BC段为熔化阶段,它的熔点为0℃,所以凝固点也为0℃。
(4)[5][6]图丙中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四、计算题(共10分)
23. “国庆”假期,小红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小红注意到了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则: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请帮小红爸爸计算从标志牌到上饶最快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小红的爸爸驾车实际行驶时间为4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答案】(1);(2)
【解析】
【详解】解:(1)由图可知,此路段限速为60km/h,此处离上饶的距离为30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上饶最快需要的时间为
(2)如果小红的爸爸驾车实际行驶时间为4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答:(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上饶最快需要;
(2)如果小红的爸爸驾车实际行驶时间为4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B卷 20分
一、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4. 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3)分析图象信息可得:=______cm, =______s, =______m/s。
【答案】 ①. ②. 小 ③. 10.0 ④. 1 ⑤. 0.025
【解析】
【详解】(1)[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根据
就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所以
是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2]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该将斜面的坡度放得小一些,这样小车下滑的速度不会太快,计时比较容易,故斜面的坡度较缓,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在A点的刻度尺读数为10.0cm,在C点的刻度尺读数为0.0cm,则AC间的距离为
[4]小车从斜面的B点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
[5]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
AB段所用的时间为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二、计算题(共10分)
25. 下表是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5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详解】解:(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时间为
t1=11︰45-09︰15=2.5h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时间为
t2=10︰33-09︰53=40min
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5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5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徐州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648
42,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42,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与解答,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与解答,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乐英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乐英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习近平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