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94048/0-1708824527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0,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94048/0-17088245278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0,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94048/0-17088245278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0,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60,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阅读,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默写。
诗人永恒地吟咏爱国的主题。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③____________,西北望,④________”抒发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表明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诗人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文字来抚慰人心:《水调歌头》里,苏轼中秋夜对月怀亲,达观地写出“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无题》中,“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句,李商隐以通俗的比喻,巧妙的双关,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谪守滁州的⑪________(人名),携美酒,赏美景,与民同乐:“⑫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 ①. 了却君王天下事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 射天狼 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⑨.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⑩.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⑪. 欧阳修 ⑫. 醉翁之意不在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赢、雕、婵娟、蜡、炬”等字的写法。
二、阅读(70分)
名著阅读。(9分)
2. 【片段一】
(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地绑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概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片段二】
(第62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卢俊义忍气吞声,只得走出东门外。董超将衣包雨伞,挂在卢俊义肩头上,作了囚人,无可奈何。正值暮秋天气,纷纷黄叶坠,对对塞鸿飞。只听见横笛之声,卢员外哭叹,吟诗一首曰:
两个公人路上做好做恶管押……离店行了十里,到座大林。薛霸曰:“我二人起来早了,困倦,要在林里睡一睡,只怕你走了。”俊义曰:“小人插翅也飞不去。”薛霸曰:“难信你说。”把卢俊义绑在树上。薛霸对董超道:“去看有人来,咳嗽为号。”薛霸拿棍,看卢俊义曰:“是你家李固,教我路上结果你,去沙门岛也是死,不如打发你入阴司去。休要怨我。”卢俊义听了,泪如雨下,低头受死。薛霸两只手拿起水火棍,望着卢员外外脑门上劈将下来。董超在外面只听得一声扑地响,慌忙走入林子里来看时,卢员外依旧缚在树上,薛霸倒仰卧树树下,水火棍撇在一边。董超道:“却又作怪!莫不是他使的力猛,倒吃一跤?”仰着脸四下里看时,不见动静。薛霸口里出血,心窝里露出三四寸长一枝小小箭杆。却待要叫,只见东北角树上。坐着一个人。听的叫声:“着!”撒手响处,董超脖项上早中了一箭,两脚蹬空,扑地也倒了。那人托地从树上跳将下来,拔出解腕尖刀,割断绳索,劈碎盘头枷,就树边抱住卢员外放声大哭……
卢俊义道:“虽是你强救了我性命,却射死这两个公人,这罪越添得重了,待走那里去的是?”燕青道:“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时,别无去处。”卢俊义道:“只是我杖疮发作,脚皮破损,点地不得。”燕青道:“事不宜迟,我背着主人去。”便去公人身边搜出银两,带着弩弓,插了腰刀,拿了水火棍,背着卢俊义,一直望东边行。
(1)下面选项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谁家玉笛弄秋清,撩乱无端恼客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B.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C.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D.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下列对选文中艺术手法分析有误的选项是( )
A.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用对比手法。比如选段一中鲁智深的勇猛果断与林冲的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形成鲜明对比。
B. 金圣叹总结《水浒传》的情节构思“正犯法”和“略犯法”。“犯”就是故事类型的重复,“正犯法”是指故事类型相同的情节,如前面写了武松打虎,后面又来一个李逵杀虎和二解争虎。“略犯法”是指故事类型相似的情节,如写了林冲买刀,又写杨志卖刀。上面两个片段分别写林冲与卢俊义被押解途中的遭遇,就属于略犯法。
C. 林冲的出场是《水浒传》链式结构的典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引出林冲,林冲上梁山要纳投名状引出杨志,杨志丢失生辰纲引出智取生辰纲的七位好汉。
D. 小说细节描写极为精妙,片段二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青动作敏捷,武艺高强,以及对卢俊义的感情深厚,忠心耿耿。
(3)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如“令”“高”“惠”等,选段一中“钧旨”也是敬辞,用于尊长或上级的命令。
B. 金印,指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也借指官职:宋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或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C. 古代每一个颜色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如“荼白、薄柿、梅染、皂”等,选段一中的“皂布”指黑色的布。
D. 雁,又称鸿。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古人赋予鸿雁丰富的寓意,借以抒发离愁别绪、思乡念归、伤时感怀等情感。如雁足传书、沉鱼落雁的典故就与书信有关。
【答案】(1)A (2)B (3)D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句子衔接。
A.正确。“谁家玉笛弄秋清,撩乱无端恼客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的意思是:在这清秋时节是谁将玉笛吹响,挑动得他乡游子更加思乡。只因为自己伤心怕听这笛声,不是这笛声才使人伤心断肠。当时董超、薛霸监押卢俊义发配沙门岛,时值深秋,黄叶飘坠,北雁南飞,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笛声。这首诗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B.不恰当。“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的意思是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给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这首诗描写的是江面上的景色,不符合当时的环境;
C.不恰当。“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意思是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描写的是边塞的景色,不符合当时的环境;
D.不恰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意思是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这里写的是牧笛,不符合当时卢俊义的处境;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艺术手法的分析。
B.错误。“上面两个片段分别写林冲与卢俊义被押解途中的遭遇,就属于略犯法”错误,“林冲与卢俊义被押解途中的遭遇”是故事类型相同的情节,属于正犯法;
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D.错误。“沉鱼落雁的典故就与书信有关”错误,沉鱼落雁的意思是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故选D。
3.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各有绰号,这些绰号和人物存在着某种联系,与其人或形似,或神似,饶有趣味。请根据下表归纳,完成填空。
【答案】 ①. 安道全 ②. 霹雳火 ③. 鼓上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
①安道全:绰号“神医”,建康府人氏,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祖传名医,被称“当世华佗”,是由宋江让张顺去建康府请安道全,才上的梁山,为梁上好汉们医治伤疾,成为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五十六位,在征讨方腊中被皇帝调入宫中,成为宋徽宗皇帝赵佶的私人医生,进入太医院。
②秦明:出身军官世家,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因为性格急躁,声若雷霆,绰号“霹雳火”。
③时迁:绰号“鼓上蚤”,高唐州人氏,自幼练得一身好轻功,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人称“鼓上蚤”。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 “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 “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 “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5. 这首词中“今朝露宿何妨”与“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何妨”一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4. C 5. 示例: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遇而安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C.有误,“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词中的“斜阳”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之意,马致远的“夕阳”才有思乡之情。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那样泰然自若。同时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这些,都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随遇而安的豪情、高雅的生活情趣。“鬓微霜,又何妨”的意思是: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该句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和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
[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6.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 称:______
(2)嘉树荫之 嘉:______
(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持:______
(4)稍逐于嬉游 稍:______
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树 根 安 二 巨 石 一 姊 氏 捣 衣 以 为 砧 一 使 拯 坐 而 读。
8.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9. 【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6. ①. 称道 ②. 美好 ③. 拿着 ④. 略微
7. 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8. (1)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
9. 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时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敦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与感激。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称:称赞,称道。
(2)句意: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嘉:美好。
(3)句意: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持:拿着。
(4)句意:略微贪图玩耍。稍:略微。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树根安二巨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石”后断开;“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说明这两块巨石的功用,所以应在“砧”字后断开;故断句为: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手,亲手;笔,用笔;录,抄写;计,计算。
(2)故,所以;朝,早上;塾,书塾;乃,就;熟,熟悉;于,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作者写自己幼时借书经历,“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内容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意在强调当时学习之艰苦,读书之刻苦,从“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是为了勉励马生要刻苦学习。
从乙文“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日出,乃遣入塾”“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念姊氏教不可忘”可知,母亲去世来投奔姐姐,姐姐夜陪苦读,晨伴诵读,泣告母亲劳累病死的状况,敦促作者勤奋学习,现在回忆起那时读书的情形,是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表达对姐姐的感激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说我勉励乡人学习,是我的本意啊
【乙】回想起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来投靠姐姐。屋后有个小花园,有几丈平方,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树阴低下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着老师学习,早晨出来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手持女红,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晚上上课。天刚一黎明,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太阳出来,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时晚上读累了,稍微贪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泣,告诉我母亲劳累憔悴而死的情形;并且说:“你现在不勤奋读书,母亲在地下就会伤心!”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想到姐姐的教诲不能忘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是2022年底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与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相比,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归纳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数据产生的模式,用自编码器创造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全球用户正在乐此不疲展开的,就是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或者在页面中直接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烧脑的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文案、翻译……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
(摘编自《ChatGPT挑战人类教师?教育中的这些东西AI难以替代!》,《人民教育》2023年2月11日)
材料二
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一方面革新了内容生成模式,提高了内容生成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因技术尚不成熟、相关规则制约的欠缺而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比如在学术领域,已出现利用AI作弊、进行学术造假等现象。眼下,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实属当务之急。
②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通过使用智能工具可以把作业做得又快又准确,但是这种跳过思考过程、直接索取答案的行为,显然不利于思维训练;而且过度依赖智能工具,也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更遑论原创性,将惰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明确可以使用AI写论文,但限于辅助工作,诸如搜集参考材料、错误更正、常规结构撰写等,并禁止直接复制、抄袭、剥窃、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摘编自庄得宝《ChatGPT来袭,学术研究如何自处》)
材料三
①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只是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
②在余胜泉看来,判断ChatGPT该不该用,就在于用它时有没有认知投入。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大胆用。“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并不是要代替人的思考,而是要增强人的思考,尤其是学生。”余胜泉表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促进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成长,如果使用ChatGPT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那就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支架,使学生能看到以前无法看到的东西,思考以前无法思考的内容,站到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这种应用就是积极的,应该鼓励。
(摘编自袁秀月《ChatGPT为何引教育界“封杀”?》,中国新闻网2023年2月12日)
10.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ChatGPT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ChatGPT是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它能与人聊天,解决人们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
B. 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它革新内容生成模式,提高了内容生成工作效率。
C. 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知识生产,它能用自编码器创造出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
D. 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它能根据文字间序列的概率关系输出最优序列词句。
1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革新在不断带来价值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B.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彻底颠覆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
C. 目前,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速,但仍无法完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D. 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不应过度依赖。
12. 应该怎样应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革新?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10. A 11. B
12. ①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②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A. “解决人们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理解不正确。结合材料一“ChatGPT,是2022年底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全球用户正在乐此不疲展开的,就是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或者在页面中直接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烧脑的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文案、翻译”可知,ChatGPT是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它能与人聊天,但文中并没有提到它能“解决人们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材料内容。
B.“已彻底颠覆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说法不正确。结合材料一“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可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开始颠覆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并不意味着“已彻底颠覆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二第①段“比如在学术领域,已出现利用AI作弊、进行学术造假等现象。眼下,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实属当务之急”可知,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
结合材料二第②段“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可知,可以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来应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革新。
13.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日子
严风华
①早晨,天未亮,山里便嘈杂起来了。
②那是鸟叫声。
③不知是什么鸟,也不知有多少,个头有多大,就在屋边的树丛里叽叽喳喳地叫。叫声很欢快,很清脆,也很灵动,每天清晨,我在鸟叫声中醒来,神清气爽。
④天亮后,鸟儿轻盈地从这枝头飞到那枝头,啼鸣声便像风一样从这儿飘到那儿,旋转个不停。
⑤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而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
⑥这里树多,老伯上山时种了很多树。
⑦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
⑧一棵是牛甘果树。
⑨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zhài( )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上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
⑩这种树,滥生、贱生,广西南方荒山野岭到处可见。一般有一两米高,春天长叶,七月结果,一张枝叶,丫杈纷繁。丫杈上的叶子,只有蛾翅般大小,到深秋,转青变黄。所结之果,如小孩玩的玻珠球般大小,浑圆,青中泛黄,如润玉般有透明之质感。
⑪另一棵是柠檬树。
⑫它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青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然是好看。
⑬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
⑭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唤雨,孤屋御yù( )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
⑮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
⑯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桃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串、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
⑰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⑱山多草木,亦多草虫。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轻轻伸出手往痒痒的地方捏,想把那虫子捏住,却总也捏不到。不一会儿,这儿也痒,那儿也痒。一抓,便起疙瘩。一折腾,睡意全消。
⑲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
⑳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
㉑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
(选自《一座山,两个人》,有改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嘈________杂
②zhài _____门
③yù _____风
④心乱则惘_________
(2)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面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4)品语言之味。
①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品味句中加点部分的用词之妙)
②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画线句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品析其表达效果。提示:可参考《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的品析方法。)
(5)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⑯段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内容有何作用。
(6)本文煮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答案】13. ①. cá ②. 寨 ③. 御 ④. wǎng
14. ①. 命运不同的两棵树 ②. 备受草虫困扰
15. 人如果受到的干扰多就会忘掉初心,迷失自我。
16. ①“闲庭信步”本义是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形容很清闲的样子,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这里写出了小虫肆意地侵扰“我”,表现了“我”被草虫侵扰的苦恼和无奈。②运用白描的手法,读者可以任意想象和猜度“其貌其形其神其态”,从而进行再创造、深层联想,充分感受这棵树的漂亮。
17. 承上启下,说明了老伯的柠檬树的死因,引出“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的感慨,点明文章主旨。
18. 从两棵树不同命运悟出人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迷失自我;从老伯对待草虫的态度悟出自然万物应和谐相处。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嘈杂:cá zá,指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寨门:zhài mén,指防守用的栅栏、营垒等的门。也指旧时驻兵的营地。
御风:yù fēng,指驾风,乘风。古代神话传说,神仙能乘风飞行。也泛指驾驭自然之力。
心乱则惘:xīn luàn zé wǎng,指内心混乱就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第⑦段“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及⑯段“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可组织答案为命运不同的两棵树;
第二空:根据第⑱段“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⑲段“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概括为:备受草虫困扰。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这句话提醒我们,过度的热闹和刺激可能会扰乱我们的内心平静,导致我们失去方向感和目标,感到迷茫和困惑。在忙碌和嘈杂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或思考问题。这种状态下,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和疲惫,无法保持清晰的思维和情绪。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喧嚣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宁静之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前行。正如原句所说,“心乱则惘”,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保持清晰的方向和坚定的步伐,不断迈向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这句话的含义是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避免受到过多的干扰和刺激,以免失去方向感和目标,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①“闲庭信步”这个词语原意是指在宽敞的庭院里自由自在地散步,形容人清闲自在的状态。然而,在这里作者用它来形容小虫的行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小虫在侵扰自己时那种肆无忌惮、悠闲自得的态度。这样的用词之妙,既表达了作者对小虫侵扰的无奈和苦恼,又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感受。
②这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即不直接描述事物具体形象,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猜度。作者用“其貌其形其神其态”这样的词汇,让读者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这棵树的外观、形态、神韵和姿态。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这棵树的美丽,还激发了读者的再创造力和深层联想,使整个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第⑯段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解释了老伯的柠檬树死因,即因为火烟熏扰而枯死,这与上文提到的柠檬树死因相呼应。另一方面,它引出了作者对于“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的感慨,强调了人们在喧嚣的环境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以免失去方向感和目标,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这种感慨与文章主旨相契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小问6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首先,从两棵树的不同命运中,作者悟出了人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迷失自我。柠檬树因为种在厨房门口,受到火烟熏扰而枯死,而牛甘果树虽然也遭受了虫害的侵扰,但却因为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而得以存活。这种对比让作者意识到,人在生活中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从而迷失自我。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才能在生活中保持自我,不迷失方向。其次,从老伯对待草虫的态度中,作者悟出了自然万物应和谐相处。虽然草虫给作者带来了困扰,但老伯却宽容地对待它们,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这种态度让作者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尊重彼此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破坏和剥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迷失自我,以及自然万物应和谐相处。这些感悟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对我们的社会和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应用(8分)
综合性学习。(8分)
14. 九年级一班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
(1)【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自强不息”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如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jī)画粥,。(请你仿前例续写事迹,并用楷体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米字格内,不超过7个字。)
(3)【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第二位同学李红演讲的题目是《志当存高远》,第三位同学张鑫演讲的题目是《放飞青春梦想》。假如你是本次演讲活动的主持人王林,请你在李红演讲结束后,张鑫演讲之前说一段串词。
【答案】(1)示例:刚正不阿,坚强不屈;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直面挑战,磨砺意志。
(2)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3)示例:感谢李红同学的精彩演讲。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当放眼天下,志存高远,我们还应当顽强拼搏,放飞梦想。下面请欣赏张鑫演讲的《放飞青春梦想》,掌声有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理解赏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为: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句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由此可见,“自强不息”精神内涵表现为刚正不阿,坚强不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由此可见,“自强不息”精神内涵表现为勇于探索,执着追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为: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由此可见,“自强不息”精神内涵表现为直面挑战,磨砺意志。可据此提炼概括。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仿照“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画粥”格式,列举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及事迹,合理即可。
示例:车胤囊萤夜读。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节目串词。根据两个节目的相关主题进行衔接,合理即可。
示例:刚才李红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知道了青少年一定要志存高远,胸怀远方。是啊,正值青春,就应该点燃梦想,下面,请聆听张鑫为我们演讲《放飞青春梦想》。
四、作文(60分)
1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美好瞬间
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些事情可能平凡,但在一瞬间会给人带来无穷的感动和震撼,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后,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楼下,狂风夹着雨点向我袭来,小区绿化带两边的樟树被风婆婆吹晕了头,不停的扭着腰肢晃着脑袋,好像喝醉酒的醉汉打着自创的醉拳。我连忙撑开雨伞,扣紧外套向学校奔去。大豆般的雨滴打在雨伞上发出了强烈的“啪啪”声。密集的雨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珠帘,仿佛天神发怒了,撕开了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天气如此恶劣,可依旧影响不到人们的出行,花花绿绿的雨伞挤满了街道,远远望去仿佛看到了一片片花儿的海洋。行人们急匆匆的赶着路,谁也没有注意到不远处屋檐下的一位老人,他看起来非常疲惫,雨珠顺着花白的头发滚落在黝黑的脸颊上,岁月之刀在他额头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被雨水打湿的破烂衣衫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老人不停的搓着手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温暖。这时店家老板走出来,对老人挥挥手让他离开,老人慢慢站起来,看看天,无奈地走到雨中。路过的行人看着雨中的老人露出了厌恶的表情,然后敬而远之的走开了。
看着雨中的老人,我想他一定是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邋遢的他不受人们的喜欢,我想去帮助这位老人家,但我也只有一把雨伞,心中想到“把雨伞给了他,我不是也会被雨水打湿了吗?”正在这时,一位满脸雀斑的年青人出现了,他头顶着流行的韩式“爆炸头”,身穿一套名牌的运动装和运动鞋。这一幅标准的时尚流气牌头令我产生了厌恶。因为这类年青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可是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走到老人身边,把手中的雨伞递给了他,自己向雨中奔去。在那一刹间,我的心好像被什么重重的敲打了一下,看着那满脸雀斑年青人的背影心中感觉很惭愧。老人拿着雨伞怔怔地看着年青人的背影,眼眶也变的湿润了。
我打着伞默默的走开,一边走还一边想着刚才那个年青人的脸庞,突然发现那短短的一瞬间,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感动和震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作文材料给了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老师的问候,同学的助威,饭菜的香甜可口,枝头的新绿,田野的风光……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给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这些材料的内容写作提供了写作的思路,要挖掘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从生活小事中发掘带给自己前行的动力和影响,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美好”是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凡是那些让自己心灵得到触动的,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小事都可成为文章的写作素材。
第二,选材构思。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确定文章要通过什么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好“美好”,如:妈妈的一碗阳春面;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同学及时递来的橡皮,甚至陌生人一个小小的搀扶……可从家庭生活、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素材,展现“美好”,抒写对自己产生的积极影响,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作文。
第三,写法体裁。根据题目要求,文章要写成记叙文。因此,作文时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做到详略得当,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揭示“美好”的意义或作用。外形特征
“豹子头”林冲生得豹头环眼,“九纹龙”史进刺着一身青龙
才能特征
“神医”①________妙手回春,“智多星”吴用神机妙算
性格特征
②“________”秦明急躁,“急先锋”索超易冲动
以动物命名
“玉麒麟”卢俊义如麒麟高贵,③“________”时迁如跳蚤轻巧
武器
“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6,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阅读,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