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B.海水“晒盐”
C.垃圾焚烧发电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2.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分子的是
A.2N2B.2NC.N2D.2N2O
3.完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都必需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B.酒精灯C.漏斗D.试管
4.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B.可燃性C.难溶于水D.常温下呈固态
5.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天然气B.盐:氯化钙
C.混合物:冰水混合物D.碱:碳酸钠
6.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7.市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5
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食盐
9.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10.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A.H2OB.OHC.H2O2D.H2
11.在pH=2的白醋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
A.紫色B.红色C.无色D.蓝色
1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4Fe+3O22Fe2O3B.H2O2H2O+O2↑
C.2Fe+6HCl═2FeCl3+3H2↑D.HCl+NaOH═NaCl+H2O
1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14.某种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是天然的阳光遮盖物,能够阻挡紫外线。下列关于该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青素属于氧化物B.花青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花青素由32个原子构成D.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5.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入石灰石
C. 收集CO2D. 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16.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克水与10克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克
B.2L一氧化碳与1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L二氧化碳
C.点燃氧气与氢气的混合物9克,充分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一定等于9克
D.8克硫在16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6克
17.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乙”代表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18.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血浆B.唾液C.胆汁D.胃液
1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是反应物B.丙一定是化合物
C.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20.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60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
21.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饮用水越纯越好
22.NaOH是常见的碱,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200g水中能溶解218gNaOH
B.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将40℃的NaOH饱和溶液升高到60℃,其质量分数增大
D.将80℃的NaOH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205g
23.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2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5.常温下,将10 mL 5% 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 mL 5%稀盐酸(含2滴酚酞)的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数目不断增加
B.滴加过程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溶液pH为7
C.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断升高
D.滴加结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NaCl
二、填空与简答
26.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1)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用名称表示)。
(2)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用化学式表示)。
(3)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会小于200mL,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5)如图中A粒子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C、D粒子中化学性质与之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A.B.C.D.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①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填字母)。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②氟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能防治龋齿。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③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7.《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下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 。
(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
(4)减少CO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填字母)。
A.随手关灯B.节约用纸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28.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或“<”)。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烧杯溶解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80g甲溶液
29.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一种捕集烟气中CO2并转化利用的流程图如图:
(1)CaO俗称 。
(2)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CO2减少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B.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C.利用和开发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三、实验题
3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检验二氧化碳可以将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可以选择的气体制取装置是 (选填“A”或“B”)和C。
(3)选择气体制取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 和气体的性质。
31.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A中看到的现象是 。
(2)反应后溶液颜色为黄色的是 (填字母)。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32.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NaOH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 性。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 ,由此证明NaOH能与H2SO4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B试管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上述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会得到相似的结论和现象,原因是两种溶液中都含有 。
活动二:了解NaOH的制备
(5)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Na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X2NaOH+H2↑+Cl2↑,则X的化学式为 。
四、计算题
33.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人工固氮”的反应原理为N2+3H2=2NH3,理论上产生17gNH3可以固定氮气的质量是多少?(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过程)
34.好奇的同学们为了探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从家里收集了鸡蛋壳清洗干燥后带到学校实验室。取11g鸡蛋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共加入稀盐酸100g,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6.6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体液
血浆
唾液
胆汁
胃液
pH
7.35-7.45
6.6-7.1
7.1-7.3
0.9-1.5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2
109
129
174
314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垃圾焚烧发电,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A
【详解】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则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3.A
【详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需要计算、称量(使用托盘天平、药匙)、量取(使用量筒、胶头滴管)、溶解(使用烧杯、玻璃棒)。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进行溶解(使用烧杯、玻璃棒)、过滤(使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使用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玻璃棒)。
所以都必需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选A。
4.B
【详解】A、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物质表现可燃性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C、难溶于水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常温下呈固态,描述的是物质的状态,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就浓度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选B。
5.B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氯化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该选项分类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D、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B。
6.B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在太阳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D、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水分子聚集在催化剂表面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然后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正确。
故选B。
7.D
【详解】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在碘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得到x=+5。
故选D。
8.C
【详解】A、氢氧化钠易潮解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进而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D、食盐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可能增加室内氧气浓度,加剧火势,错误;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对吸入气体过滤,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与烟尘的吸入,跑离着火区域以尽快脱离危险,正确;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以免水导电,发生触电危险,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正确;
故选A。
10.A
【详解】图2中,存在的微粒有H2O、O2,其中氧气为反应的剩余物,所以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符号为H2O。
故选A。
11.B
【详解】白醋的pH=2,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B。
12.D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错误;
C、生成物化学式不对,应生成氯化亚铁FeCl2,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错误;
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客观事实,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答案:A。
14.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花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花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不符合题意;
C、花青素由花青素分子构成,每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32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花青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D
【详解】A. 质量守恒定律只解释化学变化的质量问题,10克水与10克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克是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2L一氧化碳与1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L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 氢气燃烧的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时刚好完全反应,即1克氢气和8克氧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水,点燃氧气与氢气的混合物9克,充分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不一定等于9克,不符合题意;
D.由。可知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所以 8克硫在16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6克,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所以“乙”代表的是氧气。故选:B。
18.D
【详解】pH>7,溶液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胃液;
答案:D。
19.B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物质乙的质量=7.6g+2.0g+0.2g−3.2g−5.8g−0.4g=0.4g。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0.4g,反应后质量减少,由图可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也减少,所以甲和乙是反应物,选项正确;
B、由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是反应物,物质丙和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即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则生成物丙不一定是化合物,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0.4g,即x=0.4g,选项正确;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2.0g−0.4g):0.4g=4:1,选项正确,故选B。
20.D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30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60s时,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说法正确;
D、根据pH图,反应前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应后溶液pH大于7,是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中,说法错误。
故选:D。
21.B
【详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说法错误;
B、加热煮沸,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B说法正确;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4:31=1:8,故C说法错误;
D、饮用水并不是越纯越好,太纯净的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不益于健康,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2.A
【详解】A、由表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9g氢氧化钠,故该温度下,200g水中能溶解218gNaOH,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40℃的NaOH饱和溶液升高到60℃,升温后,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将80℃的NaOH饱和溶液降温至20℃,降温后,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A
【详解】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涉及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是因为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是因为硼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B
【详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故A说法不正确;
B、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说法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甲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说法不正确;
D、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5.A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本质反应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所以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 Na+的数目不断增加,故A正确;
B、溶液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显碱性,pH>7,故B错误;
C、中和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等盐酸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温度不再升高,故C错误;
D、滴加结束后,氢氧化钠过量,所以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NaCl、NaOH,故D错误。
故选A。
26.(1)活性炭
(2)N2
(3)Fe+2HCl=FeCl2+H2↑
(4)分子之间有间隔
(5)C
(6) A 19.00 O2- Al2O3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活性炭;
(2)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
(3)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的原因是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B粒子为稀有原气体原子,与A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与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C;
(6)①A、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此选项符合题意;
B、拉瓦锡测定出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道尔顿等科学家提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阿伏加德罗指出,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的体积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②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③该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微粒是离子,由于质子数为8,所以该微粒是氧离子,其符号为O2-;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27.(1)煤炭、石油
(2)
(3)太阳能或水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4)AB
【详解】(1)根据图示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煤炭和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4)A、随手关灯,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
B、节约用纸,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会能增加树木的砍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8.(1)=
(2)乙
(3)大于
(4)CD
【详解】(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因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由图二可知B烧杯内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烧杯内物质的溶解度,由图一可知在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所以则B烧杯内的溶质是乙;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4)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曲线比乙陡,所以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说法正确;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质含有溶质多,含有溶剂少,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说法正确;
C、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没有说明等质量,不能判断析出晶体多少,故说法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所以t2℃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70g甲溶液,故说法错误;
故选CD。
29.(1)生石灰
(2)
(3)B
【详解】(1)CaO俗称生石灰;
(2)转化器中发生反应是指碳酸钙与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有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B、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不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利用和开发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有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30.(1)试管
(2) B
(3)反应条件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①检验二氧化碳可以将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C;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择气体制取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气体的性质。
31.(1)锌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2)B
(3)
(4)①③/③①
【详解】(1)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2)A、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液颜色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颜色为黄色,符合题意;
C、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溶液不会变黄色,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颜色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填B;
(3)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表明装置C中氢氧化钠过量,故逐滴滴加C中溶液时,其先与B中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B中稀盐酸反应完全后,与B中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
①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最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使得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符合题意;
②由分析得,滴加前B中稀盐酸过过量,而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滴加前,B中无固体剩余,不符合题意;
③由分析得,C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B中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B中稀盐酸反应完全后,与B中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故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符合题意;
故填①③。
32.(1) 碱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稀盐酸/稀硫酸等(合理即可)
(3)2NaOH+MgCl2=Mg(OH)2↓+2NaCl
(4)OH-
(5)H2O
【详解】(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此证明NaOH能与H2SO4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证明B试管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合理即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则NaOH与Ca(OH)2化学性质相同;
(5)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氯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氧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
33.解:设可以固定氮气的质量是x
x=14g
答:可以固定氮气的质量是14g
【详解】见答案。
34.(1)4.4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90.9%。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100g-106.6g=4.4g。
(2)见答案。
34,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34,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8,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08,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8,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这是一份08,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