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2024年2月20日下午18:30-21:0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各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增强现实技术根植于虚拟现实技术,而又超越了虚拟现实,最终实现的是对物理世界的立体化增强,强调部分虚拟,即叠加在真实环境之中,与虚拟信息同步显示。在华为AR地图中,一些重要的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比如3D地图、高精度空间运算、虚实遮挡融合绘制等,在真实世界之上叠加了数字世界,其核心体验包含实景导览、AR人机互动等。在华为AR地图中,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是“一家人”,真实世界成为信息呈现的面板,各类实时讯息被叠加在用户当前所处的现实环境中。
敦煌研究院和华为AR地图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合作,针对敦煌莫高窟开展了相关的数据整理与扫描活动,依托厘米级空间识别技术,制作完成了数字莫高窟,基本将实景环境重现,实现了敦煌壁画、洞窟的三维空间模型与客观环境的融合。华为AR地图提供十足的沉浸感,内置专业的全系讲解,如覆盖全展区的AR引导,在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敦煌文化的同时还会随着参展路线展示不同的敦煌壁画元素,如九色鹿、飞天等。
利用互动体验的形式,在游览莫高窟的过程中,游玩者可以深入了解各座洞窟的细节、倾听一段久远的诉说,与敦煌文化一起跨越千年,见证华夏文明的璀璨绚丽。科技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感知力,促使敦煌记忆变得更加真实。
(摘编自《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材料二: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虚实结合”的混合空间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于原本物理空间中的数字技术的辅助作用,混合空间的概念更强调技术手段和物理存在的深度融合与并重,强调全面提升人对于空间现实的感知和对于信息的掌握。混合空间的出现满足了社会个体不断变化的文化消费诉求,在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上也同样如此——一方面,个体不再满足于仅仅在网站或小程序上进行浏览,而是渴望真动知觉、实体交互等更多维的感知刺激:另一方面,个体也需要更具引导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的认知体验,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进行自我发掘式的“课堂自习”。
首先,要想实现混合空间的打造,就必须增强原址展现。相比于现实空间层面的辅助说明作用,混合空间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使得虚拟呈现和现实遗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在参观的基础上带来更好的体验。莫高窟第96窟是著名的九层楼,内藏一尊35.5米的巨型佛像,在日常参观中游客只能从楼梯内佛像的脚部进行短暂的仰望,无法看清全貌。为此,敦煌研究院联合华为推出了AR应用,只要人们在莫高窟外的广场上,将手机镜头对准九层楼(96窟),就能透视到内部的巨型佛像,同时配合讲解说明,即可领会其所蕴含的佛教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次,是介入公共空间。数字技术不仅包括云端展现,也可以通过高精度打印、3D打印、高清投影等手段让数字化遗产资源重新回到现实中。过去几年里,敦煌研究院已经在海内外举办了多次数字展览,其中等比例展出的复制洞窟,成为展览中绝对的焦点。文化遗产和数字技术共同凝结而成的全新事物,扩大了敦煌艺术的影响力,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喧闹的消费社会中充分吸引了世人的注意力,增强了人们对遗产的关注、探讨和旅游的意愿。
最后,是联结私人生活。公众交流的重要性在于其“是更大规模的保护程序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数字化的视觉再现,应该以对各类数据的系统分析为基础,并通过价值宣传以实现对其真实性的保护,结合AR应用,敦煌研究院推出了莫高窟“飞天”主题参观路线,在实景参观的基础上,将高精度的虚拟洞窟和洞窟外的广场相锚定,游客透过终端便可浏览洞窟,既可以走上前观看细节,也可以退后观察洞窟壁画和造像的全貌,真正实现了虚实结合。这种虚拟展示并不局限于莫高窟,随着该项技术的完善,只要使用者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就可以将洞窟“搬进”家中。
(摘编自《体验原真与保护原真:文化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与综合利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家人”在文中是指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叠加,各类实时讯息可以在用户当前所处的现实环境中显示。
B.“虚实结合”在文中是指有形的现实世界与无形的虚拟世界相结合,是技术手段和物理存在的深度融合。
C.“课堂自习”在文中是指需要更多时间精力投入而缺少引导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的认知体验的学习方式。
D.“搬进”在文中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将敦煌莫高窟以虚拟形态展现在家中的数字化视觉再现方式,以此联结私人生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增强现实技术已取代虚拟现实技术,是对物理世界的立体化增强,是部分虚拟叠加在真实环境之中,与虚拟信息同步显示。
B.游览莫高窟时,游人参与的互动体验是一种基于华为AR地图将敦煌壁画、洞窟的三维空间模型与客观环境融合的游览形式。
C.混合空间的打造需要联结私人生活,即以数字技术和文化遗产共同凝结成全新事物来真正实现虚实结合。
D.随着数字技术的完善,只要运用数字技术,就可将莫高窟以虚拟形态随时随地展现在用户家中。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某博物馆推出“数字体验+文物展览”的游览项目。
B.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第45窟壁画进行采集与存储。
C.某款手游借鉴莫高窟壁画元素推出“敦煌主题皮肤”。
D.扫描文物展览区域的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文物介绍。
4.两则材料均谈到敦煌莫高窟的数字技术运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学校校史馆要构建数字化展陈模式,请结合材料提出相关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孩子与老人
参卡尔
孩子们有个习惯,喜欢在睡觉前聊一会儿天。他们坐在宽阔的炉顶上,彼此谈着心里想到的一切。暮色从污黑的窗口往里窥视,眼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梦;沉默的暗影从各个角落里袅袅上升,随身带着奇怪的童话。
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可是他们所想到的,都是些美丽的故事,故事里不是谈太阳和它的温暖,就是讲爱情和梦想交织成的希望。他们的将来仅仅是个又长又愉快的假日;在他们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之间,是没有灰色星期三的。在华丽的幕帘后面的某个地方,生命正在泛滥奔放,默默地闪烁着,在一簇簇光华之间闪来闪去。他们说的话,是似懂非懂的悄言低语:他们的故事既没有开头,也没有鲜明的形象;他们的童话从来没有结尾。
孩子们长得那么相像,在朦胧的暮色中,谁也分辨不出哪个是汤塞克——四个里面最小的一个,或者哪个是他们最大的妹妹——十岁的路丝卡。他们都有同样纤小的脸庞,有同样睁得大大的、富于幻想的大眼睛。
可是那一天晚上,忽然从国外飞来了某种神秘的东西,它举起粗暴的手,伸到天上的光华之中,又无情地击下来,在假日、故事和童话中间一阵乱打:绿衣人带来了信息,说爸爸已经在意大利“倒下了”,是的,爸爸已经战死了,一种新的、奇怪的、毫无办法控制的神秘东西已经踏入了他们的道路:它耸立在那里,又高又大,可是却没有脸,没有眼睛,没有嘴唇。它在什么地方都不合适,不管在教堂门口或者街上的热闹生活中也好,在炉子上朦胧的暮色中也好,或者甚至在他们的童话中也好。它既不显得有丝毫快乐,却也不显得有什么悲哀,因为它是死的;它既没有眼睛可以显露表情,也没有嘴可以用言语说出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来,那幽灵走近了墙,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睡眼看着它。
“呃,那么现在他到底几时回来呢?”汤塞克迷迷糊糊地问。
路丝卡生气地看了他一眼。
“爸爸已经倒下了,怎么还能回来?”
大家都不作声。四个都在黑色的高墙前站着,没法越过它看到前面。
“我也要去打仗!”七岁大的马佳突然嚷了起来。他好像灵机一动,已经抓住了正确的想法,知道应该说什么话。
“你还太小。”还穿着裙子的四岁大的汤塞克用他那种特有的响亮嗓门劝告说。
维尔卡是他们中间个子最小、身体最弱的一个,身上裹着一条她母亲的大肩巾,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旅客的行李似的,这时她用一种平静柔和的声音提出一个请求,她的声音就好像从暗影底下冒出来似的;
“马佳,告诉我们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
于是马佳解释说:“咳,战争就是人们互相残杀,用刀斩,用剑砍,用枪打。你杀死的人越多越好;谁也不会责怪你,因为这是应该如此的。这就是战争。”
“可是他们为了什么要拼命杀人呢?”纤弱的小维尔卡问。“为了皇帝!”马佳嚷道,接着四个孩子全都默不作声了。远处,出现了一样令人害怕的东西,是耀眼的光圈下一道光芒四射的毫光,他们睁着迷糊的眼睛看着。他们一动也不动,几乎连气也不敢喘:他们好像在教堂里望着。
马佳举起一只颤巍巍的手,又指手画脚地说起话来,再一次表示他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为了要赶走那已经笼罩在他们头上的抑郁的沉静。
“我也要去打仗,”他嚷道,“打倒敌人!”
“敌人是什么样儿的?……他头上长角不?”维尔卡出人意料地问,声音很低弱。
“他头上当然长角……要是头上不长角,怎么会是敌人呢?”汤塞克严肃地,几乎是生气地肯定说。连马佳听了他的话也不知道怎样说才好。
“我不相信他头上有角。”最后,他慢吞吞地说,接着又顿了一顿,不知该怎么说。“他怎么能长角呢?”他说,“他也是人,跟我们一样的人啊!”
汤塞克想了很久,又说:“一个人在战争里倒下是什么样子的?他是不是往后倒?”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伤害了他……把他杀死了。”马佳镇静地解释说。
“爸爸答应我回来的时候要把枪带回来!”
“他要是倒下了,怎么还能带枪回来呢?”路丝卡愤愤地反驳说。
“那么他们已经把爸爸杀死了?”
“是的,杀死了!”
八只年轻的、睁得大大的眼睛含着满眶热泪,恐怖地往黑暗里瞪着,瞪着某个神秘的东西,这东西不管是心也好,脑也好,都是没法理解的。
同一个时候,他们的祖父和祖母都在屋前的长凳上坐着。夕阳发出最后的茶色的光芒,穿过暗黑的叶丛,照射到花园里。黄昏很静,只有他们年轻的母亲在照料牛羊,从牲畜棚里传来一阵阵伤心的、哽咽的、断断续续的饮泣声。
两个老人紧挨着坐在一起,伛偻着身子,彼此握着手,就像好多年前那样。他们瞪着无泪的眼睛,默默无言地凝视看即将消逝的夕阳。
(节选自《外国短篇小说欣赏辞典》)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孩子们“眼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梦”,这里以优美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孩子们世界的天真烂漫和他们充满幻想的性格特点。
B.作者模仿儿童的想象,把战争描绘成又高又大,但却没有脸、眼睛和嘴唇的奇怪幻象,符合儿童对战争的神秘认知。
C.孩子说“我也要去打仗!”,其用意也许只是想要打破压抑的气氛,也可能是想要去消灭敌人,为被杀的爸爸报仇。
D.小说以得出爸爸被“杀死了”的结论而结束孩子们的争论,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讨论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虽然主要写孩子们的对话,但同样注重对孩子们的外貌、表情和神态的刻画,展现了孩童的稚嫩和思维未成熟的特点。
B.小说对孩子们语言的详细描写,不仅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还引发了读者对战争的思考。
C.小说以刻画母亲的哀伤和两位老人沉默的场景结束,运用突转的手法给读者造成心理的冲击,耐人寻味。
D.小说将故事的时间设置为黄昏,即将消逝的夕阳与文中的两位老人相互映衬,为故事涂抹上悲哀的色调。
8.小说第二段详细地叙述了孩子们日常睡前谈话的具体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参卡尔《孩子与老人》和孙犁《荷花淀》的题材都与战争相关,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请从叙述视角、描写角度这两个方面分析两篇作品不同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荒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别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①,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②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材料二:
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勋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于思与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仅子必辅寡人,三分鲁国而与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对曰:“如君之言,则公仪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吾亦愿在下风。今徒以高官厚禄钓饵君子,无信用之意。公仪子之知若鱼鸟,可也。不然,则彼将终身不蹑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为君操竿下钓,以伤守节之士也。”
(节选自《孔丛子·公仪第九》)
【注释】①阤:毁坏,崩塌。②比周:结党营私。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树木A而涂之B鼠穿C其间D掘穴E托其中F熏之G则恐H焚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怪其故”中“怪”的用法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中“壮”的用法相同。
B.壅,指隔绝、蒙蔽,与《谏太宗十思疏》“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中的“壅”词义相同。
C.恬,意为泰然处之、不在意,与成语“恬不知耻”中的“恬”词义不相同。
D.因,意思是利用、凭借,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中的“因”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以社坛里的老鼠为喻,告诫齐桓公要注意提防身边的近侍,因为他们在朝廷外压榨民众,在朝廷内结党营私,相互勾结,助长权势,危害国家。
B.如果一个国家,大臣像猛狗咬人一样迫害有道之士,身边的人又像社鼠一样刺探君主的情况,而君主却没有察觉,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会走向衰落。
C.鲁穆公让子思去征召公仪休,并承诺如果子思可以成功地劝说公仪休,让公仪休为鲁国效力,他就会把鲁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分封给子思,以示奖励。
D.公仪休淡泊名利,不屈从权贵。子思认为,公仪休的智慧不同鱼鸟,不会因鲁穆公的高官厚禄的诱惑,而答应做鲁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4分)
(2)且臣不佞,又不任为君操竿下钓,以伤守节之士也。(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归纳概括出三条“为君之道”。(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晚登城①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梁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感受到卷地的西风。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
B.颔联诗人登楼远望,从散关传来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深秋来临,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
C.尾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魂绕梦萦,仍未去怀。“梦魂犹绕古梁州”道出了诗人的心声。
D.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感情激愤,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6.全诗以“愁”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勉励后世,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2)柳永的《雨霖铃》中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细节描写传达浓情蜜意,与苏轼的《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流水”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表达时间的流逝,或寄寓人生的情感。用“流水”表达上述意蕴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医生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时候会考虑给患者开具符合其病情的“运动处方”,建议患者参加一些能够使腰背肌肉得到锻炼,让颈椎、腰椎更加稳定的运动项目来缓解症状。医生特别提醒:慎重选择运动项目。①有些运动并不适合患过某类疾病的人群参与。②以打羽毛球为例,③接球过程中要重复转动头部和颈部,④有助于预防与治疗因不良习惯而造成的颈椎病。⑤但若颈椎出现了椎管狭窄,⑥能进行羽毛球运动则要遵医嘱。
运动有利于健康, A ,羽毛球运动过量容易造成肩部、腰部、膝盖等关节的损伤。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肌肉发育情况各不相同,并不存在 B ,适合自己的,或者是尝试过对自己身体健康有效的运动,才有坚持下去的价值。
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更加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中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蕴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回、风花雪月。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看春天花开,看夏雨飘落,看秋风乍起,看冬日雪落”,表达效果上各自有什么优势?(4分)
21.文中第二段有两个含有“窗”字的加点词,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请说明理由。(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的下列句子都使用了引号,说说二者在用法上的不同。(2分)
(1)医生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时候会考虑给患者开具符合其病情的“运动处方”。
(2)“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蘸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是说,善于经商的人从不向外显露自己的财富;大智大德的君子外表看起来愚笨,因为他从不向外显露自己的德与智。但谚语中又有“酒好也怕巷子深”“锥处囊中,锋芒毕露”的说法。
以上材料对中学生富有启示。请结合你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 语文: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 语文,共8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 语文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 语文答案,共5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218湖北高三开学收心考语文pdf、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